学术投稿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392X
  • 国内刊号:11-9288/R
  • 影响因子:1.14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shfbwk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2015年2期文献
  • 经腹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68例

    腹股沟疝属于腹部外科多发病与常见病,通常分为直疝和斜疝[1]。直疝多发于中老年,斜疝多发于青壮年[2]。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治疗。自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已逐渐取代传统疝修补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承德市第六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36例,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临床效果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连荣;王庆明;史佳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感染补片取出八例

    随着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普及,人工补片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其复发率低已成为成人疝修补术常见的手术方式[1]。随着时间的发展,疝手术后补片引发的感染及疼痛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2]。聚丙烯补片感染虽然可及时切开引流换药,自行痊愈,但长期换药容易形成慢性窦道,需再次行手术取出补片,取出时手术操作困难、风险较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新疆博尔塔拉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及切口引流换药的临床资料,总结补片感染如何处理才能风险小、安全。

    作者:关军民;罗妙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复杂腹壁缺损七例

    复杂腹壁缺损多见的原因仍然是由手术切口造成[1],其中感染切口二期愈合造成缺损者在临床较为多见。其特点是缺损垂直于切口的径较大,造成关闭缺损时张力大,如强行加压缝合,术后腹腔筋膜室综合症、术后复发的风险明显增高,这时,组织结构分离技术(component separootion technique,CST)的应用可明显减小张力[2]。联合补片的应用,更降低了术后复发的风险[3]。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应用 CST 手术治疗复杂腹壁缺损7例,探讨复杂腹壁缺损时 CST 在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作者:李晓峰;于昆;韩云;杨立平;董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成人嵌顿性脐疝手术治疗14例

    脐疝是腹壁疝的一种,它被定义为腹内容物经由脐部薄弱区域突出的一种疾病,其患病率约占腹壁疝的6%[1]。脐疝分为婴幼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脐疝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2],其致病因素包括腹内压增高及腹壁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劣化[3]。成人脐疝的疝环通常较小,疝内容物多为肠段及网膜组织,由于病程较长,通常可在疝环周围形成坚韧的瘢痕组织,且疝内容物易与疝囊发生广泛粘连。随着疾病的发展常可引起腹部不适和消化道症状,进而引起疝内容物嵌顿或绞窄,引发肠梗阻等急性表现。

    作者:张贇和;倪其泓;陈涛;陈炜;吕焕然;王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股沟斜疝合并输卵管妊娠一例

    患者女,25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25年,右下腹部疼痛1周”于2014年6月11日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有性生活史,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时间2014年5月20日,量较前减少;体格检查:血压104/68 mmHg (1 mmHg =0.133 kPa),腹平软,右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大小约3 cm ×3 cm ×2 cm 包块,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平卧后包块还纳入腹腔,外环口扩大,指压内环嘱患者咳嗽可有冲击感;左侧腹沟区未触及异常;辅助检查:腹股沟区 B 超提示:可考虑腹股沟疝;血常规提示:红细胞:3.85×1012/L,血红蛋白:112 g/L;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并于2014年6 月 13 日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打开疝囊,见暗红色血性液体流出,量约200 ml,自内环口将右侧附件提出,见右侧输卵管伞部约3 cm ×2 cm ×2 cm的暗红色肿物,输卵管伞部有活动性渗血,术中急查血HCG-β1567 IU /L,考虑输卵管异位妊娠,给予行输卵管孕囊剔除术+右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病理:灰褐色组织一块,查见典型绒毛,诊断右侧输卵管妊娠(图1)。

    作者:储宪群;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术后肠瘘二例

    患者1:患者女,75岁,因腹部切口红、肿、热、痛10 d 于2011年10月27日入院。既往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因升结肠癌和右侧卵巢癌行手术治疗。二次手术后3个月出现腹壁切口疝。于2010年8月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LIHR)手术。术后2 d腹腔引流管引出小肠液,引流初期50~100 ml/d,逐渐减少,术后20 d 引流液消失,拔除引流管出院。201 1 年 10 月 1 7日出现腹部切口皮肤红肿伴明显疼痛及发热。查体:切口红肿部位有明显波动感。腹部 CT 检查见脐水平双侧腹直肌略分离,白线区被肠管占据,可见多个结节状致密影(图1)。立即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脓腔底部可见感染的补片,剪除部分感染补片后,含有食物残渣的浑浊恶臭液体流出,并从中拾出3枚螺旋钉。诊断小肠瘘。经积极换药、持续负压吸引及抗炎治疗后,局部炎症消退。入院40 d 后予以剖腹探查。术中确诊肠瘘位于空肠,感染的补片周围与肠管紧密粘连,外周补片与肠管形成膜性粘连,补片有部分皱缩。遂行肠瘘小肠部分切除并消化道重建。补片感染的范围较大,全部取出补片。可吸收线缝合切口。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王福荣;蔡相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罕见巨大腹股沟斜疝嵌顿一例

    患者男,86岁,以“左腹股沟区可复性巨大包块30年,不能还纳20年,突发增大伴疼痛1 d”于2014年8月31被鞍钢集团总医院收治。既往有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入院查体:T37.5℃,P 101次/min,R29次/min,BP170/90 mmHg (1 mmHg =0.133 kPa),平车入病房,精神差,面色苍白,心律快,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平软,全腹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左腹股沟区可见一巨大肿物,约35 cm ×25 cm ×23 cm 大小,已降入阴囊,张力较大,触痛明显,手法按摩无法还纳入腹腔,阴囊内双侧睾丸扪及不清,听诊可闻及微弱肠鸣音。初步诊断为巨大左腹股沟斜疝嵌顿,患者入院后急诊完善心电图检查及各项抽血化验,心电图结果为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左室肥大、ST-T 改变。抽血化验提示:血常规:白细胞:19.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3%,红细胞压积:52.4%,血红蛋白:167 g/L;离子正常;生化系列:血尿素氮:8.64 mmol/L,血肌酥:149.2μmol/L,血糖:10.86 mmol/L,其余指标尚可,请心内科、肾内科会诊后,全身麻醉下急诊手术,考虑患者疝巨大,疝内容物可能无法完全还纳入腹腔,术中可能需要切除部分腹腔内容物进行主动腹腔减容手术(initiative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IVRS)[1],故手术取下腹正中切口至脐左侧,长约15 cm,显露疝囊后,切开吸出少量淡血性液后见嵌顿巨大疝为斜疝,内容物为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大网膜和近全部小肠及系膜,颜色暗紫,无坏死,大网膜和小肠系膜明显增厚,于内环口11点处剪开松解,经腹腔牵拉内容物至腹壁切口外,探查腹腔容积明显缩小,疝内容物无法送回腹腔,与术前判断一致,故决定行 IVRS,切除大网膜、横结肠、降结肠、部分乙状结肠及部分回肠,保留小肠约250 cm,重建大肠及小肠肠管,缝合系膜间隙。将肠管送回腹腔并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游离精索,探查内环口约7 cm ×6 cm,游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高位缝闭疝囊,于切口内分离腹膜前间隙,内至耻骨后中部,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3 cm,外侧至髂腰肌和髂前上棘,精索腹壁化8 cm,于腹膜前间隙放置15 cm ×10 cm 平片展平覆盖耻骨肌孔,缝合腹横筋膜修补内环口,于精索后置入善释补片之平片,使用 Prolene 线与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内侧2 cm 和腹内斜肌缝合固定,阴囊内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抗感染可吸收缝线逐层缝合。术后给予抗感染、抑制胃酸、解痉平喘、化痰、降压、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并采用国内吴国刚等[2]报道的使用 Foleys 导尿管经膀胱内测压力的方法,监测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12 mmHg,无腹腔内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出现,术后2周拆线并拔出腹腔内引流管,切口一期愈合,肠道功能良好,临床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未复发。

    作者:吴国刚;刘吉盛;李博;蔡首亮;刘兆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罕见疝四例

    患者1:女,38岁,疝内容物为卵巢囊肿。因右侧腹股可复性沟肿物4年,逐渐增大不能还纳2年,伴有疼痛2个月,于2012年5月6日入院。查体:腹平坦,无压痛,右侧腹股沟区一6 cm ×5 cm ×4 cm 大小肿物,有囊性感,有触痛,不能还纳。B 超报告:右侧腹股沟囊实性肿物。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子宫圆韧带囊肿不除外。于入院后3 d 行手术治疗,手术证实为腹股沟斜疝,疝内容物为右侧卵巢并卵巢囊肿,与疝囊璧粘连,予以分离,分离后见卵巢有一囊肿大小约3 cm ×3 cm ×3 cm 大小,将囊肿剔除后卵巢还纳腹腔,行疝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7 d 痊愈出院。

    作者:刘晓丽;张迎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患儿恐惧和术后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4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实施术后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情绪护理、暗示法和心理支持法、行为矫治法、放松法、游戏法,并评估二组患儿医疗恐惧及术后疼痛反应。结果心理护理前,二组患儿恐惧评分及疼痛反应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理护理后,二组患者恐惧评分及疼痛反应评分结果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恐惧评分结果及疼痛反应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术后心理护理在改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患儿医疗恐惧和术后疼痛中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玲;吕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中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90例患者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要点。结果9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6±4)min,住院时间(7.2±0.3)d。术后2例切口积液,并经过保守治疗痊愈。护理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1、0.012、0.015)。结论加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更好地促进其术后的康复。

    作者:刘金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手法护理在腹壁造口旁疝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部手法按压护理技术在腹壁造口旁疝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30例直肠癌术后腹壁造口并造口旁疝行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给予手法按压护理,对照组15例常规行结肠镜检查。采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评定术中疼痛程度,并比较二组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所需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及检查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87、0.0065)。结论正确的腹部手法按压技术在腹壁造口旁疝患者行结肠镜检查中可降低腹痛程度,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严华艳;杜亚君;胡艳萍;李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授课能力的研究与对策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授课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授课教师能力评价方式及应用,从而对提高授课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设制临床带教老师授课能力评价表,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82位在临床工作具备带教资格的护士进行能力评价。结果等级、临床工作年限、是否曾参与授课任务对临床带教老师授课能力均有影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0.017、0.041)。结论临床护理岗位设置中,给予 N2-N4等级的护士在授课能力方面进行临床授课专项培训,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质量,提升医院的教学水平。

    作者:刘晓轶;张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症”、“证”、“征”的规范用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医学符号的使用

    统计学符号不论用哪种字母,也不论大写或小写一律都用小写。要注意区分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例如均数的符号是字母(ˉx),卡方的符号是希腊字母χ2,自由度的符号是希腊文“υ”,不是拉丁文“V”。样本的相关系数是英文“r”,不能误认为希腊文“γ”。化学元素及核素在医学写作时一般多采用符号,都是拉丁字母正体大写。离子态是在右上角用数字加“-”或“+”表示。例如 Na +、Ca2+、P3-等等,不采用 Ca ++、P ---、Al +3、O -2表示。核素的核子素(质量数)应写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例如131 I、32 P。表示激发状态的 m 写在右上角,例如99 Tcm、133 Inm。在科技论文和专著中不应写核素的中文名称,即不能写成131碘、铟131 m、P32、Tc99m。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手术室环节质量管理在腹壁切口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手术室环节质量管理在腹壁切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 4 年 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腹壁切口手术的2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室环节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二组患者满意度、切口感染率、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室差错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8.51%,明显高于对照组8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65,P =0.007)。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平均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t =2.690、2.198,P =0.017、0.009、0.031)。观察组用药错误、手术错误、设备故障、操作不当致患者损伤等不同手术室差错类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9、3.915、8.324、2.198,P =0.023、0.041、0.005、0.012)。结论手术室环节质量管理能够明显降低腹壁切口手术感染率,保障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淑文;倪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局部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局部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南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应用 D10补片局部麻醉下实施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60 min,术后即可下地活动,术后当天出院,术后口服止痛药1~2次,出院后无需输液及拆线。术后回访3~20个月,无复发患者,无刀口感染,阴囊红肿6例,术区不适感4例,慢性疼痛3例。结论局部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

    作者:王进宝;王振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耻骨肌孔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复习耻骨肌孔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腹股沟疝患者110例,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70±17)min,住院时间2~5 d,平均(4.0±0.8)d。全组患者无切口感染,无腹膜前血清肿及切口皮下积液。1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无腹股沟区硬化、皮下脓肿及补片周围深部脓肿等发生,慢性疼痛3例,腹股沟区麻木感4例,异物感1例。结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针对耻骨肌孔修补的手术,易于掌握,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不易复发,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手术时对耻骨肌孔及腹膜前间隙解剖结构要深入了解,将补片完全覆盖耻骨肌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孟宁;高鹏志;李明;张振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网塞修补术与 Lichtenstein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网塞修补术与 Lichtenstein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127例成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复发疝的类型及原有补片周围粘连情况选择不同术式并分组,分别为网塞修补术组(96例)和 Lichtenstein 无张力修补术组(31例),比较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结果二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随访时间6~42个月。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547、-5.472、-8.503、3.509、χ2=6.714,P =0.000、0.000、0.000、0.001、0.010);二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6,P =0.408)。结论网塞修补术较 Lichtenstein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尤其是再发疝及直疝,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手术方式简便。

    作者:张凯;陈刚;郑黎明;蒋松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下腹部正中切口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经下腹正中切口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入路组)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 组)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8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二组,后入路组43例, TEP 组42例。比较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尿潴留等)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二组手术均顺利完成,TEP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后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70、6.006,P =0.007、0.000),而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高于后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730、7.890,P =0.003、0.000)。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 =0.778)。随访6~24个月,平均(19±4)个月,TEP 组分别于术后1年和15个月各复发1例,后入路组术后3个月复发1例,均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TEP 患者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经下腹部正中切口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技术易掌握,对双侧腹股沟疝、常规前进路的开放术后复发疝更为适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潘平东;钟强文;池宇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治疗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成都军区昆明总院应用 TAPP 治疗腹股沟复发疝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 患 者 均 在 腹 腔 镜 下 完 成 手 术,单侧复发疝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31±8)min,双侧复发疝手术时间35~60 min,平均(46.22±7.30)min。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无腹腔感染、肠粘连及肠梗阻,住院时间3 ~5 d,平均(3.9±0.8)d。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其中血清肿3例,1个月后血清肿消失;术后疼痛4例,6个月后疼痛消失。随访6~48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TAPP 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不易复发。

    作者:宫政;刘泽刚;王世清;莫平;杨彦;丛雷;乔丹;崔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两种术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心理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中山市民众医院21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将其按患者意愿选择术式划分为 TAPP 组(126例)与 TEP组(90)例,分别行 TAPP 与 TEP 术式。对比二组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情况、住院费用,以评价手术效果;统计二组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评价患者焦虑程度变化。结果二组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74、0.619、0.397)。TEP 组住院费用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 TEP 组患者 SAS 评分明显低于 TAP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0、0.000)。结论腹腔镜下 TAPP 及 TEP 疝修补术均具备较好的临床疗效,TEP 方案虽然住院费用较高,但能较好地缓解患者焦虑心理,二者各有优势,需合理选择。

    作者:吴耀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局部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09例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09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麻醉效果良好,单侧手术时间平均52 min,术后未出现尿潴留,术后随访2~36个月,2例患者出现阴囊浆液肿和血肿,1例出现切口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 d,平均住院费用为4318元。有 2例患者复发。结论局部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可靠,麻醉效果好,手术适应证广,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具有良好的效价比,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吴永哲;徐宏征;李华志;刘建东;崔宏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局部麻醉下开放式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行开放式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漯河疝外科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采用预裁剪补片经腹膜前间隙治疗腹股沟疝326例,其中直疝257例,斜疝63例,骑跨疝6例;原发疝314例,复发疝12例。术后对患者疼痛、皮下血肿、阴囊浆液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7 d 至15个月的随访。结果本组314例原发疝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15)min,12例复发疝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0±50)min。3例斜疝患者因在建立腹膜前间隙时出血而中转 Litenstein 术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0±1.0)d,平均住院费用2078元。在随访期间术后疼痛者227例,口服盐酸曲马多止痛药50 mg,1~2次后疼痛均缓解,未出现术后慢性疼痛,无切口皮下血肿,无切口感染,阴囊浆液肿 3例,经门诊抽吸 1~2次均消失痊愈。1例复发疝于术后2个月时再次出现复发。结论在局部麻醉下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经济、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

    作者:周峰;朱立伟;王会敏;许真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部急诊手术关腹是否缝合腹膜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急诊手术腹部正中切口关腹时腹膜缝合与否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上消化道穿孔、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不同的关腹方法分为二组,采用缝合腹膜法为观察组,不缝合腹膜法为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比较二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手术切口相关指标及术后切口恢复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的关腹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663,P =0.000),而观察组术后的感染机率、住院天数、感染后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t =-19.404、-20.172,P =0.044、0.000、0.000)。对照组中二例患者因切口裂开进行了再次手术。结论在普外科,急诊手术时腹部正中切口关闭腹膜能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以及术后感染切口的再手术率、愈合时间、住院天数。

    作者:李燕书;孟繁杰;何柳佳;王海刚;张立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部分可吸收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部分可吸收补片应用肌前修补(Onlay)法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解放军二六四医院采用部分可吸收补片应用 Onlay 法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3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切口疼痛、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0 min,切口疼痛2~3 d,术后1~2 d肠功能恢复,2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无切口感染发生,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部分可吸收补片应用 Onlay 法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壁切口疝较好的方式,其操作简便、安全,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腹壁切口疝可靠的方法。

    作者:院存珍;樊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迟发性深部感染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补片取出并采用外科治疗,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伤口局部特殊换药。结果8例患者均完全取出补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8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通过手术完全取出补片,术后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及伤口换药治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代文虎;傅麒宁;曾秋;赵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自制注射器套筒联合一次性无菌防护套在小肠造瘘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自制注射器套筒联合一次性无菌防护套在小肠造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应城市人民医院对26例小肠造瘘患者采用修整注射器套筒联合一次性无菌防护套,连接造瘘肠近端行封闭式引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方法简便经济。结论自制注射器套筒联合一次性无菌防护套在小肠造瘘中的应用,避免了造瘘口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

    作者:张克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山西省人民医院84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A 组)38例,TAPP (B 组)46例,手术由同组医师完成,随访时间为9~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9)个月,对比二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 A 组明显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14)min vs (75±27)min,P =0.00036];术后住院时间 B 组少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0)d vs (1.8±1.2)d,P =0.00078];A 组和 B 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ml vs (13±4)ml,P >0.05];二组患者在术后随访期内无复发;A 组和 B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2% vs 10.86%,P >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选择适合各自术式特点的患者,均可使患者取得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疗效。

    作者:贺艳平;董永红;徐钧;李江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开放式完全腹膜外疝修补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开放式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对2013年1~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术式(55例)和开放 TEP 术式(65例)进行疝修补治疗,并统计二组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例数。结果传统前入路腹膜前间隙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0.9%(6/55),TEP 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5%(1/6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 =0.029)。结论开放式TEP 可避免术中对腹股沟区神经损伤,减少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

    作者:李为明;岑云云;许青文;陈雄志;孙大力;戚宇星;李树民;李奕俊;徐鹏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Kugel 手术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 Kugel 疝修补术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收治的38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膜外疝修补术方式分为 Kugel 组(163例)与 TEP 组(222例)。比较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腹股沟区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疝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18、5.563、χ2=0.647、0.048,P =0.057、0.206、0.421、0.826);术后腹股沟区疼痛发生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血清肿发生率,TEP 组明显少于 Kugel 组(χ2=5.958、t =24.545、χ2=4.438,P =0.015、0.000、0.035);住院费用 Kugel 组低于 TEP 组(t =8.072,P =0.000)。结论TEP 与 Kugel 2种术式治疗腹股沟疝均可取得良好疗效,TEP 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住院费用较高,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的经济水平、意愿以及术者水平等综合选择佳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书强;赵象文;梁志宏;华伟;韩月锋;江雪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门诊开展小儿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经验总结

    目的:探讨门诊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并与常规住院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患儿809例,按家长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分为二组。门诊组162例,男14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岁,腹股沟斜疝患儿103例、鞘膜积液患儿59例。住院组647例,男575例,女72例,平均年龄3.5岁,腹股沟斜疝患儿485例、鞘膜积液患儿 162例。门诊组患者于门诊完善术前检查,术前6 h 禁食水,手术室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或鞘突高位结扎术。住院组于入院后1~2 d 完善术前检查,术前6 h 禁食水,2 d 后行腹腔镜手术。二组均于术后3~7 d 门诊复查。比较二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二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手术。门诊组单侧疝、双侧疝手术时间分别为(14 ±4)、(26±6)min,住院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4)、(26±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93、1.538,P =0.136、0.125)。门诊组术后2 h进水,3~4 h 进少量流食无呕吐、腹胀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后出院;住院组术后6 h 进水,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1 d 出院。二组患儿术后均无粘连、出血、阴囊水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个月,门诊组无复发,住院组复发 1例。门诊组、住院组治疗总费用分别为(4717±554)元和(6 169±59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720,P =0.000)。结论门诊开展小儿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可缩短患儿等待手术时间,更加合理使用手术空间,节约费用,且通过对比发现术后早期进食水并未引起呕吐、腹胀等并发症,易于护理患儿,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旭;刘树立;管考平;李颀;张军;李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介绍 Lichtenstein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沟疝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 Lichtenstein 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急诊手术 8例,择期手术60例。结果6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修补时间20~70 min,平均(36±16)min;术后住院时间4~14 d,平均(6.0±2.0)d;术后出现阴囊皮肤瘀斑2例,远端疝囊积液3例,伤口感染2例,伤口区腹水渗漏1例,轻度肝性脑病1例,腹壁皮下组织坏死性筋膜炎 1例,未见睾丸萎缩、阴囊血肿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术后随访时间12~48个月,患者均获随访,手术侧无复发,对侧新发腹股沟疝5例,随访期内死亡患者2例,与手术治疗不相关。结论Lichtenstein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沟疝操作简单,手术范围小。术中有效安全地在内环口将疝囊颈部紧闭,辅助人工材料修补,使腹水不能进入阴囊,这是手术治疗的重要措施。同时,术中保证疝囊近端的完整,避免行腹膜前疝修补术,彻底缝合止血及术后对症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罗文;王勇;段鑫;柯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4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曲靖市麒麟区人民医院收治腹股沟疝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均在全身麻醉下行 TAPP 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4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3±18)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0±1.0)d,术后腹股沟区血肿或积液9例,术后随访5~10个月,术后1个月内复发1例,无远期复发,未见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结论TAPP 治疗腹股沟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技术。

    作者:丁世美;肖东霖;朱瑞凌;孙文有;彭学艳;李会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型国产聚丙烯网塞与同类进口产品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两个中心参与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一种国产聚丙烯补片和同类进口产品对比,以初步验证前者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作为腹股沟疝修补材料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符合要求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腹股沟患者60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二组,试验组应用303(4.5 cm ×9.0 cm)型聚丙烯补片(中国日照天一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对照组使用 Perfix plug mesh(美国 Bard 公司),同期由各研究中心医师按照相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实施手术。对二组手术前后临床参数、近期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异常情况及不良事件进行观察、记录及评价。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二组均无术后感染和复发患者,并且在术后异物感、腹股沟区疼痛、阴囊血肿、血清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聚丙烯补片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安全有效,在综合临床疗效上,优良率等效于进口同类产品。国产补片具有价格低、易于推广的优点,可满足我国广大患者的需要。

    作者:陈富强;陈杰;梁存河;申英末;孙立;陈志雨;谭嗣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如何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本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年主题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及多发疾病。1989年,美国外科专家 Lichtenstein 等[1]将聚丙烯补片用于疝修补术,创新性提出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并逐渐推广至临床。至今,补片修补已成为腹股沟疝手术的首选。美国每年约有80万人接受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其中大约90%的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了补片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2]。近年来,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及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也逐渐推广,越来越多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提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开放式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复发率及疼痛感低,同时兼有切口小、美观和可同时探查对侧疝、隐匿疝及股疝的优点。

    作者:缪鹏;刘晶;梁存河;谭嗣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