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改良处理远端疝囊预防巨大腹股沟斜疝术后阴囊血肿、血清肿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大埔人民医院收治并施行疝修补术的187例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对疝囊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A组86例,不放置胶管引流,给予远端疝囊残腔作连续螺旋内荷包缝扎改良处理;B组29例,不放置胶管引流,并且不作远端疝囊残腔连续螺旋内荷包缝扎改良处理;C组32例,给予远端疝囊全剥除,不作连续螺旋内荷包缝扎改良处理;D组40例,给予放置胶管引流,不作远端疝囊残腔连续螺旋内荷包缝扎改良处理.比较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阴囊血肿、血清肿、积液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187例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疝修补术均顺利完成,4组手术时间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阴囊血肿、血清肿、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远端疝囊残腔作连续螺旋内荷包缝扎改良处理,能安全有效预防巨大腹股沟斜疝术后阴囊血肿、血清肿并发症的发生,特别适用于多发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山区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钟文毅;郭国城;吴演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对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再次手术.其中采用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21例;采用网塞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7例;腹腔镜下TAPP手术2例.结果 疝囊自耻骨结节外上方脱出7例;疝囊经原疝环口脱出6例;疝囊自网塞边缘脱出8例;补片感染造成复发1例;遗留疝8例.二次术后随访3~36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的复发原因,有患者个人的因素,更多取决于医源性因素,医师操作技术方面的不足,是造成术后疝复发的终因素.
作者:郝永胜;范伟;霍瑞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开放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在治疗腹股沟复发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应用开放TEP治疗的腹股沟复发疝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均采用开放TEP,单侧复发疝平均手术时间(45±8) min,双侧复发疝平均手术时间(68±11)min.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9.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6±1.4)d,平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约为(7.2±1.1)d.平均随访13.7个月,有2例患者复发.结论 开放TE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适合基层医院.
作者:卢天有;罗海军;李英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前采用七氟醚诱导、异丙酚维持麻醉,对照组骶管阻滞药物采用1%利多卡因,观察组骶管阻滞药物采用1%利多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记录二组患者骶管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布洛芬使用率、躁动发生率、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骶管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及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24 h布洛芬的使用率及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二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可明显缩短骶管阻滞的起效时间,延长术后镇痛时间,降低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同时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对17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手术时间为(50±17) min,住院时间为(5±3)d,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阴囊肿胀3例,术后24 h内疼痛2例.本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顽固性疼痛、局部异物感、疝复发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可靠,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姜正科;朱顺福;俞晓军;冯侃;郑武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3D腹腔镜下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14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资料,其中右侧90例,左侧37例,双侧21例.以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为参考指标,系统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患儿均于3D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缝扎术,无一例行中转手术.手术时间5 ~ 10 min(单侧疝环高位缝扎术),平均7.5 min.术后住院时间6~12h,平均10 h.术后随访1~ 2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3D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视野更清晰、立体感更强,手术更精准、操作更简单和安全性更高,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张军;王琛;魏延栋;刘树立;李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两种术式的优点与局限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收治的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prep eritoneal,TAPP)及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 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随访6 ~15个月(中位数10个月),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活动恢复时间.结果 TAPP组手术时间较TE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P患者术后活动恢复时间较TAPP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术中有可能发现对侧隐匿性疝,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因损伤腹膜,术后活动恢复较慢;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可保持腹膜完整性,术后活动恢复相对较快,但对腔镜下操作要求高,若疝囊分离破裂往往需中转TAPP,因腹膜前间隙血管较多,损伤后可能导致术区血肿.对术者腔镜解剖认知、操作要求更为严格.
作者:张成建;周旭坤;艾万朝;李国华;马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单独/综合使用超声刀(UHS)和高频电刀(HFE)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对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以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213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综合应用UHS和HFE组(A组),单独应用UHS(B组)和HFE(C组)各71例.在腹腔镜下行TEP手术.对各项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早期及远期随访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三组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早期及远期的并发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EP术中单独/综合使用HFE和UHS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综合使用HFE和UHS,优化其各自长处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并获得佳的临床效果.
作者:谢锷;王小忠;林桂兴;黄耀奎;张晓鹏;黄楚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腹股沟疝和股疝在多排螺旋CT检查中的表现.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共收治321例腹股沟疝和股疝患者,共335侧疝,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中斜疝275例,直疝41例,股疝19例.术前做CT平扫,并做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结果 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均位于耻骨结节的前方.腹股沟斜疝位于耻骨结节的前内侧患者41.09%(113/275),而腹股沟直疝只有9.76% (4/41)疝囊主体位于耻骨结节的前内侧.另外,70.73%(29/41)腹股沟直疝患者,在疝的外侧可看见新月征.股疝和斜疝患者无新月征表现.所有的股疝均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下方,而且在冠状位影像股三角有填充.所有疝在矢状位均表现为疝内容物和腹腔相通.结论 腹股沟疝和股疝在CT扫描有其特有的表现.多排螺旋CT检查能为腹股沟疝和股疝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陈大伟;李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龄切口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通过手术治疗51例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等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45~ 180 min,平均手术时间98 min.术中无大出血,出血量约30 ~ 70 ml.术后浅表切口感染4例,发生切口血清肿3例,无补片感染,术后随访6 ~12个月,术后有2例复发,术前平均住院5.5d,术后平均住院6.5d.结论 高龄患者切口疝修补术存在风险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问题,因此要求做到充分的术前评估及完善术前准备,需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及应严格把握手术时机,而有效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阿不都外里;皮尔地瓦斯;麦麦提艾力;卡哈尔;克力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持镜手的体会和技巧.方法 总结沈阳军区总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190例患者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持镜技巧.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手术疗效满意.结论 一名合格的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持镜手需要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中共有的持镜技巧及特殊技巧,熟悉术者的手术步骤,不断总结经验,这样能充分发挥TEP的优势,帮助术者安全流畅的完成每一例手术.
作者:马锐;蒋会勇;郭一君;王洋洋;张雪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P)同期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PKRP同期治疗的腹股沟疝合并BPH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4~147 min,平均(88±20) min,膀胱冲洗时间(28 ±7) min,手术出血量(189 ±58)ml,尿管留置时间(4.8±1.1)d,术后住院时间(6.3±1.8)d.80例患者术后6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大逼尿肌压、RUV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顺应性、Qmax较术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肺部感染、尿失禁发生,出现术后尿潴留2例(2.56%),复发1例(1.28%).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PKRP同期治疗腹股沟疝合并BPH患者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发生较少.
作者:邱晓峰;杨振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家医院207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8例,开腹手术109例;经腹直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腹膜外组)79例,预置补片腹膜内结肠造口(预置补片组)36例,腹膜内结肠造口(腹膜内组)92例.观察其各种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半年患者造口排便情况.结果 各组中发生造口缺血坏死、狭窄、回缩、皮肤黏膜分离、黏膜脱垂、肠梗阻的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组1例(1.27%)发生造口旁疝,预置补片组未发生造口旁疝,腹膜内组15例(16.30%)发生造口旁疝;腹膜外组和预置补片组造口旁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腹膜内组(P<0.05).半年后造口排便功能,腹膜外组(1 ~4)次/d,预置补片组(5~6)次/d,腹膜内组(5~7)次/d,腹膜外组造口功能明显好于预置补片组和腹膜内组.结论 经腹直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可较好的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
作者:吴文辉;许峰峰;吴晖;蔡世荣;朱佳成;曹金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与改良Kugel疝修补术(Modified-Kugel)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意愿分为TAPP组(90例)和改良Kugel组(110例),比较二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费用的差异.结果 TAPP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改良Kugel组(P<0.05),在术后异物感、术后慢性神经疼痛发生率方面均低于改良Kugel组(P<0.05);改良Kugel组在手术费用方面低于TAPP组(P<0.05).结论 TAPP术与改良Kugel术均为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手术,通过不同手术入路完全修补骨耻肌孔的缺损,均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临床中可需根据患者自身经济情况、疝的类型等进行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孟宁;李明;高鹏志;张振铎;王利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探查在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行腹股沟嵌顿疝手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出现腹部切口感染,1例出现阴囊血清肿.随访6~ 30个月,1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复发.结论 腹腔镜探查能够明确嵌顿部位及范围,避免漏诊,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直接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蔡凤林;汤劲松;陈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受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大张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GPRVS)启发,探索改良开放TEP入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择期手术患者30例,男25例,女5例,采用经腹直肌外缘入路行开放TEP术.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结束,手术时间控制在20 min/侧,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血清肿,经穿刺抽液后痊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d.所有患者恢复良好出院.结论 我科探索的“改良开放TEP术”,选择腹直肌外缘切口,更大限度的降低对腹股沟管与肌肉的创伤,并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手术入路更简单,易于掌握,更适合在临床开展.
作者:岑云云;孙岩波;许青文;陈雄志;李为明;孙大力;李树民;戚宇星;李奕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同卵双生姐妹,均5岁,主诉左侧腹股沟区肿物3个月于2015年3月1日入院,诊断左腹股沟疝.患者既往史及生长发育、喂养史无特殊,母亲在孕期间身体健康,未患疾病,未有毒物药物接触,双亲家族中未见此类患者.查体同卵双生姐姐左侧腹股沟区可见一大小2.0 cm× 1.5 cm肿物,呈球形,质软,边界不明显,伴有轻微压痛,平卧位可自行或用手回纳入腹腔,探及外环口宽松,约有1.5 cm宽,嘱其咳嗽可感指尖冲击感,压住深环体表投影处嘱患者站立肿物未见突出,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妹妹肿物性质相似).
作者:王其清;侯东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女,73岁,因胸背部疼痛就诊多家医院,心电图示ST段抬高,以冠心病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经冠脉造影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的诊断.后行胸部CT检查证实食管裂孔疝.2015年9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及Nissen胃底折叠术.全身麻醉后,取头高脚低位.五孔法进入腹腔,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显露食管裂孔.超声刀将食管裂孔及腹段食管游离,尽可能将经食管裂孔疝进入胸腔的胃底及胃体还纳至腹腔内,使得贲门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
作者:曹明华;张建勋;孟繁杰;张晔;蔡新华;杨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男,48岁.因“发现左腹股沟区反复突出肿物3年”,于2015年7月26日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专科检查:左腹股沟区可见一肿物突出,大小约5 cm×4 cm×2 cm,质地软,无压痛,站立行走时肿物明显突出,呈囊性,未进入阴囊;平卧后肿物消失,可还纳腹腔,外环口增大明显.既往有泌尿系结石病史9年,于2006年入院行“左侧开腹取石术”.
作者:高军平;梁万强;陈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诊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68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速(Qmax)、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 二组间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速(Qmax)以及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和8.8%,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费用,改善患者的前列腺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吕艳冰;谢琴;赖静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综合分析并科学探究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置入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术后护理分析,为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 1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因为患有腹壁巨大切口疝而接受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置入手术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来进行分组,随机分配为综合护理组以及常规对照组,每组均为20例.综合护理组患者应用的是综合护理的模式,常规对照组患者应用的一般的护理模式.结果 综合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86.99%,常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71.55%,二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在术后5.1~20.2 h,平均(12.3±2.5)h可以下床活动;常规对照组在术后10.2~28.9 h,平均(18.9 ±3.3)h可以下床活动,二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综合护理的模式在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置入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术后护理中是较理想的护理方式.
作者:贺银梅;夏继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女性腹股沟疝发病率远低于男性.根据Lichtenstein报道的6 321例成人腹股沟疝中,男性占94%,女性仅占6%.其中女性疝中以腹股沟斜疝居多,其次为股疝,直疝罕见.对于女性腹股沟斜疝中是否切断子宫圆韧带国内外尚无统一意见.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作为维持女性子宫位置重要结构,子宫圆韧带得到保留.本文主要探讨女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对子宫圆韧带的处理.
作者:马东扬;宋应寒;谢妍妍;陆安清;汪梦鸿;雷文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141医院32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 36个月,手术区域慢性疼痛4例,复发1例.结论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恢复快,修补效果确切,是腹股沟疝理想的修补术式.
作者:庞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以预防院内褥疮和跌倒的针对性培训为例,探讨减少外科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培训方法.回顾某三级综合医院2014年度护理系统上报的90例外科系统不良事件,对外科系统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等进行分析并运用根因分析法分组进行分析讨论,从中找出外科系统不良事件相关培训存在的不足,并以预防院内褥疮和跌倒为例有针对性的制定外科系统不良事件专项培训计划,且按照计划有效实施,观察2015年度护理外科系统不良事件中褥疮和跌倒的数量及所占外科系统不良事件比例,并与2014年度相关数据进行比较.2015年度护理外科系统不良事件中褥疮和跌倒的例数及所占比例为11例(13.41%)和8(9.8%),较2014年度显著降低(P<0.05),且2014年度外科系统中发生褥疮和跌倒数量多的科室在2015年度褥疮和跌倒数量及所占比例较2014年度显著减少.外科系统不良事件针对性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外科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红喜;张喜维;刘继红;刘丽丽;张庆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妇产科教学亦需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我院妇产科教研室,通过微信,利用微信群和公众平台,构建妇产科移动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讨论和教学资源共享,辅助进行传统授课、PBL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妇产科见习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注意隐私保护;适时更新丰富教学内容;进行网络保障.
作者:陈晨;曾浩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