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总结部分可吸收补片应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太钢总医院263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并发症等指标,统计不同类型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特点.结果 263例(291侧)腹股沟疝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总手术时间为(43±15)min,单侧(33±11)min,双侧(40±12)min.术后24 h疼痛评分(3.0±0.8)分.术后住院时间(1.9±0.8) d,平均花费9 654.6元.1个月内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例数比率为98.1%.并发症发生率为6.9%(20/291),腹壁下血管损伤1例(0.3%),血清肿14例(4.8%),尿潴留3例(1.0%),慢性疼痛1例(0.3%),麻痹性肠梗阻1例(0.3%),无复发、切口感染、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Ⅳ型疝并发症总发生率高,Ⅲ型、Ⅱ型、Ⅰ型递减(P<0.01).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腹股沟疝的方式,应用部分可吸收补片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其花费高,技术难度相对较大.
作者:乔永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348例.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分为超重组(112例)和正常组(236例),其中超重组患者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58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54例;正常组患者行TEP术113例,TAPP术123例,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1年复发率情况.结果 超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现血清肿发生率为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7(P<0.05),切口感染、阴囊血肿、慢性疼痛、尿潴留、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等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重组出现1例补片感染,而对照组并未发生;随访1年超重组患者复发率1.79%与对照组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质量超重的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手术难度增加,术后并发症增多,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对于超重及肥胖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更加注重精细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于颖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腹股沟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并完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664例腹股沟疝患者的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观察分析术后复发、术区不适及慢性疼痛、切口愈合不良、阴囊血清肿、尿潴留、附睾炎等情况,分析手术优劣并总结经验.结果 664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75 min,平均(45±14) min;住院时间3~24 d,平均(9±4)d,术后随诊3~48个月,复发5例(0.75%),术区不适39例(5.9%),慢性疼痛7例(1.0%),脂肪液化38例(5.7%),切口浅层感染4例(0.6%),阴囊血清肿3例(0.5%),尿潴留52例(7.8%),附睾炎1例(0.2%).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易掌握,适宜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黄韩冬;陈晓娇;杨雪峰;谢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膳食配餐服务项的满意度.方法 针对某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25 828位住院患者对膳食配餐服务一项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非常满意票数10 661(41.23%);满意票数12 221(47.32%);一般票数2 588(10.02%);不满意票数312(1.21%);很不满意票数46(0.18%).平均分为4.3分,未达到北京市医管局要求的达标平均分90分的高度.结论 重视食疗,顾护脾胃,合理配餐,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春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位半月线疝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收治的12例低位半月线疝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8例择期手术,4例急诊手术,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2~8)d,随访时间(36±16)个月.术后血清肿患者2例,无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 低位半月线疝易误诊为直疝,发生嵌顿概率大,即使无症状,也不主张观察等待,一经诊断,建议手术治疗.
作者:王平;张方捷;高国栋;叶静;黄永刚;吴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230例LIHR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APP治疗的127例腹股沟疝患者为A组,TEP治疗的103例患者为B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探查对侧及隐匿疝、术后疼痛、术后血清肿及术后复发率情况.结果 2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平均手术时间(45±10)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35±8)min,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探查对侧隐匿疝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TAPP与TEP治疗腹股沟疝均是安全、有效的,2者手术疗效相当.
作者:牛天峰;罗靖;刘斌;熊健;龚爵;谢华辉;刘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 同期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腹股沟疝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 月至2015 年1 月,70例腹股沟疝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先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后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观察手术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70例均同期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7个月,疝均未复发.大尿流率为17~28 ml /s,平均(22±3) 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2~10 分,平均(4.9 ± 2.5) 分.膀胱残余尿量0~40 ml,平均(19±6) ml.上述3 个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对腹股沟疝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同期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双微创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宋保连;刘国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对疝环直径>3.0 cm,且疝囊进入阴囊的腹股沟斜疝采用优先保护精索成分的改良疝囊分离技术与横断疝囊处理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64例成年男性单侧疝环缺损直径大于3.0 cm,且疝囊进入阴囊的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改良疝囊分离技术(观察组),30例术中横断疝囊(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相应的临床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8,P=0.156;χ2=0.333,P=0.697);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761,P=0.044);术后住院时间亦明显缩短(t=-2.125,P=0.038).结论 改良疝囊分离技术与横断疝囊两种处理方法都是安全、可靠的.优先保护精索成分的改良疝囊分离技术具有使损伤得到良好的控制,不破坏精索血管,分离创面较完全剥离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渗液减少的优点;并且消灭了疝囊远端残腔,故降低了术后血清肿、阴囊血肿的发生率;术后创伤更小,且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龚独辉;黄俏碧;李炳根;莫宇轩;李达强;谢志华;彭永辉;陈慧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并用于修复大鼠腹壁缺损,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对比,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SIS)修复大鼠腹壁缺损后的大体效果及局部炎症反应.方法 按照文献中报道的方法制作SIS材料并修复大鼠腹壁缺损(S组),并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P组)进行对比,于术后3、8周取材,观察并评估2组大体修复效果及修复材料-肌肉交界处局部炎症反应.结果 术后3周,SIS材料大体外观类似肌肉筋膜组织,缺损修复区域材料增厚;HE染色可见S组与P组大鼠腹壁缺损的修复区域均伴有炎症细胞浸润,SIS部分降解,部分胶原组织生成.术后8周,SIS材料边缘模糊不清,与周围正常肌肉筋膜组织相融合,缺损修复区域组织增厚明显;S组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SIS进一步降解,大量排列紧密、有序的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术后3周及8周,P组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IS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效果显著,局部炎症反应轻微,并能够促进胶原组织增生.
作者:王亮;刘梅宝;陈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女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年 5 月至 2015 年 12 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8 例成年女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并行腹腔镜下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中证实均为腹股沟斜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术后无腹腔脏器损伤、术后出血、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治疗女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
作者:李义亮;杜秀云;李慧灵;张成;王志;于文庆;克力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对于成年股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从中随机抽取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组)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TFH组)患者各50例.记录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应激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TAPP组的手术时间及治疗费用显著高于TFH组,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TFH组(P<0.05);(2)术后3 d,TAPP组的应激激素Cor、NE、ALD及氧化应激指标MDA、TAC、GSH-Px均显著低于TFH组(P<0.05).(3)2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TAPP组术后切口疼痛时间及术后24、48、72 h的疼痛SF-MPQ评分均明显低于TFH组(P<0.01).(4)随访期内,TFH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TAPP组(P<0.05),但2组复发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操作简单、无需全麻、费用少,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恢复快、并发症少、应激伤害小、疼痛感弱,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付振保;李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区不典型包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30例不典型腹股沟包块病例进行彩色多普勒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例不典型腹股沟包块中7例腹股沟脂肪斜疝;1例左侧腹股沟精索囊肿斜疝;4例腹股沟血管瘤;3例腹股沟疝手术粘连物部分留置;1例超声诊断右腹股沟圆韧带囊肿,手术证实为前次腹股沟疝手术误将输卵管伞段结扎并发积液;1例腹股沟疝硬化剂治疗后复发再次手术后感染,超声诊断术后水肿渗出;5腹股沟疝硬化剂治疗后复发,腹股沟区不规则强回声后方巨大衰减;4例髋关节滑囊炎超声误诊为精索囊肿;1例腹股沟圆韧带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超声为描述性诊断;1例髂腰肌脓肿延至腹股沟区误诊为腹股沟疝;1例睾丸精索肿瘤,1例右侧精索炎性包块.结论 通过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认识,加强对疾病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开拓思维,将声像学特征与临床病史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腹股沟不典型包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漏诊.
作者:唐华;郭瑞君;蒋鹏程;董建红;赵鸿雁;郝磐石;王志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普外一区收治的17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在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恢复正常时间方面优于开放组,而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式,都各有优势,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李炜宇;赵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针对腹壁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提出围手术期合理的评估方案.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5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围手术期评估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58例患者经过精心全面的围手术期评估与管理,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随访12个月,术后有2例复发,术前平均住院时间5.1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 d.结论 切口疝修补术存在风险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问题,若辅以精心全面评估,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后期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哈丽旦·满苏尔;古力夏提·卡哈尔;祖母乃提·玉山;曾林萍;克力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与推广局麻下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新疆乌什县人民医院局麻下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31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局部麻醉下使用同一种补片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恢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对术中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良好,未出现改变麻醉方式或加用静脉麻醉等情况,手术平均时间为55 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12 h,住院天数3~7 d,平均4.35 d,术后无尿潴留,阴囊积液2例、切口皮下积液1例,术后慢性疼痛1例.术后随访12~30个月,目前无1例复发. 结论 在基层开展成人腹股沟疝局麻下Lichtenstein修补术是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以术后恢复快、手术指症广、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乃比江·吐尔松;麦麦提艾力;木塔力甫·艾合买提;阿扎提江;克力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男,78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0年,不能回纳7 h于2017年2月10日急诊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患者7 h前发现右侧包块突出后不能回纳,感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2次.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既往有胆囊切除术和腰椎手术史,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数年,偶感呼吸困难.
作者:毛旭南;徐玉彬;张培建;胥广才;陶立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腹股沟疝前入路与后入路无张力修补术是腹股沟疝外科的常见术式,其疗效在众多的临床研究中未发现差异,但目前对于两种入路手术的争论仍然是个热门话题,这些争论局限于技术、疗效和常规(见)并发症的角度,而忽略了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以及医疗的社会属性.我们尝试从成人男性腹股沟疝治疗选择的社会属性角度,也即医学伦理的角度尝试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李亮;洪楚源;隋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单孔腹腔镜辅助双钩疝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经脐使用5 mm 30°单孔腹腔镜作为观察孔,配合双钩疝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26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或加用其他手术器械手术.单侧手术时间6~11 min,双侧手术时间10~16 min,术后住院1~3 d.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单孔腹腔镜辅助双钩疝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靠,而且能满足患儿及其家属对腹壁无瘢痕的美观要求,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斌;马国卫;胡利民;王国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下腹正中切口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69例经下腹正中切口在腹膜前间隙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手术配合.结果 269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 经下腹正中切口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充分的术前访视及评估、完善的环境和物品准备、默契的手术配合、严格的无菌技术、关键时刻严谨的清点、术后安全的转运及规范的交接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帅;吴向阳;顾银燕;周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疝微创手术免用抗菌药物的切口监测和护理干预方法,为临床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疝微创手术的6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及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儿则均免用抗菌药物,同时给予针对性的切口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儿的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2组患儿的切口愈合和感染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儿童医疗恐惧调查表和疼痛反应调查表分别对2组患儿的恐惧心理和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调查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2组患儿的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切口均完全愈合.研究组患儿术后感染率为2.94%,稍低于对照组的5.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恐惧、疼痛评分分别为(26±4)分和(5.2±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分和(6.2±0.7)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疝微创手术免用抗菌药物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缓解患儿的恐惧感和疼痛,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亦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陈诗华;邬丽满;黄志坚;刘国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比较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腹股沟疝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与观察等待疗法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及Springer数据库,文献检索至2016年7月,选择有关外科手术治疗与观察等待疗法的临床对照研究,由两位作者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1项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包括2 817例患者,其中Operation组(手术组)1 374例,WW组(Watchful Waiting,观察等待)1 443例.对纳入研究进行整体分析显示,WW组与Operation组比较,Operation组总体在疼痛方面少于WW组(P=0.04),优势比(Odds ratio)及95%可信区间为0.57(0.34,0.98);2组总体在PCS得分、死亡率方面以及2组真正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疝复发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WW组多数患者会发展出明显的疝相关症状,终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手术组患者总体疼痛情况略低于观察组和等待组,对于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腹股沟疝患者,观察等待是安全可行的,但观察等待仅仅是推迟了手术,随着时间的推移,终还是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龚文斌;李俊生;嵇振岭;张炜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