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疗程>48周.选择同期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疗程>48周.观察治疗4周、12周、24周时肝功能、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应答效果及肾功能、血液分析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12周、2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7%、0%(P<0.01),90%、57%(P<0.05),93%、63%(P<0.05). 治疗组1例患者在疗程24周时HBV DNA定量<1 log10,改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43%、20%(P>0.05),77%、50%(P>0.05),87%、73%(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P>0.05),3%、0%(P>0.05),10%、0%(P>0.05).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对照组 1例患者在治疗6周时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WBC 2.2×109/L),给予苦参素治疗后,WBC未进一步减少,现仍在治疗中.其余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时,可在病毒学应答方面取得显著疗效,早期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其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HBV DNA转阴率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在生物化学应答方面,在4周、12周、24周时ALT复常率较对照组为高,但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无显著性.在免疫学应答方面,治疗组在24周时3例患者HBeAg阴转,无血清学转换病例.恩替卡韦临床应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保明;姚世雄;韩丽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TNF-α-238、308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6个月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法 以接受α干扰素正规治疗的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NF-α-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后根据患者不同应答水平及基因型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应答组治疗前血清IL-2、IFN-γ水平较无应答组高(P<0.05),IL-10水平较无应答组低(P<0.05),IL-4水平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应答组、无应答组IL-2、IFN-γ水平均升高(P<0.01),IL-4、IL-10水平均降低(P<0.01),应答组IL-2、IFN-γ水平平均升高浓度高于无应答组(P<0.05),IL-4、IL-10水平平均降低浓度也高于无应答组(P<0.05);(3)治疗前TNF-α-308G/A基因型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G/G型高(P<0.05),IL-2、IL-4、IL-10水平在两种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 -α-238G/G、G/A基因型患者血清IL-2、IFN-γ、IL-4和IL-10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TNF-α-238G/G、G/A基因型, TNF-α-308G/G、G/A基因型各组间在干扰素治疗后IL-2、IFN-γ、IL-4和IL-10平均浓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5)TNF-α-238、TNF-α-308位点各基因型在α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干扰素治疗不同应答水平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有关;(2)干扰素治疗后不同应答水平与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变化水平有关;(3)TNF-α-308 G/A基因型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高IFN-γ水平有关;(4) TNF-α-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干扰素治疗后IL-2、IFN-γ、IL-4和IL-10水平变化无关;(5)TNF-α-238、-308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不同应答水平无相关性.
作者:于晓燕;秦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和IL-4水平及其与HBeAg的关系,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集30例阿德福韦酯治疗前、治疗16周、52周和132周患者血清,其中完全应答组14例,部分应答组16例及健康对照组10例,ELISA检测IFN-γ和IL-4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采用美国Abbott公司微粒子酶免疫法,HBeAg≤1.0 S/CO为阴性,抗-HBe ≤1.0 S/CO为阳性.结果 完全应答组各时相点IFN-γ水平显著高于部分应答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应答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应答组IL-4水平在治疗后逐渐下降,部分应答组变化不大;各组在治疗前HBeAg水平与IFN-γ及IL-4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完全应答组在治疗后各时相点HBeAg水平下降,且与IFN-γ升高程度呈负相关、与IL-4水平下降程度呈正相关,与部分应答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其恢复程度与HBeAg水平下降幅度呈正相关.
作者:马萍;王磊;王怡;刘志荣;刘金霞;张迈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怀化市少数民族及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肝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基因序列分析法对湖南省怀化市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并分析相关流行病学、病例构成、HBV DNA载量、HBeAg阳性率及肝功能情况.结果 该地区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检测到B型及C型,其中B型90例(81.08%),C型19例(17.12%),2例(1.80%)无法分型. B、C基因型分布情况:33例少数民族组患者B基因型31例(93.93%),C型2例(6.07%);76例汉族组患者B基因型59例(77.63%),C基因型17例(22.37%).C基因型患者肝硬化及肝癌构成比高于B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HBeAg阳性率及球蛋白水平高于B基因型,而白蛋白水平低于B基因型.结论 该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B型为优势基因型,少数民族与汉族患者HBV基因型构成有显著差异,C基因型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低,可能较易发生肝病进展.
作者:于红缨;邵凌云;符政远;蒋建勇;王菲菲;王金蕾;孟成艳;张文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青岛市艾滋病网络实验室2006年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青岛市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对待检血清进行HIV抗体筛查、复检,Western blot(WB)试验确认.结果 2006年35家HIV实验室共检测207 521份血清,158份筛查阳性,经复检91份阳性,WB确认54份HIV-1抗体阳性.检测26个人群,11个人群检出HIV阳性者,其中以在押人员构成比高(14/54),其次为自愿咨询检测者(8/54)、临床可疑(6/54)、孕产妇(6/54)和术前检查(6/54).感染者多为文化水平较低的20~40岁的青壮年(41/54),多数为流动人口(34/54),HIV感染者的子女中2例HIV阳性.结论 艾滋病网络实验室对各种人群的筛查,能提高感染者的发现率,确定HIV感染依赖于WB确认试验.建议进一步加大HIV筛查力度,尤其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检测和管理,以提高对HIV感染者的发现率,促进艾滋病的控制.
作者:张洪花;史晓燕;赵国有;汪照国;王慧;姜珍霞;张西江;王昌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HBV的感染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在自然状态下只感染人和高等灵长类动物,有关的动物实验一直是HBV研究的瓶颈.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动物模型已广泛地应用于乙型肝炎的研究.利用HBV转基因鼠在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调节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就近年来HBV转基因小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党双锁;宋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臭氧(臭氧,ozone,O3)是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空气中不稳定、常温常压下约45 min转化成氧气.医用臭氧是用医用纯氧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与医用氧气的混合气体,所产生的臭氧浓度必须是能够精确调控的.
作者:郭亚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JC病毒Agnoprotein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该蛋白.方法 PCR扩增患者脑脊液中JC病毒晚期调节蛋白Agnoprotein基因,测序正确后克隆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Agnoprotein蛋白并纯化.结果 pET-32a(+)-Agnoprotein表达出预期分子量大小的具有免疫活性的重组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地表达纯化了Agnoprotein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铁龙;成军;毛羽;李兴旺;洪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结核早期分泌抗原靶分子(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及重组CFP10-ESAT6(rCFP10-ESAT6)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蛋白并比较三者表达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ESAT-6、CFP-10基因片段,融合PCR技术扩增rCFP10-ESAT6片段,分别连接到pGEM-T载体,测序正确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或 pET-28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3种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验证目的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结果 pET-32a(+)-ESAT6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分子量为31 kD,目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2%;pET-32a(+)-CFP10、pET-28a(+)-CFP10-ESAT6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分子量分别为33 kD和28 kD,目的蛋白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73%和48%;Western blot证实其均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亲和层析法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结论 利用大肠埃希菌BL21(DE3)成功表达了具有良好抗原性的ESAT-6、CFP-10融合蛋白及rCFP10-ESAT6重组蛋白,为深入研究其免疫原性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斌;伦文辉;成军;赵龙凤;毛羽;李兴旺;王琦;梁赟磊;向天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3种国产HBV DNA荧光定量PCR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 采用德国QIAGEN公司的Artus HBV DNA荧光定量PCR试剂(A)和国内生产的3种HBV DNA荧光定量PCR试剂(B、C、D)对203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分析3种国产试剂与Artus试剂检测结果的差别及其相关性.结果 4种试剂检测203例血清标本HBV DNA的结果分别是A (5.78±1.78)、B(5.70±1.34)、C(5.51±1.96)、D(5.60±1.52),3种试剂与Artus试剂的相关系数分别为B:0.860、C:0.954、D:0.922. 对于HBV DNA载量高于106拷贝/ml的标本,3种国产试剂检测结果的均值与Artus无明显差异,但试剂B与Artus相关性明显不如试剂C和试剂D;对于HBV DNA载量在103~106 拷贝/ml的标本,试剂B和试剂C的均值水平与Artus试剂存在明显差别,试剂C和D与Artus试剂的相关性要优于试剂B;而对于30~103 拷贝/ml的标本,试剂B和试剂D的均值与Artus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且3种国产试剂与Artus试剂相关性很差.在26例30~103拷贝/ml样本中,3种国产试剂分别漏检8例(30.8%)、8例(30.8%)和11例(42.3%),7例<30拷贝/ml样本中3种国产试剂无一检出.结论 3种国产试剂的敏感性均较Artus试剂差,尤其是病毒载量低于103拷贝/ml的标本.在3种国产试剂中,试剂C与Artus试剂检测的结果相关性好.
作者:李美忠;王敏;乐晓华;王火生;陈心春;徐六妹;周伯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HCV包膜E2蛋白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构建HCV E2蛋白全长表达质粒pcDNA3.1-1a746、截除疏水性羧基末端的表达质粒pcDNA3.1-1a661以及同时截除疏水性羧基末端和高变区1(HVR1)的表达质粒pcDNA3.1-1a661Δ,转染293T细胞,以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的HCV E2蛋白,将3种表达质粒以及空载体分别肌注免疫 BALB/c小鼠,检测小鼠血清的E2及HVR1抗体,以HCV假病毒模型分析小鼠血清的中和活性.结果 3种E2表达质粒均能有效表达HCV E2蛋白,其中pcDNA3.1-1a746质粒的表达产物不能分泌,而pcDNA3.1-1a661和pcDNA3.1-1a661Δ均能分泌表达E2蛋白.分泌表达E2蛋白可显著增强小鼠的抗体应答,pcDNA3.1-1a661免疫血清对HCV假病毒颗粒(HCVpp)的中和活性明显高于pcDNA3.1-1a661Δ免疫血清.pcDNA3.1-1a661免疫血清中的HVR1抗体量仅占总E2抗体的一小部分,却是中和抗体的重要成分.结论 表达E2蛋白的DNA疫苗能有效诱导HCV中和抗体的产生,HVR1不仅是重要的中和抗体表位,而且能增强E2蛋白其他抗原表位的抗体应答.
作者:尹迪;严石;丁惠;华显;童一民;王永智;刘媛;徐凤花;赵平;戚中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克隆表达轮状病毒融合素蛋白VP4.方法 以轮状病毒SA11株细胞培养物提取总RNA为模板,经RT-PCR获得VP4全长基因片段cDNA,将其重组于pET-30a(+)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plysS),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并用镍柱纯化.结果 重组载体所含目的基因片段的序列与文献公布序列相符,IPTG诱导表达的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为88 kD,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目的蛋白所带组氨酸标签可与标签抗体反应;镍柱纯化获得RV SA11 VP4融合素蛋白,纯度达90%.结论 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0a(+)-VP4,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了RV融合素蛋白VP4.
作者:金琳琳;李鹏;万言珍;岳盈盈;李志会;孟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清中检出HBsAg是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一个乙型肝炎患者检查HBsAg,结果有时阳性有时阴性, 这给临床医师、患者、带来不少困惑,笔者就HBsAg时阳时阴这一问题在此进行探讨.
作者:张晓宁;刘春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肝脏与止血和凝血功能关系密切,血凝过程是瀑布式的蛋白质酶解过程,有约20余种物质(包括凝血因子)参与,它们大多由肝脏合成,为了解病毒性肝炎时凝血功能的变化,我们对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凝血4项检测,报道如下.
作者:盛皓宇;侯为顺;汪长生;喻艳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是规范慢性乙型肝炎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性文献,但对于慢性HBV携带者的处理,仍没有统一的意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诊断对指导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对慢性HBV携带者和HBeAg阳性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74例的肝穿刺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民;王淑兰;祝英华;王志东;林海燕;梁恩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病死率也较高,目前,头孢哌酮舒巴坦已成为治疗肺部感染的常用药,克拉霉素则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大环内脂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选择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8例,分组进行药物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乐强;孙开宇;于振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起病急且出血量大,尽管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但其病死率仍高达15%~35%[1],如何有效地控制大出血并预防再次出血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我院2003年至2007年对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超声引导下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桂芹;王志杰;徐航;马小允;辛洪英;李顺利;冯栓成;李沧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多脏器损伤性疾病,以小血管和肾脏病变明显,常累及的靶器官为肾脏、心脏、肝脏及脑等,很少引起垂体病变.针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所致垂体损伤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病例报道少见.现将我院2004年至2006年间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2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思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鸽粪为隐球菌的重要传染媒介[1],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导致肺、骨、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引起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us meningitis).新型隐球菌也是艾滋病合并机会感染的常见机会感染真菌.本文报告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540例艾滋病患者中,2例合并新型隐球菌肺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作者:张米;杨绍敏;李正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
作者: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委员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抗病毒药物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结果的不断累积,人们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因而美国、欧洲、亚太地区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各自的指南性文件[1-4].
作者:成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病例摘要患者女,54岁,主因持续腹泻6个月,加重伴乏力1个月于2007年6月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6个月(2006年12月)开始无明显诱因腹泻,为黄色稀便,10余次/d,偶伴黏液脓血便,无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等.自服止泻药物,但腹泻时轻时重.
作者:杨涤;陈宝敏;赵红心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