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7~2011年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46例78只手,采用瘢痕切除皮片移植、挛缩松解、克氏针固定38只手,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18只手,瘢痕切除植皮18只手,瘢痕切除腹部远位扩张皮瓣转移4只手,术区半年内均给予弹力套加压疗法、外用硅凝胶制剂及功能训练治疗,52只手部切口给予蜡疗药物导入治疗,26只手部切口有瘢痕增生,给予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0.5~3年,观察患手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配合弹力套加压疗法、外用硅凝胶制剂、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蜡疗药物导入及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因瘢痕挛缩制约关节功能得到完全或大部分恢复,外观满意.结论 手术配合术后物理康复综合治疗,是手部瘢痕治疗的较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芙莉;朱建莹;吴军成;宗宪磊;蔡景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对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拔牙矫治,对矫治前后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择30例双颌前突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进行拔牙治疗.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结果 上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6.5 mm,上唇突点平均内收3.8 mm,下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5.8 mm,下唇突点平均内收5.6 mm,上唇平均向远中移动3.21 mm,下唇平均向远中移动3.67 mm,鼻唇角由治疗前的平均86.7°变为平均103.7°.上下前牙切端移动距离、上下唇突距、鼻唇角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对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拔牙矫治,有效地内收上下前牙,从而有效地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
作者:武冠英;杨琳;徐宝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用注射器针头打孔自体单株头发毛囊种植修复眉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52例(双侧眉缺损35例,单侧缺损17例,共计87条眉毛)因烧伤、外伤、手术切除、眉修饰不当等原因造成的眉缺损患者,采用切取枕后头发安全供区或颞部头皮条的方法,在3倍放大镜下制成毛干长1~2 cm的单株移植物,并利用21G或22G注射器针头穿刺打孔,然后用显微镊夹持毛干部,将头发移植至眉缺损部位修复其形态.结果 术后2例烧伤后患者出现毛囊炎,经75%乙醇涂擦治疗后痊愈.其余植入头发生长良好,方向、形态满意,成活率在90%以上.结论 利用针头打孔,显微镊夹持毛干,移植自体单株毛囊种植修复眉缺损,操作方便,效果良好.
作者:蒋文杰;马小英;王小平;王博;汤智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评估2790 nm钇-钪-镓石榴石(YSGG)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使用2790 nm YSGG点阵激光非剥脱模式治疗1次,再以剥脱模式治疗;B组仅使用2790 nm YSGG点阵激光非剥脱模式进行治疗.每组共治疗4次,每间隔6周治疗1次,治疗前后均以VISIA(R)数字皮肤分析系统对面部瘢痕和肤质进行评分和统计比较,并由患者、医师共同评价满意度.结果 38例患者均完成4次治疗,治疗后所有凹陷性瘢痕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B组治愈率分别为56.0%和30.8%,总有效率81.6%,无1例严重不良反应,A组优于B组.结论 2790 nm YSGG点阵激光具有效果明显、精确度高、损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且治疗后并发症少、色素沉着程度轻,2790 nm YSGG点阵激光是治疗面部浅表瘢痕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杨鹏;麦跃;李娟;孙林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人群对各项姿势位笑容特征指标的可接受范围,以补充、完善正畸诊断与治疗.方法 选取男女姿势位微笑时的面下1/3照片各1张,利用Photoshop对各特征指标(切牙暴露量、露龈量、笑弧、颊廊、上颌(牙合)平面倾斜度及上切牙下唇间距)以一定幅度分别进行变动,选择100名正畸医师与100名普通人对其进行审美评价.结果 人群对各项笑容特征指标的接受范围依次为:切牙暴露量,男女均为75%~100%;露龈量,男0~2 mm,女0~3 mm;笑弧,男女均为50%~100%;颊廊,男0%~1 5%,女0%~20%;上颌(牙合)平面倾斜度,男女均为0~6°;上切牙下唇间距,男女均为0 mm.正畸医师与普通人对微笑的审美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项姿势位笑容特征指标均有一定的可接受范围,选择哪种唇齿龈关系作为正畸治疗的目标,将决定矫治计划的制定.
作者:毛艳敏;王春玲;呼明燕;王海任;任大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威10(Wy10)牙齿美白技术与冷光美白技术漂白变色牙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变色牙(增龄性黄牙78例,中度四环素牙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Wy10牙齿美白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BeyondⅡ冷光美白技术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Vita比色板比色,计算各组色阶提高值、有效率及牙齿敏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变色牙患者的色阶提高值和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4 h内的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y10牙齿美白技术与冷光美白技术漂白变色牙均可获得满意的美白效果,Wy10牙齿美白技术可显著解决患者因治疗后牙齿敏感而产生恐惧感的状况.
作者:王跃岩;唐丽琴;臧爱平;陈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下唇交叉唇瓣修复上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下唇交叉唇瓣修复上唇缺损,缺损在唇中份者采用Abbe唇瓣,缺损在唇侧者采用Estlander唇瓣.手术分为两期:I期行唇瓣转移术,以唇动脉为蒂旋转180°插入上唇缺损区后,按黏膜、肌层及皮肤分层缝合;Ⅱ期行断蒂术同时修复红唇.结果 26例上唇缺损患者经Abbe-Estlander唇瓣转移修复后均成活,随访3~12个月,唇部功能及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根据缺损类型,选择恰当适应证,应用Abbe-Estlander唇瓣修复上唇缺损,可明显改善上唇外形及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魏景健;肖敬谦;刘征宇;雷博程;王绪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体表静脉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1%聚桂醇注射液,按Tessari法制作泡沫硬化剂(液∶气为1∶4).在瘤体内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体表静脉畸形患者21例.根据瘤体大小、患者年龄决定用药量,每次聚桂醇液体硬化剂用量在1~2 ml,每次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用量在8 ml以内,每隔4周重复注射1次,3~5次为1个疗程.根据治疗前后病灶大小、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并通过治疗疗程及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21例患者,经3~18个月随访,优10例(47.6%),良9例(42.9%),中2例(9.5%).所有患者每次治疗后均可发生注射部位肿胀,发热5例,21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聚桂醇泡沫硬化疗法治疗体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
作者:林玲玲;吕仁荣;徐广琪;牛静静;李龙;霍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小红斑量(MED)的范围及其与性别、年龄、皮肤光生物学分型、季节和在广州地区生活时间长短的关系.方法 以GS2004型日光紫外模拟系统为光源,测定621例健康志愿者背部正常皮肤的MED值,在照射后(24±2)h由两位经验丰富的观察者同时评定.结果 621例受试者的MED均值为(1170.2±333.2)mJ/cm2,男性MED均值为(1132.8±339.4) mJ/cm2,女性MED均值为(1182.1±330.7) mJ/cm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0~50岁年龄组的MED值(1014.7±359.7)mJ/cm2,显著低于20~29岁年龄组(1222.9±304.3) mJ/cm2和50岁以上年龄组(1179.0±374.3) mJ/cm2的MED值(P<0.01);Ⅱ型光生物学皮肤MED值(673.5±228.3) mJ/cm2,显著低于Ⅲ型(1224.3±254.2) mJ/cm2和Ⅳ型皮肤(1363.1±278.5) mJ/cm2的MED值(P<0.01);不同季节测定的ME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春季(969.2±355.8) mJ/cm2低,夏季(969.24±355.8) mJ/cm2次之,但是秋季与冬季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广州地区生活5~10年组的MED值(1104.9±377.7) mJ/cm2,显著低于1~4年组和10年以上组(P<0.0l).结论 广州地区正常人紫外线MED值范围与中国其他地区正常人MEI)值有一定差异,陈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外,与年龄、皮肤光生物学分型、季节和在广州地区生活时间长短均有关.
作者:叶聪秀;万苗坚;易金铃;尹颂超;李美荣;赖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临床观察聚桂醇注射液局部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血管瘤患儿局部瘤体内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定期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的变化,并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根据瘤体消退情况确定治疗次数.治疗结束后6个月,按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0例患儿均完成治疗全程,其中达到I级疗效者2例(6.7%),Ⅱ级疗效者4例(13.3%),Ⅲ级疗效者5例(16.7%),Ⅳ级疗效者19例(63.3%).瘤体直径越小,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次数越少,且治疗效果越好.早期积极给予聚桂醇硬化剂治疗的效果较好.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也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聚桂醇硬化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
作者:江珊;陆玲;胡英姿;李慧;梁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年轻者恒牙外伤冠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儿童玩耍跌倒、运动、车祸时均可发生,不仅影响面部美观、发音,而且有碍牙齿的正常发育.我们在牙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冠折再接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一、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口腔科门诊牙外伤冠折患儿60颗牙.其中8~10岁55颗,11~12岁5颗.冠斜折40颗,冠横折20颗.冠折1~6 h再接58颗,12~24h再接2颗.活髓切断术50颗,根尖诱导成形术10颗.纳入标准:(1)8~12岁保留冠折离断端的患儿;(2)冠折1~24h;(3)牙片显示无根折.
作者:郅洁云;李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颜面部外伤是常见外科急诊.本文总结了自1995年以来对280例颜面部复杂性外伤患者运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显微外科微技术修复的经验.一、临床资料280例颜面部复杂性外伤急诊患者,年龄5~71岁,平均33岁.伤后8h内就诊者277例,24 h后就诊者3例.头面颈部切割伤61例,挫裂伤214例,小面积皮肤撕脱伤5例.280例中,合并骨折(上颌骨、下颌骨、鼻骨、眶骨、颧骨)者13例.
作者:李江;陈文萍;王克华;赵东红;韩童;郎育红;彭黎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简称色素痣,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全身各部位都可发生,尤以颜面部多见.其一般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较小的病变切除后可以直接拉拢缝合;如果面积较大或邻近口、眼、鼻等器官时,则拉拢缝合常较困难,或勉强缝合常会造成明显的器官移位畸形,令人不能接受,即需要采用局部皮瓣、扩张皮瓣、皮片移植术修复创面,其中局部皮瓣由于转移修复后的皮肤色泽、质地、厚度、毛发生长情况等均与受区较为接近,创伤较小,患者易于接受,在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局部皮瓣修复颜面部色素痣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何凤兰;周剑虹;任常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人体瘢痕疙瘩来源的前体细胞(keloid-derived precursor cell,KPC)的体外分离、扩增方法,及其在特定培养基条件下向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脂肪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取人体瘢痕疙瘩组织在改良L-DMEM培养基条件下培养,传代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相关基因表达,并以特定H-DMEM培养基[含1 μmol/L的地塞米松,0.5 mmol/L的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BMX),10 mg/L牛胰岛素,100 mmol/L的消炎痛,10%的胎牛血清(FBS)]诱导,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油红O染色测定脂滴生成.结果 超过95%的KPC表达CD29、CD44、CD90/Thy-1和CD105;几乎不表达CD45和CD34(1.0%~2.5%);且诱导后该细胞渐增大,由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角形,72 h出现脂滴,19d油红O染色细胞阳性率78.6%.结论 KPC能表达多种MSC表面标志物,不表达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标志物,能够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分化为脂肪细胞,可能成为组织工程脂肪的一种新种子细胞来源.
作者:林珣珣;刘杰;李付贵;武日东;唐诗;唐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室(tissue-engineering chamber)在具有免疫活性的动物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切取新西兰雄性大白兔耳廓软骨,体外构建:(1)软骨细胞-胶原凝胶复合物;(2)软骨细胞-PLGA-胶原凝胶复合物,将复合物置入组织工程室内,再植入实验兔背部皮下;对照组无组织工程室,直接将复合物植入同一实验兔背部皮下.术后8周进行大体形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 大体形态、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 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实验兔背部皮下组织工程室内,构建的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均形成了软骨样组织;而直接植入实验兔背部皮下的复合物终消失或者形成一纤维化的结节.结论 在具有免疫活性的动物体内,应用自主研制的新型多孔硅橡胶组织工程室内微环境成功构建了自体工程化软骨组织,为软骨组织工程技术过渡到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姜疆;刘毅;陈黎明;郭树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毛乳头细胞(human dermal papilla cells,HDPCs)经过体外长期的传代培养后,其与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相关的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方法 使用一步酶消化法将人毛乳头分离后,在体外进行HDPCs传代培养,取第1~8代HDPCs,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传代时期的生长情况;使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方法和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检测第1~8代HDPCs在不同传代时期其特异性标记物AL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结果 HDPCs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不但逐渐丧失其聚集性、旋涡状生长的特性,而且ALP和IGF-1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第1代HDPCs的ALP和IGF-1表达水平分别是第8代的6.8倍和3.5倍.第1代和第2代HDPCs的ALP染色表达较明显,但是随着传代代数的增加,阳性表达的细胞逐渐变少,并且染色逐渐变浅.结论 HDPCs经过体外长期的传代培养后,其与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ALP和IGF-1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HDPCs失去聚集性、旋涡状生长的特性,从而导致高传代的HDPCs丧失诱导毛囊生长的能力.
作者:张志丹;胡志奇;李科成;冯传波;李泽华;姜金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创伤修复是目前外科学研究的热点,在整形外科中,皮肤软组织的创伤尤为多见,部分可以通过皮片移植、皮瓣转移等手术修复,但有些创面,如糖尿病溃疡、褥疮及血管源性、神经源性或放射性慢性创面,由于血液供应不足,生长因子少,活性低,与受体失偶联增加[1],皮瓣转移在这些创面不易存活.如何提高创面修复的血液供应,成为整形外科亟待解决的问题.学者们应用部分生长因子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改善创面修复的血液供应,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发现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激活后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等促血管生成的因子.本文主要对PRP主要组成成分和促进血管生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耿秋华;郑健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因其在整形外科有着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在临床广泛应用,感染是扩张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以往扩张器感染多以囊外感染为主,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我们在扩张器应用过程中发现1例扩张器囊内曲霉菌感染,现报道如下.病例 患儿男,3岁.开水烫伤头顶、右颞部致瘢痕性秃发1年余,于2010年11月16日入院.专科检查:头顶、右颞部瘢痕增生,毛发缺失,面积约12 cm×8 cm,瘢痕组织色泽白,质地硬韧,未高于皮面,伴瘙痒.诊断:头顶、右颞部烧伤后瘢痕性秃发畸形.
作者:李赵锋;雷晋;郝文杰;张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美容医学是运用医学手段维护、修复和重塑人体美的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其整体学科系统首先形成于中国.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它不仅仅局限于医学范畴,还涉及社会、心理、伦理等诸多领域.作为一种创造人体美的医疗实践活动,美容医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医学技术、美学理念与社会、心理、法律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与传统医学的救死扶伤相比,美容医学则以改善人体形态外观、增进人的生命活力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美容医学不但需遵循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而且具备医学伦理道德的延展性和非医学范畴的渗透性[1].
作者:李广帅;刘林嶓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运用横行带蒂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TRAM flap)和背阔肌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flap,LDF)进行I期乳房再造术的并发症(包括脂肪坏死率、肌皮瓣部分坏死率、肌皮瓣完全坏死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CNKI、SinoMed、PubMed、VIP、Cochrane等数据库和运用手工检索1992~2012年有关带蒂TRAM肌皮瓣及LDFI期乳房再造的中英文文献共1493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发现有47篇文献符合标准,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H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10篇文献同时包含带蒂TRAM肌皮瓣和LDF乳房再造并发症,所以用以比较两者的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带蒂TRAM肌皮瓣的部分坏死率是LDF的1.7倍(RR值为1.72,95%CI为1.02~2.88),脂肪坏死率(RR值为1.01,95%CI为0.60~1.72)和肌皮瓣完全坏死率(RR值为2.13,95%CI为0.82~5.54),与LD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F与带蒂TRAM肌皮瓣乳房再造术相比,LDF乳房再造的肌皮瓣部分坏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肌皮瓣完全坏死率与脂肪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佳琦;张金明;陈宇宏;冀晨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组织外扩张技术进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进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术前,佩戴组织外Brava扩张器1个月,每天佩戴8 h,以增加乳房组织容积并改善血供.重复扩张与脂肪注射移植2~3次.结果 自2010年l~10月,采用组织外扩张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26例,获得良好隆乳效果,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未发现结节、硬块及囊肿等并发症.结论 以组织外扩张进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可以有效地增大乳房受区的容积及血管化程度,因而可以增加乳房内注射的脂肪量并提高脂肪的存活率,是一项提高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效果的理想方法.
作者:穆大力;栾杰;穆兰花;辛敏强;刘春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口腔医学美学是口腔医学与美学的结合,是以美学理论指导口腔医学实践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口腔修复体也正在由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发展[1].因此,对于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系统地学习美学的知识和原理,还要应用在口腔修复实践上.近年来,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对已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做进一步改进,注重提高美学修复的实战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与患者沟通,较好地完成了口腔美学修复病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晓霞;史真;张宪梅;张勇;安倩;苏玉兴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