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应用整形美容技术修复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面部软组织创伤患者,采用整形外科技术,根据具体伤情设计不同修复方法,严格遵守无菌、无创原则,进行清创、创面修复、皮瓣修复等治疗.结果 49例患者术后Ⅰ期愈合,4例伴有轻微瘢痕,3例患者Ⅰ期愈合后出现局部皮下可吸收线头外露,予以消毒后拆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无感染、无坏死、无明显瘢痕等并发症发生.52例患者面部功能及形态均达到了大限度的修复,患者均较满意.结论 应用整形美容技术修复面部软组织损伤,能明显减少伤口瘢痕及术后畸形的发生,多数患者可避免行Ⅱ期整复手术.
作者:徐传岗;陈艳;赵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瓷睿刻蓝光照相(CEREC Bluecam)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固定桥修复牙体预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行3单位固定桥修复的80例患者牙体粗备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用瓷睿刻蓝光照相数字化印模进行检查,对照组40例用常规方法检查.用CEREC4.2软件和石膏模型对肩台宽度均匀、肩台平滑连续、肩台边缘平整、轴壁无倒凹、轴面聚合度良好、咬合空间适合、共同就位道良好等进行评价.结果 肩台宽度均匀、肩台平滑连续、肩台边缘平整、轴壁无倒凹、轴面聚合度良好、咬合空间适合、共同就位道良好,观察组和对照组数字化印模评价良好的分别为95.0%(38例)对62.5%(25例),92.5%(37例)对77.5%(31例),97.5%(39例)对75.0%(30例),95.0%(38例)对72.5%(29例),90.0%(36例)对65.0%(26例),100.0%(40例)对52.5%(21例),97.5%(39例)对75.0%(3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石膏模型评价良好的分别为87.5%(35例)对60.0%(24例),97.5%(39例)对70.0%(30例),90.0%(36例)对62.5%(25例),95.0%(38例)对75.0%(30例),92.5%(37例)对70.0%(28例),100.0%(40例)对72.5%(29例),100.0%(40例)对65.0%(2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EREC Bluecam数字化印模辅助下的牙体预备质量均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贺维;施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扩张耳后联合双层筋膜皮瓣覆盖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行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左侧22例,右侧38例.临床表现大部分耳廓缺如,或仅有部分耳垂.Ⅰ期手术将颞顶筋膜瓣转移于残耳乳突区筋膜层下,与耳后筋膜皮瓣进行同步扩张;Ⅱ期手术将扩张的耳后联合双层筋膜皮瓣包裹整个Medpor支架行耳廓再造术.结果 60例患者外耳廓再造术后皮瓣均成活,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再造耳廓形态良好,微细解剖结构清晰,颅耳角位置大小均与健耳基本一致.无1例支架外露及瘢痕挛缩,三维立体外形逼真,再造耳形态满意.结论 采用扩张耳后联合双层筋膜皮瓣覆盖Med-por支架行耳廓再造术,能有效地避免传统术胸壁畸形及支架外露弊端,再造耳微细形态结构满意.
作者:张本寿;杨积顺;水祥兵;储辉;徐志久;林子豪;赵耀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晕内皮下复合组织瓣交叉填充联合持续牵引治疗中度和重度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3例(59只)中度和重度乳头内陷者,以乳头基底部为蒂,在两侧乳晕内皮下掀起三角形复合组织瓣,通过乳头下隧道交叉推进转移至对侧填充支撑乳头,术后持续外牵引2~4周,随访6个月至3年,评价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均未发生乳头血运障碍.54只乳头内陷完全矫正,无复发,无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医患双方对矫正后的乳头外观满意.结论 采用乳晕内皮下复合组织瓣交叉填充并辅以持续弹性外牵引复位后的内陷乳头,操作简单,创伤小,切口瘢痕隐蔽,疗效可靠,是较为理想的乳头内陷矫治方法.
作者:吴国平;周滨;贺小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综合征唇腭裂的发病特点,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435例非综合征唇腭裂病例,对患者的性别、疾病部位、血型、伴发畸形、遗传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5例中,单纯唇裂397例(27.67%),单纯腭裂655例(45.64%),唇裂伴腭裂383例(26.68%).男性801例(55.82%),女性634例(44.18%).单纯唇裂组男性60.20%(239例)多于女性39.80%(158例),左侧57.43%(228例)多于右侧27.96%(111例),左侧多于双侧14.61%(58例),右侧多于双侧;唇裂伴腭裂组男性78.33%(300例)多于女性21.67%(83例),左侧41.50%(159例)多于右侧28.20%(108例),左侧多于双侧30.29%(116例);单纯腭裂女性60.00%(393例)多于男性40.00%(262例);AB型血在单纯唇裂组患者的比例(28/369)高于单纯腭裂组(2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畸形者占5.09%(73例),其中伴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数量多2.51%(36例).单纯唇裂、单纯腭裂与唇裂伴腭裂病例间父系、母系、同胞来源的遗传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唇裂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左侧多于右侧,单侧多于双侧;唇裂伴腭裂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左侧多见;单纯腭裂患者中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单纯唇裂患者AB型血比例高于单纯腭裂患者.
作者:邬文莉;王洪涛;陈亦阳;黎凡;刘佳玉;郝建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釉质微打磨联合威十漂白治疗氟斑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就诊氟斑牙Dean4级患者共4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完全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0例患者采用釉质微打磨联合威十漂白进行治疗,B组20例患者仅用威十漂白进行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Vita值及敏感度进行评价.结果 A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96,P<0.05),A组患者治疗后敏感度为20.0%(4/20),B组为15.0%(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釉质微打磨联合威十漂白治疗氟斑牙有显著疗效,且不会增加牙齿敏感.
作者:鲁颖娟;廖隽琨;常少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支架法治疗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14年1月,对322例患者604侧乳头内陷采用支架进行矫治,随访6~24个月,对临床效果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225例患者有随访资料,乳头形态良好,患者满意例211例(93.8%),乳头形态基本正常,患者基本满意12例(5.3%),乳头内陷复发3例(1.3%),该3例患者之前均曾接受过切开法乳头内陷矫正手术并失败.28例(12.4%)成功妊娠及哺乳.225例患者均未发生乳头感觉减退,215例(95.6%)乳头受到刺激后可出现勃起.结论 支架法矫正乳头内陷,具有简单、微创、安全、复发率低等优点,同时不会破坏乳头感觉及哺乳功能.
作者:穆大力;栾杰;辛敏强;郭小双;邢文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明确诊断患者5例,男3例,女2例.行足跟局部扩大切除手术,切缘距病灶2 cm,深度达跟骨骨膜,根据缺损大小及足底内侧动脉解剖学特点,选择适合的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随访8~14个月.结果 5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感觉功能良好,足部外形满意,能正常承重行走,无皮瓣溃疡发生,肿瘤未见局部复发,患足功能与对侧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瘤切除术后创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宁;杨大平;马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部及耳后联合扩张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对8例面部瘢痕患者进行治疗.根据面部瘢痕面积以及颈部和耳后供区大小不等的特点,选择大小合适扩张器,将扩张器同时置于颈部及同侧耳后,注水扩张3~6个月,充分扩张后皮瓣相连呈“鱼鳔样”,在扩张区域设计超长皮瓣向面部转移修复同侧面部瘢痕.结果 用颈部耳后联合“鱼鳔状”扩张的方法修复面部瘢痕患者8例.1例扩张皮瓣的远端出现0.3 cm×2.0 cm至0.5 cm×2.0 cm坏死,通过换药后愈合.8例患者都获得满意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皮瓣成活良好,无继发畸形.扩张皮瓣颜色、质地与面部皮肤相似,外观良好.结论 应用颈部及耳后联合扩张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作者:陈娟;叶祥柏;石志远;阎晓辉;李鸣;王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小儿阴茎短小以及临床反复发作的包皮阴茎头炎或包茎等而就诊的隐匿型阴茎患者并不少见[1].我们2006-2014年共接诊41例,均采取通过包皮环切切口,阴茎脱套,阴茎浅悬韧带切断,腹壁反折筋膜与耻骨联合前筋膜固定,联合阴茎、阴囊转折肉膜后移固定治疗,效果满意.一、一般资料本组41例,年龄9~45岁,其中儿童(9~14岁)13例,青少年(15~17岁)9例,成人(18岁以上)19例;已婚11例,已生育7例.临床表现为阴茎外观短小,站立时皮肤表面仅见包皮堆积,不见阴茎体,但用手指向外牵拉阴茎皮肤可暴露发育正常的阴茎体;阴茎勃起后26例合并包皮口狭窄或包茎,无其他阴茎畸形;显著肥胖17例,体重指数≥28 kg/m2.
作者:张杨;朱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臭汗症是顶泌汗腺过度分泌,产生令人厌恶气味,形成腋臭,给社交带来困扰.因此,很多臭汗症患者选择手术根除异味.常用手术方式,包括腋毛区全层皮肤切除缝合,横行切开翻转皮瓣修剪,微创负压抽吸法,臭汗症专用刮刀皮下搔刮术等[14].虽然皮肤切除或切开皮瓣修剪法疗效确切,但是遗留明显瘢痕,甚至影响肩关节活动度.近年来基本由小切口微创方法所取代.负压抽吸法或皮下搔刮术切口小,由于基本在盲视下操作,不能确定顶泌汗腺是否完全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我们应用膝关节镜刨削刀系统切除治疗臭汗症已有多年[5-7],本法用于常规臭汗症微创术后复发的病例,获得良好根治效果.
作者:王忠堂;李弘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提高,要求行下睑袋修复术的美容就医者年龄正逐渐年轻化,这些美容就医者的下睑袋往往仅有脂肪膨出,不伴或仅伴轻度皮肤松弛,因此结膜入路下睑袋修复术成为这些美容就医者的首选.该手术因在下睑袋皮肤不遗留任何痕迹而深受美容就医者欢迎.
作者:李学雷;刘海丽;王春贵;胡春雷;牛翠玲;薛红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当今社会人们对自身容貌要求逐渐提高,面部轮廓饱满圆润更符合审美要求,而颞部凹陷常对容貌产生不良视觉影响.近年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以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对36例颞部凹陷美容就医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一、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采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治疗36例颞部凹陷美容就医者.其中女35例,男1例;年龄24~47岁,平均(36.3±6.5)岁;34例为双侧颞部,2例为单侧颞部,共计70侧.单侧脂肪颗粒注射量为8~20 ml,平均(14±3)ml.
作者:游传华;孙彤;李晶晶;秦颢;陆雪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VEGF165)、血管生成素-1(Ang-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配比对移植脂肪颗粒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分成9组,每组2只,9组的VEGF165、Ang-1、bFGF配比依次为1∶0∶0、0∶1∶0、0∶0∶1、1/2∶1/2∶0、0∶1/2∶1/2、1/2∶0∶1/2、1/3∶1/3∶1/3、2/3∶1/6∶1/6、1/6∶2/3∶1/6;将9组配比溶液分别注入9组大鼠自体颗粒脂肪中,移植于每只大鼠背部4个受区,术后15周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得到毛细血管数目,用Scheffe模型进行血管生成的优生长因子配比.结果 1种生长因子组脂肪空泡大小不均,2种生长因子组脂肪细胞大小趋于均一,3种生长因子组脂肪细胞大小均一,接近正常形态;Scheffe模型优化大血管数目为12.09点,VEGF165、Ang-1、bFGF配比为0.380∶0.280∶0.340.结论 当VEGF165、Ang-1、bFGF配比为0.380∶0.280∶0.340时,移植脂肪内新生血管密度高,生长因子促移植脂肪成活作用强.
作者:裴洁;杨时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乳头内陷发病率接近10%,且多为双侧.乳头内陷给患者带来外形、心理和功能的影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本文综述乳头内陷的外科治疗现状.一、乳头的解剖正常乳头由乳头顶、乳头颈及乳头底3部分组成,外观呈类圆柱体,突出于乳晕皮肤表面.乳头顶部有数个输乳管及皮脂腺开口,平时可分泌皮脂腺.栾杰等[1]研究发现,乳房浅层动脉末梢向乳头乳晕聚集形成环形血管网,而乳房深动脉有一支从腺体深层中心至乳头乳晕成为乳头乳晕深动脉,因此乳头乳晕有双重血供:浅层动脉的皮下环形血管网和正常皮肤的真皮下血管网.乳头感觉神经来源于第4肋间神经皮支,这些神经通过乳管系统到达乳头.
作者:马静;戚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截骨手术治疗下颌骨部位的畸形及病变已有百余年历史[1].但口内入路由于术区视野、视角狭小等原因,医师的立体视觉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往往使医师对截骨线的判断出现偏差甚至失误.数字医学三维重建技术提供了立体的三维影像资料,并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手术模拟,降低了手术的失误及减少了并发症.但术中手术操作依然无法与术前计算机模拟完全一致,如何提高手术的准确性仍然是个难题.近年随着3D打印技术的逐渐发展,许多学者将其运用到下颌骨的截骨手术,以实现截骨准确性的提高.现将3D打印技术在下颌骨截骨术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钱堃;张国栋;黄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完整的皮肤屏障对于维持皮肤的健康非常重要,皮肤功能受损可导致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如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银屑病、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痤疮等.表皮屏障结构和表皮的蛋白质、水、无机盐以及其他代谢产物密切相关,表皮的脂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神经酰胺是表皮中一种重要的脂质,它的异常会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不同程度地参与或触发AD等临床皮肤疾病的病因及病理过程.外用神经酰胺治疗,可使AD等疾病的皮肤屏障得到明显改善.本文就神经酰胺对AD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综述如下.
作者:毕淑英;刘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隆颏术后不对称的现象并不少见,其原因很多,例如术前假体修整的形态不对称、下颌骨本身的不对称、术后假体的移位[1].2013年12月外科治疗1例隆颏术后双侧不对称的患者.现报道如下.病例 患者女,33岁,就诊前4个月在某医疗美容医院经口内切口行硅橡胶假体植入隆颏术.术后自觉颏部左侧较对侧偏大.故来门诊诊治.术前观察患者颏部左侧较对侧偏大,体表触摸时手感柔软硬度与对侧无明显差异.
作者:高明菊;冯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当代的美容医学学科,是20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医学美学这门新兴医学人文学科的兴起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医学应用性学科.一、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分类及其本质性特征什么是美容医学?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以下简称《名词》)已明确地定义为:“一门以人体审美为核心的医学美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各种医学手段来直接维护、修饰和重塑人体美,进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体各系统的生命活力美感,以追求人的身心年轻化为目标的新兴医学应用学科”[1].
作者:彭庆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155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对痤疮瘢痕、痤疮红斑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激光中心进行155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痤疮红斑的27例患者.采用四级法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55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对痤疮瘢痕、痤疮红斑的有效率分别为13.0%(3/23)和44.0%(11/25);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期等与疗效无相关性,而治疗次数与痤疮红斑疗效呈正相关(r=0.619,P<0.05).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155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可能成为治疗部分痤疮性瘢痕、痤疮性红斑等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洁;王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微针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6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完全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和微针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治疗间隔1~3个月,治疗2~8次.治疗前、后对两组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ECCA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评分从(61±11)分降至(45±15)分,对照组评分从(57±14)分降至(40±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疗效均随治疗次数增多而明显提高.观察组46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18/22)、100.0%(24/24),对照组40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16/20)、100.0%(20/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达相似疗效时,治疗周期观察组为(6.8±1.6)个月,对照组为(20.8±4.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对照组5例术后出现红斑和色素沉着.结论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微针和单纯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均有较好疗效,但联合治疗见效快,并发症少,治疗周期缩短.
作者:杨凌云;王敏;龚雪;李其爱;晏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