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技术在活体肝移植供者右半肝切取中的应用.方法 从2011年7月4日至11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完成7例腹腔镜辅助活体肝移植供者右半肝切取(不包括肝中静脉)手术,总结手术方法及其要点.结果 7例供者均未中途转为开放手术.腹腔镜辅助活体供肝切取平均手术时间(6.04±0.36)h,术中平均出血量(150±40) mL.1例供者围手术期出现右侧肋缘下穿刺孔肌肉出血,术后8h予以手术止血成功.余6例供者未发生Clavien- Dindo外科并发症分级二级以上并发症.供者住院费用无明显增加.未观察到腹腔镜辅助手术对移植物的不良影响.结论 腹腔镜辅助部分供肝切取明显减少了供者手术创伤,缩短了供者住院时间,值得在活体肝移植供者手术中推广.
作者:杨家印;李波;王文涛;魏永刚;蒋利;张晓武;段力耕;王海清;刘畅;严律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近期并发胃肠道漏应用三阶梯热量递减方案营养支持的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173例次尸体肝移植中术后近期并发胃肠道漏15例(1.2%),确诊后给予禁食、腹腔引流、抗感染、手术和营养支持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其中营养支持采用三阶梯热量递减方案.第一阶:禁食状态下使用全营养混合液提供患者每日所需热量.总热量为167 ~209 kJ·kg-1·d-1,其中蛋白质为1.3 ~1.95 g·kg-1·d-1,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 ~55%,脂肪占总热量的30%~35%,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热量比约为2∶1.第二阶:经口进食流质后直至恢复正常饮食.所给肠外营养的总热量减为125 ~ 146 KJ·kg-1·d-1,蛋白质为1.0~1.2 g·kg-1 ·d-1;碳水化合物、脂肪所占总热量的比例维持不变.第三阶: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后,继续给予口服肠内营养素(瑞素)500 mL/d,持续5~7d.结果 8例康复出院,随访12 ~48个月,无胃肠道漏再发;感染较重的7例(46.6%)综合治疗后仍死亡.结论 肝移植后近期并发胃肠道漏的发生率低,但病死率高.三阶梯热量递减营养支持方案对治愈胃肠道漏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健;鞠卫强;何晓顺;郭志勇;巫林伟;朱晓峰;王东平;马毅;胡安斌;王国栋;邰强;黄洁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活体肝移植供者的生活质量,了解影响该人群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应用调查研究设计,采用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活体肝移植供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18例供者躯体相关生活质量分为84.78±13.21,心理相关生活质量分为80.71±14.65,总分为165.49±22.63.在“总体健康”、“活力”维度上的得分中青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在“躯体疼痛”维度上的得分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0.05).结论 活体肝移植供者的生活质量与正常人群接近.供者年龄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
作者:陆晔峰;王艳;赵爱平;夏强;金晶;韩龙志;陈小松;张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我国肝移植受者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DDCN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00-2011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肝移植受者继发DDCNS相关病例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2000-2011年12家移植中心发表的13篇文献,共报道44例肝移植受者继发DDCNS.围手术期低钠血症纠正过快及术前存在肝性脑病史者分别占全部病例的77.4%和45.2%,与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间相关(P<0.05);合并感染及肾衰竭者分别占71.0%和38.7%,与临床结局有关(P<0.05).结论 肝移植受者继发DDCNS与围手术期低钠血症纠正过快及术前存在肝性脑病有关.感染和肾衰竭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需要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曲凯;刘昌;王志鑫;张晓刚;王博;刘学民;于良;吕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输注转染人IL- 10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IL- 10- MSC)对大鼠原位异种肝移植后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豚鼠对Wistar大鼠的非协调性异种原位肝移植模型,受体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对照组、hIL- 10- MSC组.术后12 h取移植肝,HE染色观察移植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用RT-PCR、蛋白质印迹法观察移植肝组织IL-10、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MSC对照组相比,hIL- 10- MSC组大鼠移植肝排斥反应轻,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明显降低,而IL-10的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hIL-10-MSG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有关.
作者:牛坚;张业伟;刘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肝移植后脑桥中央髓鞘溶解( 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功诊治了1例肝移植后CPM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鑫;刘昌;曲凯;王瑞涛;魏吉超;孟凡迪;周磊;徐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各种原因导致的移植物失功是肺移植临床面临的重大问题,再移植是提高该类受者长期生存的唯一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2011年8月3日对1例55岁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行单肺移植后5年慢性移植肺失功的患者进行对侧单肺再移植术,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现将该病例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惠;王国彬;陈红娟;胡坚;泮辉;章渭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法国较早建立起国内统一的公平、公开、公正的组织器官捐献和移植体系,器官捐献率位于世界前列.2004年8月法国政府对生命伦理法规进行修订,创建了欧洲唯一的综合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业务涉及器官捐献与移植、组织和细胞、人类生育繁殖、胚胎学及人类遗传学4个领域.本文简要介绍法国生物医学研究所、器官捐献相关法律和捐献移植现状、器官获取与分配步骤等.
作者:王海燕;Béatrice SENEMAUD;陈忠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器官移植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酶及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对多种器官IRI发挥积极的保护作用.蛋白酶抑制剂可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大类.前者主要有乌司他丁、加贝酯、MG132等,后者包括钙蛋白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等.随着对蛋白酶抑制剂在防治IRI中作用和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对IRI的防治价值将逐渐明晰起来.
作者:谢礼波;卢一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肾移植后感染和排斥反应是影响受者和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感染和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血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与肾移植后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排斥反应以及长期存活的相关文献.
作者:李浩;杨高第;门同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移植受者长期免疫抑制明显增加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概率,且免疫抑制剂无法阻止或延缓慢性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发生.间充质干细胞(MSC)兼有免疫抑制能力及诱导免疫耐受的特性.MSC联用免疫抑制剂旨在通过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来维持有效的免疫抑制作用,确保MSC输注后不发生排斥反应,同时减少了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利用MSC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特性,在特异性耐受形成后安全撤除免疫抑制剂,实现移植物及受者的长期存活.临床理想的结果是两者协同发挥作用.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了文献综述.
作者:易小敏;张更;袁建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11年9月4-7日,第15届欧洲器官移植年会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器官移植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加这次盛会.本次大会围绕移植物长期存活、边缘供者的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免疫耐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文就肾移植研究热点问题作一简介.
作者:杨晓勇;张小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加快我国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和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针对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现状及监管特点,设计了中国器官获取与移植监测网络,并委托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进行构建和部署.该网络包含器官移植所有相关系统: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系统、人体器官获取和分配系统、器官移植临床服务系统、器官移植后登记系统等,融合了多个领域的监管技术和数据处理成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完善监督管理、医院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提供了全面的数据依据.本文重点介绍中国器官获取与移植监测网络的架构、监管流程及意义.
作者:李文;江文诗;周稚烨;王海波;范上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小鼠遗传背景清晰,转基因品系多.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血管化的实体器官移植免疫的研究.由于小鼠个体小、血管细、手术难度大,不仅初学者不易掌握,而且术后易出现血管吻合口狭窄和出血,受体存活率不高.自2011年起,我们改良了模型制作方法,至今已制作超过1200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手术过程中供心摘取时间3 ~4 min,血管吻合时间20 ~25 min,受体存活率90% ~98%[1].本文介绍这种简化的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技术(具体操作见视频),期望能够有助于初学者学习.
作者:刘小孙;张富祥;容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1996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开展包含肝中静脉的活体肝移植,扩大了活体肝移植应用范围,全球活体肝移植逐渐增多.活体肝移植的开展能缓解尸体器官捐赠数不足时的肝移植需求.只要关注供者安全和受者预后,活体肝移植仍是目前终末期器官疾病患者一种可行的选择.活体肝移植的发展对移植和非移植肝脏手术均有贡献.
作者:范上达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