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移植(电子版)杂志

中华移植(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3903
  • 国内刊号:11-9290/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100044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移植(电子版)杂志   2016年2期文献
  • 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移植治疗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

    目的 总结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移植治疗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完成的2例儿童DCD供肝移植临床资料.受者1为4岁2个月男童,诊断为肝糖原累积症继发肝功能不全、严重低血糖;供者1为3岁8个月男童,因严重病毒性脑炎致脑死亡继发心脏死亡行DCD.受者2为12岁男童,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继发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供者2为13岁男童,因颅内肿瘤致脑死亡继发心脏死亡行DCD.手术均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式,受者1和受者2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6、10 min,冷缺血时间分别为180、360 min,术中留置胆汁引流管和经胃空肠造瘘管.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移植肝功能,术后1周内每天行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肝血流情况,同时给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及营养支持等处理,采用他克莫司+甲泼尼龙二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 受者1和受者2手术时间分别为420、360 min,其中无肝期分别为55、5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0、300 mL.受者1术后6h清醒并拔除气管插管,2 d血糖恢复正常,术后7 d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8 d痊愈出院.受者2术后5 h拔除气管插管,术后12 d出现胆瘘,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腹腔穿刺引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支架引流治愈,术后1个月出现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于移植术后2个月痊愈出院.结论儿童DCD供肝是儿童肝移植的理想供肝来源,儿童DCD供肝移植治疗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效果确切;需要熟练、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预防术后并发症;积极引流和及时行动脉介入治疗是儿童肝移植术后胆瘘和肝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蔡秋程;杨芳;张小进;吕立志;胡还章;潘凡;慕宁;陈少华;江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鼠肾脏皮质中分离出新型间质细胞——特络细胞

    目的 分析SD大鼠肾脏皮质中特络细胞(TC)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手术获取4周雄性SD大鼠肾脏皮质,使用二型胶原酶等消化酶获取细胞,利用显微切割的方法分离纯化并原代培养TC.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并鉴定原代培养的TC.免疫荧光检测TC、成纤维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MSC)中CD34、CD117、CD63、Ⅳ型胶原蛋白及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情况.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TC形态学特征.结果 肾脏皮质中能分离出TC,且可以体外原代培养,其形态学特征与其他器宫中发现的TC相似.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发现TC表达CD117、CD34及CD63 3种细胞表面分子,以及肾小管和肾小球基底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蛋白及LN,明显与成纤维细胞及MSC不同.TEM检测结果发现,TC位于肾脏皮质的间质区域、肾小管及血管周围.结论 大鼠肾脏皮质存在TC,由于其表达CD117、CD34、CD63、Ⅳ型胶原蛋白及LN,提示其可能在促进基底膜再生及肾脏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功能.

    作者:黎力平;林淼;李龙;郑龙;朱同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应用无力矩双连续缝合法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力矩双连续缝合法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济南市眼科医院诊断为圆锥角膜伴后弹力层破裂、行光学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的38例患者(38只眼)纳入改良组,缝合方式为改良的无力矩双连续缝合.2008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济南市眼科医院诊断为急性圆锥角膜(均伴后弹力层破裂,病变区角膜水肿明显)、行光学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的12例患者(12只眼)纳入对照组,缝合方式为传统的扭力矩双连续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术后各时间点佳矫正视力(BCVA)和散光度的差异.改良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术前视力、术后各时间点BCVA、散光度数采用两样本t检验;术后各时间段两组的散光变化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改良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3,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改良组患者术后第2周、术后1年BCVA分别为(4.79±0.15)D和(4.84±0.12)D,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70和2.244,P均<0.05).术后2周、2个月、6个月角膜地形图检查显示,改良组散光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86、-1 0.625和-3.284,P均<0.05);术后1年,改良组散光仍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9,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角膜地形图散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24,P<0.05),其中术后2个月、6个月均高于术后2周,但术后1年与术后2周散光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角膜地形图散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5,P<0.05).结论 无力矩双缝合法术后散光更小,能够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

    作者:王旭;张晨明;李昊;高阳;党光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癌肝移植术后索拉非尼治疗肿瘤复发与胰腺萎缩的关系

    目的 探索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患者,长期服用索拉非尼与胰腺体积动态变化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因肝癌行肝移植,且术后发生肝细胞肝癌(HCC)复发转移,并于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开始服用索拉非尼治疗并存活2年以上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索拉非尼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索拉非尼治疗前、后均行腹部增强CT,并对胰腺进行半自动逐层冠状位和矢状位的三维重建.服药前后胰腺体积中位数的比较及发生和未发生手足皮肤反应(HFSR)的患者胰腺萎缩程度的比较采用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研究共纳入9例肝移植术后HCC复发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开始服用索拉非尼的中位年龄为44岁(35~65岁).截至2016年3月,中位随访时间35.8个月(26.5~52.8个月),患者移植肝功能稳定,随访过程中未发生排斥反应,均带瘤生存,按世界卫生组织实体肿瘤改良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为疾病稳定.9例患者服药前、后接受了共计32次胰腺体积CT检查,均出现了胰腺体积减少,首次发现胰腺萎缩的中位时间为服药后3个月(2 ~ 36个月).患者服药前和服药后后一次CT检查胰腺体积中位数分别为70.4 mL和59.2 mL,减少了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P<0.05).3例发生HFSR的患者和6例未发生HFSR的患者后一次CT检查胰腺萎缩程度分别为24%和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1,P<0.05),结论 肝癌肝移植术后接受索拉非尼治疗肿瘤复发的患者可出现胰腺萎缩,胰腺萎缩与索拉非尼的服药时间有一定关系,服药早期(服药后3个月内)即可出现体积减少,这种体积变化可长期存在且多数不可逆.

    作者:庄莉;钟海钢;屠振华;王卓轶;章茫里;张珉;郑树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对策.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99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将99例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供者类型、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是否合并败血症及休克、ARDS分型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2例重症肺部感染发生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17例发生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后.58例患者治愈,41例死亡.9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体167例次,感染病原体以细菌为主(126/167).多因素分析可知供者类型、合并败血症、合并休克、免疫抑制方案、经济状况、ARDS分型是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041、0.225、0.074、0.143、0.093、0.124,P均<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死亡与供者类型、是否合并败血症及休克、经济状况、免疫抑制方案及ARDS分型有关,针对以上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指导临床治疗,可降低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病死率.

    作者:张朋朋;明英姿;叶啟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移植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TLRs)家族是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共有13种蛋白家族成员.TLRs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连接人体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近年来,关于TLRs家族和移植后相关疾病的研究(如排斥反应、移植物失功及感染等)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许多研究发现,TLRs家族基因多态性不仅可以影响TLRs家族基因的表达,与器官移植术后相关疾病也密切相关.本综述系统阐述了近年来TLRs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移植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希望为将来临床上开展同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魏巴金;周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器官移植机械灌注产品研究进展

    机械灌注是一种新型的器官保存和转运方式.相比于传统静态冷保存,机械灌注能提高器官体外保存效果,挽救边缘供器官甚至扩展供器官来源.目前国内外有多个研究中心致力于机械灌注系统的研发,并且许多已经应用或者即将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肝、肾等大器官机械灌注系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贾俊君;李建辉;周燕飞;岑凯立;周琳;郑树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器官移植术后结核病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

    结核病是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SOT)术后一种较为少见但后果严重的感染性疾病,SOT受者结核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由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肝肾毒性及其与免疫抑制剂相互的代谢干扰,使得SOT受者临床抗结核治疗复杂性明显增加,致死率明显高于非移植结核病患者.

    作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未成年人逝世后捐献肾脏的功能维护、评估和应用指南

    1 前 言随着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a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CDCD)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未成年供者(未满18周岁)的器官捐献逐渐增多.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移植中心为例,自2011年至今,未成年人供肾移植占该中心所有CDCD肾移植的20.1%,未成年捐献者占所有捐献者的19.7%.未成年人逝世后器官捐献供器官的应用,扩展了捐献器官池.

    作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自体表皮移植联合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荟萃分析

    目的 比较自体表皮移植联合中药与自体表皮移植单用治疗白癜风的治疗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纳入比较自体表皮移植联合中药与自体表皮移植单用治疗白癜风的治疗有效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纳入研究6项,共1212例患者.自体表皮移植联合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自体表皮移植单用对照组[相对危险度=1.26,95%可信区间:1.04~1.53,P<0.10].结论 自体表皮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白癜风的效果优于单用自体表皮移植.

    作者:张颂楠;王昊;陈智勇;葛明盖;陶苏江;郭志丽;毕新岭;吴建华;顾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