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应用人血白蛋白(HSA)和羟乙基淀粉(HES)与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的关系,为肝移植术中合理的液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60例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输注液体分为HSA组和HES组.观察两组受者术前(T1)、无肝期(T2)、新肝期(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受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Child-Pugh评分和血气指标,以及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P均>0.05).HSA组受者T4和T5两个时间点肺动脉压低于H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16、-7.374,P均<0.05);T2至T54个时间点肺毛细血管楔压低于H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6、-7.050、-6.213、-6.158,P均<0.05);T2和T3两个时间点肺动态顺应性高于H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2、5.041,P均<0.05).HSA组受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急性肺损伤发生率均低于H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8、-3.738,χ2=4.02、4.02,P均<0.05).HSA组受者IL-6在T5时间点低于HES组(t=-5.452,P<0.05),TNF-α在T3、T4、T53个时间点均低于HES组(t=-4.724、-3.815、-2.719,P均<0.05),而IL-10在T5高于HES组(t=2.22,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应用HSA在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性肺损伤和减少肺部并发症方面可能优于HES.
作者:薛欣;袁莉;李如霞;饶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联合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慢性移植物肾病(CA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术后发生CAN并采用西罗莫司联合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56例患者资料.观察西罗莫司联合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肝功能、血脂、血常规和尿常规等结果,观察联合治疗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和移植肾失功等发生情况.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西罗莫司联合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血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截至2015年12月,56例CAN患者接受西罗莫司联合治疗方案后平均随访时间(24±11)个月.西罗莫司联合治疗前患者平均血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134±57)μmol/L和(61±21)mL/min,联合治疗后血清肌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上升.联合治疗后3、6、12个月与联合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6例患者联合治疗后12个月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死亡及移植肾失功.6例患者联合治疗前已出现新发恶性肿瘤,联合治疗后肿瘤未见明显转移或病情进展;其余患者未见新发恶性肿瘤.新发高脂血症35例,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无新发肝功能异常和新发血糖异常患者.结论 西罗莫司联合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CAN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改善移植肾功能,但需要注意患者血脂变化.
作者:赵德威;周伊娜;高小民;林斌伟;夏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对肺移植受者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22例肺移植术受者,根据术后通气方案不同,将受者分为HHFNC组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受者基本资料、呼吸功能、血气分析结果及生活质量指标.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年龄、APACHEⅡ等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术后3个月和入院时SGRQ得分.采用Wilcoxon检验比较待肺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HFNC组和CPAP组受者年龄、APACHEⅡ评分、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性别及待肺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者机械通气时间、拔除人工气道时呼出潮气量及ICU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者进入ICU时、拔除经口气管插管时及转出ICU前血清pH值、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血清乳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HFNC组受者转出ICU前呼出潮气量及氧合指数均高于CPAP组(t=6.43、3.42,P均<0.05),而血清乳酸含量低于CPAP组(U=2.56,P<0.05).HHFNC组受者入院时生活质量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P<0.05);CPAP组入院时生活质量与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05).结论 HHFNC可有效改善肺移植受者移植肺功能和早期生活质量.
作者:潘红;黄琴红;许红阳;王大鹏;杨学芳;龚靓;张毓;柳微;陈静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熊去氧胆酸(UDCA)降低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B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移植术的215例受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估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组病例按2:1随机分为用药组和空白组,用药组受者于肝移植术后第1天起每天服用UDCA 250 mg,2次/d;空白组不服用UDCA或其他安慰剂,治疗时间为6个月,停药后继续随访6个月.研究观察终点为复合观察终点,包括非外科因素引起的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术后1个月后由非外科及排斥反应引起的总胆红素(TBIL)>51.3μmol/L、移植物失功、受者死亡.比较两组受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各项生化指标、术后转归情况、复合观察终点累积发生率、受者生存比例及移植物累积存活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基于秩次的两独立样本Wilcoxon检验比较年龄、Child-Pugh评分和冷缺血时间等定量资料.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开腹手术史、激素诱导等定性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利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复合观察终点累计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0例受者纳入研究:空白组20例,用药组40例.两组受者术前基线情况可比.手术相关情况(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无肝期、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ICU住院时间及激素诱导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2,U=298,U=331,U=359,U=344,U=398,U=329,χ2=0.01,P均>0.05).空白组受者肝移植术后第1、2、3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第2、3、4周血清碱性磷酸酶及第2、3、6个月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均高于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06、160、148、222、211、219、144、140和94,P均<0.05).空白组受者术后第1、6、12个月复合观察终点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5%、15%、28%,用药组分别为3%、18%、1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6,P>0.05).空白组受者术后第1、6、12个月生存比例分别为90%、90%、84%,用药组均为97.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8,P>0.05).空白组受者术后第1、6、12个月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0.0%、84.4%、77.9%,用药组均为97.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5).结论 UDCA对移植肝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减轻由缺血再灌注及疏水性胆汁酸造成的移植肝损伤,促进移植肝酶学指标恢复正常. 用药组移植物存活率优于空白组,但在复合观察终点比较中未能显示出降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作者:林建伟;郭志勇;鞠卫强;王东平;马毅;巫林伟;邰强;韩明;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清B细胞刺激因子(BAFF)与C3d结合型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肾移植术后慢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109例受者资料,观察术后3年慢性AMR发生情况.病理诊断为慢性AMR的患者,留取诊断时刻静脉血5 mL;同时留取与慢性AMR患者同期行肾移植术、未发生慢性AMR的受者血样.检测血清BAFF值、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DSA,PRA强阳性和DSA阳性者检测血清C3d结合型DSA.绘制BAFF和C3d结合型DSA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曲线下面积.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9例肾移植受者中,共19例病理诊断为慢性AMR,血样平均留取时间为术后(28±7)个月,同期手术且未出现慢性AMR的32例受者血样留取时间为术后(27±5)个月.慢性AMR患者和同期手术的非慢性AMR患者DSA阳性比例、C3d结合型DSA阳性比例和BAFF值分别为52.6%(10/19)和15.6%(5/32)、26.3%(5/19)和3.1%(1/32)、(2070±825)pg/mL和(790±29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6.18,t=23.745,P均<0.05),PRA阳性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BAFF和C3d结合型DSA诊断慢性AMR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和77%、79%和83%、0.62和06.0、0.78和0.79,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BAFF和C3d结合型DSA对诊断肾移植术后慢性AMR有一定价值,可作为高危患者诊断慢性AMR的辅助手段.
作者:范博涵;杨晓勇;钱小松;张希诺;刘航;王玮;胡小鹏;张小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内毒素检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并发菌血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移植血液科行allo-HSCT术后发热的122例受者,检测血清PCT、CRP和内毒素.以血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PCT、CRP、内毒素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根据血培养结果,122例allo-HSCT术后发热患者中有40例为菌血症,其中革兰阴性菌24例,革兰阳性菌16例.PCT和CRP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CT检测截断值为0.845 ng/m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5%、87.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3%、86.7%.当CRP检测截断值为55.4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8%、66.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80.8%.结论 血清PCT检测对于allo-HSCT术后合并菌血症患者的的临床诊断价值高于CRP和内毒素,可作为预测allo-HSCT术后发热患者是否并发细菌感染的优选诊断指标.
作者:张丹阳;冯超;何圣科;刘丽辉;施兵;叶丽萍;张永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阿昔洛韦、膦甲酸钠、单磷酸阿糖腺苷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肾移植后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163例肾移植后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方案.根据发生带状疱疹后7 d内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阿昔洛韦组(42例)、膦甲酸钠组(34例)、单磷酸阿糖腺苷组(26例)、阿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组(29例)以及阿昔洛韦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组(32例),比较5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5组患者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总疗程,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组联合治疗方案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清肌酐水平;采用χ2检验比较5组患者总有效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组患者水疱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总疗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02、5.127、5.013,P均<0.05),阿昔洛韦组患者水疱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总疗程均比单磷酸阿糖腺苷组和膦甲酸钠组患者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联合治疗方案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总疗程均比单用阿昔洛韦治疗组短,其中阿昔洛韦及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治疗各项时间均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阿昔洛韦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7%,高于其他4组.两种联合治疗方案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清肌酐水平在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阿昔洛韦及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治疗肾移植后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可能成为器官移植后带状疱疹治疗的更好选择.
作者:王梅;曾三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节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补体系统的激活可以加深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补体激活产生的膜攻击复合物可以对组织产生直接损伤,3条激活途径(经典途径、 旁路途经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的中间产物均可以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对移植肾产生间接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抑制补体激活途径对移植肾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对于移植后肾功能恢复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抑制补体激活过程可以成为器官移植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佳蔚;戎瑞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1 前 言1967年, Belzer等发明了一种带有脉冲泵的仪器,利用冻存的携氧血浆,在低温( 6~10 ℃)、低压条件下能灌注和保存肾脏72 h. 1969年,Collins提出了器官静态冷保存方法,由于该方法简便、经济,并能保存器官达30 h ,使得体外机械灌注技术研究的热度降低.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肾移植疗效得到了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愿意接受肾移植手术以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 因此,器官短缺成为目前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首要原因,日益严峻的供需矛盾迫使移植专家不断扩大供器官来源,包括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者、老龄供者等扩大标准供者( expanded criteria donor ,ECD)供器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 ECD供器官移植的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和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 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风险较高. ECD供器官的广泛使用对器官保存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静态冷保存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低温机械灌注技术再次引起了移植专家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已有多款肾脏灌注仪器获批上市,包括在欧洲及我国广泛应用的LifePort肾转运器(美国Organ Recovery System 公司,以下简称 LifePort )、RM3 (美国 Waters Medical System公司)以及 Kidney Assist (荷兰Organ Assist公司)等.
作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1 前 言我国现阶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分为三大类:中国一类( C-Ⅰ),国标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 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DBD);中国二类( C-Ⅱ) ,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 ,包括目前国际上的Maastrichit标准(马氏标准)的 M-Ⅰ ~Ⅴ类案例;中国三类(C-Ⅲ),中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 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awaiting cardiac death , DBCD). 其中C-Ⅰ、C-Ⅲ均是在脑死亡状态基础上进行的,而C-Ⅱ中不可逆的脑损伤亦接近脑死亡状态. 因此,公民逝世后捐献供器官功能评估和维护主要建立在脑死亡导致的病理生理变化基础上.
作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