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移植(电子版)杂志

中华移植(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3903
  • 国内刊号:11-9290/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100044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移植(电子版)杂志   2017年3期文献
  • 红景天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诱导凋亡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索红景天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IR组、红景天苷组),每组各18只.实验前7 d,红景天苷组每天腹腔注射方式给药(30 mg·kg-1·d-1),IR组和假手术组以相同体积等渗NaCl溶液代替.建立大鼠肝脏70%IR模型,缺血45 min后恢复血供,再灌注后4、8、16 h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立即下腔静脉采血并取肝组织标本.检测大鼠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血清ALT、AST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上述相关凋亡相关分子阳性细胞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大鼠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血清ALT和AST含量、凋亡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各时间点ALT、AST均上升,红景天苷组ALT、AST均低于IR组(P均<0.05).与IR组相比,红景天苷组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加;2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Bcl-2、Bax相对表达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4 h Caspase-3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8、16 h Caspase-8、Caspase-9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灌注后8 h,红景天苷组、IR组和假手术组肝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09±2.43)%、(45.71±3.19)%和(5.46±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8,P<0.05).结论 红景天苷预处理可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凋亡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有关.

    作者:毛旭南;徐玉彬;张培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兔关节软骨下骨缺损骨移植后移植骨组织学变化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兔关节软骨下骨缺损后行骨水泥+自体骨或骨水泥+同种异体骨修复术后不同时间点移植骨组织学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3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组,每组各15只.模拟临床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术,建立关节软骨下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填充不同材料修复骨缺损.自体骨组填充骨水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组填充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分别于术后4、6、8周取出植入骨.先行大体观察,然后通过HE染色切片观察其组织学变化.两组术后4、6、8周植入骨内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比较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4周自体骨组植入骨骨小梁开始吸收,植骨周围存在部分新生毛细血管和少量中性粒细胞,移植骨与宿主骨相邻的骨基质内可见少量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再生现象形成;同种异体骨组植入骨骨小梁未见明显吸收,植骨区可见肉芽组织,骨再生现象不明显.术后6周自体骨组植入骨骨小梁大部分被吸收,骨基质边缘新生毛细血管和新生成骨细胞增多,移植骨周边可见多核破骨细胞和排列不规则的编织骨,为成骨初期;同种异体骨组植入骨可见散在骨小梁及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死骨,存在溶骨现象,骨基质边缘可见少量新生毛细血管,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数量极少,无编织骨形成.术后第8周自体骨组植入骨骨小梁被吸收,可见大量新生骨、新生毛细血管和板层骨,骨基质边缘有排列较密集的成骨细胞,编织骨较术后6周时体积变小且排列逐步规整;同种异体骨组植入骨周围可见少量新生毛细血管,部分区域钙盐沉积较明显,少量新生骨小梁形成,其周围可见少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部分坏死钙化区内有板成骨形成.同种异体骨组术后第4、6、8周成骨细胞数量及术后第4、8周破骨细胞数量均低于自体骨组(P均<0.05).自体骨组和同种异体骨组术后第6、8周成骨细胞数量均高于术后第4周(P均<0.05),自体骨组术后第8周成骨细胞数量高于术后第6周(P<0.05).自体骨组术后第8周破骨细胞数量均高于术后第4、6周(P均<0.05),同种异体骨组术后第6周破骨细胞数量高于术后第4、8周(P均<0.05).结论 关节软骨下骨缺损填充骨水泥+自体骨较填充骨水泥+同种异体骨植入骨区骨融合率高,成骨效能较好,术后不同时间点自体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表达较同种异体骨活跃.

    作者:陶开亮;高兴;顾庆陟;李承铎;樊雪鹏;田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改良拖入式免置DJ管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在肾移植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中简易、可靠、快速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至2016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320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输尿管膀胱吻合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75例,采用黏膜下隧道式)和改良组(245例,采用改良拖入式免置DJ管输尿管膀胱吻合术).观察比较两组受者输尿管膀胱吻合时间及术后2年内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吻合方式的手术时间,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术后2年内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截至2016年1月,所有受者术后平均随访(6.5±0.6)年(0.5~8.0年).常规组和改良组输尿管膀胱吻合时间分别为(10.0±1.3)、(4.0±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3,P<0.05).常规组和改良组术后2年内发生输尿管末端乳头狭窄、尿渗或者尿漏、尿路感染、早期肉眼血尿和膀胱输尿管返流百分比分别为6.67%(5/75)和1.22%(3/245)、6.67%(5/75)和0.82%(2/245)、2.67%(2/75)和0.82%(2/245)、2.67%(2/75)和0.82%(2/245)、9.33%(7/75)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55、9.185、1.593、1.593、23.378,P均<0.05).改良组受者术后6~12个月经膀胱镜检查,均可于膀胱左侧(或右侧)后顶壁(大约10点或2点时钟方向)见约2 cm长管状隆起,与周围膀胱粘膜完全融合,并可见移植肾输尿管末端管口.结论 较传统隧道式吻合术,拖入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手术方法简便、吻合时间短、无需留置DJ管、抗返流效果确切且术后泌尿系统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改良术式.

    作者:苏顺业;刘鲁东;卢洪凯;高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亚低温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亚低温(MH)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取24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亚低温缺血再灌注(MH+IR)组和正常对照(NC)组,每组各8只.另取15只同种系小鼠单纯行亚低温处理0、2、4、6和8 h,每组各3只.小鼠IR 24 h后,检测IR组、MH+IR组和NC组血清肌酐、冷诱导核糖核酸结合蛋白(CIRP)、硫氧还蛋白(Trx)、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情况.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单纯行MH处理0、2、4、6和8 h的小鼠肾脏CIRP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肾脏IR 24 h后3组血清肌酐值、肾组织细胞凋亡比例、SOD活性和MDA含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IR组和MH+IR组血清肌酐分别为(153.6±21.3)和(87.4±13.8)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8,P<0.05);MH+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明显轻于IR组.MH+IR组和IR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15.0±2.4)%和(37.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1,P<0.05).MH上调CIRP、Trx蛋白表达,同时提高Bcl-2/Bax比值.MH+IR组和IR组SOD活性分别为(26.9±4.4)和(16.8±2.4)U/mg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P<0.05).MH+IR组和IR组MDA含量分别为(0.76±0.18)和(1.37±0.32)nmol/mg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P<0.05).结论 MH能够显著减轻小鼠肾脏IRI,可能与其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作者:夏志平;肖琦;叶啟发;王伟;张行健;王彦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淫羊藿苷保护脑死亡大鼠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脑死亡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脑死亡组、治疗组和假手术组.脑死亡组大鼠在诱导脑死亡后不接受任何治疗;治疗组大鼠在诱导脑死亡后腹腔注射淫羊藿苷,剂量为100 mg/kg;假手术组保持颅内压正常并在麻醉状态下接受机械通气6 h.脑死亡组和治疗组分别在诱导脑死亡6h后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在机械通气6h后处死大鼠,分别取血清和肾组织进行检测.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Paller评分、CD68+巨噬细胞计数、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及趋化因子(MCP-1、IP-10)的转录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淫羊藿苷治疗组脑死亡大鼠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0.0±1.5)、(92±12)mmol/L,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织病理学示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降低,透射电镜示线粒体和内质网损伤减轻.淫羊藿苷可明显降低脑死亡大鼠肾组织内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和趋化因子(MCP-1、IP-10)的转录水平及CD68+巨噬细胞浸润,并明显降低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结论 淫羊藿苷能减轻脑死亡大鼠肾损伤,保护肾功能,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和SAPK、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刘岩峰;熊韫祎;王东;陈文芳;苏乔;李雯雯;黄慧婷;刘龙山;王长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LifePort阻力指数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预测的研究进展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为有效的手段,边缘供肾使用增加导致肾移植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增高.LifePort作为一款肾脏机械灌注转运器,以其对供肾的显著保护作用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LifePort阻力指数可作为有效评估供肾灌注程度的指标,对于判断肾移植受者术后是否发生DGF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就LifePort阻力指数对肾移植术后DGF预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啟发;仲福顺;钟自彪;王彦峰;叶少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器官移植术后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器官移植长期存活受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由于受者移植术后需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使得其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及内环境紊乱,终导致受者肿瘤发生风险大大增加.近年来,如何解决器官移植受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与降低肿瘤发生率之间的矛盾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有研究证实,在器官移植受者移植器官和新发肿瘤病灶内大量蓄积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这些MDSC会诱导局部树突细胞形成耐受性树突细胞.但目前关于上述过程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就MDSC在器官移植术后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麟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移植肾并发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性假性动脉瘤二例

    移植肾假性动脉瘤是肾移植术后较为少见的血管并发症,在肾移植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0.95%[1] ,其中真菌感染所致的移植肾假性动脉瘤更为罕见[2]. 然而,单纯的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及难以控制的真菌感染会造成移植物功能减退或丧失,甚至导致受者死亡,应引起足够重视,早期诊断和血管重建尤为重要,术后抗真菌治疗亦是关键.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第463 医院自1994年10月至2017 年1 月,共完成同种异体肾移植500 余例,其中发生移植肾动脉真菌感染性假性动脉瘤2例(2例受者供肾均来自同一供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小林;刘兴凯;张勇;张乐;祁连友;杨明;姜泰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进展与挑战

    随着外科移植技术的发展和胰岛分离纯化技术的改进,胰岛移植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理想方法和手段.本文就目前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胰岛移植相关研究的进展与挑战展开述评.

    作者:黄孝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弃用原因分析

    我国自 2010 年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试点工作[1]以来,截至2016年9月,已完成8866例器官捐献,获取各类供器官近2 .5万个. 由于DCD供肾功能差异较大,供肾弃用时有发生.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9 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三区弃用供肾的DCD供者资料,总结相关经验,以期提高DCD供肾使用率.

    作者:陈传宝;韩明;王小平;袁小鹏;周健;郑毅涛;焦兴元;王长希;何晓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国肝移植受者肾损伤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

    1 前 言肾损伤作为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受者生命质量和长期生存产生极大影响,是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4]. 由于定义标准不同,文献报道肝移植术后肾损伤发生率差异较大,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 , AKI )和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 , CKD )的发生率分别为17.0%~95.0%和17.6%~80.0%[5-10]. 随着肝移植术后时间的延长,肾损伤发生率随之升高:肝移植术后第1年,终末期肾脏病( end-stage renal disease , ESRD),即CKD-5期发生率为5.0%~8.0%;肝移植术后第5 年和第10 年, ESRD 发生率分别达到18.0%和25.0%[6,10];肝移植术后第25年,行肾移植受者比例达到9.0%[11].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补救性肝移植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补救性肝移植(SLT)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无语种限制,检索日期截至2016年8月31日.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SLT与一期肝移植(PLT)治疗肝癌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17项研究共9335例患者,SLT和PLT术后1年生存率及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95%CI:0.80~1.08,P=0.36;RR=0.94,95%CI:0.81~1.08,P=0.40),但3、5年生存率及3、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8,95%CI:0.77~1.00,P=0.04;RR=0.86,95%CI:0.76~0.98,P=0.02;RR=0.83,95%CI:0.73~0.94,P=0.005;RR=0.77,95%CI:0.67~0.88,P=0.001),PLT疗效优于SLT.结论 PLT术后远期疗效优于SLT.

    作者:王洪良;董建辉;蓝柳根;秦科;李美思;李海滨;李壮江;孙煦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创新时代我国移植器官转运及质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人体器官移植工作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医疗能力的重要标准. 目前我国器官移植工作发展迅速,捐献与移植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移植医疗服务仍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器官供需比例高达1:30 ,严重失衡. 随着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的推进以及器官分配系统的完善,远距离、长时间的器官转运成为移植工作新常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

    作者:郑树森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