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移植(电子版)杂志

中华移植(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3903
  • 国内刊号:11-9290/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100044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移植(电子版)杂志   2018年2期文献
  • 常温机械灌注修复长时间冷保存供肝的大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探索常温机械灌注(NMP)在挽救大动物边缘供肝中的价值.方法 6只雄性、10 ~ 12月龄巴马小型猪分为静态冷保存(SCS)6 h组和SCS 24 h组,每组3只,分别于供肝获取后SCS 6 h、24h后进行2hNMP复苏.基于荷兰Organ Assist公司Liver Assist系统和供体猪自身血液,整合四通道生理仪器及自制灌注管路搭建NMP平台.在NMP过程中分别于灌注0、15、60、90、120 min 5个时间点收集灌注液用于肝功能(ALT、AST)检测及血气分析(pH、氧分压).灌注结束取肝左叶相同位置少许组织,以10%甲醛固定,用于后续HE染色.结果 NMP开始时,SCS 24 h组ALT、AST水平略高于SCS 6 h组,之后AST、ALT水平均缓慢上升.NMP开始时SCS 24 h组pH值中位数为7.28,氧分压中位数为46 mmHg(1 mmHg =0.133 kPa,下同),均低于SCS 6 h组(7.36,52 mmHg),经过2 h NMP后SCS 24 h组pH值和氧分压逐渐接近甚至优于SCS 6 h组.HE染色发现,灌注前SCS 24 h组肝脏充血严重,炎性细胞浸润明显;NMP2 h后,肝脏充血明显改善、炎性细胞减少,与SCS 6 h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基于Liver Assist系统和供体猪自身血液成功搭建的NMP平台,可有效改善长时间冷保存的边缘供肝质量,提示NMP在修复边缘供肝、扩展供肝来源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及基础研究价值.

    作者:李建辉;贾俊君;姜骊;周燕飞;李浩宇;俞浩;谢海洋;周琳;郑树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受者血清钙、磷代谢及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泌尿外科因尿毒症行肾移植、且术前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1.73 m2)-1的受者资料.共179例受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4 ±6)岁(18~61岁),术前慢性肾脏病分级均为5级.肾移植术后常规应用骨化三醇治疗(0.25 μg,1次/d),维持正常血清钙、磷水平.记录肾移植前后受者血清钙、磷及iPTH水平.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肾移植前和移植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受者血清钙、磷、iPTH水平,采用x2检验比较低磷血症和高钙血症发生率以及iPTH分布情况.结果 肾移植术后1个月受者血清钙上升至稳定期,同时血清磷下降至稳定期;术后6个月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发生率高,分别为8.4%(15/179)和9.5%(17/179).术后1~6个月受者iPTH下降明显,随后无明显变化,术后24个月仅有27%(48/179)的受者iPTH水平降至完全正常.结论 尿毒症患者行肾移植术后,SHPT均有所缓解,但大部分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需要进行积极的针对性治疗.

    作者:韦星;蔡明;金海龙;张大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行膝关节自体软骨移植术后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关节镜下行膝关节自体软骨移植术后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关节镜下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治疗的37例患者.其中股骨内髁负重面软骨损伤27例,股骨外髁负重面软骨损伤10例;按照国际软骨修复协会标准分级,软骨缺损深度分别为Ⅱ级3例、Ⅲ级34例;34例软骨损伤面积为1.5 ~3.0 cm2,3例大于3 cm2.术前通过评估建立功能档案,参与康复学堂,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术后按训练方案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采用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患者自体软骨移植前后膝关节功能.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自体软骨移植前后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截至2017年1月,37例患者术后随访12 ~20个月,均无失访.术后12个月行膝关节MRI检查,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平整,移植骨软骨柱位置良好.经康复训练后,37例患者膝关节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定标准评分平均为(62.2±1.4)分,低于术前(81.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21,P<0.05);其中关节绞锁、关节肿胀、跑步困难、关节疼痛等13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 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膝关节自体软骨移植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作用.

    作者:成逸;钟建明;王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选择与合理应用

    肝移植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均有长足进步和发展.与肝功能正常的其他经腹手术患者相比,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更低.术前肝功能水平和手术过程、术后一过性障碍以及手术创伤等均会影响镇痛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有助于获得适宜的麻醉深度及疼痛控制,同时避免过度镇静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风险,有利于肝移植受者的快速康复.本文对目前肝移植中常用镇痛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及其在肝移植受者中的合理应用及安全性作一综述,为肝移植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饶跃峰;张晅;王融溶;冯智英;卢晓阳;王伟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抗体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应用生物蛋白制剂——抗体作为器官移植早期实施免疫抑制覆盖治疗的方法,可显著减少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且未显著增加移植后感染发生率,同时可延迟或减少CNI的应用,有利于保护肾功能、促进移植物功能恢复及受者长期存活.本文通过总结常见抗体免疫诱导剂的特点及作用机制,分析不同抗体诱导治疗应用于肝移植的临床获益与风险,为肝移植抗体诱导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马葵芬;朱雪娟;吴寅;陈泉金;许小鑫;郭桂萍;陆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供者NK细胞及其嵌合状态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广泛应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治疗,但移植术后也存在一系列并发症.NK细胞的运用为改善allo-HSCT受者预后带来希望,供者来源NK细胞通过其细胞膜上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与其配体错配发挥同种异体反应,该过程具有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和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双重效应.NK细胞是allo-HSCT后受者体内早重建的免疫细胞群,因此移植后供、受者NK细胞嵌合状态评估对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NK细胞嵌合状态的供者NK细胞输注免疫干预疗法可改善疾病预后,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供者NK细胞及其嵌合状态在allo-HSCT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芳;盛立霞;欧阳桂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已经成为增加供器官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DCD也逐渐得到重视.儿童DCD不仅可以扩大供器官来源,而且对儿童器官移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儿童DCD的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介绍儿童DCD的历史、儿童DCD供器官分配、移植预后、伦理问题等,以期为我国儿童DCD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陈书进;缪朦秋;王家伟;左祥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监测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一例

    监测和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是监测心脏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的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对1例心脏移植受者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监测并诊断AR,探讨评估总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及总体圆周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作为无创监测与AR有关移植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宁;迟超;刘宏宇;韩薇;宋雨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器官捐献协调员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转运方面的作用

    器官移植已成为挽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近年来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供器官数量与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人数之间仍存在着长期不平衡[1].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司法途径器官,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我国移植供器官的主要来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从基层医院转运至同城移植医院的过程中,如何对供者进行高效维护和及时转运以保证供器官质量,成为提高供器官利用率和移植成功率的关键.器官捐献协调员作为供器官调度的执行者,掌握着器官捐献者的一线信息,参与器官移植全过程,在供者转运方面的作用显得更为关键.

    作者:徐哲;司晶;叶少军;周鑫;叶啟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心脏移植免疫抑制诱导和维持治疗

    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旨在预防或治疗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在全球范围内,IL-2受体拮抗剂已成为心脏移植常用的免疫诱导剂.临床结果一致表明他克莫司抗排斥反应的作用至少等于或优于环孢素,但接受以两种CNI为基础的维持免疫抑制方案的心脏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无差异;快代谢基因型黄种人受者服用环孢素比他克莫司更易以较低剂量达到目标血药浓度.与硫唑嘌呤相比,吗替麦考酚酯可降低受者死亡率和移植心脏功能障碍发生率,并减缓移植心脏血管病的发生和进展.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已被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心脏移植物血管病的受者,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关于糖皮质激素撤除及减量的时机,目前仍存在争议.

    作者:黄洁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