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 postpartum hemorrhage)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孕产妇高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严重产后出血及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对孕产妇生理、病理、解剖及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对其远期心理影响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讨论了严重产后出血对孕产妇远期的心理影响,如持续的恐惧感及濒死感,创伤后应激障碍,性心理障碍等,这些发现提示严重产后出血患者需要长期的随访及关注。
作者:郑峥;刘慧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子宫切除是抢救严重产后出血挽救产妇生命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异常胎盘及剖宫产是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常见的高危因素。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已成为目前严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治疗的首要指征,及时准确地把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术中认真操作及处理突发情况,可以减少产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王志坚;何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因此及早选择合适的促宫缩药物对治疗产后出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子宫收缩药物可分为8大类,其中缩宫素是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首选的二线药物。
作者:乔娟;漆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严重产后出血仍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多学科合作在严重产后出血的救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严重产后出血的原因,加强产科、麻醉科、影像科和输血科等多学科的协作;规范输血输液管理,提倡自体输血的应用,有利于严重产后出血的成功救治。
作者:侯红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子宫压迫缝合术是一种简便高效的产后出血保守性手术方法,本文分析目前国内外的多种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与弊端,并讨论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作者:张小琼;郑剑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有子宫复旧不全、凝血机制异常、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或裂开、胎盘植入、子宫血管异常等。预防措施有适当使用宫缩剂,预防子宫切口感染,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合理选择子宫切口,按解剖结构缝合,加强胎盘植入患者的随访监测。
作者:陈震宇;李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诊断标准不同,各地报道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中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但应注意每一个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近年来由于胎盘因素所致的难治性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刘俊涛;付晨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产后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发生产后出血时应尽快查明原因,积极综合治疗。本文主要阐述控制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措施———宫腔填塞。通常是用纱布或球囊,尤其是近年来应用的Bakri球囊,放入子宫腔内起到止血作用,以减少子宫切除率。
作者:韩凤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我国大部分孕产妇的分娩是在基层医院完成,如何做好基层医院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本文从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识别和处理,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增强孕产妇对产后出血的耐受能力,产后出血的识别与“第四产程”的处理,及时转诊及安全转诊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王绮;肖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输血在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恰当的大量输血可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酸中毒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大量输血方案的制定融合了多学科(手术科室、血液科、麻醉科、输血科、血库等)优势,可有效和高效地抢救患者,又可节省成本、降低输血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伍少莹;刘慧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感染性流产并发脓毒症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例感染性流产并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4例感染性流产并发脓毒症患者发病前均有阴道或宫腔侵入性操作史,并出现高热、腹痛及阴道出血,实验室检查提示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皆升高。经过抗感染及抗休克等综合治疗,3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好转出院。结论感染性流产并发脓毒症属临床危急重症,需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感染等方面综合治疗。
作者:林琳;陈娟娟;钟柳英;刘玉冰;陈敦金;苏春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3日至2014年5月13日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阴道分娩的单胎活产新生儿共320例,对新生儿出生时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羊水性状和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1) Apgar评分1 min 4~7分组的pH值、PaCO2、PaO2、HCO3-、BE值的水平分别为(7.15±0.11)、(64.21±21.62) mmHg、(9.21±4.69) mmHg、(21.12±6.98) mmol/L、(-9.06±7.07) mmol/L,≥8分组分别为7.28±0.10、(43.16±15.06) mmHg、(20.38±9.21) mmHg、(19.59±5.31) mmol/L、(-6.79±4.92) mmol/L,两组比较,pH值、PaO2及PCO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914,-2.764,2.501(P均<0.05)。(2)清亮羊水组的pH值、PaCO2、PaO2、HCO3-、BE值的水平分别(7.29±0.10)、(43.64±15.35)mmHg、(20.40±7.85)mmHg、(19.81±5.28)mmol/L、(-6.59±4.85)mmol/L,羊水Ⅰ度粪染组的分别为:(7.29±0.06)、(43.88±15.79) mmHg、(21.41±9.61) mmHg、(20.20±6.92) mmol/L、(-6.24±5.55) mmol/L,羊水Ⅱ度粪染组的分别为:(7.24±0.14)、(40.36±14.70) mmHg、(17.38±4.75) mmHg、(16.55±4.13)mmol/L、(-10.09±4.98) mmol/L。三组间比较,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出生时脐动脉血气分析可作为诊断围产期窒息的客观依据,羊水Ⅰ、Ⅱ度粪染不是胎儿窘迫的征像。
作者:梁轶珩;刘平;李云;樊尚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超选择胎盘植入的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胎盘植入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并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围产医学中心70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应用三维CTA超选择胎盘植入的供血动脉栓塞为实验组,35患者例选择子宫动脉栓塞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术后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胎盘组织排出时间为(7.05±1.28) d、术后β-hCG为(5.35±0.67) U/L、术后出血量为(9.78±0.34) ml,对照组胎盘组织排出时间为(12.36±1.95) d、术后β-hCG为(6.97±0.99) U/L、术后出血量为(15.22±1.96)ml,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检测指标比较,t值分别为4.102,4.009,4.135,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无患者发生宫腔感染,但对照组有3例。结论三维CTA辅助下行超选择胎盘植入的供血动脉治疗胎盘植入具有安全、微创、止血迅速、可保留子宫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亦伟;张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32岁,孕3产0,因“停经39+4周,发现血糖升高3个月”于2013年6月13日收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患者此次妊娠为妊娠期糖尿病,通过调整饮食和适当运动,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孕期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平素无胸闷、心慌、气促等不适。既往史:平素体健,自然流产2次,否认心脏病史。入院第4天计划分娩,产程进展顺利,宫口开大6 cm时患者出现咳嗽、无痰、呼吸困难,胎心下降至80~90次/min。查体:脉搏110次/min,呼吸30次/min,血氧饱和度86%,考虑羊水栓塞可能,立即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静脉推注,阿托品注射液1 mg静脉推注,面罩加压给氧,开放静脉双通道,请麻醉科会诊。5 min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神志逐渐不清,呼之不应,口鼻部排出白色泡沫样分泌物,面色青灰,口唇青紫。查体:脉搏146次/min,呼吸12次/min,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86%。双肺听诊可闻及大量湿啰音,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时予氨茶碱注射液0.25 g及盐酸罂粟碱注射液30 mg静脉推注,并立即决定在气管全麻下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5 min 后胎儿娩出,新生儿Apgar 评分1 min 2分,5 min 3分,10 min 7分,考虑新生儿重度窒息转新生儿科进行治疗。产妇术中出血200 ml,阴道清出积血块540 ml,尿量180 ml。
作者:董涛威;刘慧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暴发性1型糖尿病(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FT1DM )是2000年由日本学者Imagawa等[1-2]提出的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一个新亚型,特点是起病迅速,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胰腺β细胞的功能破环而导致严重代谢紊乱,其临床表现不同于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胰酶升高并缺乏胰岛相关抗体为其临床特征[3-4]。妊娠期是发生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高危时期,可导致母亲和胎儿严重的不良结局[5]。现就妊娠期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余琳;陈敦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内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产后出血量超过1000 ml为严重或难治性产后出血,占总分娩数的1%~5%,处理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当单纯的药物治疗或宫腔填纱对严重产后出血治疗无效时,患者往往终需行子宫切除而丧失生育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几十年来,随着各种保留子宫的手术技术的提高及介入治疗的成熟应用,使绝大多数患者得以避免切除子宫。盆腔血管结扎术、子宫压迫缝合术、介入导管动脉栓塞术是目前在严重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应用多的保守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单独或联合使用,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获得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但以上各种方法均在不同程度上阻断了子宫与卵巢的血运,虽然患者的子宫得以保留,但其远期的生育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及再次妊娠的风险是否增加,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杨磊;蔺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产后出血( postpartum hemorrhage)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4%~6%,约占全球孕产妇死亡的四分之一,每年大约有13.2万名产妇因产后出血而死亡,为人生之憾事[1-2]。降低产后出血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的正确估计,采取处理措施的适时与正确。
作者:杜培丽;陈敦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为了更好发挥医学学术性电子期刊的文献作用,方便和规范引用电子期刊的视频文献和幻灯文献;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的显示度及影响因子,各刊编委会要积极引导读者、作者引用视频及幻灯文献。现将文献著录和引用规范试用说明如下,特此通知各刊在2011年第1期开始试用。
作者: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姓名应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进行更改。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对、修改,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章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集体署名的文稿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通信作者的相关信息;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的人员应列入致谢部分。全部作者均应签署论文授权书。所有文稿均应注出通信作者及其电子邮箱地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一个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余各位数字都是准确的。同一指标数字的有效位数应一致。对以平均数±标准差(x_±s)表示的数据,要考虑个体的变异,一般按标准差的1/3来确定保留的有效位数。如(3.62±0.42)kg,标准差0.42的1/3为0.14,有效位数为小数点后1位,故该数值的有效位数应取小数点后1位,即(3.6±0.4)kg;又如(8.61±0.27)cm,标准差0.27的1/3为0.09,有效位数为小数点后2位,故该数值的有效位数应取小数点后2位,即(8.61±0.27) cm。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由陈敦金和刘慧姝教授编译、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母胎医学循证指引》于2012年5月正式出版。循证医学概念是指用佳的临床医学证据治疗患者。原英文版作者组织了近20位英美母胎医学专家搜寻全球著名医学文献,总结出佳可信的产科和母胎医学临床处理证据。书中阐述的各种疾病的危险性及其应对措施的安全性证据都是根据合理样本的统计研究得出的,而不是一人一时的经验之谈,所以,特别适合于指导广大产科医师快捷、安全地处理患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由陈敦金和苏春宏教授编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胎盘植入》于2013年4月正式出版。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的绒毛侵入部分子宫肌层、胎盘绒毛错综分散植入子宫肌壁内的一组疾病。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上升,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胎盘植入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产褥期感染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为降低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及死亡率,孕产妇胎盘植入的管理应引起广大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子期刊( DVD-ROM)。本刊采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反映产科危重急症诊断救治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的信息和成果,宣传介绍产科急救知识,为广大工作在产科急救一线上的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以更好地提高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水平与理论水平。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2014珠江围产医学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医师分会年会”将于2014年12月12日-14日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由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医师分会主办,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协办。届时将邀请香港、台湾、澳门和大陆四地的围产专家介绍围产领域专业热点和新进展问题,促进大陆与港、澳、台围产医学领域专家的交流,亦为广大围产领域工作者提供沟通与学习的平台。本论坛特设双胎工作坊,介绍复杂性双胎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作者: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医师分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兹定于2015年2月7日举行青年医师发展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来自围产领域的专家教授和杂志编辑就自己从业经验,从临床、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介绍,向青年医师传授个人如何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经验与见解。同时为围产临床工作者提供与同行沟通的平台。
作者: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分会青年专业组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为了研究医院产科质量管理指标与孕妇、新生儿发病率的相关性,2010年Howell等收集了纽约市41家医院住院分娩病例资料,共纳入孕产妇115742例,足月正常新生儿103416例,对2项产科质量管理指标:37~39周无医学指征选择性剖宫产和孕妇存在低危因素行剖宫产进行研究分析。孕妇严重发病者指发生威胁生命的合并症或需施行挽救措施者,新生儿发病者指发生产伤、低氧血症、住院时间延长等合并症。
作者:孙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孕妇肥胖可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包括死胎、死产、婴儿死亡的风险,但佳的预防新生儿不良结局的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尚不清楚,为此,Aune等学者对已发表的队列研究进行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围产儿死亡和婴儿死亡。
作者:孙雯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