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8
  • 国内刊号:2095-3259
  • 影响因子:0.63
  • 创刊:2012
  • 周期:季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1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妇产科学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15年2期文献
  • 产程中的胎儿监护

    胎心率受到自主神经系统、化学感受器等多因素影响,是胎儿心脏和延髓对母胎血供、酸中毒和缺氧情况的反映。产时胎心监护用于评估胎儿宫内情况,可分为三级胎心率。根据产时胎心监护对患者进行科学分级管理,将有利于及时识别和处理胎儿宫内缺氧和酸中毒,预防胎儿死亡。

    作者:王潇;李笑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羊水栓塞的再认识

    羊水栓塞是严重而罕见的产科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一直以来,诊断羊水栓塞的金标准是在母体中心静脉血或肺动脉血管床组织切片中找到胎儿的有形成分,但目前的研究已使羊水栓塞的诊断受到质疑,母血中找到胎儿有形成分不再是诊断的必须依据。对于羊水栓塞的诊断,国内强调的是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国外强调的是临床表现。目前认为羊水栓塞的发生无法通过对高危因素的识别和干预进行预测和预防。发生羊水栓塞后的抢救重点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

    作者:连岩;王谢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孕期羊膜腔输注治疗羊水过少

    羊水过少可发生在妊娠的任何阶段,羊水指数≤3 cm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羊膜腔输注是将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经腹或宫颈输入羊膜囊,纠正羊水过少。羊膜腔输注已经被证明是安全的,但仍需在充分评估羊膜腔输注的利弊后实施。羊膜腔输注目前主要应用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患者,可延长破膜至分娩的时间,预防肺发育不良和感染。但要推广羊膜腔输注作为临床的常规治疗手段,仍需更多的证据。

    作者:贺芳;陈敦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孕中期前置胎盘状态引产相关问题

    孕中期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引产过去一直作为阴道分娩的绝对禁忌证,现在随着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临床诊治经验的积累,对有医学指征或要求引产的孕中期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患者,可选择药物引产、减胎后引产、子宫动脉栓塞辅助下引产和剖宫产等终止妊娠方式。每种引产方式均有产后出血、引产失败(剖宫产除外)等风险,在引产过程中均需严密观察、做好输血、输液及急诊手术的准备,尽可能提高引产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彭巧珍;张卫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再谈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的计算

    产后出血( postpartum hemorrhage )是产科常见、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全球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准确地预估出血量,对临床上选择何种方法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目测法、面积法、称重法、血红蛋白测定法以及休克指数等方法,近年又有学者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型直观、较为精确的容量袋法。

    作者:尹倩;钟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胎儿窘迫的处置

    胎儿窘迫可造成围产儿不良结局,因此胎儿窘迫的处置是临床关注的热点。正确识别胎儿窘迫是临床处置的前提,当胎儿窘迫发生时,应进行快捷有效的宫内复苏和针对病因的治疗;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是临床决策的重点;胎儿宫内储备状况及对复苏的反应也是影响围产儿结局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乐乐;刘慧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痫的诊断与治疗

    子痫是指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的全身性抽搐,为子痫前期发展至严重阶段的临床表现。目前,子痫仍是造成孕产妇患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目前子痫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母婴近期和远期预后情况的相关进展。

    作者:赫英东;陈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再谈头位阴道助产术

    头先露的阴道助产术包括产钳助产术和胎头负压吸引术。在第二产程中判断胎头位置及胎方位是阴道助产成功的关键。胎头低位置于坐骨棘2 cm以下,胎方位为枕前位者,助产风险相对小。产科医生要严格把握阴道助产的手术指征,并与患者充分沟通。临床医生的判断能力,培训经历以及临床经验是助产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余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急症子宫切除术46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原因、抢救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手术时机及孕产妇结局,为预防和处理产后大出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至2014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46例因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共住院分娩56436例,有582例发生了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1.03%;其中4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出血仍不能控制,实施了急症子宫切除术。产后出血原因为:胎盘因素(43.48%,20/46),宫缩乏力(36.96%,17/46),胎盘因素合并宫缩乏力(10.87%,5/46),羊水栓塞(4.35%,2/46)和晚期产后出血感染(4.35%,2/46)。出血量1500~4000 ml,平均(2783±625) ml。46例患者均行急症子宫切除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产后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时抢救孕产妇生命的有效措施,胎盘因素是急诊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围生期子宫切除率。

    作者:刘海虹;曹引丽;米阳;董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再次评价中孕期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引产预防性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孕期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引产中的预防出血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中孕期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引产的7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羊膜腔注射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联合口服米非司酮,同时使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引产的29例患者作为栓塞组(其中孕20~27+6周18例,<20周11例);将只采用羊膜腔注射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孕20~27+6周20例,<20周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引产时间、出血量、术后发热率、术后疼痛强度和月经恢复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1)引产时间:孕20~27+6周患者中栓塞组除1例因引产失败转为剖宫取胎外,其余17例为(45.94±5.80)h,对照组为(41.23±7.59)h(t=1.85,P<0.05);两组<20周患者引产时间分别为(49.36±7.80) h和(41.23±13.85) h( t=1.8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出血量:20~27+6周栓塞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94±60) ml和(356±81)ml(t=2.6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0周患者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栓塞术后疼痛评分:20~27+6周两组患者分别为(8.70±0.90)分和(2.11±0.50)分( t=13.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孕周两组患者分别为(7.27±1.80)分和(1.65±0.48)分(t=13.39,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发热:20~27+6周两组患者分别为64.71%和5%( t =18.26,P<0.01),<20周两组患者分别为63.64%和6.67%(t=11.2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孕周20~27+6周的胎盘前置状态引产出血有积极的预防作用,但对孕周<20周的前置胎盘状态引产预防出血意义不大。(2)子宫动脉栓塞术可能会延长引产时间,增加产后疼痛强度及发热率,临床应用需谨慎。(3)在中孕期前置胎盘状态引产手术中,娴熟的产科处理技术对术中预防和减少出血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余琳;匡丽云;苏春宏;陈艳红;孙斌;陈敦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分娩期子宫破裂一例:产房快速反应团队的处理

    患者34岁,孕5产1,因“停经40+5周,下腹不规则胀痛半天”,于2015年1月18日22:00入住我院。现病史:患者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4年4月1日,预产期2015年1月13日。妊娠期间不定期行产前检查,孕中期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均未提示异常,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母体血清学筛查低风险,未行颈项透明层厚度检查。自妊娠以来,精神、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无阴道流血、流液。既往史:2007年因胎儿窘迫在外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娩出一活女婴,健在。术后未输血,无感染;2008年、2009年行人工流产各1次,2011年自然流产1次。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15/79 mmHg,体温36.7℃。神志清,心肺呼吸正常;下腹可见一条约14 cm长的纵型陈旧性手术瘢痕。双下肢水肿(-)。专科检查:宫高36 cm,腹围99 cm,估计胎儿体重约3500 g,胎方位枕左前位,已入盆,可扪及不规则宫缩,胎心率145次/min,规律。宫颈Bishop评分:宫颈居中(1分),质中(1分),宫颈管消退70%(2分),宫颈口可容一指(1分),胎头S-3(0分),骶骨中弧,尾骨不翘,坐骨棘1度凸,坐骨切迹可容三横指,骶尾关节活动度好,头盆评分7分。患者身高150 cm,孕前体重48 kg,目前体重59.5 kg,孕期体重增加11.5 kg。

    作者:贺芳;匡丽云;陈敦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胎盘血管生成与子痫前期的发生

    子痫前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因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胎盘血管重铸异常是导致子痫前期的重要机制之一。人体的血管是经历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两个过程发展而成[1],血管生成是指在已经存在的血管中新生血管的过程,而血管发生是从成血管前体细胞中重新生成血管的过程。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胎盘经历了高水平的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2]。当胎盘血管发育混乱时,母体就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近年,国内外学者对胎盘血管生成与子痫前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就胎盘血管生成异常导致子痫前期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兢思;苏春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一氧化氮/环鸟苷酸通道的子痫前期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性多系统疾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为孕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在世界范围内,子痫前期的发生率约为5%~8%,发展中国家可高达15%~18%,每年约有75000孕妇及500000胎儿死于子痫前期的并发症[3],且子痫前期患者及其子代今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均增加[4]。如何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有效治疗子痫前期及其并发症,是当今广大妇产科医生努力研究的目标。但目前对于子痫前期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 NO )/环鸟苷酸(cyclic guanosinc monophosphate , cGMP)通道被认为是影响子痫前期的机制之一。现就近年基于NO/cGMP通道对子痫前期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陈兢思;Jesse D.Roberts Jr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产科快速反应团队在重症孕产妇管理中的作用

    从全球来看,产科重大疾病( severe maternal morbidity)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逐年递增,包括产后出血、子痫、重度子痫前期、血管栓塞,羊水栓塞、输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 ICU)和紧急子宫切除等[1],如果护理观察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容易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而造成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原因除了疾病本身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团队的合作和沟通[2],这一问题在产科界已受到普遍认识和重视。建立产科快速反应团队(rapid respond team,RRT),能够在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征兆时早期迅速启动预警系统来抢救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减少入住ICU比率,为产科住院患者提供早期干预和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发挥积极作用[3]。

    作者:彭方亮;漆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产科重症监护病房在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作用

    对于危急重症孕产妇这一特殊患者群体,及时、专业、正确的治疗是对其生命安全的保证。一项为期6年半的研究表明,产科患者中入住中心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 ICU )的比例为0.1%~0.9%,产科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是产科患者入住中心ICU常见的病因,同时指出,在产科建立ICU可以对重症孕产妇进行更严密的监护及早期的处理,从而可减少其入住中心ICU的比例[1]。由于孕产妇的病理、生理特点与一般病患不同,所以抢救方法、用药选择也有很大区别。中心ICU的医生如果不熟悉产科危重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往往可能会造成不良结局。因此,建立产科ICU能提高孕产妇抢救成功率。

    作者:杜培丽;陈敦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胎盘植入》出版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产科巡讲指南暨第二届珠江围产高峰论坛”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对数字有效位数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视频及幻灯文献引用格式试用说明

    作者: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征文、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母胎医学循证指引》出版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论文作者及署名的规定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