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29-567X
  • 国内刊号:11-2141/R
  • 影响因子:2.75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3
  • 全年订价:46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EI 工程索引(美),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 获国家科委优秀期刊二等奖
  • 妇产科学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年12期文献
  • 子宫内膜切除术后妊娠结局的探讨

    目的探讨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后妊娠的结局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TCRE后妊娠26例32例次的妊娠情况及其结局.结果 1例次自然流产,27例次人工流产,其中1例次宫腔粘连、狭窄,用宫腔电切镜切开后吸宫,1例次吸出完整胎囊后出血700 ml,一般处理无效,行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另1例次右宫角妊娠,吸宫失败,行经腹子宫切除术;1例次宫颈妊娠,大出血;2例输卵管妊娠,1例足月妊娠,胎盘植入,剖宫产分娩一足月小样儿,同时切除子宫.结论 TCRE后仍有妊娠可能,但其困难流产、胎盘植入、胎儿生长受限、第三产程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故应视为高危人群,加强监护.

    作者:夏恩兰;段华;黄晓武;郑杰;于丹;刘玉环;段惠兰;张玫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胎儿窘迫孕妇静脉血及脐血中内源性阿片肽水平的测定

    目的探讨内源性阿片肽与胎儿窘迫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及43例胎儿窘迫孕妇(胎儿窘迫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中阿片肽(β-内啡肽、强啡肽A1-13和亮啡肽)的水平,胎儿窘迫组孕妇同时行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 (1)胎儿窘迫组脐血中β-内啡肽、强啡肽A1-13和亮啡肽的水平分别为(453±68) ng/L、(242±33) ng/L及(498±68) ng/L;正常妊娠组分别为(251±39) ng/L、(103±22) ng/L及(322±40) ng/L.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胎儿窘迫组脐血中3种阿片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2)胎儿窘迫组脐血血气分析结果:pH为(7.0±0.1),PO2为(1.7±0.6) kPa, PCO2为(8.9±0.7) kPa;其中β-内啡肽水平与脐血pH、PO2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418及-0.437,P<0.01],与PCO2呈显著正相关(r=0.442,P<0.01);强啡肽A1-13水平与脐血pH及PO2呈负相关(r为-0.337及-0.383,P<0.05),与PCO2呈正相关(r=0.346,P<0.05).(3)胎儿窘迫组孕妇血中β-内啡肽、强啡肽A1-13和亮啡肽水平分别为(40±13) ng/L、(64±16) ng/L及(219±40) ng/L;正常妊娠组分别为(37±9) ng/L、(59±15) ng/L及(199±37) ng/L;两组间3种阿片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源性阿片肽参与了胎儿窘迫的病理过程,与胎儿窘迫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胡电;古航;曹立萍;洪新如;刘彦;金志军;李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flt-1)、含插入区的激酶受体(KDR)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及内膜生长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50例妇女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VEGF、flt-1、KDR蛋白质及mRNA进行检测,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子宫内膜中VEGF亚型,用内皮细胞标志物Ⅷ因子标记内膜微血管密度.结果 VEGF、flt-1、KDR蛋白质及mRNA主要分布在正常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及腺上皮细胞,VEGF、flt-1在分泌中期、月经期的表达较强, KDR在增生中期即达高峰,三者在增生早期的表达均低.分泌期血管壁面积及血管腔面积大于增殖期 (P<0.05),血管密度无明显周期性改变(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种VEGF蛋白亚型中,以VEGF121、VEGF165为主,其免疫条带积分吸光度明显高于VEGF189 、VEGF206 (P<0.05).结论 VEGF、flt-1、KDR蛋白质及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明显周期依赖性,分泌期表达增强提示其可能参与胚胎着床,月经期表达增加可能与此期子宫内膜脱落缺氧有关.

    作者:王海燕;陈贵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绝经后潮热妇女血浆5-羟色胺前体及代谢产物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血浆5-羟色胺(5-HT)代谢的变化与潮热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20例绝经过渡早期[年龄(46±3)岁]、26例绝经过渡后期(绝经≤1年)、28例绝经1~3年、24例绝经3~6年及12例正常育龄(20~30岁)妇女血浆中色氨酸(TP)、5-羟色氨酸(5-HTP)、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及绝经后妇女血浆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对绝经后妇女采用Kupperman评分法评分,其中潮热次数≤5次/d(轻度潮热)的有20例,>5次/d(重度潮热)的有15例,无潮热者17例,分析5-HT代谢变化与绝经时间、LH水平和潮热之间的关系.结果 (1)绝经过渡早期妇女血浆5-HT、绝经过渡后期和绝经1~3年妇女的血浆5-HT及5-HIAA水平,显著高于育龄妇女(P<0.01),绝经3~6年妇女的血浆5-HTP和5-HT水平高于育龄妇女,而5-HIAA水平则低于育龄妇女(P<0.05).(2)绝经后妇女血浆5-HT水平与LH水平间呈正相关(r2=0.530 7, P<0.01).(3)绝经后有轻度潮热者的血浆5-HTP水平、重度潮热者血浆5-HTP和5-HT水平均高于无潮热者(P均<0.05),重度潮热者5-HIAA/5-HT比值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5-HT降解障碍可能与绝经后潮热有关.

    作者:陈亚琼;吕肖峰;黄艳红;辛晓燕;叶雪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阴道超声及细胞因子预测宫颈成熟度和临产时间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8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足月妊娠宫颈成熟度、临产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79例足月初产妇宫颈阴道分泌液IL-6、IL-8及hCG水平;通过阴道超声测量孕妇宫颈长度、宫颈内口楔形区宽度、前羊膜囊长度;同时进行宫颈Bishop评分.结果 (1)IL-6、IL-8、hCG临产后水平[分别为(782±508)ng/L、(10 539±8 680) ng/L、(114±86) IU/L]较临产前[分别为(155±75)ng/L、(7 113±6 050) ng/L、(35±21) IU/L]显著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2)IL-6、IL-8、hCG、宫颈长度、前羊膜囊长度均与宫颈Bishop评分显著相关(r=0.42、0.24、0.44、-0.56、0.35,P<0.05).(3)IL-6、IL-8、宫颈长度、前羊膜囊长度、宫颈Bishop评分均与临产时间显著相关(r=-0.42、-0.46、0.64、-0.52、-0.41,P<0.01);且均能预测1周内临产,其中宫颈长度的预测效果好.宫颈长度≤30 mm者,预测其在1周内分娩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3、0.89、0.91、0.81.(4)多因素分析显示: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预测宫颈成熟度和临产时间的价值优于其他指标.结论孕妇宫颈阴道分泌液IL-6、IL-8、宫颈Bishop评分及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前羊膜囊长度,均能预测足月妊娠宫颈成熟度和临产时间,其中宫颈长度的预测价值高.

    作者:简丽;牟晓玲;吴味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卵巢移行细胞癌58例临床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卵巢移行细胞癌(TC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20年间收治的卵巢TCC 5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年龄中位数为35~75岁,平均为(55±10)岁.40例为单侧(69%),CA125水平为75~1 433 U/L,平均为(687±365) U/L.58例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40例(69%)患者达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效果,病理分级为G1、G2、G3级者分别为7%(4/58)、45%(26/58)和48%(28/58).58例中,23例(40%)有淋巴结转移;46例(79%)手术病理分期为Ⅲ期和Ⅳ期.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不同疗程的化学药物治疗,26例(45%)术后复发,31例(53%)死亡.对于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本病的预后与手术彻底性(P<0.01)、术前CA125水平(P<0.01)、双侧卵巢受累(P<0.05)以及淋巴结转移(P<0.05)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卵巢TC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较好.

    作者:吴鸣;沈铿;郎景和;黄荣丽;黄惠芳;潘凌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及夫妻抗原共享率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及夫妻抗原共享率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关系.方法选择57例妊高征患者及其丈夫、新生儿共171例为研究组,46例同期正常孕妇及其丈夫、新生儿共138例为对照组.采用快速盐析法提取孕妇及丈夫外周血,新生儿脐血白细胞DNA,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sequence-specific primer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SP-PCR)进行等位基因检测.结果单基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孕妇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的有DRB1*0306、DRB1*0405、DRB1*0315、DRB1*0403、DRB1*1304、DQB1*03032/33、DQB1*0502,其中DRB1*0306、DRB1*0405、DQB1*0502等位基因风险处于高值(RR值分别为9.76、6.34、4.20),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的有DRB1*0407、DRB1*0317、DQB1*050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新生儿DQB1*0502、DRB1*0405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RB1*1304、DQB1*0503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夫妻抗原共享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母胎抗原共享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个妊高征相关基因组成1个单倍型,其中DRB1*0315-DQB1*0502、DRB1*0405-DQB1*06012单倍型与蛋白尿严重程度及血压呈正相关.结论妊高征的发生与母体免疫失衡有关,HLA等位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妊高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国成;张秀兰;苟文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盆腹腔内恶性肿瘤脐转移三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盆腹腔内恶性肿瘤脐转移(Sister Mary Joseph nodule,SMJN)的发生率、转移途径、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87~2001年间收治的3例SMJ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3例盆腹腔内恶性肿瘤的原发病分别为原发性腹膜癌1例、卵巢黏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和子宫内膜癌1例,3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SMJN,其中例3术前针吸涂片为腺癌.治疗原则为尽量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后,辅以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放疗).患者平均生存期为63个月,除例1死于原发性腹膜癌广泛转移外,例2和例3现已分别存活58和44个月.结论SMJN虽发生率低,但是恶性肿瘤晚期和预后差的标志.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应积极手术切除脐部转移性癌灶,术后辅助化疗和(或)放疗.

    作者:赵彦;魏丽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胎盘细胞凋亡与胎儿生长受限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胎盘细胞调亡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和DNA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18例FGR患者(FGR组)及14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的胎盘细胞凋亡情况.同时观察两组的胎盘重量及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结果 FGR组胎盘凋亡细胞核比率为12.1‰,电镜下凋亡细胞核呈明显致密状,染色质结块,胎盘平均重量为(236±24) g,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 071±428) g;正常妊娠组胎盘凋亡细胞核比率为7.3‰,胎盘平均重量为(354±63) g,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411±588) g.FGR组胎盘凋亡细胞核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胎盘细胞凋亡增加与FGR的发生有关.

    作者:刘媛;高鹏;谢英博;王书运;戴旻笙;江森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早期胚胎组织中滋养细胞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

    目的通过观察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自然流产胚胎组织和绒毛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sHLA-G在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法,检测14例IVF-ET(IVF-ET组)后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和6例绒毛膜癌(绒毛膜癌组)组织中的sHLA-G表达情况,按染色深浅分为阴性、阳性及强阳性;并与10例正常绒毛(正常绒毛组)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1)IVF-ET组仅1例sHLA-G表达阳性(1/14),其余均为阴性或弱阳性; 绒毛膜癌组sHLA-G表达全部强阳性;正常绒毛组sHLA-G表达全部为阳性.(2)3组患者的sHLA-G表达部位主要位于绒毛的细胞滋养细胞.结论 sHLA-G在正常绒毛和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中呈高表达,在IVF-ET后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表明sHLA-G在滋养细胞的表达可能与胚胎的早期发育有关.

    作者:王琼;庄广伦;周灿权;李洁;张敏芳;徐艳文;舒益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孕妇血浆中胎儿DNA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中提取胎儿游离DNA,鉴别胎儿性别以诊断胎儿遗传性疾病的方法.方法选择妊娠7~38周,B超确诊为单胎,经绒毛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测,确诊为妊娠男性胎儿的正常孕妇16例,妊娠女性胎儿的正常孕妇8例;X性连锁遗传病(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血友病、色盲、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症)家族史行产前诊断者4例.用酚提取法,纯化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然后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男性胎儿睾丸决定因子(SRY).结果 16例妊娠男性胎儿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第1次巢式PCR测定,检出SRY基因扩增片段10例,第1次检出率为62.5%;经第2次巢式PCR测定,另6例全部检出SRY基因扩增片段,累计检出率为100%.妊娠女性胎儿的8例孕妇血浆中,均未检出SRY基因扩增片段.4例X性连锁遗传病家族史者均检出SRY基因扩增片段.结论从孕妇血浆中提取胎儿游离DNA行胎儿性别诊断,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黄艳仪;陈小蔓;孔舒;郑育红;周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研究现状

    抑癌基因PTEN,又称MMAC1基因,是迄今发现的第1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和杂合性缺失常见于多种晚期原发性恶性肿瘤,如脑胶质母细胞瘤、前列腺癌、乳腺癌、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目前的研究发现,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突变率较高,常发生在子宫内膜癌病变的早期阶段.现就PTEN结构、功能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淑敏;章文华;赵晓航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子宫角部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一例

    患者29岁,因输卵管堵塞于2000年9月行右侧输卵管宫角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末次月经2000年12月16日,于2001年9月16日因孕2产1,孕39周临产入院.于当日8时45分顺利分娩一活婴,新生儿无异常,产妇未能自行娩出胎盘.经常规揉压宫底、加强宫缩、脐静脉注射缩宫素等处理,未能娩出胎盘.

    作者:陆林苑;张帝开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中期妊娠植入性胎盘一例

    患者33岁,孕3产2.末次月经2001年12月20日,停经40 d自行药物流产,阴道出血7 d后自止,但早孕反应仍持续存在.2002年3月12日来我院门诊检查,B超提示:宫内妊娠,胎头双顶径3.2 cm,胎盘位于宫颈内口处.孕妇要求终止妊娠入院.患者有剖宫产史2次.当日即在我院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

    作者:肖颖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Guillain-Barre 综合征一例

    患者28岁,因孕3产0停经39周+1,双下肢水肿1月,于2001年8月16日入院.身体检查:体温36.8℃、脉搏84次、呼吸21次、血压112.5/82.5 mm Hg(1 mm Hg=0.133 kPa).双下肢水肿至小腿.产科检查:宫高35 cm,腹围88 cm,头先露,胎心率140次.B超示:单胎头位.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4×109/L,淋巴细胞0.16、中性粒细胞0.83,单核细胞0.008,红细胞3.49×1012/L、血红蛋白104 g/L.红细胞压积0.32,血小板90×109/L.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对妊娠滋养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米非司酮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抗孕药物,该药物在受体水平对孕激素起拮抗作用,对胚胎及其支持组织的代谢和形态结构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米非司酮除了终止早期和中期妊娠外,已有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与引产以及治疗妇科肿瘤的报道[1,2],但其发生作用的分子机制仍在探索中.我们选择24例应用米非司酮引产的妊娠早期和中晚期孕妇的滋养细胞,观察米非司酮在不同孕周对滋养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媛;赖仁胜;章瑞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

    近年来,虽然行体外受精(IVF)或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与胚胎移植(ET)(IVF/ICSI-ET)后的临床妊娠率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患者自身情况和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仍有较大比例的IVF/ICSI-ET未能妊娠成功.本研究对有关临床和实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影响IVF/ICSI-ET妊娠的临床相关因素.

    作者:周灿权;钟依平;庄广伦;梁晓燕;李洁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金雀黄素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增殖的体外研究

    金雀黄素(genistein, GNS)是一种天然异黄酮化合物.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的卵巢癌细胞株3AO及其顺铂(cDDP)耐药的亚细胞株3AO/cDDP,观察GNS对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初步探讨其增殖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开发治疗卵巢癌的新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翠萍;王波;杨瑞芳;江森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脊柱侧凸妇女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妊娠合并脊柱侧凸是较少见的妊娠合并症,威胁母婴健康,严重者甚至导致母婴死亡.我院1986年至2001年9月分娩的 19 200 例孕妇中,有4例合并脊柱侧凸,占同期妊娠分娩的0.021%.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例妊娠合并脊柱侧凸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情况、妊娠及分娩结局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劲松;杨剑秋;盖铭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外阴病变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外阴多种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而高危型HPV感染是引起外阴癌的重要原因之一[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其配体结合后对上皮组织细胞有促进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EGFR蛋白在外阴病变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HPV感染的关系.

    作者:姚济芬;郑伟;石一复;周彩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胎盘生乳素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

    在影响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诸多因素中,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的作用尤为重要[1].有研究发现,在妊娠过程中,人类胎盘生乳素(human placental lactogen, hPL)可替代垂体生长激素,刺激IGF-1的产生,从而促进胎儿的生长[2].我们观察了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孕妇、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 FGR)孕妇和正常孕妇足月分娩时,母血、脐血中IGF-1、hPL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胎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以探讨IGF-1、hPL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作者:吴琦嫦;刘运科;刘斌;吴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中的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密切相关,妊高征并发DIC约占妇产科DIC的26.34%[1],是妊高征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其病理生理过程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高凝状态下继发凝血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和血小板损耗等有关[2].本研究应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旨在探讨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莉;高眉扬;饶安娜;张兰珍;廖志琼;许梅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死胎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

    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B,HBV)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为了解HBV母婴传播(maternal-fetal transmission, MFT)所致胎儿多脏器组织感染的机理,我们对40例HBV感染孕妇及其胎儿脏器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伟;赵伟;罗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阿卡波糖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餐后高血糖的疗效观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理生理变化之一是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继之引起血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卵巢持续性无排卵,以及餐后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1].本研究采用阿卡波糖降低PCOS患者餐后高血糖,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雄激素水平后恢复卵巢排卵功能的疗效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建淮;曹缵孙;陈晓燕;杨卉;毛文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妊娠晚期孕妇血压升高、憋气、胎死宫内及产后心功能衰竭

    病例报告患者24岁,孕1产0,孕37周+4,憋气、不能平卧5 d,发现死胎半天,于2001年1月7日入院.平时月经规律,孕早、中期平顺,在外院行产前检查.半个月前血压升高,无头痛、头晕,服用硝苯地平、复方降压片治疗,剂量不详.5 d前自觉感冒后出现憋闷,不能平卧.外院诊断为心功能衰竭(心衰)、肺部感染.

    作者:章小维;董悦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