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29-567X
  • 国内刊号:11-2141/R
  • 影响因子:2.75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3
  • 全年订价:46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EI 工程索引(美),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 获国家科委优秀期刊二等奖
  • 妇产科学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年4期文献
  • 米非司酮对早期妊娠妇女绒毛组织中波形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波形蛋白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1],它在维持细胞和细胞器的形态、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3].为了解波形蛋白在早期妊娠妇女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米非司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组化、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结合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位和检测早期妊娠妇女绒毛组织中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米非司酮作用前后的变化,旨在探讨米非司酮抗早孕的机理.

    作者:沈忠飞;方马荣;张梅光;李继承;胡志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的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50 %的患者合并不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已成为内异症并发难治性不孕的主要治疗方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内异症及其相关症状的疗效,临床也已肯定.本研究探讨内异症患者行IVF-ET前予GnRH-a治疗,对IVF-ET效果的影响.

    作者:林文琴;林金菊;叶碧绿;赵军招;周颖;黄学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卵巢癌细胞死亡形式对巨噬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据美国癌症协会2003年统计,卵巢癌仍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5年生存率低的疾病[1] .因此,寻找治疗失败的原因和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目前卵巢癌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一些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发现,凋亡和坏死这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形式,对免疫功能有不同的影响.巨噬细胞是死亡细胞的主要清除者,在卵巢癌免疫中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体外探讨不同细胞死亡形式的卵巢癌细胞,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楼海亚;叶大风;陈怀增;吕卫国;傅云峰;谢幸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卵巢癌患者144例家系调查结果分析

    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发现,除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卵巢癌的发病率外,遗传因素也是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约有3%~7%的卵巢癌患者有家族史,而有家族史的患者中,终有3%~9%的家族患有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 syndrome, HOCS)[1].本研究通过对卵巢癌患者进行随访及家系调查,探讨卵巢癌的家族聚集状况,以利于高危人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作者:史玉荣;牛瑞芳;魏熙胤;杨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联合顺铂与单纯顺铂抗卵巢癌效应的体外对比研究

    化疗是卵巢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延长中位数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多药耐药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本实验旨在寻找化疗增敏药物,为提高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疗效奠定基础.顺铂是卵巢癌一线化疗药物,顺铂耐药问题严重困扰着临床医生,本实验观察了阿司匹林对顺铂抗卵巢癌效应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王艳;侯利民;郑建华;黄明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妊娠早期阻断协同刺激分子诱导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脾脏细胞母-胎免疫耐受的研究

    目的探讨阻断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妊娠结局及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免疫耐受状态的影响.方法将雌性小鼠(CBA/J)分别与BALB/c及DBA/2两种雄性小鼠合笼交配,分别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J×BALB/c(20只,对照组)和自然流产模型CBA/J×DBA/2(20只,研究组).CBA/J小鼠于妊娠第4天(着床期)腹腔分别注射大鼠同型IgG 0.2 mg(10只),或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单克隆抗体(10只).妊娠第9天,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以研究脾脏细胞母-胎免疫耐受状态;妊娠第14天观察两组的胚胎吸收率.结果 (1)研究组中,腹腔注射大鼠IgG的孕鼠胚胎吸收率为24.3%,而注射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单克隆抗体的孕鼠胚胎吸收率为9.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应用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单克隆抗体,使妊娠 9 d的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及IL-2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孕早期阻断协同刺激分子,可诱导产生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免疫耐受,从而使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妊娠结局达到正常妊娠水平.

    作者:金莉萍;李大金;王明雁;朱晓勇;朱影;孟毅;袁敏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复发性卵巢癌合并肠梗阻行姑息性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合并肠梗阻行姑息性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2年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67例复发性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并与同期未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75例复发性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分析行手术治疗患者选择的参考指标.结果手术治疗的67例患者中,58例(86.6 %)完成预期手术操作,43例症状获得成功缓解,缓解率64.2 %(43/67),占所有肠梗阻患者的30.3 %(43/142).67例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期为7.8个月,43例症状获得成功缓解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期为12.6个月;非手术治疗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期为3.7个月.67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0 %(4/67),并发症发生率为22.4 %(15/67).单纯结肠发生梗阻和复发肿块位于盆腔,可作为采用手术治疗患者选择的参考指标.结论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合并肠梗阻,可使约1/3的患者获得较好疗效;而选择恰当的患者,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子庭;吴小华;傅士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胎盘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大体观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胎盘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在12例病理诊断为胎盘血管瘤的患者中,5例临床诊断为胎盘血管瘤;2例临床误诊为胎盘早剥血肿;1例误诊为脂肪瘤;1例误诊为胎盘囊肿;3例分娩后漏诊,直至胎盘病理检查时发现而诊断.4例产前曾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例获得诊断,2例漏诊.(2)12例患者中,3例发生早产,其中2例并发羊水过多;2例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死胎;1例胎儿畸形.新生儿3例苍白窒息,1例青紫窒息.(3)胎盘病理大体观检查,肿瘤大小2 cm×2 cm×2 cm至11 cm×8 cm×8 cm;9例患者肿瘤为单个,2例患者为2个;6例肿瘤颜色为暗红色,3例灰红色,1例淡黄色,1例部分暗红、部分灰白,1例部分暗红、部分淡黄.结论 (1)胎盘血管瘤可引起孕妇早产、羊水过多、死胎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2) 胎盘血管瘤在产前不易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盘血管瘤的惟一辅助手段.(3) 胎盘血管瘤大体观肿瘤体积大小不一,颜色大多为暗红色;也可因夹杂不同组织或供血不足而呈黄色或灰白色.

    作者:何晓红;周怀君;郑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阴道黏膜的神经表达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阴道黏膜神经组织学改变,分析神经表达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于手术中分别取SUI组患者15例(SUI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3例(POP组)、无SUI和POP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15例(对照组)阴道前壁近尿道处黏膜.采用半定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阴道黏膜层的神经丝蛋白(NF)表达.结果阴道黏膜固有层中可见着色为棕色的神经纤维分布,依据表达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的顺序,SUI组分别为6、5、4、0例;POP组分别为17、5、1、0例;对照组分别3、2、4、6例.SUI组患者的阴道黏膜NF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NF的表达与尿失禁的程度(r=-0.150)和腹部漏尿点压力(LPP)(r=-0.198)无明显相关性(P>0.05).POP组NF表达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SUI患者的阴道黏膜层神经分布低于对照组,可能是SUI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陈娟;郎景和;朱兰;刘珠凤;孙大为;冷金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补肾益气和血方中药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和血方中药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8~12周龄昆明小鼠,于妊娠第4天(Pd4)晨,皮下注射米非司酮,制成胚泡着床障碍模型.然后将妊娠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从Pd1开始灌服中药(补肾益气和血方),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服,模型组和治疗组于Pd4晨皮下注射米非司酮,正常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小鼠在Pd4晚21时30分~22时(第1时间点,T1)和Pd5上午9时30分~10时(第2时间点,T2),共两个时间点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妊娠率(25%)较正常组(90%)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平均着床胚泡数为(7.7±1.3)个,正常组为(14.7±1.4)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组的妊娠率(55%)及平均着床胚泡数[(12.3±0.8)个]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P<0.01).T1时正常组子宫内膜表面表达大量发育中的胞饮突,至T2时则表达大量发育完全的胞饮突;T1时模型组子宫内膜发育不同步,胞饮突仅在局部少量表达,至T2时则表达完全消失;T1时治疗组子宫内膜表面表达大量发育中的胞饮突,与正常组相比略延后,至T2时子宫内膜表面表达较多发育完全的胞饮突.结论 T1时胞饮突的表达减少,T2时胞饮突的完全消失,可能是米非司酮导致胚泡着床障碍的原因之一;促进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的表达,可能是补肾益气和血方中药促进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建立和改善胚泡着床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冬梅;黄光英;陆付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血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突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突变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SA)易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47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URSA组)和82例有正常妊娠史的妇女(对照组)血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突变.结果 (1)C677T的3种基因型在URSA组和对照组总体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其中URSA组:基因型CC占33.3%,CT占53.1%,TT占13.6%,对照组:基因型CC占52.4%,CT占51.5%,TT占6.1%.两组677CC基因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5),URSA 组C和T等位基因分别为40.1%、59.9%,两组基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2)A1298C的3种基因型在URSA组和对照组中总体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298AA/AC/CC基因型和A/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05);(3)C677T/A1298C连锁基因分析显示,8种连锁基因型中,URSA组677CC/1298AA表达频率显著降低,而677(CT+TT)/1298CC仅在URSA组中表达.结论 URSA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突变有关.

    作者:汪希鹏;林其德;马政文;赵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福州市社区女性尿失禁发病现状的分析

    目的调查福州市社区女性尿失禁的患病情况.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生活在福州市鼓楼区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出问卷5871份,回收5392份,回收率91.8%.调查结果显示,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8.5%,65岁以上老年女性的患病率高达51.1%,其中压力性、急迫性和混合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分别为9.1%、2.4%、7.0%,构成比为49%、13%、38%.各类尿失禁中以轻度尿失禁为主.在被调查者中,32.4%不知道去何处就诊,45.5%去泌尿科就诊,22.1%去妇产科就诊.结论尿失禁是妇女常见疾患,老年女性患病率高,就诊率低.

    作者:宋岩峰;李亚钦;许波;宋健;郝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的时空变化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腺肌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内膜-肌层界面(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 EMI)处,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的时空表达及其对腺肌症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及部分肌层)33例(正常内膜组)和腺肌症患者在位内膜(及部分肌层)18例(腺肌症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分析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Ⅰ(17β-HSDⅠ)和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Ⅱ(17β-HSDⅡ)的时空变化.结果 (1)腺肌症组ERα阳性的腺上皮细胞数量在增殖早期为90 %,正常内膜组为60%;且腺上皮细胞胞质中也可见到ERα阳性颗粒.(2)腺肌症组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在增殖早期、晚期和分泌晚期,17β-HSDⅠ阳性信号强度分别为(++)、(+++)和(++),较正常内膜组相应时期的(+)、(++)和(+)有所增高;腺肌症组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在增殖早期和分泌期,17β-HSDⅡ阳性信号强度分别为(+++)和(++++),较正常内膜组相应时期的(-~++)和(+++)有一定增高.(3)腺肌症组EMI上ERα、ERβ和17β-HSDⅠ阳性信号强度显著增强,而17β-HSDⅡ者降低.结论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中ERα阳性细胞数量增加、17β-HSDⅠ普遍高强度、17β-HSDⅡ代偿性增加不足,以及EMI方向性生长位点ERα、ERβ、17β-HSDⅠ和17β-HSDⅡ表达强度的变化,会导致局部雌激素效应增强、增殖活性增强.

    作者:郭志荣;张琚;郎景和;冷金花;朴允尚;王雁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子宫胎盘缺血对胎鼠体重及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孕龄孕鼠子宫、胎盘缺血对胎鼠体重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子宫动脉钳夹法对妊娠13 d(缺血1组)及妊娠17 d(缺血2组)孕鼠实施单侧子宫动脉缺血手术,制成孕鼠子宫动脉缺血模型.缺血组孕鼠的另一侧子宫动脉不钳夹为自身对照,相应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缺血组孕鼠子宫动脉钳夹缺血侧,与自身对照组孕鼠子宫动脉不钳夹侧(无缺血侧)的胎鼠体重、脑重及脑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的表达.结果 (1)缺血1组胎鼠体重、脑重分别为3.2 g和0.16 g,显著低于对照1组的3.6 g和0.18g(P<0.01,P<0.01);缺血2组的胎鼠体重、脑重分别为3.1g和0.16g,也显著低于对照2组的3.7g和0.17g(P<0.01,P<0.05).(2)缺血1组和对照1组胎鼠脑组织GAP-43mRNA的表达分别为1.10和1.1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血2组与对照2组胎鼠脑组织GAP-43mRNA的表达分别为1.06和1.2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孕龄孕鼠子宫胎盘缺血均会显著抑制胎鼠的生长发育;妊娠晚期宫内缺血使胎脑组织GAP-43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可对胎鼠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

    作者:杜鹃;尚涛;魏轶兵;高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孕激素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孕酮和左炔诺孕酮对正常妇女成骨细胞和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应用不同浓度孕酮及左炔诺孕酮刺激上述两种成骨细胞增殖的情况;并采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法,测定c-fos、c-jun基因及其蛋白和骨钙素mRNA表达.结果以浓度为0 mol/L 的孕酮和左炔诺孕酮为对照,10-10、 10-8、10-6 mol/L孕酮分别增加人成骨细胞及MG-63细胞增殖达9.8%、23.0%、32.8%及7.8% 、15.6%、21.8%;10-10 、 10-8、10-6 mol/L 左炔诺孕酮分别增加人成骨细胞及MG-63细胞增殖达12.5%、21.9% 、32.8%及9.6%、14.4%、23.0%;孕酮及左炔诺孕酮促进两种成骨细胞c-fos、c-jun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表达呈剂量依赖性;10-10 、10-8、10-6 mol/L孕酮和左炔诺孕酮增加人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表达分别为12.2%、23.7% 、45.5%及18.6%、32.1%、60.3%;孕酮和左炔诺孕酮对MG-63细胞骨钙素mR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孕酮和左炔诺孕酮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增加c-fos、c-jun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促进骨钙素mRNA的表达.

    作者:梁敏;廖二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241例发病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241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 1241例ICP患者中,多胎妊娠44例(3.5%), 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01例(8.1%);126例经产妇中,38例(30.2%)为ICP复发;有发病时间记录的1230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孕周为32.6周,孕晚期发病有1100例(88.6%);1201例(96.8%)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也有以黄疸(8例,占0.6%)、肝功能异常(28例,占2.3%)等为起始表现者;生化指标中主要以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为主,但大多为轻、中度升高;也有患者TBA、ALT或AST正常(分别占17.7%、15.6%、17.1%),少数患者(35例,3.2%)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结论 (1)ICP具有复发性,多胎妊娠孕妇更易发病,瘙痒常是ICP显著而且首发的症状,TBA和肝脏转氨酶升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2)少数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不典型,对此要引起警惕.

    作者:艾瑛;刘淑芸;姚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因不明不孕患者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及其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其Ⅰ型受体(IGF-ⅠR)、Ⅱ型受体(IGF-ⅡR) mRNA在原因不明不孕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与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38例原因不明不孕患者(研究组)和20例正常育龄女性志愿者或因男方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IGF-Ⅱ、IGF-ⅠR、IGF-ⅡR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同期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结果黄体中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胞浆内,可见IGF-Ⅱ、IGF-ⅡR蓝色颗粒弥散分布,IGF-ⅠR 则主要在上皮细胞中分布.研究组IGF-Ⅱ mRNA的表达(灰度值,下同)为0.71±0.34,对照组为0.96±0.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IGF-ⅠR mRNA的表达为0.62±0.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3±0.51(P<0.05);研究组IGF-ⅡR mRNA的表达为0.49±0.27,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3±0.36(P<0.05).研究组黄体中期孕酮水平为(34±15)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3±17)nmol/L(P<0.01), 而血清雌二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IGF-Ⅱ mRNA与IGF-ⅠR、IGF-ⅡR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两组妇女孕酮与IGF-Ⅱ、IGF-ⅠR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对照组孕酮与IGF-ⅡR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原因不明不孕患者黄体中期孕酮不足,可能影响子宫内膜IGF-Ⅱ、IGF-ⅠR、IGF-ⅡR mRNA的表达,并可能是导致不孕的病因之一.

    作者:吴瑞瑾;周馥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机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机理.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5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及其新生儿脐血清中HBV DNA(研究组),1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阴性的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ABC染色法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HBsAg及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阳性率.结果 (1)研究组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新生儿脐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47.5%(28/59)、52.5%(31/59)、45.8%(27/59);对照组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新生儿脐血清中均未检出HBV DNA.(2)研究组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及HBcAg的阳性率,呈现出由蜕膜细胞(76.3%及59.3%)、滋养层细胞(72.9%及55.9%)、绒毛间质细胞(62.7%及50.8%)至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52.5%及44.1%)依次递减的趋势;但其中有4例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及HBcAg的分布与上述特点相反.研究组孕妇有32例羊膜细胞中检出HBsAg及HBcAg.对照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HBsAg及HBcAg检出率为零.结论孕妇血中HBV主要是通过感染胎盘导致胎儿感染;但也可能存在胎盘以外的感染途径.

    作者:岳亚飞;姜翙;石磊;黎丽芳;洗宝水;余幼莲;陈广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值得关注的亚学科--腹膜外科学进展

    粘连是引起术后病率的主要原因.50%的妇科手术后形成新的粘连[1],严重的术后粘连可以引起肠梗阻、不育和疼痛.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粘连及预防粘连的重要性,于是一门新兴的亚学科--腹膜外科学在近20余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起来.腹膜外科学主要是研究腹膜的愈合及修复、粘连的形成机制及粘连预防措施的学科,广义的腹膜外科学还包括腹膜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这一学科的发展及应用,将会进一步推动外科手术学的进步,值得关注.

    作者:刘海元;郎景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抑素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于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研究表明,卵巢癌组织的发生、发展依赖于肿瘤血管的形成,肿瘤微血管密度与其恶性程度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发现几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具很强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O′Reilly等[1]继1994年分离出相对分子质量为38 000的血管生长抑素(angiostatin)后,1997年从小鼠血管内皮瘤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其强大的抑制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现就血管内皮抑素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侯丽娟;史惠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研究

    绝经是女性生理上重要的转折点,在绝经过渡期,因为卵巢功能的减退,约三分之二的妇女可出现一系列因性激素水平变化所引起的症状.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后妇女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增加,现将有关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王志宏;白文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胎儿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测定的临床应用

    1977年,自Fitzgerald,Drumm[1]首次采用超声多普勒评价胎儿循环以来,迄今20余年的临床实践表明,超声多普勒测定胎儿动脉血流是无创性产前评价胎儿宫内安危的有效方法之一.当血流阻力指数升高,尤其是出现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波形(absent end diastolic velocity,AEDV)时,对预测胎儿生长受限(FGR)等高危妊娠结局具有指导意义,临床上据此适时有效地处理可明显降低围产儿死亡率[2].近10年,胎儿静脉系统的多普勒血流波形变化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以静脉导管的研究备受瞩目.当脐静脉的多普勒血流波形出现波动或静脉导管舒张末期血流减少时,常提示胎儿胎盘功能不足,并且比胎心电子监护(CTG)异常出现的早[3].下面就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波形测定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斌;王雅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改善妇女产后尿失禁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子宫颈癌筛查中传统子宫颈涂片、单层细胞学及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的横断面研究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艾滋病事态严峻的警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维生素A摄入与绝经后妇女髋部骨折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