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29-567X
  • 国内刊号:11-2141/R
  • 影响因子:2.75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3
  • 全年订价:46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EI 工程索引(美),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 获国家科委优秀期刊二等奖
  • 妇产科学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年6期文献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55例临床分析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诱发因素很多,以产科并发症引起者尤为常见.产科DIC常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母婴死亡率相当高.本研究对我院10年间收治的55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霞;吴雪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产后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分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临床罕见的急性严重性疾病,发病率为3.7/百万人,死亡率高达50%~80%[1],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与感染、药物、免疫、妊娠、肿瘤等因素有关.孕产妇发生TTP更为罕见.我院产科收治1例产后并发TTP的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林建华;苏彧;汤希伟;金忆;蒋国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 PMB)是指绝经1年以后出现的阴道出血.PMB 是老妇女的常见症状,约60%的绝经后妇女罹患此症[1].引起PBM 的原因依次为非器质性病变、良性疾病、恶性病变,其中恶性病变占不到10%.

    作者:张军;夏恩兰;李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抑制剂PD98059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系统, 具有调节机体细胞的生长、分化、分裂、死亡以及细胞间功能同步化等多种功能[1].

    作者:张颐;尚海;董武;赵杨;孙黎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EphA2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和E-钙黏附素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家族(ECK)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关键,参与了胚胎发育、细胞生长及肿瘤转移、侵袭等过程.Eph是大的ECK家族之一,其中EphA2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广泛表达于上皮来源的细胞.有研究发现,EphA2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组织或细胞中为高表达[1-5].

    作者:吴丹;李珊珊;乔玉环;陈壬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体外受精过程中胚胎污染及其来源的探讨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过程中胚胎污染的发生率、污染菌种和污染的来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2174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胚胎污染的发生率及污染菌种;随机抽取IVF-ET中61例精液分析正常男性的精液和34例卵泡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发生胚胎污染11例,发生率为0.51%(11/2174); 污染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例)和真菌(4例).精液原液、处理后的精液上清液、精液原液与培养液的混合液及卵泡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97%(29/30)、 10%(3/30)、6%(2/31)及9%(3/34).结论在体外受精的过程中,可发生部分胚胎污染,污染的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真菌.精液中的细菌可能是胚胎污染的主要来源.

    作者:朱桂金;魏玉兰;胡娟;刘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HO)活性变化与其同工酶HO-1和HO-2蛋白表达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3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及30 例正常晚孕妇女(对照组)胎盘组织中的HO活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HO-1和HO-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1)妊高征组HO的活性为(0.3±0.2) nmol·mg-1·h-1,与对照组的(0.5±0.3) nmol·mg-1·h-1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对照组HO-1及HO-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0.4和0.8±0.4,两者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高征组胎盘组织中HO-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6±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高征组HO-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6±0.3,其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HO活性变化与HO-2蛋白表达量结果一致.结论(1)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HO-2的表达降低,HO活性下降,HO-2的表达与HO活性下降密切相关.(2)HO可能在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程国梅;石一复;周怀君;崔金全;牛战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简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在女性同性性早熟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简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用于女性同性性早熟症发病原因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对42例女性同性性早熟患者施行简化GnRH兴奋试验,其中38例患者平均随访26(3~78)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发展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对GnRH兴奋试验反应分为黄体生成激素(LH)优势型、卵泡刺激素(FSH)优势型及无反应型3类.其中LH优势型14例(33%,14/42), 包括下丘脑错构瘤1例、特发性性早熟13例;14例中生长过速或骨成熟过早各10例.FSH优势型13例(31%,13/42),包括生长过速2例、骨成熟过早1例.无反应型15例(36%,15/42),8例为外周性性早熟症, 包括卵巢颗粒泡膜瘤1例、自主性功能性卵巢滤泡囊肿2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2例、外源性性早熟症3例;15例中生长过速4例、骨成熟过早5例.FSH优势型13例及无反应型的其余7例,未发现明确的发病原因, 考虑为一过性性早熟症或乳房早发育.结论简化GnRH兴奋试验有助于女性同性性早熟症发病原因的诊断,及客观判断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是否被激活,较临床指标更为可靠.

    作者:张以文;马良坤;周京;张德永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负荷量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负荷量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2001年12月~2002年5月,对山西省宫颈癌高发现场的9075例35~50岁的已婚妇女,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C-Ⅱ)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PV-DNA的含量(以此表示宫颈HPV负荷量).对其中HPV-DNA阳性妇女,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诊刮术.结果 2087例HPV阳性妇女中,子宫颈炎1402例(67.2%),子宫颈癌前病变[包括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663例(31.8%),子宫颈浸润癌(SCC)22例(1.1%).急、慢性宫颈炎的HPV-DNA含量分别为108±13和150±1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255);不同级别子宫颈癌前病变的HPV-DNA含量,CINⅠ为332±29,CINⅡ为 358±35,CIN Ⅲ为 370±31,均明显高于宫颈炎(P=0.000),但不同级别CIN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CC的HPV-DNA含量为593±86,显著高于不同级别CIN和宫颈炎的HPV-DNA含量(P<0.05,P<0.01).结论 HC-Ⅱ方法是检测宫颈HPV感染的有效手段,HPV-DNA含量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可作为子宫颈癌的一种初筛方法.

    作者:李淑敏;章文华;吴令英;赵芳辉;黄曼妮;李楠;陈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心动图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对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对725例胎龄16~41周临床疑诊为心律失常或存在其他异常的胎儿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胎儿心律失常90例. 其中,期前收缩72例(房性期前收缩65例,室性期前收缩7例),心动过缓9例,心动过速6例, 2∶ 1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房扑动1例.4例心动过缓胎儿并发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患者,2例在随访过程中死于宫内(尸体解剖证实为单心室伴肺动脉瓣狭窄1例,心脏横纹肌瘤1例),2例终止妊娠(尸体解剖证实为二尖瓣闭锁1例,共同房室通道1例).1例胎龄38周心房扑动胎儿经吸氧及严密监护24 h后,心律失常无缓解,立即行剖宫产术,出生后应用西地兰后心律转为窦性.其余85例胎儿心律失常均为阵发性,不伴有胎儿心脏形态、结构畸形及胎儿水肿,均足月出生,出生后听诊均未闻及心脏杂音及心律失常.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产前检查胎儿心律失常的可靠的无创性影像技术,其应用有助于早期检出并指导心律失常胎儿的处理.

    作者:赵博文;潘美;张松英;宋伊丽;徐海珊;寿金朵;吕江红;林莎;唐海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调控下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融合基因治疗卵巢癌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下的融合双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5-氟胞嘧啶+更昔洛韦(CD-TK/5-FC+GCV)系统对人卵巢癌细胞及正常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核心启动子报告质粒pBTdel-279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3AO、正常卵巢上皮细胞(NOEC)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HELF,用荧光素酶分析检测hTERT启动子活性;应用RT-PCR技术检测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分别构建hTERT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调控下的 CD-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BTdel-279-CD-TK和pcDNA3-CD-TK,以及hTERT启动子调控下的TK基因表达载体pBTdel-279-TK.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BTdel-279-CD-TK/5-FC+GCV系统和pcDNA3-CD-TK/5-FC+GCV系统对上述3 种细胞不同的杀伤作用;应用RT-PCR技术检测pBTdel-279-CD-TK 和 pcDNA3-CD-TK转染前后3AO和NOEC细胞中CD和TK基因的表达情况.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BTdel-279-CD-TK/5-FC+GCV作用后3AO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卵巢癌细胞系3AO中hTERT启动子活性增高,为24.1%, RT-PCR 检测hTERT mRNA为阳性,而在正常细胞NOEC和HELF中,hTERT启动子活性仅为0.3%和0.7%,hTERT mRNA为阴性.与pBTdel-279-TK/GCV系统作用相比,pBTdel-279-CD-TK/5-FC+GCV系统对端粒酶阳性的卵巢癌细胞系3AO的杀伤作用显著增强,5-FC 浓度为2 ol/L、GCV 浓度为10 mg/L时,细胞杀伤率为74.5%,而对端粒酶阴性的正常细胞NOEC和HELF则无杀伤作用;hTERT启动子系统诱导卵巢癌细胞系的细胞凋亡效能与CMV启动子系统相似,差异无显著性 (P>0.05). pcDNA3-CD-TK转染后,3种细胞中均可检测到CD和TK基因;而pBTdel-279-TK转染后,3种细胞中只有3AO可检测到CD和TK基因,正常细胞中则呈阴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BTdel-279-CD-TK/5-FC+GCV系统所致3AO细胞的死亡形式以细胞凋亡为主.结论 hTERT启动子调控下的融合双自杀基因治疗是一种高效、靶向的卵巢癌基因治疗策略.

    作者:孔北华;宋悦;马道新;曲迅;江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甲氨蝶呤诱导人绒毛膜癌细胞耐药后耐药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癌获得性甲氨蝶呤(MTX)耐药相关基因.方法首先采用剂量递增间歇诱导的方法,对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AR细胞用MTX长期诱导培养,使其获得稳定的MTX耐药表型(命名为JAR/MTX细胞),然后用包含1000个来源于中国汉族人cDNA克隆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对JAR/MTX细胞与其母系JAR细胞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结果历时1年耐药诱导后,JAR/MTX细胞获得对MTX稳定的耐药性,耐药指数7.3.两张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的差异表达基因共9条,其中比例大于2的明显上调基因有:红细胞生成素相关细胞特异亚单位1、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平滑肌分化特异性蛋白和真核细胞翻译延长因子2;比例小于0.5的明显下调基因有:胰岛素受体、可溶性载体家族1成员3、亚精胺或精胺N1-乙酰氨基转移酶、β-血红素和假设蛋白.结论 JAR/MTX细胞经MTX长期诱导后出现耐药表型,涉及了多个基因表达的改变.

    作者:陈亚侠;谢幸;程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超声监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7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白色病变的患者,聚焦超声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局部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阴白色病变组织(石蜡切片)中,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抗原决定簇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 CD34)及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后,患者的局部瘙痒症状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外阴的形态和色泽基本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达94.7%.治疗后局部皮肤的表皮完整,真皮组织有一过性的充血、水肿,水肿的高峰期在治疗后的24~48 h,以后逐渐消退,至治疗后7~10 d恢复正常.治疗后1个月复查,外阴白色病变部位的皮肤逐渐恢复正常形态,并有色素沉着,局部表皮保持完整.聚焦超声治疗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表皮及真皮层组织结构均逐渐恢复正常,基底层细胞色素沉积,真皮内的微血管明显增多,且管腔形态正常,浸润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外阴皮肤内CD34、MBP等的阳性表达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安全、有效,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新方法.

    作者:李成志;王智彪;陈文直;卞度宏;曹友德;赵建武;文爽;田耘博;李香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和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和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99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其中轻度21例、中度24例、重度54例)及54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ACE基因多态性,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技术,检测两组孕妇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妊高征组孕妇ACE基因Ⅱ、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2%、37.4%、42.4%,MTHFR基因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5%、31.3%、15.2%.对照组孕妇ACE基因中Ⅱ、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4.4%、29.6%、25.9%, MTHFR基因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3%、44.4%、9.3%,两组孕妇的DD、CT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高征组轻度与重度患者的DD和CT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回归分析表明,DD基因型、D等位基因与妊高征发病相关;CT基因型与重度妊高征相关.结论 (1)CC+DD基因型者易患妊高征;CC+Ⅱ或CT+Ⅱ基因型者不易患妊高征.(2)ACE基因中DD基因型、MTHFR基因中CT基因型是妊高征的易感基因,ACE基因中Ⅱ基因型是妊高征的保护基因.(3)ACE基因与MTHFR基因在妊高征发病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海燕;李才明;王筑;杨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体外刺激卵巢癌细胞株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磷酸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Caov-3(Caov-3细胞)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的变化,探讨磷酸化的STAT3是否参与Caov-3细胞VEGF的信号转导.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印迹的方法,测定体外不同浓度VEGF刺激Caov-3细胞STAT3磷酸化的水平;并观察能与VEGF受体2(VEGFR2)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对VEGF刺激STAT3磷酸化的阻断作用.结果 VEGF能够刺激Caov-3细胞的STAT3磷酸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浓度为50 ng/ml的VEGF刺激Caov-3细胞30 min后,Caov-3细胞STAT3磷酸化水平均增高,分别为2.20±0.28和1.37±0.17,与VEGF浓度为0 ng/ml时Caov-3细胞STAT3磷酸化的水平(分别为0.56±0.15和0.47±0.19)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并且STAT3磷酸化蛋白发生向细胞核内移位.VEGF刺激Caov-3细胞60 min后,Caov-3细胞STAT3磷酸化的水平(分别为0.95±0.18和0.66±0.20),与刺激30 min时Caov-3细胞STAT3磷酸化的水平(分别为2.03±0.17和1.58±0.23)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与VEGFR2特异性结合的80 μmol/L的短肽能有效抑制VEGF诱导STAT3的磷酸化水平. 结论 VEGF在体外可诱导Caov-3细胞内STAT3发生磷酸化; STAT3的磷酸化参与了VEGF在Caov-3细胞内通过VEGFR2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作者:王芬芬;陈怀增;谢幸;叶枫;叶大风;吕卫国;丁志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五种卵巢癌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其部分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

    目的建立5种卵巢癌耐药细胞系,并比较耐药与其非耐药卵巢癌细胞系之间部分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方法用卵巢癌细胞系SKOV3、A2780分别建立顺铂、卡铂、紫杉醇(商品名:泰素)耐药的细胞系SKOV3/DDP、SKOV3/C、A2780/DDP、A2780/C、A2780/toxol,验证其有关的生物学指标;并用RT-PCR技术检测耐药与其非耐药卵巢癌细胞系之间部分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1) 所有耐药细胞系对相关药物的耐药指数(RI)较其非耐药细胞系均升高约3倍或以上,并对临床常用的一些化疗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RI达2~20倍;耐药细胞的生长速度较其非耐药细胞明显减慢(P<0.01);群体倍增时间明显延长1.4~2.4倍(P<0.01),但G1、G2、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P>0.05);耐药细胞中药物浓度较其非耐药细胞中下降约2.0~8.5倍(P<0.05).(2) 在检测的耐药相关基因中,耐药细胞较其非耐药细胞中表达下降的有p53、肺耐药蛋白(LRP-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基因,表达升高的有蛋白激酶C(PKC)、拓扑异构酶(topo)Ⅰ、topoⅡβ基因,无明显改变的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i)、topoⅡα基因,多药耐药蛋白(MDR-1)基因的表达改变不确定,包括升高和下降.结论在不同类型的耐药细胞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存在很大的差异,说明耐药发生是一个多途径、多环节、很复杂的过程,使得临床处理更加困难.

    作者:栾英姿;李力;黎丹戎;张玮;唐步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绝经后激素相关治疗与认知功能改变

    对绝经后应用激素补充治疗(HRT)的认识,及HRT对老年妇女认知功能的影响,在近十几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多数人认为,HRT可以改善绝经后妇女的认知功能,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作者:孙艳梅;杨冬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蛋白质组学在妇科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们认识到基因仅仅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研究发现,基因数量远少于原来的设想,生命的特征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人类基因只有3~4万个[1],而蛋白质却有25万种,原先的一种基因只负责合成一种蛋白质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一种基因可能要负责合成几种蛋白质,所以将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蛋白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而诞生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成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前沿.

    作者:杨永彬;陈建利;万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胎垂直传播研究进展

    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的儿童中有80%~90%是因垂直传播而感染病毒.较之成人,儿童感染HIV-1后疾病进程更快、死亡率更高.未经干预的HIV-1阳性孕妇有13%~48%发生HIV-1病毒垂直传播[1],而经抗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治疗后,垂直传播率可降至8%左右[2].

    作者:吴霞;李大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足月分娩一例

    患者35岁,孕2产0,因孕36周+5,珍贵胎儿,于2001年7月9日入院.患者曾于1992年早孕行人工流产术,1996年因继发性不孕就医时,发现多发性子宫肌瘤,经药物治疗无效,且出现子宫肌瘤逐渐增大及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等症状,于1997年12月8日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子宫占位性病变,右侧输卵管间质部阻塞,左侧输卵管伞部阻塞.

    作者:欧阳为相;许家璇;吴正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子宫肌壁间妊娠破裂一例

    患者29岁.孕2产0.因停经3个月,下腹痛5 h,于2001年6月23日来院就诊.患者平时月经规律,停经70 d偶有少许阴道出血,停经80 d行B超检查,胎儿生长与孕周相符,余未发现异常.

    作者:孟叙民;孟淑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

    编者按 2002年9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部分专家,在成都倡议制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诊治规范(草案)(简称VVC诊治规范).同年9月底在青岛,来自全国9个省、18家医院的妇产科专家,讨论了关于中国VVC诊治标准的相关问题,包括该病的诊断方法、临床治疗规范及随访方案等.随后,VVC诊治规范正式开始起草,在规范制定过程中,遵循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规范编写完成后,曾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广泛征求意见.

    作者:中华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位倍数法及其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

    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经常要进行混杂因素条件下同类研究结果的组间比较,寻找一种标准化的方法,以平衡混杂因素的影响.

    作者:江苏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出生缺陷干预项目组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