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素是肥胖基因的产物,又是骨组织的旁分泌和自分泌激素,由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瘦素促进人成骨细胞胶原的合成、细胞分化及细胞外骨矿化结节的形成[1].
作者:钟妮;廖二元;伍贤平;张红;罗湘杭;曹行之;谢晖;刘石平;单鹏飞;刘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子宫肌壁间妊娠为少见的异位妊娠,已报道的病例术前明确诊断的极少,而且几乎全部行手术治疗[1-3].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间共收治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四例,仅第1例因无经验,行开腹手术治疗外,其余3例均行宫腔介入治疗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亚滨;耿洁恩;吴蕊;杨力;吕艳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肾上腺髓质素(aqdrenomedullin, ADM)是一种新型的扩血管活性物质,可以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方式与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共同作用,在调节机体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局部内环境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影;吕滨江;费宇行;石湘芸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妊娠晚期,宫颈成熟、子宫下段形成和宫颈扩张是分娩的必要条件,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宫颈扩张类似于急性炎症反应[1].
作者:李斌;柯丽娜;张有顺;李金范;林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宫颈妊娠是少见的异位妊娠, 其发生率约为1/1000~1/18 000次宫内妊娠[1],可导致致命性大出血,严重时须切除子宫.我院自2000年开始对宫颈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谢春明;薛耀勤;冯对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一,至今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5年生存率仍较低,徘徊在25%~30%,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1],如何对卵巢恶性肿瘤做出早期诊断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者:包香香;帅茨霞;王群姬;赵红琴;朱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survivin反义RNA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裸鼠皮下种植瘤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能在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survivin反义RNA的载体pcDNA3-SVVas,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pcDNA3-SVVas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卵巢癌细胞株SKOV3(SKOV3/SVVas),同时以空载体pcDNA3转染SKOV3细胞(SKOV3/neo)作为对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化、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KOV3/SVVas、SKOV3/neo和SKOV3细胞surviv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将24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将SKOV3/SVVas、SKOV3/neo、SKOV3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成瘤情况及肿瘤体积变化.结果与SKOV3细胞比较,SKOV3/SVVas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SKOV3/SVVas细胞survivin蛋白阳性细胞率及survivin mRNA表达量分别为(37.5±1.0)%、0.407±0.022,与SKOV3细胞的(81.2±0.4)%、0.793±0.042和SKOV3/neo细胞的(80.4±0.8)%、0.734±0.03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KOV3/SVVas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为(27.4±9.6)%,与SKOV3和SKOV3/neo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KOV3/SVVas组裸鼠成瘤率降低,出现目检可见肿瘤的平均时间延长为(14.0±1.0)d,与SKOV3/neo组的(6.1±0.8)d和SKOV3组的(5.8±0.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KOV3、SKOV3/neo组比较,SKOV3/SVVas组裸鼠肿瘤生长速度缓慢,肿瘤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定表达的survivin反义RNA能够有效抑制SKOV3细胞生长,降低survivin的表达,诱导SKOV3细胞凋亡;转染survivin反义RNA的SKOV3/SVVas细胞在裸鼠皮下的成瘤能力降低.
作者:史惠蓉;兰莉;乔玉环;李克虹;侯丽娟;刘鸿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水平检测在子痫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子痫前期孕妇为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18例,重度12例),另选择3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别于孕20周、孕晚期(子痫前期组孕33周+3、对照组孕34周+3)、分娩后1 、3 、 6 h取外周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胎儿DNA水平(B超确定两组孕妇所妊娠的胎儿均为男性);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孕妇孕晚期内皮素水平.结果(1)子痫前期组孕20周时的胎儿DNA水平为(316±61) copy/ml,其中轻度、重度患者分别为(266±79)、(396±91)copy/ml;对照组孕妇为(165±43)copy/ml,子痫前期组及轻度、重度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痫前期组孕晚期胎儿DNA水平为(970±413) copy/ml, 其中轻度、重度患者分别为(758±357)、(1285±573)copy/ml,对照组孕妇为(319±99)copy/ml,子痫前期组及轻度、重度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子痫前期组产后1、3、6 h胎儿DNA水平分别为(139±45)、(76±31)、(44±13) copy/ml,其中轻度患者分别为(102±42)、(57±25)、(36±12 )copy/ml,重度患者分别为(209±51)、(97±40)、(52±17 )copy/ml;对照组分别为(33±13)、(9±5)、0 copy/ml.子痫前期组及轻度、重度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子痫前期组内皮素水平为(80±18)ng/L,其中轻度患者为(74±14)ng/L,重度患者为(89±32)ng/L;对照组为(50±11)ng/L,子痫前期组及轻度、重度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子痫前期组胎儿DNA水平与内皮素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r=0.748,P<0.01 ).结论孕妇外周血胎儿DNA水平变化可以作为预测和诊断子痫前期发病与疾病程度的一个指标.
作者:陶红;王雪梅;纪向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内皮前体细胞(EPC)转染TRAIL基因后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133磁珠分离法,从脐血中分离EPC,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和鉴定.构建带有TRAIL基因的质粒(即TRAIL质粒),用脂质体将TRAIL质粒转染入EPC,酶标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EPC分泌的TRAIL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果采用磁珠分离法可从脐血中分离出EPC,EPC占分离后细胞总数的(84±3)%.成功构建TRAIL质粒,转染TRAIL质粒后EPC分泌的TRAIL蛋白水平增加,转染72 h时可达532.8 pg/ml;而仅转染脂质体及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者为12.4及9.2 pg/ml.将转染TRAIL质粒后的EPC培养上清液与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共同孵育24 h后,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凋亡率高可达24.1%.结论TRAIL基因转染EPC后,可使EPC分泌的TRAIL蛋白水平增加,并诱导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凋亡.提示,EPC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向性载体,有望应用于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
作者:周莉;丰有吉;朱铭伟;张威;金惠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胚外体腔液中细胞DNA检测用于孕早期诊断性连锁遗传疾病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对 25 例孕 6~11 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术前行胚外体腔穿刺术,抽取胚外体腔液0.5~3 ml.采用煮沸法对胚外体腔液进行 DNA 抽提, Picogreen 染料对DNA 进行定量分析.采用 X, Y 两对引物对 DNA 进行 PCR 检测.随后行人工流产术,取少量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与胚外体腔液中的DNA检测结果作对照.结果 0.5~3 ml 胚外体腔液中含有 750~6270 个胎儿细胞.男性胎儿 DNA 扩增结果出现两个条带( X , Y )11例,女性胎儿出现1个条带( X )14例. 与绒毛组织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胚外体腔液中细胞DNA检测,用于孕早期性连锁遗传疾病的产前诊断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
作者:孙路明;王德芬;刘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面分期手术对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初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127例MO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初治时的手术方式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患者中,行全面分期手术者45例(35.4%),未行全面分期手术者82例(64.6%);术后残余瘤直径<2cm(即手术彻底)者71例(55.9%),直径≥2 cm(即手术不彻底)者11例(8.7%),不详者45例(35.4%);采用顺铂+长春新碱+博莱霉素(PVB)或博莱霉素+足叶乙甙+顺铂(BEP)方案化疗者75例(59.1%),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VAC)方案化疗者18例(14.2%),未化疗或行其他方案化疗者34例(26.8%).随访期(2~254个月)内,行全面分期手术者复发率为16%(7/45),未行全面分期手术者复发率为61%(50/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面分期手术不影响无瘤生存时间(P=0.061),化疗方案、手术彻底性是明显影响无瘤生存时间的因素(P<0.05).行全面分期手术者随访2~158个月,死亡率为7%(3/45),未行全面分期手术者随访4~254个月,死亡率为15%(12/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分期手术不影响长期生存时间(P>0.05),化疗方案、手术彻底性明显影响长期生存时间(P<0.05).结论手术彻底和规范化疗明显影响MOGCT初治患者的预后,而是否实施全面分期手术对初治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金滢;潘凌亚;黄惠芳;沈铿;吴鸣;杨佳欣;郎景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类胰蛋白酶在大鼠羊水入血后的活性变化及其病理作用.方法 30只雌性Wistar大鼠于妊娠20 d制作羊水入血模型.根据注入液体性质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注入生理盐水)、羊水组10只(注入羊水)、胎粪液组10只(注入1%胎粪液).60 min后处死大鼠,提取大鼠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专性底物α-N-苯甲酰-DL-精氨酸-P-硝基苯胺测定3组大鼠试验前后的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变化.结果 (1)肺组织病理改变:羊水组及胎粪液组大鼠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水肿,血管丰富,局部可见少量出血;血管及支气管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而胎粪液组上述病理改变较羊水组明显.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2)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胎粪液组及羊水组大鼠类胰蛋白酶活性实验后分别为176.4±8.6及165.4±7.4,均较实验前的146.8±8.9及147.8±9.5明显升高,两组各自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实验前后分别为145.3±10.6及146.9±9.4(P>0.05).胎粪液组及羊水组大鼠实验后类胰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羊水入血后引起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类胰蛋白酶可能是羊水栓塞发生的重要原因;由此引起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肺损伤.该酶学方法灵敏、有效,在羊水栓塞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学武;尚涛;唐颖;田石;杜少敏;冯丽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生育镜用于不孕症诊治的价值.方法用生育镜[包括经阴道注水腹腔镜(THL)与宫腔镜]对115例不孕症患者进行盆腔检查,观察内容包括输卵管通畅性、盆腔粘连情况等,以及盆腔完全评价率(即盆腔器官是否能被生育镜全部观察到)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同时行THL下输卵管通液术和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通液术.穿刺套管针成功从后穹窿穿刺入子宫直肠陷凹110例,其中原发性不孕(原发组)49例,继发性不孕(继发组)61例.既往输卵管检查为双侧阻塞者,原发组21例,继发组22例.结果术后输卵管双侧或一侧通畅者原发组34例(69.4%,34/49),继发组42例(68.9%,42/61),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输卵管检查为双侧阻塞者,术后双侧或一侧输卵管通畅者原发组10例(47.6%,10/21),继发组11例(50.0%,1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粘连者原发组21例(42.9%,21/49),继发组37例(60.7%,37/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的盆腔完全评价率为69.1%(76/110),其中原发组为77.6%(38/49),继发组为62.3%(38/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需行常规腹腔镜手术者20例(18.2%,20/110),原发组与继发组分别为4例(8.2%,4/49)和16例(26.2%,16/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7例接受了微型腹腔镜手术.术中无盆腔脏器损伤、出血、直肠损伤或穿孔,术后无穿刺部位出血及盆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生育镜用于不孕症的诊治,操作简单、微创、安全、患者依从性好;对于临床或超声检查均无明显盆腔疾病证据的不孕症患者,生育镜可以取代经腹腹腔镜,成为一步到位的盆腔检查方法.
作者:胡小良;徐宏里;汪丹妮;李延河;徐丽梅;蔡月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移植阴道成型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移植阴道成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无阴道患者25例,易性癖患者6例.采用全腹腔镜下手术8例,腹腔镜辅助腹部小切口手术23例.结果3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3~13个月,有10例佩带阴道模具达8个月,人工阴道壁生长良好,基本具备女性阴道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有性生活者29例,均满意.手术并发症1例,为全腹腔镜下手术后的不完全性肠梗阻, 经手术及对症处理治愈.结论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回肠移植阴道成型术创伤小、成型后的阴道外观美、符合阴道生理状态,该手术是目前较理想的阴道成型方法.术后需佩带阴道模具至少8个月,以防止阴道口狭窄.
作者:李斌;王焕英;魏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检测survivin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ADM及其亲本细胞株SKOV3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以survivin基因为靶向的RNA干扰(RNAi)能否有效沉默survivin基因在SKOV3/ADM细胞中的表达,并能否有效逆转SKOV3/ADM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半定量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survivin mRNA、蛋白在SKOV3/ADM及SKOV3细胞中的表达.以survivin基因为靶向的重组质粒pshRNA-survivin及紫杉醇作用于SKOV3/ADM细胞,将SKOV3/ADM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RNAi组、紫杉醇组、RNAi+紫杉醇组,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吖啶橙/溴乙锭(AO/EB)荧光染色法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survivin mRNA在SKOV3/ADM、SKOV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99.1%、75.3%,SKOV3/ADM、SKOV3细胞的荧光细胞数分别为(59±5)、(42±3)个,两种细胞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Ai后SKOV3/ADM细胞中 mRNA的表达水平由99.1%降低至7.9%.AO/EB荧光染色法、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数,紫杉醇组为(10.2±1.0)、(9.8±0.8)个,RNAi组为(48.5±4.9)、(49.5±4.3)个,RNAi+紫杉醇组为(71.5±6.8)、(68.3±5.7)个,RNAi+紫杉醇组与RNA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Ai+紫杉醇组与紫杉醇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基因在SKOV3/ADM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SKOV3细胞.以survivin基因为靶向的RNAi可有效抑制SKOV3/ADM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有效增加了SKOV3/ADM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的敏感性,显著上调了SKOV3/ADM细胞的凋亡活性.
作者:邓凯贤;钟玲;姜梅贤;王萍玲;陈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早产是世界性的产科问题,发生率约为5%~15%,是目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据统计,宫内感染占早产发病原因的30%.
作者:梁莹莹;王子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者,58岁,因绝经5年,阴道不规则流血7个月入院.患者绝经已5年,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淋漓不尽,无腹痛、腹胀及发热,外院予口服激素类药物,开始时阴道流血量稍减少,后因流血量增多伴血块,于2004年2月4日来我院诊治.
作者:沈扬眉;姚先莹;谢宇平;黄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者30岁,孕3产2.因停经27周+3,腹痛30 min,晕厥伴大便失禁20 min,急诊于2003年5月21日16时入院.孕期未行系统产前检查.
作者:杨林;邝建明;张振平;李伟明;陈敦金;余若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者 34岁,2004年10月28日因停经35周+3,活动时心悸、呼吸困难1个月余入院.患者自幼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未进行过任何治疗,妊娠前心功能Ⅰ级.
作者:文怡;何跃东;曾蔚越;高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一种原发性骨质疏松,其特征是发生在绝经后(多在绝经后5~10年内发病),主要由绝经引起,而不是由疾病或长期应用药物所引起.
作者:刘建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有关候选基因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05例绝经后妇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采用PCR测序法,检测护骨素基因多态性;采用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受体、骨钙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采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瘦素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护骨素基因第1外显子中,发现1个G-1181C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校正年龄及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后,携带护骨素基因CC型及甲状旁腺激素基因bb型妇女的腰椎骨密度较高,分别为(1.042±0.142) g/cm2及(1.196±0.133)g/cm2.降钙素受体、骨钙素、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与骨密度之间无相关关系.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护骨素、甲状旁腺激素及骨钙素基因与腰椎骨密度变异有关,甲状旁腺激素基因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变异有关.结论护骨素及甲状旁腺激素基因与绝经后妇女骨量变异有一定关系,降钙素受体、骨钙素、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变异无关.护骨素基因可能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量减少的遗传性标记.
作者:赵红燕;刘建民;宁光;张连珍;宋怀东;陈瑛;江凌;戴蒙;许曼音;陈家伦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生育次数及哺乳时间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 方法 1999年5月至2003年4月,对已绝经的1472 例妇女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对不同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次数及哺乳时间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及骨密度进行分析比较.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为骨密度值低于或等于正常年轻妇女平均骨密度峰值减去2.5个标准差.结果 1472 例中,共发生骨质疏松症861例,发生率为58.5%.其中绝经年限为1~10年、初潮年龄≥17岁者336例,发生骨质疏松症119例(35.4%);初潮年龄≤13岁者276例,发生骨质疏松症75例(27.2%).1472例妇女中,初潮年龄11~13岁者,腰椎骨密度为(0.83±0.16)g/cm2;14~16岁者为(0.82±0.16)g/cm2;17~19岁者为(0.80±0.14) g/cm2;初潮年龄11~13岁者与17~19岁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72例妇女中,年龄为55~65岁、绝经年龄≤48岁者156例,发生骨质疏松症98例(62.8%);绝经年龄≥54岁者80例,发生骨质疏松症33例(4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72例妇女中,生育次数≥4次者225例,腰椎、大转子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分别为(0.76±0.16)、(0.49±0.10)及(0.38±0.19)g/cm2;生育次数≤1次者475例,分别为(0.85±0.15)、(0.57±0.10)及(0. 52±0.11)g/cm2,两者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72例妇女中,哺乳时间≥36个月者249例,腰椎、Ward三角区骨密度分别为(0.76±0.16)及(0.40±0.10)g/m2;哺乳时间≤6个月者418例分别为(0.83±0.17)及(0.48±0.12)g/m2,两者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月经初潮时间晚及绝经时间早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高;生育次数多,哺乳时间长的妇女的骨密度低于生育次数少、哺乳时间短的妇女.
作者:李慧林;朱汉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患者的骨密度特点及性腺切除前后骨密度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8年收治的14例CAIS患者性腺切除术前后的骨密度特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并与中国正常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术前10例行骨密度检查的患者中,6例腰椎2~4 骨密度为(0.92±0.08) g/cm2,正常男性为(1.17±0.15) g/cm2,正常女性为(1.17±0.10) g/cm2,与正常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股骨颈骨密度为(0.89±0.12) g/cm2,正常男性为(1.06±0.17)g/cm2,正常女性为(0.97±0.14)g/cm2,与正常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例进行过12次骨密度检查,腰椎2~4 骨密度为(0.95±0.06) g/cm2 ,与正常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颈骨密度为(0.91±0.08) g/cm2,与正常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CAIS患者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腰椎,提示雌激素和雄激素在骨量的获得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田秦杰;戴志琴;余卫;田均平;郎景和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