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29-567X
  • 国内刊号:11-2141/R
  • 影响因子:2.75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3
  • 全年订价:46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EI 工程索引(美),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 获国家科委优秀期刊二等奖
  • 妇产科学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年7期文献
  • 卵巢浆液性腺癌预后评分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通过分析卵巢浆液性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建立其预后评分模型,并应用于临床预测患者的生存概率.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04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因素;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各预后相关因素内分层因素及各预后相关因素的风险系数;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剔除各预后相关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根据上述两个风险系数对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评分,建立预后评分模型,据此预测患者的生存概率.结果 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P=0.0029)、病理分级(P=0.0054)、术后残留灶直径(P=0.0000)、淋巴结转移(P=0.0000)以及化疗情况(P=0.0000)是卵巢浆液性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对预后的影响大,随后依次为化疗、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以及术后残留灶直径(其独立风险系数分别为1.3392、0.9206、0.7071、0.6004、0.4985).根据预后风险系数对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评分,得到了卵巢浆液性腺癌的预后评分模型.通过该模型量化了化疗和术后残留灶直径这两个可变因素对患者生存概率的影响.随着预后评分的增加,患者的生存概率降低.结论 通过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建立卵巢浆液性腺癌的预后评分模型.该模型可以量化预后相关因素,尤其是化疗和残留灶直径这两个指标,预测患者的生存概率,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科学判断预后的方法.

    作者:杨蓉;冯捷;房祥忠;白符;成夜霞;刘晨;朱炜;李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子宫全切除术后发生输卵管脱垂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除术后输卵管脱垂的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1983年1月至2005年8月行各类子宫全切除术7949例患者的资料,其中行开腹子宫全切除术6229例,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780例,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940例.结果 手术后共发生阴道残端输卵管脱垂9例,发生率为0.11%(9/7949).其中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后发生5例,发生率为0.08%(5/6229);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后发生4例,发生率为0.51%(4/780);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后无一例发生输卵管脱垂.9例患者子宫全切除术后均放置了阴道引流管,其中5例子宫切除后未行阴道残端腹膜化处理.9例患者中,3例无任何症状;6例有症状的患者中,1例出现左侧腰背部痛,5例出现阴道排液.妇科检查,3例阴道残端发现输卵管伞端,6例阴道残端可见类似肉芽样组织.9例患者均经阴道切除,局部烧灼脱垂的输卵管,切除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输卵管组织.之后随诊1~59个月无异常发现.结论 输卵管脱垂是子宫全切除术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输卵管脱垂一般发生于子宫全切除术后放置阴道引流管的患者,经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行子宫全切除术时,应将附件固定在骨盆侧壁或行输卵管切除.

    作者:樊庆泊;刘珠凤;郎景和;孙大为;冷金花;朱兰;刘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中、重度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子宫腺肌病所致中、重度痛经的患者48例,于月经期的第5~7天放置LNG-IUS,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口述评分(VRS)法,比较放置前与放置后12个月,痛经和深部性交痛的疼痛评分;并于放置LNG-IUS前及放置后3、6、12个月时,B超测量子宫大小,同时分别测定血清CA125、血脂4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月经第3天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 放置LNG-IUS后12个月,44例痛经患者的VAS和VRS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75±13)和(2.3±0.4)分下降为治疗后的(11±11)和(0.4±0.3)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7例深部性交痛患者的VAS和VRS评分,分别由放置前的(54±19)和(1.6±0.8)分下降为放置后的(4±4)和(0.2±0.2)分,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前血清CA125、雌二醇水平分别为(63±47)kU/L和(231±212)pmol/L,放置后3、6、12个月时,分别为(56±44)kU/L和(277±255)pmol/L,(45±40)kU/L和(441±416)pmol/L,(34±27)kU/L和(458±406)pmol/L,放置后6、12个月时,血清CA125、雌二醇水平分别与放置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12个月时,29例(66%,29/44)患者对治疗的综合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结论 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中、重度痛经效果显著.

    作者:盛洁;卢丹;张建萍;崔桂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67例多发、多部位的子宫肌瘤(即复杂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使用输尿管红外线显示系统和(或)自制肌瘤分离棒,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其中多发子宫肌瘤(肌瘤≥5个)者29例,单发子宫肌瘤直径≥7 cm者23例(子宫肌壁间肌瘤19例,子宫浆膜下肌瘤4例),子宫阔韧带肌瘤6例,子宫颈肌瘤9例.剔除子宫肌瘤多达17个,子宫肌瘤直径≥10 cm者11例,其中直径大的达15 cm(为阔韧带肌瘤,重2100 g).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14±3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4±7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1 d.子宫多发肌瘤、肌壁间肌瘤及宫颈肌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子宫阔韧带肌瘤及子宫浆膜下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在腹腔镜下完成,输尿管红外线显示系统的应用,扩大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器械的不断创新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许学岚;张娟娟;王春平;林海燕;周芸;雷厉秀;廖莳;罗光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

    目的 探讨胎儿淋巴细胞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20例ICP患者(ICP组)及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 (1)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已灭活的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2.75±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45±0.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2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6±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淋巴细胞可能是ICP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母-胎间免疫失衡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秦朗;刘淑芸;邢爱耘;谭宗建;蔡美英;赵忠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基因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对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15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胎盘组织中的HIF-1α、VEGF、sFlt-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应用RTPCR技术对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HIF-1α、VEGF、sFlt-1 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子痫前期组HIF-1α蛋白表达(+++)者9例(45%,9/20),sFlt-1蛋白表达(+++)者11例(55%,11/20),对照组分别为2例(13%,2/15)和3例(20%,3/1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VEGF蛋白表达(+++)者3例(15%,3/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例(47%,7/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痫前期组HIF-1α mRNA、sFlt-1 mRNA水平分别为0.604±0.013、0.898±0.041,对照组分别为0.208±0.007、0.559±0.24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VEGF mRNA表达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VEGF mRNA/sFlt-1 mRNA比值(0.439±0.009)低于对照组(0.824±0.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痫前期组HIF-1α mRNA的表达与sFlt-1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77,P<0.05),与VEGF mRNA/sFlt-1 mRNA比值呈负相关(r=-0.376,P<0.05).结论 HIF-1α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主要是通过调节VEGF、sFlt-1基因的转录,而影响滋养细胞的浸润和胎盘血管重铸,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作者:孙曙光;沈娜;郑艳辉;尚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和RT-PCR技术检测不同孕周的44例子痫前期(重度)孕妇(子痫前期组)、38例子痫孕妇(子痫组)和49例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胎盘组织中EMMP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1)EMMPRIN蛋白阳性表达:子痫前期组EMMPRIN蛋白表达中度阳性率为18%(8/44),强阳性率为9%(4/44);子痫组EMMPRIN蛋白中度阳性率为21%(8/38),强阳性率为13%(5/3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EMMPRIN蛋白表达中度阳性率为12%(6/49),强阳性率为82%(40/49),与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EMMPRIN mRNA表达:子痫前期组孕晚期(37~40周)EMMPRIN mRNA为0.342±0.002,子痫组为0.344±0.02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孕晚期(37~40周)EMMPRIN mRNA为0.872±0.094,分别与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胎盘组织中EMMPRIN表达水平下降是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病的重要原因;EMMPRIN可作为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病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王永清;宓淑芳;李俊;王雁玲;尚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脂肪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R)患者脂肪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探讨PCOS患者发生IR的机制.方法 检测PCOS发生IR 19例患者(PCOSIR组)、PCOS未发生IR 10例患者(PCOS非IR组)及因单纯子宫肌瘤施行手术的15例患者(对照组)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及空腹血糖(FPG)的水平.采用稳态模型(HOMA)法评价及计算IR指数(HOMA-IR);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脂肪组织中PI-3K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PI-3K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沉淀技术、薄层层析及γ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PI-3K的活性,设对照组平均PI-3K活性为100%.结果 (1)PCOS IR组患者血清FIN为(25.2±3.8)mU/L,HOMA-IR为1.6±0.3;PCOS非IR组分别为(13.4±3.8)mU/L及0.9±0.3;对照组分别为(9.5±2.6)mU/L及0.5±0.3,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COS IR组PI-3K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5±0.10及0.92±0.12;PCOS非IR组分别为0.72±0.10及1.01±0.10;对照组分别为0.73±0.14及1.00±0.12,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COS IR组PI3K活性下降为81%,PCOS非IR组下降为89%,PCOS IR组及PCOS非IR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COS IR组和PCOS非IR组PI-3K活性与HOMA-IR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9,P<0.01;r=-0.62,P<0.05).结论 PCOS IR患者的PI-3K蛋白及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但PCOS患者PI-3K活性降低,可能是PCOS患者发生IR的机理之一.

    作者:初永丽;邱红玉;孙永玉;李旻;李红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对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变化对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2例妊娠26~28周孕妇的血清sFl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随访至分娩,其中16例发展为子痫前期(子痫前期组),另外156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结果 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sFlt-1、VEGF分别为(11.4±6.2)μg/L、(26±4)ng/L,对照组分别为(4.5±2.1)μg/L、(29±4)ng/L,两组sFl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胎儿生长受限的子痫前期患者(8例)及妊娠32周前发病的子痫前期患者(6例)血清sFlt-1水平分别为(14.0±6.8)、(14.4±6.7)μg/L,均分别明显高于未伴胎儿生长受限及妊娠32周后发病的子痫前期患者的(9.0±4.1)、(8.9±4.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Flt-1水平8.75μg/L为界限值,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88.5%.结论 血清sFlt-1水平可作为子痫前期发病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叶元华;刘玲;詹瑛;彭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反复发作的幼女外阴阴道炎病因与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反复发作的幼女外阴阴道炎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15年收治的51例年龄在10岁以下反复发作的幼女外阴阴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1例患儿中,28例为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55%),14例为后天性直肠阴道瘘(27%),5例为外阴溃疡及疖肿(10%),3例为阴道异物(6%),1例为小阴唇粘连(2%).对其中的21例患儿行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培养,17例找到病原体,阳性率达81%,菌谱包括大肠埃希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微需氧链球菌各3例、其他菌11例.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外阴溃疡及疖肿患儿经外用洗剂、抗生素软膏,或联合全身应用抗生素,均获得治愈;后天性直肠阴道瘘患儿行瘘管切除、瘘修补术后治愈;阴道异物者取出异物后阴道炎获得治愈;小阴唇粘连者行小阴唇粘连分离术.结论 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是反复发作的幼女外阴阴道炎的常见类型,其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针对反复发作的幼女外阴阴道炎病因的局部及全身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张帝开;李秀云;杨冬梓;邝健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肺型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分为肺型和高钙血症型,其中,肺型卵巢小细胞癌报道很少,这种类型的卵巢小细胞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染色特点等方面都不同于高钙血症型.本文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1991年至2005年确诊的3例肺型卵巢小细胞癌患者的资料进行报道,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程玺;杨文涛;吴小华;李子庭;张志毅;臧荣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胆酸对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正成为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过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i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发的疾病,由于该病对母婴威胁极大,可致早产、胎儿窘迫及不可预测的胎死宫内等[1],近年越来越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高慧;邹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应用RNA干扰技术研究survivin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

    survivin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在大多数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具有调控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双重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抑制其功能将有助于肿瘤的治疗[1].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利用双链RNA在转录后水平特异性地抑制基因表达的一项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和基因治疗的有力工具[2].本研究应用RNAi技术,将自行设计和构建包含有针对survivin基因的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siRNA)的重组质粒转染入子宫内膜癌细胞,以观察阻断survivin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艾志宏;殷莲华;丰有吉;朱影;周先荣;朱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一例报告

    妊娠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perparathyroidism,PHPT)较为罕见,发病率为0.15%[1].25%的患者为育龄妇女,80%的妊娠期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我院于2005年6月收治了1例妊娠合并PHPT患者,现就其诊断及治疗,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付晨薇;金力;范光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六例临床分析

    卵巢小细胞癌,尤其是原发于卵巢的小细胞癌,是少见的卵巢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且进展快,患者的发病年龄为9~40岁,平均24岁.此病预后很差,75%的患者在发病1~2年内死亡.本研究总结了1989年至200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的6例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式、化疗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佳欣;沈铿;孙智晶;黄惠芳;潘凌亚;吴鸣;郎景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骨桥蛋白与卵巢上皮性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型钙结合磷酸化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通过一定的信号途径参与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信号转导等多种细胞行为的调节.人体内有多种细胞可分泌OPN,但在一些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很低,而在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OPN与胃癌、鼻咽癌、肺癌、大肠癌、乳腺癌等的关系,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和报道,但其与妇科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关系国内尚未见相关的报道,现将国外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马小玲;张玉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测定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传统的羊膜腔穿刺和绒毛吸取是目前许多医院较为常用的产前诊断技术,因其操作易导致流产、胎儿损伤或死亡、宫内感染、羊膜破裂等,使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限制.利用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遗传学诊断一直是无创性产前诊断的重要探索途径[1].但由于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数量少,而且存在个体差异,目前很难从外周血中分离出完整的胎儿细胞,这无疑限制了这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2].1997年,有学者研究发现,孕妇血液循环中存在较丰富的游离胎儿DNA,这一发现为无创性产前诊断和筛查开辟了新领域[2,3].

    作者:易萍;李力;陈竹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盆腔后腹膜嗜铬细胞瘤一例

    患者40岁,因下腹隐痛1年,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余入院.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四肢末梢苍白,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0次;妇科检查:子宫右后方扪及一6 cm ×4 cm大小包块,上界不清.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无胸闷、胸痛,偶有心慌不适,伴有阵发性头晕.

    作者:韩传宝;刘华;韩素萍;于力;陈祖萍;吴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一例

    患者31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B超示子宫肌瘤而于2004年12月入院.患者1992年因侵蚀性葡萄胎伴肺转移化疗8个疗程,子宫及肺部病灶消失.1998年顺产一男孩.2003年1月因不全流产在当地卫生院先后3次行刮宫术治疗.

    作者:房广英;陈晓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前庭大腺癌一例

    患者73岁,发现右侧外阴部肿块5年余,明显增大伴局部压迫性疼痛1月余,于2005年6月22日收入院.入院检查:腹部未及包块,双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陈炎;沙玉成;陈建中;程玲慧;吴正升;曹立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后腹腔妊娠一例

    患者40岁,孕4产2.因右侧输卵管妊娠在外院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后3个月,阴道流血2个月,下腹痛4 h于2005年7月18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2005年3月2日.

    作者:王旭;金力;范光升;刘欣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细胞膜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细胞膜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 对子宫内膜癌高分化细胞系Ishikawa和中分化细胞系HEC-1A的细胞膜和整个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雌激素受体(ER)α、β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用来检测细胞膜雌激素受体的细胞经固定处理,用来检测整个细胞ER的细胞经渗透处理,分别对固定与渗透处理的Ishikawa和HEC-1A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R的分布.另对Ishikawa和HEC-1A活细胞(用来检测细胞膜雌激素受体)、渗透处理的Ishikawa和HEC-1A细胞(用来检测整个细胞ER)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R的相对荧光强度来表示ER的表达强度.以上实验均以未用一抗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固定处理的Ishikawa和HEC-1A细胞膜均可见Erα和Erβ标记的荧光,渗透处理的Ishikawa和HEC-1A细胞,除细胞膜外,在细胞内部也可见Erα和Erβ标记的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Ishikawa活细胞Erα及Erβ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1.09±0.21和1.27±0.33,高于阴性对照(均为1.00),但两者分别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处理的Ishikawa细胞Erα及Erβ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4.21±0.34和4.69±1.96,均高于活细胞,两者分别与活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C-1A活细胞Erα及Erβ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1.58 ±0.13和1.49±0.04,高于阴性对照(均为1.00),与阴性对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处理的HEC-1A细胞Erα及Erβ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2.34±0.33和2.52±0.15,均高于活细胞,两者分别与活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细胞中均存在细胞膜雌激素受体.

    作者:王志启;王建六;魏丽惠;赵丹;高敏;郭瑞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螺旋水刀在子宫颈癌盆腔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

    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盆腔淋巴清扫术手术范围广,涉及的解剖较复杂,大、中、小动静脉、静脉丛、淋巴网、神经、输尿管变异多样,易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手术并发症,有的甚至很严重.鉴于螺旋水刀具有良好组织选择性的优点,本院近期首次将这一新器械应用于2例宫颈癌盆腔淋巴清扫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新;耿蔷;王晓玉;沈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第八届全国妇产科学病理学术会议暨妇产科学病理医师高级培训班会议纪要

    第八届全国妇产科学病理学术会议暨妇产科学病理医师高级培训班于2005年10月25-2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病理学组主办.会议邀请了20余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及美国的著名妇产科病理学专家做专题讲座及报告,并就子宫体病变、宫颈病变、卵巢病变、胎盘滋养细胞病变等内容进行了15个专题研讨.来自全国大中型医院及妇幼保健院的140余名病理学及妇产科学医师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其中23篇进行了报告交流.此外,会议还组织了多场疑难病例讨论会,对31个病例的病理诊断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还就这些容易误诊和易产生医疗纠纷的病例的诊断要点进行了讲解.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沈丹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停经50天,咳嗽、胸闷、气急一周

    病例摘要患者20岁,孕1产0,因停经50+d,阴道流血10 d,咳嗽、胸闷、气急1周,于2004年10月16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4年8月24日,停经40+d时出现恶心、呕吐;10月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同平素月经;10月9日出现咳嗽、胸闷、气急.

    作者:钱建华;徐建云;吕卫国;谢幸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