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29-567X
  • 国内刊号:11-2141/R
  • 影响因子:2.75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3
  • 全年订价:46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EI 工程索引(美),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 获国家科委优秀期刊二等奖
  • 妇产科学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年5期文献
  •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993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资料齐全的65例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二尖瓣狭窄程度分为二尖瓣正常组20例(瓣口面积>4.0 cm2)、轻度狭窄组11例(瓣口面积2.5~4.0 cm2)、中度狭窄组14例(瓣口面积1.5~2.5 cm2)以及重度狭窄组20例(瓣口面积<1.5 cm2);根据是否伴有肺动脉高压分为正常压力组33例[肺动脉压<30 mm Hg(1 mm Hg=0.133 kPa)]、轻度升高组18例(肺动脉压3l~49 mm Hg)、中度升高组7例(肺动脉压50~79 mm Hg)和重度升高组7例(肺动脉压≥80 mm Hg);根据孕前是否进行心脏手术分为心脏手术组14例和非心脏手术组51例;根据患者的不同心功能状态分为Ⅰ级组24例、Ⅱ级组13例、Ⅲ级组13例、Ⅳ级组15例,观察各组的围产儿结局.分析以上各种因素对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二尖瓣正常组患者心功能Ⅰ~Ⅱ级者为80%(16/20),Ⅳ级组患者中,80%(12/15)在中度狭窄组(6例)及重度狭窄组(6例),与二尖瓣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的心功能Ⅳ级发生率(20%,3/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压力组患者心功能Ⅰ~Ⅱ级者为73%(24/33),重度升高组患者心功能Ⅳ级的发生率(6/7)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的发生率(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脏手术组患者心功能Ⅰ~Ⅱ级发生率为71%(10/14),Ⅲ级和Ⅳ级的发生率均为14%(2/14),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脏手术组患者Ⅰ~Ⅳ级心功能发生率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心功能Ⅰ~Ⅲ级组患者的平均孕周及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Ⅳ级组平均孕周为(34.6±3.1)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176±186)g,明显低于心功能Ⅰ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中,共发生医源性流产和引产9例(14%,9/65),医源性早产18例(28%,18/65),胎儿生长受限4例(6%,4/65),围产儿死亡3例(5%,3/65);而心功能Ⅰ~Ⅱ级组患者以上指标均为0.(5)65例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合并心房纤颤者7例,其心功能Ⅲ~Ⅳ级(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6/7.结论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伴中、重度二尖瓣狭窄、重度肺动脉压升高及心房纤颤,容易发生心功能衰竭危及生命,不宜妊娠,已妊娠者应尽早终止妊娠;心功能Ⅲ~Ⅳ级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医源性流产、早产和围产儿病率均增加,围产儿结局不良.

    作者:林建华;凌婉文;梁阿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PTE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并分析两者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份正常卵巢、20份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2份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80份卵巢癌组织中pAKT和PTE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法分析pAKT和PTE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AKT蛋白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0%,显著低于卵巢癌组织的55%(P<0.01);而PTEN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显著低于正常卵巢和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的100%、80%(P<0.01).pAKT和PTEN蛋白在交界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67%,分别与卵巢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KT和PTE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有无腹水无关(P>0.05).卵巢癌组织中pAKT和PTEN蛋白间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444,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pAKT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PTEN蛋白阳性表达和手术病理分期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AKT蛋白过度表达伴随PTEN蛋白表达缺失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PTEN蛋白表达缺失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乔玉环;程佳;郭瑞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42例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原发于外阴、阴道及宫颈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别为14例(33%)、23例(55%)及5例(12%).其中,38例手术治疗前行肿瘤组织活检,6例误诊,术前误诊率为16%;18例术后行免疫组化S-100蛋白检测,18例(100%)均阳性;16例术后行抗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检测,14例(88%)阳性.本组患者的2年、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及23%,2年、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53%及27%.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0年)的分期标准,Ⅰ、Ⅱ期(早期)和Ⅲ、Ⅳ期(晚期)患者的2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77%及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的2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78%及7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对4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的累积无瘤生存率和累积总生存率有明显影响(P<0.05);广泛性手术、区域淋巴结切除、生物治疗对预后则无明显影响(P>0.05).化疗联合生物治疗和单纯化疗患者的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9%及3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术前活检的误诊率高,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FIGO分期难以准确评价早期患者的预后.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辅助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安菊生;吴令英;李宁;李斌;俞高志;刘丽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887所医疗保健机构助产技术实施现况的分析

    目的 了解6种助产技术在全国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信函问卷的方法调查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87所不同级别的医疗保健机构2002年助产技术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医疗保健机构平均剖宫产率为38.0%;会阴切开缝合术使用率为44.9%;胎头吸引术使用率为3.6%;产钳助产术使用率为1.9%;臀位牵引术使用率为1.4%,内倒转术使用率为0.2%.结论 目前,剖宫产率偏高及会阴切开缝合术使用过于频繁,胎头吸引术、产钳助产术等阴道助产技术濒临荒废.卫生行政部门应该重视助产技术的培训,并加强对助产技术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

    作者:王斌;石琦;王燕;李楠;石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印迹状态及其启动子活性在巨大儿胎盘组织中的变化

    目的 通过检测巨大儿的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印迹状态及其mRNA表达水平和不同启动子活性,探讨巨大儿的发生机理.方法 根据IGF2基因第9外显子Apa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应用RT-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83例分娩巨大儿产妇的胎盘组织(巨大儿组)和同期分娩正常体重儿的85例产妇的胎盘组织(正常体重儿组)进行杂合子筛选,对筛选出的杂合子进行IGF2基因印迹状态分析,用RT-PCR半定量检测两组胎盘组织IGF2mRNA表达水平及不同启动子的活性.结果 两组胎盘组织中各有30例杂合子.在这些杂合子中,IGF2基因均为单等位基因表达,呈维持印迹状态.巨大儿组胎盘组织中IGF2 mRNA表达水平为2.2±1.2,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组的1.6±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2 4个启动子(P1、P2、P3、P4)在两组胎盘组织中均表现为:P4活性强,P3次之,P2较弱,P1弱,仅在两例(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组各1例)中检测到P1起始的转录本;两组胎盘组织IGF2不同启动子活性检测分别为:正常体重儿组P2:0.19±0.17、P3:0.98±0.80、P4:2.05±1.27;巨大儿组P2:0.20±0.20、P3:0.99±0.72、P4:2.06±1.26,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组织中IGF2 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与巨大儿的形成有关,而IGF2基因印迹状态和启动子活性与巨大儿的形成无明显关系.

    作者:姚金翠;胡娅莉;王志群;戴毅敏;凌静娴;叶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印迹基因LOT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的研究

    LOT1基因是印迹抑癌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正常情况下仅父系等位基因表达,母系等位基因印迹沉默,相当于功能上的单倍体,仅需一次突变就可诱发肿瘤,不同于传统的肿瘤二次突变学说,增加了肿瘤的易感性.

    作者:沈文洁;邢福祺;鲁永鲜;孔令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由女性生殖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异常导致的排卵障碍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5%~10%.PCOS存在多种远期健康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和重要的疾病之一.PCOS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PCOS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PCOS发病候选基因的研究广泛,涉及生殖的多个阶段,也涉及胰岛素作用及与代谢相关的基因,甚至涉及慢性炎症过程.本文将PCOS的易感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石玉华;陈子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脏功能检查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是产前对胎儿检查的主要手段,超声心动图检查除了能够观察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外,还可以了解胎儿心脏功能方面的信息.

    作者:任芸芸;李笑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转归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是一组宫颈癌癌前病变的通称.近年,CIN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引起的生殖道感染增加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除少部分CIN进展为宫颈癌外,大部分未经治疗的CIN可自然逆转.

    作者:韩玲;薛月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正在逐渐引入妇科领域,在子宫切除、输卵管吻合、肿瘤切除及阴道壁膨出修补等手术中,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本文就目前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的种类、系统组成、手术特点及此项技术在妇科领域的临床应用等综述如下.

    作者:柯妍;余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产前诊断中常见染色体异常的快速检测与核型分析技术的应用

    常见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多发生于21、18、13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X、Y.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拷贝数的改变,包括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Edwards综合征)、13三体(Patau综合征)、45,X(特纳综合征)、47,XXY(Klinefelter综合征)和三倍体,约占产前诊断中有临床意义的染色体异常的80%.

    作者:梁永昌;陈敏;刘严德光;劳子僖;唐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谷氨酸联合诱发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谷氨酸钠(MSG)联合作用,建立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成年妊娠Wistar雌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从孕第10天起,对照(PN)组和谷氨酸(PG)组孕鼠分别每日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 ml,Hcy(PH)组、Hcy+PG(PHG)组孕鼠分别每日腹腔内注射Hcy 200 mg/kg;PN、PH组孕鼠隔日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 ml,PG、PHG组孕鼠隔日背部皮下注射MSG 1 g/kg;直至分娩.孕期测定大鼠血压、尿蛋白、肝肾功能及行为变化;分娩后测量胎盘湿重、仔鼠数量、仔鼠体重、身长,观察大脑皮层、肾脏及胸主动脉组织结构改变.结果 (1)PH、PHG组孕鼠于孕第12天起,出现血压升高,分别为(107±8)、(109±10)mm Hg(1 mm Hg=0.133 kPa),至孕第20天达高峰,分别为(119±10)、(121±7)mm Hg,与PN、P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H、PHG组孕鼠孕第15天时,尿蛋白含量分别为(1.42±0.53)、(1.53±0.24)g/L,与PN、PG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PH、PHG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分别为(57±15)、(69±24)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别为(265±61)、(293±¨8)U/L,尿素氮(BUN)分别为(9.5±0.8)、(9.5±1.6)mmol/L,肌酐(Cr)分别为(54±10)、(54±10)μmol/L,与PN、PG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PH、PHG组仔鼠体重分别为(3.5±3.9)、(3.3±3.7)g,胎盘湿重分别为(0.49±0.28)、(0.45±0.03)g、仔鼠身长分别为(3.6±1.5)、(3.5±1.5)cm.分别与PN、PG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光镜下,PHG组孕鼠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出现固缩性退行性变;电镜下,PHG组孕鼠出现主动脉内皮细胞细胞小器缺乏,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6)PHG组孕鼠可出现明显的行为改变,如阵发性凝视、动须、面部抽搐、一侧前肢震颤等.结论 Hcy与MSG可联合作用,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诱发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特别是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变化.

    作者:王军;李巨;陈红;董玉贞;张丽江;葛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DCC基因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生长及其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DCC基因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生长及其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DC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CC质粒导入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细胞中(HO8910-DCC组),以转染空载体pcDNA3.1(+)质粒(HO8910-Neo组)和脂质体(空白对照组)为对照.转染24 h后,经氨基糖甙类抗生素G418筛选,RT-PCR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细胞DCC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比色法测定3组细胞转染后1~7 d的细胞生长情况及经梯度浓度[0.1、0.2、1.0、5.0、10.0血浆峰浓度(PPC)]化疗药物顺铂和紫杉醇处理后48 h的细胞存活率,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转染DCC基因后,DCC基因可在HO8910细胞中稳定表达.转染后1~7 d,HO8910-DCC组细胞生长速度较其他两组细胞明显减慢,除转染后第1天外,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和HO8910-Neo组细胞生长速度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HO8910-DCC组细胞经0.1~5.0 PPC的顺铂和紫杉醇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HO8910-Neo组(P<0.01);经10.0 PPC的顺铂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HO8910-Neo组(P<0.05);但经10.0 PPC的紫杉醇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和HO8910-Neo组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HO8910-Neo组细胞经各梯度浓度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基因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并增强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庄如锦;李佩玲;于海微;李会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度重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由生殖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异常导致的排卵障碍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5%~10%,在无排卵的不孕症患者中约占70%.PCOS临床表现呈现高度异质性和复杂性,不仅影响生殖内分泌功能,而且易发较严重的远期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标准不够统一和精确,治疗方案过于庞杂;某些不规范的诊断与治疗仍不少见,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伤害.因此,应对PCOS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给予高度的重视.

    作者:陈子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诊断与处理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中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代谢综合征是当前内分泌与代谢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已有研究资料提示PCOS是代谢综合征中一个常见而且重要的组分,但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着重讨论PCOS患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诊断以及治疗策略,并简要介绍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

    作者:洪天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液净化技术在产科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产科危重症常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能否及时有效治疗直接影响预后,是产科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而血液净化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可用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我院于2003年9月至2006年8月对收治的产科危重症患者采用了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晓宇;宋岩峰;孙淑清;胡还章;黄惠娟;许波;宋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产前快速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

    预防重大出生缺陷已经成为社会及每个家庭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多数染色体异常为21、13、18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占高风险人群的99.8%~99.9%.血清筛查结果为高风险及年龄在35岁以上的孕妇均需进行产前诊断.而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传统方法是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般需要2~3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通过对染色体等位基因多态位点上的重复序列扩增来检测染色体数目,24~48 h即可给出诊断结果,缩短了从检测到终止妊娠的时间,为缓解孕妇压力及决定是否终止妊娠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蔡学泳;边旭明;郎景和;孙念怙;刘俊涛;郝娜;周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第二届全国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诊治新进展专题研讨会纪要

    第二届全国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及其相关疾病诊治新进展专题研讨会于2006年7月22-23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邀请了国内外16位专家做专题讲座及报告.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329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录论文90篇.会议对PCOS诊断标准、致病因素、PCOS的促排卵及助孕方法、胰岛素增敏剂在PCOS治疗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郁琦;金利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环境因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环境因素中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相关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调查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确诊为PCOS的患者共108例(病例组),以及同期非PCOS及相关内分泌疾病的不孕症患者共108例(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因素与PCOS相关性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与PCOS有相关性的因素有:职业、文化程度、使用一次性塑料杯喝水、厨房内油烟及居住地或工作地装潢史,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16、0.001、0.006、0.0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环境因素中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因素有:使用一次性塑料杯喝水、厨房轻度油烟、厨房重度油烟及居住地或工作地装潢史(P值分别为:0.011、0.012、0.026、0.011,OR值分别为2.800、3.027、2.370、2.478).结论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PCOS的发病有关.

    作者:黄卫娟;刘嘉茵;李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基因表达.方法 9例PCOS患者(PCOS组)及7例非PCOS因男方原因不孕者(对照组)行阴道超声监测结合血清激素测定确定排卵时间,于种植窗口期对两组妇女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提取cDNA,其中6例PCOS患者应用含有21 571个基因序列的寡核苷酸芯片进行扫描,经过分析后得到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与对照组相比的差异表达基因;另外3例PCOS患者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基因的表达.结果 PCOS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的差异表达基因为116个,占全部表达基因的比例为1.23%(116/9421).PCOS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表达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占0.12%(11/9421);表达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占1.11%(105/9421),其中,MMP-26在基因芯片中表达下调10.6倍.与对照组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比较,3例PCOS患者子宫内膜MMP-26基因的相对表达率(Ratio值)分别为0.31、0.11和0.05.结论 PCOS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MMP-26基因表达下调,提示PCOS患者存在子宫内膜容受能力下降.

    作者:王丽娜;乔杰;李蓉;胡卫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生活方式调整及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调整、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生活方式调整(锻炼及饮食控制)、生活方式调整+二甲双胍与生活方式调整+罗格列酮治疗3组,分别为43、36、27例,共有60例(分别为22、21、17例)患者完成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卵情况,比较体重指数(BMI)、腰围、腰围与臀围比值(WHR)、血清睾酮、空腹真胰岛素水平、血脂、稳态模型法测定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与胰岛素比值(GIR)、定量胰岛素敏感检测指数(QUICKI)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年龄、BMI、腰围、WHR、睾酮水平、空腹真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生活方式调整组的43例患者中22例完成治疗,23%(5/22)恢复排卵;生活方式调整+二甲双胍组的36例患者中21例完成治疗,43%(9/21)恢复排卵;生活方式调整+罗格列酮组的27例患者中17例完成治疗,59%(10/17)恢复排卵.3组患者的恢复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活方式调整+罗格列酮组较单纯生活方式调整组恢复排卵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BMI、腰围、WHR、睾酮、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方式调整、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对PCOS患者均有恢复排卵作用.

    作者:马良坤;金利娜;郁琦;徐苓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