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29-567X
  • 国内刊号:11-2141/R
  • 影响因子:2.75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3
  • 全年订价:46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EI 工程索引(美),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 获国家科委优秀期刊二等奖
  • 妇产科学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年12期文献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的妊娠结局,及不同表型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治疗的PCOS患者631例(PCOS组),按照年龄与孕前体质指数( BMI)配对选择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42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IVF-ET治疗后的流产率和单胎妊娠结局.结果 PCOS组和对照组患者IVF-ET后流产率分别为22.7%(143/631)和18.69%(266/1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和对照组孕单胎例数分别为339例和794例,两组单胎妊娠结局为:PCOS组和对照组早产率分别为11.2%(38/339)和6.4%( 51/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5%(5/339)和0.6% (5/79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分别为4.7%( 16/339)和3.0%( 24/794)、妊娠天数分别为(272±13)d和(273±10)d、新生儿畸形率分别为0.6%(2/339)和0.8% (6/794)、足月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为(3.5±0.5) kg,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中规律排卵患者流产率及单胎早产率分别为18.6%(19/102)和8.2%(4/49),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稀发排卵患者流产率及单胎早产率分别为23.4%( 124/529)和11.7% (34/2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行IVF-ET治疗后流产率、早产率增加,但PCOS患者中规律排卵型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未升高.

    作者:闫雪;石玉华;盛燕;唐蓉;许立红;李媛;陈子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阴道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鞍山市妇儿医院妇产科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符合CSP诊断标准的31例患者行经阴道手术治疗,根据其超声检查结果及术中暴露病灶情况,酌情选择不同术式,其中经阴道局部病灶清除术+子宫壁修补术(A组)l5例,经阴道结扎子宫动脉后行刮宫术(B组)7例,经阴道纵向切开宫颈前壁和子宫前壁下段于直视下清除病灶并行子宫修补术(C组)9例.比较各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hCG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1)术中出血量A组为(41±21) ml、B组为(27±7) ml、C组为(148±132)ml,A、B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多于A、B两组(P<0.05);(2)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hCG恢复正常时间A组分别为(40±11) min、(4.7±0.8)d和(2.7±1.0)周,B组分别为(44±5) min、(4.0±0.8)d和(2.9±1.0)周,C组分别为(40±12) min、(4.9±1.0)d和(2.8±0.9)周,3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无一例膀胱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阴道手术治疗CSP,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可保留子宫、安全经济,其中A组术式适用于病灶为外生型的早期病例,B组术式适用于病灶为内生型的病例,C组术式适用于前两种术式操作困难或失败的病例,但损伤较前两种术式大.

    作者:鲁海燕;张文华;单君;田奇山;张秀清;吴丽春;周艳霞;李赛;彭一梅;李东;胡丽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胎儿水肿1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水肿的超声特点、病因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0年5月就诊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的156例超声筛查提示胎儿水肿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胎儿水肿的超声特点、病因及预后三者间的关系.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典型胎儿水肿综合征112例、单纯性腹水20例、单纯性胸腔积液8例、单纯性心包积液7例、单纯性皮肤水肿5例和单纯性胎盘增厚4例.主要病因分析显示,非免疫性疾病中贫血占35.9% (56/156)、心血管系统异常占9.6%( 15/156)、宫内感染占7.1%(11/156)、异常双胎妊娠占6.4% (10/156)、胎粪性腹膜炎占5.8% (9/156)、呼吸系统疾病占5.1% (8/156)、染色体异常占4.5% (7/156)、免疫性贫血占1.9% (3/156).非免疫性贫血中以α地中海贫血(重型)常见,占96% (54/56);病因或相关畸形的诊断率为81.4%( 127/156).预后追踪结果显示,156例中7例胎死宫内,110例孕妇选择放弃胎儿引产,3例失访;另36例继续妊娠至分娩,其中8例新生儿期死亡,28例存活;双胎输血综合征、胎粪性腹膜炎、先天性乳糜胸、宫内感染及心血管系统异常等病因出现存活胎儿;典型胎儿水肿综合征患儿的存活率为3.6%(4/112).结论 腹水是胎儿水肿常见的超声特点;胎儿水肿病因复杂,临床预后与病因及水肿类别有关.

    作者:林胜谋;王晨虹;朱小瑜;李胜利;林赛穆;方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多胎妊娠孕中期减至双胎与初始双胎妊娠的妊娠结局比较

    目的 探讨多胎妊娠孕妇孕中期行减胎术减至双胎后与初始双胎孕妇的妊娠结局比较.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妇产科门诊或住院、多胎妊娠孕妇567例,其中双胎妊娠孕妇478例为非减胎组;妊娠12周以后在本院实施孕中期减胎术(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的胎心内氯化钾注射法),由初始多胎减至双胎的孕妇89例为减胎组.减胎组孕妇中,初始三胎70例,初始四胎13例,初始五胎及以上6例.观察两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妊娠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1)两组孕妇年龄及分娩孕周:非减胎组与减胎组孕妇平均年龄分别为(29.7±4.5)和(29.9±5.0)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非减胎组与减胎组孕妇平均分娩孕周分别为(35.3±3.9)和(34.4±6.3)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孕周<28周者(即流产)在非减胎组发生率为6.3%( 30/478),在减胎组为15.7%( 1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两组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发生率在非减胎组及减胎组分别为8.2% (39/478)和12.4%(11/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在非减胎组及减胎组分别为1.7%(8/478)和3.4%( 3/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87).(3)两组新生儿情况:①非减胎组两个胎儿出生体质量差值>400g的发生率为28.9%(138/478),减胎组为27.0% (24/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非减胎组两个胎儿出生体质量差值>100g的发生率为75.1%(359/478),减胎组为75.3%(67/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72).②非减胎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2700 ±468)g,明显高于减胎组的(2352 ±602)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减胎组>孕36周+1 分娩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2809 ±424)g,减胎组为(2707±506)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减胎组及非减胎组>28孕周分娩新生儿的死亡率分别为1.3%( 1/78)和2.2%( 10/448);减胎组及非减胎组新生儿患病率分别为3.8% (3/78)和4.0% (18/448),两组>28孕周分娩的新生儿死亡率及患病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588、0.943).结论 多胎妊娠减胎至双胎的妊娠结局较初始双胎者差,其流产率较高;多胎妊娠减胎后分娩孕周受初始胎儿数的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质量低于初始双胎.

    作者:张静;李红燕;王谢桐;侯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发病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0例妊娠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20例妊娠合并VTE患者均为妊娠期发病,发病孕周<12周6例(30%),孕12 ~28周7例(35%),>28周7例(35%).20例患者中发病1周内就诊12例,≥1周就诊8例.(2)临床表现:20例患者中18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l例为DVT合并肺栓塞(PE),1例为PE.19例DVT患者中16例累及左下肢,3例累及右下肢,均为突发性下肢肿胀、疼痛.19例DVT患者中17例患肢周径较健侧增粗,平均增粗>(4.0±0.5)cm;12例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19例DVT患者均经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19例DVT患者的静脉血栓类型为中央型7例,周围型2例,混合型10例.(3)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类药物抗凝,终止妊娠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钠,两者至少有3~5d重叠用药时间,根据凝血指标调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PT-INR)在2.0~2.5之后,停用低分子肝素.对于DVT患者,若规范抗凝时间<30 d,建议分娩或流产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IVCF);若规范抗凝时间≥30 d,产后24h重新开始规范抗凝治疗;对于血栓稳定、无新发PE者于放置IVCF后12 d内取出IVCF.(4)溶栓治疗: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使用,尤其是分娩前.对于PE患者,终止妊娠后可考虑使用.对于大面积PE患者予以大剂量溶栓,应用尿激酶每天600 000 U连续静脉滴注3d.(5)临床结局:20例VTE患者中,19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例患者置入IVCF,均于术后12 d成功取出IVCF,未出现并发症.20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均缓解,2周后患肢肿痛基本消失,患肢周径较健侧差异在(2.0±0.3) cm.维持至晚期妊娠的18例患者中,行抗凝治疗的17例患者产前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剖宫产分娩10例(50%,10/20),经阴道分娩8例(40%,8/20),新生儿无畸形,10分钟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出院后随访1~24个月,2例周围型DVT患者的腓肠肌静脉血栓分别在治疗后4周、8周消失,余17例DVT患者的静脉血栓没有蔓延,肢体症状无反复.2例PE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压力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症状性PE,无出血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妊娠合并VTE是安全有效的,妊娠合并VTE并非终止妊娠的指征,不需要常规使用溶栓治疗.应严格掌握放置IVCF的指征,必要时行可回收IVCF置入术以预防致命性PE的发生.

    作者:孙平;董典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TCDD暴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在位内膜组织中TGF-β2、PR、MMP-3和MMP-7表达的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生长于子宫腔面以外的其他部位,并具有类似肿瘤侵袭、种植的特点.有研究提示,四氯二苯-对-二恶英( 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在位内膜的生物学功能导致内异症的发生及发展,而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PR、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3及MMP-7在维持子宫内膜正常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1].

    作者:崔照领;黄向华;王振海;张丽君;张立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冻融周期行单囊胚移植的可行性探讨

    辅助生殖技术的终目的是让不孕、不育夫妇获得一个健康的孩子[1].然而,传统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获得的多胎妊娠率超过25%,比自然妊娠的多胎妊娠率高几十倍,进而使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病率大大增加[2 ].因此,多胎妊娠被认为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的并发症,而不是成功的助孕结果[3].如何不降低总体妊娠率又避免多胎妊娠一直是辅助生殖技术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作者:冯贵雪;张波;周红;甘贤优;舒金辉;伍芳蓉;刘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保留卵巢手术患者的妊娠结局

    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是妊娠期急腹症之一,如诊治不及时可导致卵巢充血、出血、破裂、坏死或感染,还可继发腹膜炎或造成流产.临床常规治疗方法系因担心扭转的卵巢静脉内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而被迫选择患侧附件切除术.然而这对于年轻的育龄期妇女是难以接受的,况且切除卵巢的同时还可能将卵巢内的妊娠黄体一并切除,这对妊娠的维持也是不利的.本课题组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1],首次对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通过高位结扎卵巢动、静脉的同时,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既切除了肿瘤、保留了患侧卵巢,又避免了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并在术后对患者随访至妊娠结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月新;李巨;郑莉彦;陈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类型及相关因素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具有分布广泛,形态多样的临床病理特点[1].研究发现,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2],且其水平变化与内异症的临床期别有关[3].但目前对不同类型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变化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不同类型内异症及相关因素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进行归纳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孟慧;冷金花;史精华;贾双征;郎景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切除术后生命质量研究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症状的良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子宫增大和不孕[1].多发于30至50岁经产妇,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病情严重者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均受到严重影响.手术治疗仍然是其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对于患者生命质量及治疗后的改善情况尚缺乏客观的评价.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前后生命质量的变化,本研究选用含有12个问题的健康调查量表简表(short-form 12-item health survey,SF-12)[2]和WHO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3],评价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切除子宫前后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

    作者:蒋芳;朱兰;郎景和;刘珠凤;孙大为;冷金花;史宏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939年.Steiner[1]初次描述了良性的子宫平滑肌瘤出现远处转移的极特殊情况,提出了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概念,认为是罕见的疾病.文献报道的BML患者均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多数既往接受过子宫全切除术[2-5];其中大部分报道的BML发生于肺部,转移至盆腔、腹部、颅底、脊柱的病例也有报道,但同时出现不同部位转移病灶的病例却更为罕见[2-3,6].

    作者:肖会廷;李斌;李巍;冯晓莉;吴令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妇科肿瘤首位,由于缺乏特征性的早期症状和有效的筛查手段,卵巢癌发现时期别晚和预后差是其公认的特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是卵巢癌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5%~10%的卵巢癌属于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ovariancancer syndrome,HOCS),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肿瘤在家族中聚集性发生,发病年龄比较早,可合并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而构成家族中整体的肿瘤发病模式[1].

    作者:马学功;薛凤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原发性子宫颈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一例

    患者33岁,因劳累后阴道流血1个月余,B超检查提示宫颈肌瘤伴变性,于2009年1月17日收入院.患者2005年因异位妊娠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人院后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未见异常.查体:一般情况好,腹软,肝脾未触及,压痛阴性(-);锁骨上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

    作者:魏谨;夏月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一例

    患者48岁,于2002年2月行腹腔镜左侧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2010年1月20日健康体检时,CT检查提示双侧肺粟粒状结节,以中下肺野居多;患者无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包括生化、凝血功能、生殖激素及肿瘤标志物)均正常;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全身检查未发现任何器官有原发的恶性肿瘤.阴道B超检查发现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肿瘤直径1.5~2.0 cm.1月29日,为明确肺部结节性质的诊断,在胸腔镜下行左肺下叶楔形切除术.

    作者:苗英;张占春;杨海涛;于慧敏;黄春鑫;余吉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卵巢Leydig细胞瘤伴高雄激素血症一例

    患者28岁.因停经38周+4,发现血压升高5个多月,于2010年10月23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自然受孕,早孕期妊娠经过顺利,孕4个月时出现说话声音低沉,曾于外院耳鼻喉科检查,未见异常.以后渐出现面部大量痤疮.孕5个月在外院产期检查时发现血压为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尿蛋白阴性,此后血压波动在140~160/100~120 mm Hg,未用药物治疗.1d前外院检查血压180/1 20 mm Hg,遂转入本院.

    作者:张宁;詹瑛;左建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小板活化因子对卵巢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卵巢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1)以100 nmol/L的PAF分别处理卵巢浆液性癌细胞株OVCA429细胞及卵巢黏液性癌细胞株RMUG-L细胞,均以仅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为对照,采用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其穿膜细胞数.(2)以不同浓度(分别为0、0.1、1、10、100、1000 nmol/L)的PAF处理后检测OVCA429细胞中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CREB(p-CRE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以100 nmol/L的PAF处理不同时间(分别为0、5min、10 min、30 min、1h及12 h)后检测OVCA429细胞中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蛋白(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CREB及p-CREB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述各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3) OVCA429细胞在加入PAF( 100 nmol/L)的基础上,分别加入各蛋白的抑制剂,即PAF受体(PAFR)抑制剂-WEB2076(50 μmol/L)、p-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10 μmol/L)、CREB结合蛋白(CBP)-CREB相互作用抑制剂-217505(25 μmol/L).实验分为6组:PAF组、PAF+WEB2076组、PAF+ SB203580组、PAF+ 217505组、PAF+ SB203580 +217505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p38 MAPK、p-CREB、MMP-2蛋白的表达强度.结果 (1)体外侵袭实验显示,予PAF处理后,OVCA429细胞的穿膜细胞数[(118±23)个]明显多于其对照细胞[(36±8)个,P<0.01],而RMUG-L细胞的穿膜细胞数[(45±13)个]与其对照细胞[(53±9)个]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2)不同浓度的PAF处理后,OVCA429细胞中p-CREB、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0.1 nmol/L的PAF即可引起p-CREB、M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至100 nmol/L时达高峰;而CREB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100nmoL/L的PAF处理不同时间后,OVCA429细胞中p38 MAPK、CREB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而p-p38 MAPK、p-CRE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至处理10 min时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AF组细胞中p-p38 MAPK、p-CREB及MMP-2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与PAF组比较,PAF+ WEB2076组、PAF+SB203580组、PAF+ SB203580+ 217505组细胞中p-p38 MAPK、p-CREB及MMP-2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但PAF+ SB203580+ 217505组与PAF+ WEB2076组及PAF+ SB203580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AF +217505组细胞中p-p38 MAPK、p-CREB蛋白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变化,但其MMP-2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结论 PAF可促进卵巢浆液性癌OVCA429细胞的侵袭,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p38MAPK激活转录因子CREB,进一步上调MMP-2蛋白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姜伟;王宜生;丛青;李明江;Bin Ye;徐丛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对妊娠大鼠的影响及锌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对大鼠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锌对其影响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雌鼠随机分为DEHP组(50mg·kg-1 ·d-1)、DEHP+锌组(含1.2 mg锌的葡萄糖酸锌+ 50 mg·kg-·d-1 DEHP)、空白组(灌注1ml生理盐水)、玉米油组(灌注1ml玉米油)、锌组(含1.2 mg锌的葡萄糖酸锌1ml)5组,每组10只,孕前7d开始每日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直至孕19 d处死孕鼠,取出胎鼠.测量孕鼠体质量、各脏器质量、活胎鼠数、活胎鼠体质量及胎盘质量.结果 孕鼠体质量及肾、脾、脑、心脏等脏器质量指数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鼠肝、子宫及卵巢质量指数,空白组分别为(4.4±0.7)%、(1.26±0.09)%、(0.083±0.009)%,玉米油组分别为(4.5±0.6)%、(1.29±0.10)%、(0.084±0.008)%,锌组分别为(4.4±0.4)%、(1.26±0.08)%、(0.084±0.009)%,DEHP组分别为(5.4±1.0)%、(1.11±0.08)%、(0.074±0.012)%,DEHP+锌组分别为(4.4±1.0)%、(1.28±0.10)%、(0.082±0.007)%,DEHP组与其他4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胎鼠数、活胎鼠体质量及胎盘质量,空白组分别为(12.8±2.7)只、(6.03±0.16)g、(1.00±0.03)g,玉米油组分别为(13.6±3.1)只、(6.07±0.20)g、(1.00±0.04)g,锌组分别为(13.3±3.1)只、(6.16 ±0.18)g、(1.00±0.05)g,DEHP组分别为(9.2±4.1)只、(4.03±0.09)g、(0.95±0.03)g,DEHP+锌组分别为(12.1±2.9)只、(6.09±0.17)g、(0.99±0.03)g,DEHP组与其他4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DEHP的暴露可对孕鼠及胎鼠造成损伤,预先给予锌干预可减轻DEHP暴露对妊娠的影响,保护妊娠过程.

    作者:王心;尚丽新;张茜;徐晓东;霍晓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重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毒副作用的防治

    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化疗作为全身性的治疗措施能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扩散和转移,对一些化疗高度敏感的妇科恶性肿瘤,如滋养细胞肿瘤和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化疗可以达到治愈的疗效[1-2].随着新型化疗药物的出现和肿瘤治疗理念的更新,化疗已开始从妇科恶性肿瘤辅助性治疗向主导性治疗过渡,化疗与手术、放疗、免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将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

    作者:沈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孕前腹腔镜子宫峡部环扎术七例临床分析

    孕期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方法,经阴道或经腹施术成功率为81%~87%[1-2].1998年,Lesser等[3] 尝试应用腹腔镜进行宫颈环扎术,至今全球已报道腹腔镜宫颈环扎术共获活婴73例(3例为双胎)[4-14].此术式以往用10号粗丝线或尼龙线缝扎宫颈,自从聚丙烯环扎带(简称:环扎带)问世以来,应用环扎带进行宫颈环扎的报道逐渐增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中心于2008年12月,首次应用环扎带为1例有5次晚期流产史的妇女于非孕期行腹腔镜子宫峡部环扎术取得成功,至今累计施术7例,其中1例已足月分娩,1例在妊娠中.

    作者:夏恩兰;刘玉环;黄晓武;郑杰;于丹;马宁;李云飞;曲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卵巢癌化疗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肿瘤存在异质性( heterogeneity),主要表现为在同一肿瘤内部存在组织学、抗原性、免疫性、激素受体、代谢、生长速度、对化学药物敏感性、浸润和转移等方面的差异[l].肿瘤细胞恶性转化时涉及始祖突变、潜伏、促癌等,这是肿瘤异质性的基础.近的研究显示,在肿瘤组织中可能存在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体,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2].因此,肿瘤干细胞也是肿瘤异质性的基础.由于肿瘤异质性的普遍存在,因此在临床诊治卵巢癌时,除遵循规范化治疗外,也应考虑个体化治疗对其诊治结果的影响,需对现有的诊治模式加以思考,不断修改和更正,以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毒性作用的关系

    目的 初步了解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血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GT1 A1)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情况,并研究其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的毒性作用(延迟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 收集64例使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的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的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启动子,用毛细管电泳等位基因片段分析方法分析UGT1A1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并与化疗毒性作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UGT1 A1基因启动子的野生纯合型(TA 6/6基因型)为常见,共44例,占69% (44/64);其次为突变杂合型(TA 6/7基因型),共17例,占27% (17/64);突变纯合型(TA 7/7基因型)仅3例,占5%(3/64).UGT1A1基因启动子基因型是发生延迟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OR=4.228,95% CI为1.065~16.785,P=0.040),但不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59,95% CI为0.911~14.700,P=0.068);TA 6/7和TA 7/7基因型比TA 6/6基因型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延迟性腹泻的风险高(P均=0.001).结论 在宫颈癌、卵巢癌患者中,UGT1 A1基因启动子以TA 6/6基因型较常见.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是伊立替康所致延迟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TA 6/7和TA 7/7基因型患者发生延迟性腹泻的风险高于TA 6/6基因型.

    作者:李虎;黄鹤;刘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发生心脏毒性反应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及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化疗期间的心脏毒性反应,为临床防治化疗后心脏毒性反应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患者,包括:(1)无心脏异常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妇科恶性肿瘤合并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共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化疗期间发生心力衰竭3例(10%,3/30),心肌梗死3例(10%,3/30),心绞痛1例(3%,1/30),ST-T或T波改变9例(30%,9/30),心律失常8例(27%,8/30),其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3%,1/30)、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3%,1/30).结论 肿瘤化疗药物对心脏可以产生近期或远期毒性反应,尤其是对合并心脏病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重要影响,应重视其防治研究.

    作者:刘冰洁;李小平;王建六;吴燕;魏丽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抑制裸鼠卵巢癌移植瘤生长同时保护化疗后卵巢功能的研究

    目的 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类似物抑制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同时保护化疗裸鼠卵巢功能的双重作用.方法 构建卵巢癌ES-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1)生理盐水(NS)组:皮下注射NS 0.1ml/d,1周后腹腔注射NS 0.2ml/周;(2)顺铂(DDP)组:皮下注射NS 0.1ml/d,1周后每周腹腔注射5 mg/kg DDP;(3)戈舍瑞林(goserelin)组:皮下注射goserelin 100 μg/d,1周后腹腔注射NS0.2 ml/周;(4) goserelin+ DDP组:皮下注射goserelin 100 μg/d,1周后每周腹腔注射5 mg/kg DDP;(5)西曲瑞克(cetrorelix)组:皮下注射cetrorelix 100 μg/d,1周后腹腔注射NS0.2 ml/周;(6) cetrorelix+ DDP组:皮下注射cetrorelix 100 μg/d,1周后每周腹腔注射5 mg/kg DDP.用药21 d,观察29 d.比较各组裸鼠体质量、移植瘤体积、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的阳性率、动情周期、卵巢各级卵泡比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孕酮水平的差异.结果 各组裸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第29天NS组为(19.8 ±2.2)g,DDP组(20.5±1.4)g,gosereline组(19.6±0.9)g,goserelin+DDP组(19.7±1.6)g,cetrorelix组(20.7±2.2)g,cetrorelix+ DDP组(19.0±1.7)g,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12天裸鼠移植瘤体积:NS组为(241±179) mm3,DDP组(78±20) mm3,gosereline组(78±55) mm3,goserelin+ DDP组(64±48) mm3,cetrorelix组(78±64) mm3,cetrorelix+ DDP组(70±19) mm3,用药组均明显小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19、22、26、29天各用药组移植瘤体积也均明显小于NS组(P<0.05).NS组Ki-67阳性率为(33± 10)%,DDP组为3.5%,goserelin组8.8%,goserelin+ DDP组1.5%,cetrorelix组(23±11)%,cetrorelix+ DDP组(8±6)%,DDP组、goserelin组和goserelin +DDP组均明显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serelin组原始卵泡+窦前卵泡率为(71.5±8.1)%,goserelin+DDP组为(62.4± 4.1)%,cetrorelix组(71.2±7.4)%,cetrorelix+DDP组(63.8±2.9)%,均明显高于DDP组的(47.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oserelin组血清AMH水平为(98±27) ng/ml,明显高于NS组的(66±1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裸鼠血清FSH、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类似物能抑制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同时上调AMH分泌、减少动情次数、延长动情周期时间、增加原始卵泡+窦前卵泡率,从而保护卵巢功能.

    作者:张英;陆芝英;严晓慧;王佳佳;冯炜炜;丁景新;华克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