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29-567X
  • 国内刊号:11-2141/R
  • 影响因子:2.75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3
  • 全年订价:46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EI 工程索引(美),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 获国家科委优秀期刊二等奖
  • 妇产科学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年2期文献
  • 影响胎盘植入程度的危险因素及其超声影像学表现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胎盘植入程度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超声影像学表现与胎盘植入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共2219例胎盘植入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胎盘植入肌层的深度分为植入性胎盘组(PI组)1755例(79.1%,1755/2219)和穿透性胎盘组(PP组)464例(20.9%,464/2219).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及超声影像学表现与胎盘植入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影响胎盘植入程度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妇年龄、孕次、流产史、既往剖宫产术史、前置胎盘等(P均<0.05),其中,既往剖宫产术史(χ2=157.961)和前置胎盘(χ2=91.759)与胎盘植入程度的相关性为明显(P均<0.05).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影像学指标可用于预测胎盘植入的程度,其中子宫浆膜与膀胱的界限、胎盘与子宫肌层界限、子宫肌层回声连续性以及胎盘后异常血流信号与胎盘植入程度的相关性显著(P均<0.01).结论 既往剖宫产术史和前置胎盘是影响胎盘植入程度主要的危险因素;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胎盘植入的主要手段.

    作者:张慧婧;窦若冲;林莉;王芊芸;黄贝尔;赵先兰;陈敦金;丁依玲;丁虹娟;崔世红;张卫社;辛虹;顾蔚蓉;胡娅莉;丁桂凤;漆洪波;范玲;马玉燕;路军丽;杨悦;蔺莉;骆秀翠;张晓红;樊尚荣;杨慧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子宫颈小细胞癌五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收集2016年8月—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诊治的5例子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1)临床特点:5例子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9~57岁,中位发病年龄34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接触性出血(2例)或阴道不规则流血(1例)、阴道排液(1例);临床分期:Ⅰb1期1例、Ⅰb2期1例、Ⅱa2期2例、Ⅲc期1例.(2)病理特点:术前活检的误诊率为2/5.小细胞癌的镜下观,形态较为一致的小细胞呈弥漫、成片、巢团样排列,细胞质较少,细胞核深染,核分裂象及坏死多见;3例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阳性.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突触素(Syn)、嗜铬素A(CgA)、CD56、p16、细胞角蛋白(CK)均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均为5/5.(3)治疗:5例患者均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或双侧输卵管(分别为2、3例)切除+盆腹腔淋巴清扫术,术后均行辅助化疗和(或)放疗,其中3例患者行新辅助化疗.(4)预后:末次随访日期为2018年8月,随访期内3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患者确诊后半年多(分别为7、8个月)出现远处转移.结论 子宫颈小细胞癌的术前活检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终确诊依据镜下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方案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患者的预后较差,易发生远处转移.

    作者:支文雪;詹阳;郑兴征;朱力;金玉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双胎妊娠无创产前基因筛查的研究

    目的 评估无创产前基因筛查(NIPS)技术应用于双胎妊娠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双胎妊娠并自愿进行NIPS检测的孕妇625例,NIPS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确诊.结果 以侵入性产前诊断结果为确诊标准,625例双胎妊娠孕妇中,NIPS检出5例染色体非整倍体双胎妊娠,漏诊1例.NIPS漏诊的1例双胎妊娠孕妇于妊娠晚期经超声发现胎儿异常并经侵入性产前诊断验证.结论 可考虑将NIPS作为双胎妊娠孕妇拒绝产前诊断时首选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筛查方式.

    作者:薛淑文;朱朝锋;郭依琳;蔡奥捷;郭红军;刘宁;孔祥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相关疼痛表现多样,以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及排便痛为主.疼痛程度与异位病灶的大小、数量、性质不成正比,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或口服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会持续存在,考虑与中枢敏化相关.由于大鼠的子宫内膜结构与人类相似,且价格便宜、易于饲养,因此可进行大规模关于内异症的研究.本文从异位病灶局部的神经血管性炎症反应、中枢敏化等内异症相关疼痛的发生机制,对内异症相关疼痛动物模型进行综述,为寻找疼痛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郑萍;贾双征;冷金花;郎景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子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治进展

    随着子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子宫颈鳞癌的发病率逐渐下降,而子宫颈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子宫颈细胞学筛查对于发现子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的敏感度较差,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提高AIS的检出率.AIS在阴道镜下无特异性表现,检出困难.对于已完成生育者,子宫切除术依然是治疗AIS的选择;而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锥切术可用作子宫切除术的替代方法,但当锥切标本切缘阴性时,仍有AIS残留甚至浸润性癌存在的风险,因此,对未行子宫切除术的AIS患者的长期随访尤为重要.

    作者:衡豆;陈飞;尤志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步骤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产科极为常见且重要的手术.目前剖宫产术的步骤尚未完全统一,国外及国内不同专家对于其重要的手术步骤仍有不同见解.本文基于目前新的研究进展,从循证医学角度对剖宫产术中的重要手术步骤进行探讨.

    作者:王芊芸;杨慧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肠内疝致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一例

    妊娠合并肠内疝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妊娠期急腹症,其早期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本文对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肠内疝致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思路.

    作者:杨纪粉;卢婷婷;纪向虹;瓮占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哺乳期LEEP术后重度子宫颈管粘连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

    子宫颈管粘连是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术后并发症之一,可致患者经血排出不畅、周期性腹痛、继发性闭经、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同时降低术后随访时子宫颈细胞学取材及阴道镜检查的满意度.子宫颈管重度粘连、完全封闭者需要手术干预.本文报道1例哺乳期行LEEP术后发生重度子宫颈管粘连,月经复潮后出现宫腔、输卵管积血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期加深认识、积累临床经验.

    作者:徐炜;朱姝;纪统慧;戴辉华;韩素萍;王秀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子宫体成人型肌纤维瘤一例

    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子宫体的肌纤维瘤.患者48岁,因阴道流血淋漓不尽1个月余入院,彩超检查提示子宫腔下段不均质回声,考虑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确诊为子宫体成人型肌纤维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马秋双;赵亚飞;张金库;周炳娟;孙吉瑞;张丙信;陈雪;陈红;张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普伐他汀对子痫前期样小鼠模型中Rheb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Pra)干预的子痫前期(PE)样小鼠模型中脑Ras同源蛋白(Rheb)的表达变化,探讨Pra对子痫前期样小鼠模型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是否通过Rheb调节.方法 将C57BL/6J孕鼠随机分组,于妊娠7~18 d每天注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建立PE样模型,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Con);于妊娠第8天起再分别每天给予Pra(PE+Pra组、Con+Pra组)或生理盐水(PE+N组、Con+N组),每组8只.于妊娠18 d收集孕鼠的肝脏及胎盘组织;采用蛋白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Rhe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各组孕鼠肝脏及胎盘组织中Rheb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1)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PE+N组(肝脏:0.706±0.123;胎盘:0.866±0.128)及Con+N组(肝脏:0.732±0.123;胎盘:0.909±0.097)孕鼠的肝脏和胎盘组织中Rheb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Pra组(肝脏:0.669±0.134;胎盘:0.940±0.221)与PE+N组孕鼠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PE+N组(肝脏:1.026±0.480;胎盘:1.102±0.361)与Con+N组(肝脏:1.058±0.389;胎盘:1.067±0.400)孕鼠的肝脏和胎盘组织中Rheb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Pra组(肝脏:0.735±0.356;胎盘:0.822±0.304)与PE+N组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免疫组化结果:Rheb蛋白在各组孕鼠肝脏和胎盘组织的表达部位无明显差异,PE+N组与Con+N组、PE+Pra组与PE+N组的Rhe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ra在PE样小鼠模型中抑制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可能与Rhe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无关.

    作者:淮静;杨孜;易雁鸿;王广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国产聚丙烯尿失禁吊带植入兔腹壁及阴道的组织相容性研究

    目的 评价国产尿失禁吊带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10只雌性新西兰白兔分为2组(分别用于吊带植入后4周、12周的观察),每组分别于腹壁皮下深筋膜与肌肉间层、阴道与膀胱间隙手术植入国产尿失禁吊带或已上市的同类产品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TVT-O吊带),每只实验动物的腹壁和阴道植入的吊带均为同一种.于植入后4周、12周处死实验动物,获取吊带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所有实验动物吊带植入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排尿异常情况,术后功能活动正常.两种吊带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后均与周围组织间形成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吊带植入腹壁皮下后,国产尿失禁吊带和TVT-O吊带植入4周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10.5和10.5分,植入12周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10.0和9.5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吊带植入阴道与膀胱间隙后,国产尿失禁吊带和TVT-O吊带植入4周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6.0和12.0分,植入12周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8.5和12.5分,国产尿失禁吊带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均低于TVT-O吊带,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国产尿失禁吊带更为轻薄,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后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尤其是在阴道原位植入后,国产尿失禁吊带局部反应小,有临床应用优势.

    作者:曹杨;林丽敏;马骋;邓坤学;袁玉宇;徐弢;朱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重视子宫颈癌筛查及诊治中病理医师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新的筛查及诊断技术进入到子宫颈癌筛查及诊治中,病理医师在其中的作用是否不重要了?本文从子宫颈细胞学在筛查中的作用、子宫颈病理取材及规范病理诊断、子宫颈腺性病变病理诊断等方面阐述了病理医师在子宫颈癌筛查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子宫颈癌筛查及诊治中目前国内病理学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改进及提高的具体建议.

    作者:沈丹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健康老人日服阿司匹林无法预防死亡和残疾

    一项随机试验显示,70岁及以上健康人群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非但与死亡、痴呆或终身肢体残疾发生率显著降低无关,还会增加大出血风险.牛津大学卒中与痴呆预防中心负责人、神经学教授Peter Rothwell指出,该试验结果为权衡健康人群自70岁起开始应用阿司匹林的利弊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他补充说,既往试验极少纳入70岁以上者,因此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2019)

    随着我国高龄孕产妇的比例增加,高龄妇女妊娠的相关风险逐渐凸显.为加强我国高龄妇女妊娠前的评估及妊娠期、分娩期的规范管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高龄孕产妇的研究结果,制定了《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2019)》,在以往《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的基础上强调了针对高龄妇女妊娠前及妊娠期管理的特殊性,以期对高龄孕产妇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改善高龄孕产妇的母儿预后.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Silva分型在子宫颈腺癌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ilva分型在子宫颈腺癌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12月—2017年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收治的子宫颈腺癌患者78例,患者的年龄为(45.1±9.1)岁(27~71岁);临床分期:Ⅰ期(包括Ⅰa期26例、Ⅰb期49例)75例(96%),Ⅱa期3例(4%).收集78例患者的病理切片,根据Silva分型标准重新进行分型,分析不同Silva亚型的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子宫颈腺癌患者的Silva分型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截止至2018年1月3日,随访时间为5~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失访25例(32%,25/78),比较不同Silva亚型的子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结果 (1)78例子宫颈腺癌患者中,Silva A、B、C型分别为30、16、32例,分别占38%(30/78)、21%(16/78)、41%(32/78).其中,30例Silva A型患者的临床分期均为Ⅰ期,包括Ⅰa期24例、Ⅰb期6例;中位肿瘤厚度(指子宫颈黏膜至肿瘤浸润深处的距离)为2.1 mm(1.0~10.0 mm);术后检查均未见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淋巴结转移及神经侵犯;24例随访患者随访期内均无瘤生存.16例Silva B型患者的临床分期均为Ⅰ期,包括Ⅰa期2例、Ⅰb期14例;中位肿瘤厚度为5.2 mm(2.0~11.0 mm);术后检查LVSI阳性4例(4/16),神经侵犯阳性1例(1/16),淋巴结转移阳性1例(1/10);13例随访患者随访期内均无瘤生存.32例Silva C型患者的临床分期为Ⅰb期29例、Ⅱa期3例;中位肿瘤厚度为11.5 mm(4.0~21.0 mm);术后检查LVSI阳性17例(53%,17/32),神经侵犯阳性5例(16%,5/32),淋巴结转移阳性8例(31%,8/26);16例随访患者随访期内复发2例(2/16),其中1例(1/16)死亡.(2)子宫颈腺癌患者的Silva分型与临床分期(r=0.754,P=0.000)、肿瘤厚度(P=0.000)、LVSI(r=0.534,P=0.000)均有显著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3)Silva A、B、C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间复发率(分别为0、0、2/16)、死亡率(分别为0、0、1/16)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lva分型应用于子宫颈腺癌,可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有效预测,有助于在术前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实现子宫颈腺癌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宋光耀;王玮;王亚萍;刘明;王玉湘;刘岩;刘从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LEEP标本的切缘状态与全子宫标本中HSIL及以上病变残留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标本的不同切缘状态与全子宫标本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残留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LEEP且术后6个月内进一步行子宫全切除术的94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根据LEEP标本的切缘状态分为3组,即切缘阳性组、切缘阴性组、切缘距离<1 mm组(指病变与切缘的距离<1 mm),比较3组患者的病变残留率;(2)对LEEP标本受累切缘数量明确(包括一侧、两侧、三侧切缘受累)的患者,进一步比较不同受累切缘数量患者的病变残留率;(3)对LEEP标本一侧切缘阳性且受累切缘类型明确(包括子宫颈颈管侧、外口侧和基底侧切缘受累)的患者,进一步比较不同切缘受累类型患者的病变残留率.结果 (1)947例患者中,全子宫标本中有病变残留者234例,总的病变残留率为24.7%(234/947);其中切缘阳性组、切缘阴性组、切缘距离<1 mm组的病变残留率分别为33.2%(211/635)、7.3%(21/286)、7.7%(2/26),切缘阳性组分别与切缘阴性组、切缘距离<1 m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切缘阴性组、切缘距离<1 mm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635例LEEP切缘阳性患者中,受累切缘数量明确者621例,其全子宫标本中有病变残留者206例,总的病变残留率为33.2%(206/621);其中一侧、两侧、三侧切缘受累患者的病变残留率分别为25.3%(111/438)、47.4%(74/156)、77.8%(21/27),两两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438例LEEP一侧切缘阳性患者中,受累切缘类型明确者418例,其全子宫标本中有病变残留者109例,总的病变残留率为26.1%(109/418);其中子宫颈颈管侧、外口侧和基底侧切缘受累患者的病变残留率分别为31.0%(62/200)、18.2%(31/170)和33.3%(16/48),子宫颈颈管侧、基底侧切缘受累者均明显高于外口侧切缘受累者(P<0.05).结论 子宫颈LEEP切缘阳性是全子宫标本中HSIL及以上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子宫颈颈管侧和基底侧切缘受累均可显著增加病变残留的风险,而病变与切缘的距离<1 mm并不是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临床医师应避免将其视为切缘阳性,防止过度治疗.

    作者:肖银平;陶祥;赵晨燕;曲玉清;谢锋;宁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子宫颈基底样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颈基底样鳞癌(BSC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2013年3月—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0例子宫颈B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临床特点:子宫颈BSCC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5~69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5例为绝经后妇女;临床表现多为阴道异常流血(7例).10例子宫颈BSCC患者中,5例有HPV检查结果者均为HPV阳性,其中3例为高危型HPV阳性(包括2例HPV 16型阳性);10例患者均行阴道镜检查,其中3例为外生结节状肿物,3例为内生浸润型肿物,4例会诊患者的肿物类型不详;临床分期:5例为Ⅰb1期,1例为Ⅱa期,4例会诊患者的临床分期不详.(2)治疗:10例患者中,8例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或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其中6例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2例仅行放、化疗.(3)病理特点:镜下观,子宫颈BSCC由胞质稀少、核深染的基底样细胞构成,肿瘤呈实性巢团状或岛状,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细胞巢周围的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部分细胞巢的中央可见粉刺样坏死.子宫颈BSCC与普通型鳞癌、鳞状上皮内病变混合存在.10例患者中,6例有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主要表达p16及鳞癌的标志物如p63、细胞角蛋白(CK)5/6、p40蛋白,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2/2、3/3;少数表达CK7蛋白,其阳性表达率为1/3.(4)预后:随诊时间为1周~64个月,失访2例;8例随访患者中,3例出现髂骨、肺或皮肤的转移,5例随访期内无复发、转移.结论 子宫颈BSCC是少见的子宫颈恶性肿瘤,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p16蛋白呈阳性表达;治疗与子宫颈鳞癌相似,根据临床分期行手术治疗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目前认为该病变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患者预后欠佳.

    作者:王利群;王昀;晋薇;曹晨;马亚琪;丁效蕙;刘爱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前常规肠道准备与无肠道准备的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前常规进行肠道准备与无肠道准备对手术视野及患者的影响,优化肠道准备.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盆腔器官脱垂手术的患者,除外既往结直肠手术史及慢性便秘者.手术医师对患者是否行肠道准备为盲.无肠道准备组术前无肠道准备,肠道准备组术前口服聚乙二醇.主要观察指标是术者在手术中评估是否有粪便泄露以及对手术视野的影响,粪便泄露的性状和体积;术中粪便污染的标准为:轻度,<15 ml,中度,15~30 ml,重度,>30 ml.次要观察指标是患者的满意度及常规肠道准备的不良症状.结果 共计纳入120例患者(无肠道准备组60例、肠道准备组60例),其手术方式包括经阴道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骶棘韧带悬吊术、阴道全封闭术、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抗尿失禁手术等.无肠道准备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肠道准备组为60岁;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无肠道准备组术中粪便污染的发生率为10%(6/60),肠道准备组为32%(1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肠道准备组中重度粪便污染的发生率为10%(6/60),而无肠道准备组仅为2%(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肠道准备组中,患者出现了恶心(8%,5/60)、呕吐(5%,3/60)、腹胀(22%,13/60)、乏力(5%,3/60)、心慌(2%,1/60)等不良反应,而无肠道准备组均未出现相应症状.结论 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前口服泻药的常规肠道准备对手术视野的清洁与无肠道准备相比并无益处,并增加患者肠道准备的不适.多数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不行肠道准备实施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邓浩;刘媛媛;谈诚;赵旸;李晓丹;杨欣;王建六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新产程标准管理下1089例自然分娩初产妇的产程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产程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自然分娩的1089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产程图),计算宫口每扩张1.0 cm所需的时长,以2.0 cm(34.6%,377/1089)或3.0 cm(21.7%,236/1089)为宫口扩张的起始观察点,观察并分析产妇从起始观察点至宫口开全的产程曲线.结果 (1)宫口的扩张速度随宫口开大而增快,宫口从5.0 cm开大至6.0 cm之间的增速明显,>3.0 cm/h.(2)产程曲线中,宫口扩张观察起始点为2.0 cm时,在宫口扩张至5.0 cm后加速明显;起始观察点为3.0 cm时,在宫口扩张至5.5 cm前加速明显,此后曲线走势陡峭.结论 本研究中初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迅速;宫口扩张从起始观察点至宫口开全的产程曲线中,均可见加速明显的阶段,且曲线走势陡峭.

    作者:沈丽霞;陈海天;李珠玉;王子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之一结构畸形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之一结构畸形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超声检查确诊的MCDA双胎之一结构畸形的7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胎儿结构畸形的类型、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等临床特点.结果 (1)胎儿结构畸形的类型:77例MCDA双胎之一结构畸形胎儿中,单发畸形胎儿占79%(61/77)、多发畸形胎儿占21%(16/77).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共计94项胎儿结构畸形,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结构畸形分别为神经系统畸形(32%,30/94)、心血管系统畸形(29%,27/94)、双胎反向动脉灌注(10%,9/94).(2)染色体核型分析:77例孕妇中,14例孕妇进行了两个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1例(1/14)双胎的染色体核型不一致.(3)妊娠结局:①4例(5%,4/77)MCDA双胎之一严重结构畸形的孕妇引产终止妊娠.②29例(38%,29/77)MCDA双胎之一严重结构畸形孕妇行选择性减胎术,其中7例(24%,7/29)孕妇的保留胎儿在术后24 h内发生原因不明的胎死宫内;2例(7%,2/29)发生难免流产;另有2例(7%,2/29)在妊娠晚期发生原因不明的胎死宫内;余18例孕妇(62%,18/29)的保留胎儿存活.③44例(57%,44/77)孕妇行期待治疗,其中13例(30%,13/44)孕妇继发双胎输血综合征Ⅱ~Ⅳ期,行胎儿镜下胎盘激光凝固治疗,治疗后8例双胎均存活,4例存活一胎,1例双胎均死亡.结论 MCDA双胎之一结构畸形中常见的畸形为神经系统畸形、心血管畸形及双胎反向动脉灌注.MCDA双胎之一结构畸形存在两胎儿染色体核型不一致的可能,建议对双胎分别取样行产前诊断.MCDA双胎之一严重结构畸形者,可采取选择性减胎术;而非严重结构畸形者的期待治疗过程中,继发双胎输血综合征时行胎儿镜下胎盘激光凝固治疗较为安全、有效.

    作者:王静;罗金英;杨静;原鹏波;王学举;孟新璐;赵扬玉;魏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晚期子宫内膜癌序贯放化疗的初步研究

    目的 评估晚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行化疗-放疗-巩固化疗(CRC)的序贯放化疗模式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实施全面分期手术,并行术后辅助化疗和(或)放疗的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24例,其年龄为(55.9±8.4)岁(23~79岁).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模式的不同,分为CRC组、化疗-放疗(CR)组、单纯化疗?组,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124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CRC组61例(49.2%,61/124)、CR组19例(15.3%,19/124)、C组44例(35.5%,44/124).3组患者的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及手术满意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病理类型、化疗疗程数及化疗方案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CRC组、CR组、C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121±7)、(68±15)、(100±11)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9%、43.7%、61.4%,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2%、36.4%、61.4%,上述指标CRC组均明显高于CR组(P均<0.01),而CRC组与C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检验水准,P<0.012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37).CRC组、CR组、C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28±6)、(80±12)、(99±10)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8%、72.4%、67.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2%、54.3%、64.1%,上述指标CRC组均明显高于CR组和C组(P均<0.01).(3)CRC组、CR组、C组患者的严重骨髓抑制、放疗副反应、输血、肝脏毒性、化疗剂量调整及化疗疗程延迟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治疗模式及手术满意度为影响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在对患者手术病理分期及手术满意度进行调整后,CR组患者肿瘤进展的风险比(HR)值是CRC组的3.931倍(95%CI为1.734~8.914,P=0.001),C组患者肿瘤进展的HR值是CRC组的2.188倍(95%CI为1.010~4.741,P=0.047).结论 与CR、C的术后辅助治疗模式相比,CRC的序贯放化疗模式应用于晚期子宫内膜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的3年及5年生存率,且并未明显增加严重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作者:张果;索红燕;沈晓燕;赵丽君;王志启;孔为民;李小平;王建六;魏丽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心房壁及瓣环回声增强与母亲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胎儿心房壁及瓣环回声增强与母亲抗干燥综合征抗体(包括抗SSA、抗SSB、抗SSA-52抗体)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12例超声发现胎儿心房壁及瓣环回声增强伴母亲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的胎儿的影像学、病理学等相关检查结果,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 12例胎儿中,母亲抗SSA-52抗体阳性者8例,抗SSA-52抗体和抗SSB抗体均阳性者3例,抗SSA和抗SSB抗体均阳性者1例.12例胎儿的心脏超声表现为以左心房为主的双心房壁、瓣环弥漫性增厚、回声增强,其中8例伴心律失常.终,3例新生儿出生,9例胎儿终止妊娠.结论 超声发现胎儿心房壁及瓣环回声增强与母亲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有关,应及时对母亲进行自身免疫抗体检查,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刘晓伟;孙琳;赵映;谷孝艳;韩建成;张烨;韩玲;何怡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