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中晚期(Ⅱ~Ⅳ期)子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治疗的Ⅱ~Ⅳ期子宫颈癌患者共218例,其中调强放疗94例(调强组),常规放疗124例(常规组).(1)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及放疗副反应发生率;(2)采用log-rank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调强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7%(90/94),常规组为86.3%(107/1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强组患者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7.6%、73.4%、72.3%,常规组分别为90.1%、81.5%、75.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组患者急性消化系统反应、Ⅱ度及以上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41.5%(39/94)、76.6%(72/94),常规组分别为42.7%(53/124)、78.2% (97/12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调强组患者的急性泌尿系统反应的发生率[12.8%(12/94)]与常规组[8.1%(10/1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8).调强组患者的晚期消化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和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18.1% (17/94)、16.0%(15/94)、25.5%(24/94),低于常规组的91.9%(114/124)、47.6%(59/124)、56.4%(70/12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直径与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与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 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可以降低其放疗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其生命质量,但没有改善患者的5年生存率.
作者:高琨;丁丽;李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的水平及sFlt-1/PlGF比值变化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一201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及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行常规产前检查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分别为子痫前期组(41例)和妊娠期高血压组(44例);同期单胎健康孕妇为对照组(88例).分别于孕15 ~ 20周和孕24~28周,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3组孕妇血清中sFlt-1及PlGF水平进行检测,并计算sFlt-1/PlGF比值;计算预测发生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孕15 ~ 20周: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中sFlt-1、PlGF水平分别为(1 658±488)、(141±80) μg/L,sFlt-1/PlGF比值为17 ±9;妊娠期高血压组分别为(1 945±575)、(143 ±52) μg/L及15 ±6,两组分别与对照组[分别为(2 084 ±741)、(65±58)μg/L及1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孕24 ~ 28周: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中sFlt-1、PlGF水平中位数分别为8 525、35 μg/L,sFlt-1/PlGF比值为398.0;妊娠期高血压组分别为905、336 μg/L及2.7;对照组分别为1 028、477μg/L及2.3;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中sFlt-1、PlGF水平及sFlt-1/PlGF比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孕妇血清中Pl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预测价值:取sFlt-1切割值为2 500 μg/L时,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和99%;取PlGF切割值为270 μg/L时,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和77%;取sFlt-1/PlGF比值的切割值为11,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和99%.结论 对孕24 ~28周孕妇血清中sFlt-1,PlGF水平进行检测并计算sFlt-1/PlGF比值,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劲松;沈晶;蒋宇林;周希亚;戚红;刘晓红;刘俊涛;杨剑秋;边旭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后网片暴露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353例行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其网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网片暴露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1年随访发现网片暴露发生率为9.6% (34/353).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绝经、产次≥3次、盆底手术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与盆底重建术后网片暴露发生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盆底手术史(OR=5.385)、糖尿病病史(OR=3.545)、产次≥3次(OR=2.688)及年龄≥70岁(OR=2.389)是盆底重建术后网片暴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者经验是其保护因素(OR =0.134).结论 网片暴露是盆底重建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高龄、多次分娩、糖尿病病史和盆底手术史可能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充分评估,加强培训,严格掌握适应证,有望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黄惠娟;宋岩峰;郑小花;王凤玫;郑鲤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成功妊娠是一种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状态的比例向Th2漂移的免疫现象,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互相作用,维持正常妊娠直至分娩¨].目前,对妊娠局部免疫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母胎界面上,而对肠道这一人体大的免疫器官在妊娠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报道较少.85%的淋巴样组织(gut associated lymphatic tissue)和90%的淋巴细胞定位于肠黏膜组织内[2].肠免疫系统不仅发挥肠黏膜免疫功能,而且在调节肠道机械、生物、化学屏障功能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3].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会在妊娠期发生剧烈改变,有益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致病细菌的数量明显上升,炎性标志物增加,而这一改变与饮食无关,被认为是免疫系统或激素的作用[4].正常情况下,肠免疫系统处于生理性低反应性状态,对饮食中的抗原物质产生耐受,而当病原微生物入袭时,对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通过淋巴细胞的归巢和再循环影响机体整体免疫[5].小鼠派氏集合淋巴结(PP)、肠系膜淋巴结(MLN)是肠黏膜局部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本研究旨在比较性研究妊娠对小鼠PP、MLN和腹股沟淋巴结(ILN)来源的CD3+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
作者:刘明星;贺芳;杨文卿;邓惠群;裴静;陈敦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胎儿心包积液是一系列胎儿先天性疾病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个症状,可导致胎儿心包积液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心室憩室、先天性心包肿瘤、先天性心包膈疝、宫内感染、非免疫性胎儿水肿以及胎儿染色体异常等.胎儿发生心包积液如果未及时行心包穿刺术,随时都有发生心包填塞、胎死宫内的可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近期收治了1例孕30周+6的胎儿心包积液病例,经过胎儿心包穿刺术治疗达到了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涛;刘彩霞;尹少剧;廖姗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和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儿健康,是孕产妇和新生儿的重要死亡原因[1].目前认为,子痫前期发病的中心环节为广泛的血管内皮损伤[2].氧化应激及氧自由基的产生是内皮细胞受损的重要因素.发生于子痫前期的氧化应激与内皮功能障碍之间有密切联系[3].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于1996年由法国学者Witko-Sarsat等[4]首次报道,是血浆白蛋白被自由基等氧化后形成的蛋白交连产物,相对于既往被普遍关注的脂质过氧化标志物形成早,且存在时间长,更加稳定,是反映氧化应激蛋白损伤的可信指标[5-8],同时也是氧化应激时重要的促炎介质[9-11].鉴于蛋白氧化产物与子痫前期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比较轻度及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与健康孕妇血浆中AOPP的水平,探讨AOPP水平与子痫前期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拟为进一步阐明蛋白氧化应激对子痫前期患者孕期肾功能改变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启涛;钟梅;王硕石;田建伟;梁伟璋;张敏;刘北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乙醛脱氢酶1(ALDH-1)是细胞内乙醛氧化的解毒酶.短发夹状RNA(shRNA)以慢病毒为载体转染入宿主细胞后,可以整合到宿主DNA上发挥稳定持久的干扰效果.研究发现,ALDH-1是头颈部鳞癌[1]、肝癌[2]、乳腺癌[3]、结肠癌[4]以及肺癌[5]等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显示,子宫颈癌组织中存在着具有克隆增殖、自我更新和体内成瘤能力的肿瘤干细胞,且ALDH-1的表达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小剂量分割放射线照射诱导子宫颈癌细胞后,其克隆形成能力及ALDH-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6].目前,关于ALDH-1与子宫颈癌干细胞的关系少有报道.本研究采用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干扰ALDH-1表达的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并以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技术验证其干扰效果,为进一步研究ALDH-1与子宫颈癌干细胞的关系提供实验材料.
作者:刘龙阳;易娟娟;张帝开;陈惠祯;陈勍;林仲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um)又称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是近被认识和描述的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是引起剖宫产术后阴道异常流血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诊断及治疗手段也不统一[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以阴道异常流血而就诊的病例越来越多,PCSD作为一个新的临床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妇产科医师的关注.但是,目前大部分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由于对PCSD缺乏认识而常常忽略;因此,本文就该病的症状、病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将来制定统一的分级标准及与此相关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陶峰;周颖;胡卫平;凌斌;申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地方着床,常见的植入部位包括输卵管、宫颈、卵巢、腹腔、阔韧带等.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异位妊娠,其特点是受精卵着床于剖宫产的子宫瘢痕处,被纤维结缔组织包绕而与宫腔不相通[1-2].文献报道,妊娠妇女中CSP的发生率为0.045%,占所有异位妊娠的6.1%[3-4].1978年,Larsen和Solomon[5]首次描述了CSP,并认为其是导致流产后大出血的一种罕见疾病.近20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CSP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相关的文献报道也随之增多.然而,目前CS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对其预防和治疗也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许多临床工作者从不同的方向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现结合文献就CSP的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胡锐;朱俊勇;袁昊;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少见的以黏液外分泌细胞在腹膜种植并产生大量胶冻样黏液为特征的疾病[1].PMP的发病率较低,每10 000例开腹手术中仅约2例.虽然PMP在病理形态上多为良性,但却具有在腹腔广泛种植的恶性生物学特性,因缺乏特效治疗手段,患者的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仅在70%左右[2-4].因此,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积极探索PMP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现将PMP新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艳青;胡君;温宏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27岁,孕4产2.因停经28周+3,恶心呕吐6d于2012年12月19日入院.平素月经不规律,末次月经为2012年6月4日,预产期为2013年3月11日;孕期未行定期产前检查.追问病史,平素无牙龈出血、鼻衄及黑便史,无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史.首次分娩无产后出血史,第2次分娩后出现产后出血,当地医院考虑子宫收缩乏力,给予促子宫收缩治疗后好转,未行凝血功能检查.家族亲属中均无出血倾向的病史.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无瘀点瘀斑,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两次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分别为91 s和97.7 s,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均正常.入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请血液科会诊,检查凝血因子Ⅺ活度(Ⅺ:C)4%,凝血因子Ⅷ活度(Ⅷ:C)121.6%,凝血因子Ⅸ活度(Ⅸ:C)96.9%.
作者:李超然;叶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雌激素补充时机对绝经模型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力的影响,为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时机的选择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 将40只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绝经模型.术后将模型大鼠计算机随机分为早期激素补充治疗(HRT)组(n=10,术后3d予戊酸雌二醇补充治疗30 d)、早期对照组(n=10,术后3d予生理盐水30 d)、晚期HRT组(n=10,术后90 d予戊酸雌二醇补充治疗30 d)、晚期对照组(n=10,术后90 d予生理盐水30 d).对40只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行为学指标;并行MRI质子波谱成像技术扫描检测海马神经元代谢产物相关数据,包括N-乙酰基天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肌醇(mI),并以Cr值为标准,计算NAA/Cr、Cho/Cr、mI/Cr、NAA/mI比值.结果 (1)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早期对照组为(43±13)s,早期HRT组为(28 ±9)s,晚期对照组为(82±26)s,晚期HRT组为(48±18)s;游泳行程:早期对照组(1 404 ±238)cm,早期HRT组(878±354)cm,晚期对照组(2 411±818)cm,晚期HRT组(1 310±434)cm;绝经模型大鼠早、晚期HRT组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行程明显较早、晚期对照组短(P<0.01).(2) 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早期HRT组在目标象限游泳停留时间为(34.0±3.0)s,较其他各组时间长(P<0.05).(3) MRI质子波谱成像技术检测结果:NAA/Cr:早期对照组为1.12±0.17,早期HRT组1.26±0.12,晚期对照组1.57±0.21,晚期HRT组1.38±0.28,晚期HRT组和晚期对照组的NAA/Cr高于早期HRT组和早期对照组(F=6.05,P=0.040);早期HRT组与早期对照组、晚期HRT组与晚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P=0.860).mI/Cr:早期对照组0.69±0.04,早期HRT组0.46±0.12,晚期对照组0.70±0.03,晚期HRT组0.75±0.08,晚期HRT组、晚期对照组与早期HRT组、早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5,P=0.004),其中早期HRT组与早期对照组、晚期HRT组与晚期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F =6.01,P=0.040),且实验干预的起始时间与是否HRT干预对mI/Cr存在交互作用(F=13.79,P=0.006),即早期HRT可使mI/Cr比值降低.Cho/Cr:早期对照组0.95±0.09,早期HRT组0.80±0.12,晚期对照组0.87±0.09,晚期HRT组0.85±0.12,各组绝经模型大鼠与神经细胞膜稳态有关的Cho均无明显变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A/mI:实验干预的起始时间与是否HRT干预对NAA/mI存在交互作用(F=12.95,P=0.007),早期HRT可使NAA/mI比值升高,而晚期结果则相反.结论 HRT早期干预对改善绝经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力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晓燕;王丽平;彭丹红;王艳;任慕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羊膜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过程中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择2012年l至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无并发症、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孕妇30例,剖宫产时取羊膜进行上皮细胞培养,并进行如下分组实验:(1)毛喉素组:不同浓度的毛喉素(forskolin,0、2.5、5、50、100 μmol/L)作用羊膜上皮细胞2h,再以适宜浓度的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0、1、2、10、20h);(2)SP-cAMP组:不同浓度的PKA激动剂SP-cAMP(0、2.5、5、50、100 μmol/L)作用羊膜上皮细胞2h,再以适宜浓度的SP-cAMP作用不同时间(0、1、2、10、20 h);(3)H-89组:不同浓度的PKA抑制剂H-89(0、5、10、50、100 μmol/L)作用人羊膜上皮细胞2h,再以适宜浓度H-89作用不同时间(0、1、2、10、20 h).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CAMP水平及PKA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AQP3表达定位,蛋白印迹法检测总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CREB(p-CREB)和AQP3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 (1)各组羊膜上皮细胞的胞质及胞膜均有AQP3蛋白表达.(2)各组不同浓度forskolin、SP-cAMP和H-89作用羊膜上皮细胞后,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变化,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浓度forskolin作用羊膜上皮细胞2h,总CRE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MP水平、PKA活性、p-CREB和AQP3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5、50μmol/L forskolin作用后,上述4种因子均高于0μmol/L(P<0.05);而5 μmol/L明显高于2.5、50 μmol/L(P<0.05).forskolin作用的适宜浓度为5μmol/L.(4)不同浓度SP-cAMP作用羊膜上皮细胞2h,细胞中cAMP和总CREB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A活性、p-CREB和AQP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cAMP浓度为5、50 μmol/L时,上述3种因子高于0μmol/L(P<0.05);50 μmol/L时明显高于5 μmol/L(P <0.05).SP-cAMP作用的适宜浓度为50 μmol/L.(5)不同浓度H-89作用羊膜上皮细胞2h,细胞中cAMP水平和总CRE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A活性、p-CREB和AQP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89浓度为10、50和100μmol/L时,上述3种因子均低于0 μmol/L(P<0.05),10 μmol/L时明显低于50和100 μmol/L(P<0.05).H-89作用的适宜浓度为10 μmol/L.(6)5 μmol/L forskolin联合10 μmol/L H-89作用2h后,羊膜上皮细胞中总CRE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EB与AQP3表达水平比较,低于5 μmol/L forskolin作用2 h(P <0.05),但高于10 μmol/L H-89作用2 h(P <0.05).结论 cAMP-PKA信号传导通路对羊膜上皮细胞中AQP3蛋白的表达起调控作用.
作者:丁盛娣;华莹;吴均;谢爱兰;朱雪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受精卵种植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称为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又称剖宫产瘢痕异位妊娠(ca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y)或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pregnancy in caesarean section scar)等,其命名国内外尚未统一.CSP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其发生率约为1/2 000[1-2].由于世界范围内剖宫产率的上升,现在CSP已非罕见,在我国甚至已经成为常见病.CSP危险性很大,达妊娠晚期时可形成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近年来,已经引起高度重视[3-7].国外尚无CSP诊治的规范出台[8].2012年7月,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并发表了《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共识》,建议各级医疗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参照执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9].然而,该共识似乎并没有引起广大妇产科医师的足够重视,CSP临床处理也无统一规范.鉴于CSP的高发病率和高危险性,有必要强化对该疾病的认识,本期刊登了4篇相关论文,从不同侧面介绍了CSP诊断、分型和处理的经验,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借鉴和帮助.
作者:周应芳;杨慧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病灶大径线≤2.5 cm的内生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CSP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病灶大径线≤2.5 cm的内生型CSP患者61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宫腔镜组21例,行宫腔镜手术;药物+清宫组23例,给予甲氨蝶呤+清宫术;栓塞+清宫组17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后住院时间、血清β-hCG转为正常的时间.结果 宫腔镜组出血量、治疗后住院时间、血清β-hCG转为正常的时间分别为(49.8±6.2)ml、(3.5±0.8)d、(21.2±2.4)d,药物+清宫组分别为(87.0±30.5) ml、(12.5±1.0)d、(29.6±2.2)d,两组各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手术时间为(33 ±4) min,药物+清宫组为(35±6)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治疗后住院时间短于栓塞+清宫组的(4.5±0.6)d,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与栓塞+清宫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3 ±4)、(31 ±4)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9.8±6.2)、(46.2 ±2.8)ml]、血清β-hCG转为正常的时间[(21.2±2.4)、(23.1±2.6)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治疗病灶大径线≤2.5 cm的内生型CSP有效、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吕净上;付秀虹;王慧芬;谢文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治的外生型CSP患者共71例的资料,其中39例行宫腔镜病灶切除术(宫腔镜组),32例行腹腔镜病灶剔除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宫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血清β-hCG降至正常时间等.结果 宫腔镜组中2例因病灶外凸明显,术中出血量大,转行开腹病灶切除术,另外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宫腔镜组手术时间、血清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术后宫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4±18) rmin、(27±5)d、(38±12) ml、(3.8±0.7)d,腹腔镜组分别为(100±21) min、(17±4)d、(19±6) ml、(3.5±0.6)d,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宫腔镜组为(113 ±63) ml,腹腔镜组为(109± 59)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吸收时间宫腔镜组为(88±17)d,腹腔镜组因病灶已经完全剔除,故不涉及病灶吸收时间.结论 腹腔镜CSP病灶剔除术治疗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可修复子宫瘢痕、减少再发风险、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尤其适用于治疗外生型CSP.
作者:王光伟;刘晓菲;萨日娜;王丹丹;杨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包块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39例包块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在外院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并有4例接受了不同药物[甲氨蝶呤(MTX)、顺铂、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的化疗;6例外院未明确诊断,但可疑为滋养细胞肿瘤.按不同治疗方式将39例患者分为MTX治疗组(3例),行MTX 50 mg/m2单次肌内注射或50 mg病灶局部注射;清宫组(16例),行清宫术;腹腔镜组(15例),行腹腔镜CSP病灶切除术(包括2例清宫术治疗失败患者);开腹组(6例),开腹行CSP病灶切除术(包括1例MTX治疗失败患者);子宫切除组(4例),开腹行子宫全切除术(包括2例清宫术治疗失败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结果 (1)临床特征:患者平均年龄(33±5)岁,其中两次剖宫产史者5例;CSP距末次剖宫产中位时间为4年.39例患者中,35例患者表现为药物流产(5例)、人工流产手术(9例)或清宫术(21例)后持续阴道出血或β-hCG持续异常.B超表现为子宫前壁下段可见囊实性或实性混合回声包块,周边可探及丰富的高速低阻血流频谱.(2)治疗结局:39例患者中,20例患者曾被疑诊或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MTX治疗组3例患者中2例成功;清宫组16例患者中,8例在子宫动脉栓塞后B超监视下清宫,6例成功,8例在腹腔镜或宫腔镜下清宫,5例成功;腹腔镜组1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CSP病灶切除术,均治疗成功;开腹组6例患者均行开腹CSP病灶切除术,均治疗成功;子宫切除组4例患者均行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均治疗成功.(3)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5±1.6)d,平均手术时间为(54±16) min;开腹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7±5.8)d,平均手术时间为(87 ±15) min;两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包块型CSP多为孕囊型CSP清宫不全或不全流产后残留妊娠组织继续生长而成,超声图像容易与滋养细胞肿瘤混淆导致误诊.应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腹腔镜CSP病灶切除术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同时,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可作为包块型CSP治疗的首选.
作者:李源;向阳;万希润;冯凤芝;任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处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并符合CSP诊断标准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行清宫术(清宫组),2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栓塞组),8例行开腹病灶清除术(开腹组),15例行阴式病灶清除术(阴式组).结果 (1)清宫组、栓塞组、开腹组、阴式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2/12、86%(19/22)、7/8、13/15.(2)清宫组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 ml(17~28ml)、住院时间为(5.1±1.9)d,栓塞组分别为10 ml(5~ 15 ml)、(10.2±3.2)d,开腹组分别为200 ml(80~300 ml)、(11.3±3.3)d,阴式组分别为50 ml(45 ~100 ml)、(6.8±1.2)d,清宫组与栓塞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与阴式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开腹及阴式病灶清除术均可用于治疗CSP.若病灶植入肌层> 1/2或近浆膜层,需慎重选择介入手术;若病灶较大且周围血流信号丰富,慎重选择阴式手术.
作者:石军荣;秦金金;王伟明;张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