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不孕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预测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基因。方法收集2013年5—12月因“不孕症”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患者,选择其中与内异症相关的不孕患者(17例,包括6例卵泡期内膜、11例着床窗口期内膜)作为内异症组,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患者(19例,包括7例卵泡期内膜、12例着床窗口期内膜)作为对照组。(1)两组患者各取3例着床窗口期内膜,采用miRNA和mRNA芯片技术筛选,联合数据库预测结果以及miRNA和mRNA的负调控关系,得到与miRNA表达呈负相关的交集靶基因,构建miRNA-mRNA共表达网络,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找到处于核心调控地位的miRNA。(2)采用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两组(内异症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例和16例)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42-5p、miR-146a-5p和miR-543的表达,验证miRNA芯片技术筛查结果。结果(1)miRNA和mRNA芯片技术筛选结果显示,内异症组着床窗口期内膜组织中,筛选出6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miR-142-5p、miR-146a-5p、miR-1281、miR-940、miR-4634表达明显上调,miR-543表达明显下调;筛选出6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mRNA,其中CADM1、IL-10RA、ITGAL、LPAR5等58个mRNA表达明显上调,HLA-DRB1、3、4、5和SOHLH2等5个mRNA表达明显下调。联合基因测序结果、数据库预测结果以及miRNA和mRNA的负调控关系,得到与miRNA表达呈负相关的交集靶基因36个,构建miRNA-mRNA共表达网络,发现miR-543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Targetscan等数据库预测miR-142-5p、miR-146a-5p和miR-543可作用于HOX10、ITGAV、ITGB3、OPN、LIF、ESR、PGR、CDH1和MMP等多种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对应的基因。(2)RT-PCR技术检测显示,内异症组着床窗口期内膜组织中miR-142-5p和miR-146a-5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3±10.6、1.9±0.8,对照组分别为1.1±0.6、0.9±0.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7,P=0.015),与miRNA芯片筛查结果一致。内异症组卵泡期内膜组织中miR-543的表达水平(2.3±1.0)显著高于对照组(1.0±0.4,P=0.008);但其着床窗口期内膜组织中miR-543的表达水平(1.2±0.6)与对照组(1.5±1.0)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890)。结论内异症不孕患者着床窗口期内膜组织中存在多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miR-142-5p和miR-146a-5p表达明显上调,可能通过作用于多种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影响胚胎着床;内异症不孕患者着床窗口期内膜组织中miR-543的表达低于卵泡期,提示miR-543可能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原因。
作者:王洋;马彩虹;乔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遗传学检查在胎儿心脏横纹肌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初步诊断为心脏横纹肌瘤的胎儿33例,追踪随访其后续相关检查和妊娠结局,结合病理和遗传学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胎儿期心脏横纹肌瘤的遗传学发病特点。结果3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初步诊断为心脏横纹肌瘤的胎儿中,24例终止妊娠,4例分娩,5例失访。其中,具备完善的引产后病理检查和遗传学检查结果的胎儿共8例。病理检查:8例胎儿的心脏肿瘤均表现为典型的横纹肌瘤特征。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由形态不规则的、肿胀的心肌细胞构成,细胞质呈空泡状,为特征性“蜘蛛样细胞”。遗传学检查:7例检测到结节性硬化症(TSC)基因突变,1例未检测到TSC基因异常。7例TSC基因突变胎儿中,6例为TSC2基因突变,1例为TSC1基因突变;5例胎儿有家系基因检查,其中3例为母亲TSC基因突变遗传给胎儿(1例可追溯,为家系中3代遗传),2例为胎儿自身新发的TSC基因突变。结论产前心脏超声联合遗传学检查对心脏横纹肌瘤胎儿既可明确其有无TSC,也可明确TSC基因突变的来源,从而进一步指导围产期管理。
作者:刘晓伟;谷孝艳;郝晓艳;商建峰;韩玲;何怡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在前瞻性研究中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经量过多的效果及经量过多缓解的预测因素。方法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从2006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门诊或住院的通过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经量过多和(或)重度痛经患者共1100例给予LNG-IUS治疗,在放置前后不同随访时间点评估患者的出血评分、LNG-IUS带器情况、痛经症状、生化指标、体格参数、月经模式以及不良反应,分析出血评分及贫血状态的变化趋势、经量过多缓解的预测因素以及与月经模式、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共1100例患者,其中经量过多患者618例(56.18%,618/1100),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范围1~60个月),在放置LNG-IUS后60个月时的累积续用率为66%。放置LNG-IUS后患者的出血评分与放置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均<0.01),放置前、放置后3、6、12、24、36、48和60个月的出血评分分别为(157±34)、(94±35)、(70±33)、(67±18)、(67±20)、(65±19)、(66±19)、(65±21)分。放置LNG-IUS后经量过多患者的比例与放置前相比显著下降(P均<0.01)。在放置LNG-IUS后的24个月内,每个随访时间点与前一随访时间点比较,出血评分、贫血状态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未能发现可以统一预测经量过多缓解的相关因素。经量过多的缓解情况与同期患者报告的月经模式变化、总体不良反应、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等因素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 LNG-IUS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经量过多的有效方案,经量过多的缓解与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模式、月经模式变化或不良反应无关。
作者:李雷;冷金花;史精华;张俊吉;贾双征;李晓燕;戴毅;张加韧;李婷;徐晓璇;刘真真;游姗姗;常晓燕;郎景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巨大儿胎盘组织中Klotho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其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分娩的足月孕妇120例,根据孕妇是否合并GDM(除GDM外均无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及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为4组:GDM巨大儿组(孕妇患GDM,其新生儿为巨大儿),GDM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孕妇患GDM,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正常);无GDM巨大儿组(健康孕妇,其新生儿为巨大儿),无GDM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健康孕妇,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正常)。采用免疫组化SP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蛋白印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Klotho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比较各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1)免疫组化SP法检测显示,GDM巨大儿组中Klotho蛋白阳性表达率(93%,28/30)较GDM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73%,22/30)明显增加(P<0.05);无GDM巨大儿组中Klotho蛋白阳性表达率(97%,29/30)较无GDM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80%,24/30)明显增加(P<0.05)。(2)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显示,GDM巨大儿组Klotho mRNA表达水平(4.3±3.1)较GDM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2.1±2.4)明显增加(P<0.05);无GDM巨大儿组Klotho mRNA表达水平(4.8±3.4)较无GDM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2.6±3.3)明显增加(P<0.05)。(3)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GDM巨大儿组Klotho蛋白的表达水平(1.27±0.90)较GDM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0.64±0.24)明显增加(P<0.05);无GDM巨大儿组Klotho蛋白的表达水平(2.51±3.52)较无GDM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0.77±0.37)明显增加(P<0.05)。(4)3种方法均提示GDM巨大儿组较无GDM巨大儿组、GDM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较无GDM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Klotho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Klotho基因在胎盘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巨大儿发生的机制之一,Klotho基因对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调节与是否合并GDM无明显关联。
作者:邵文佳;王冬雪;万庆宇;张明明;陈苗苗;宋薇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5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29例早期(Ⅰa2~Ⅰb1期)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手术方式包括经阴道子宫颈冷刀锥切+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术(PLD)或全腹腔镜下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RT;包含PLD);以同期由同一组医师实施的腹腔镜下子宫广泛性切除术(RH;包含PLD)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标本检查的相关指标、术后妊娠情况及术后肿瘤相关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结果(1)研究组29例患者中,26例顺利完成保留生育功能手术,3例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阳性不符合保留生育功能条件而改行腹腔镜下RH。(2)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82±21)、(147±2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63,P<0.01);而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2±26)、(99±34)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3±0.4)、(1.1±0.9)d]、住院时间[分别为(11.2±2.1)、(10.6±3.5)d]、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10%(3/29)、10%(5/48)]、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1/29)、2%(1/48)]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标本检查的相关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切除的盆腔淋巴结数[分别为(23.4±4.1)、(22.8±3.9)个]、主韧带长度[分别为(2.9±0.5)、(3.0±0.6)cm]、宫骶韧带长度[分别为(2.6±0.7)、(2.8±0.4)cm]、阴道长度[分别为(3.4±0.3)、(3.5±0.3)cm]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妊娠及肿瘤复发:研究组26例成功保留生育功能患者中,术后仅14例患者有妊娠愿望,其中妊娠5例(5/14),包括足月分娩1例、早产1例、自然流产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9.4、30.2个月,随访期内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4%(1/26)、4%(2/48),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04,P>0.05)。结论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疗效肯定、安全可行,但其妊娠结局需待进一步改善。
作者:孙雨欣;刘青;刘开江;李培全;胡郅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2013年单胎足月巨大儿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地区15家不同级别的医院,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20日至11月30日于这些医院分娩的14188例单胎足月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计算北京地区巨大儿的发生率,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描述相关危险因素与巨大儿发生的风险。结果(1)北京地区2013年单胎足月活产新生儿中巨大儿的总体发生率为7.069%(1003/14188)。(2)抽样选取的15家医院中巨大儿的发生率不一致,低为5.36%(89/1659),高为8.80%(46/523);且二级医院巨大儿的发生率是三级医院的1.284倍(95%CI为1.114~1.480,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身高≥160 cm(校正OR=1.875,95%CI为1.559~2.256)、孕前体质指数(BMI)≥24.0 kg/m2(孕前BMI为24.0~27.9 kg/m2时,校正OR=1.696,95%CI为1.426~2.018;孕前BMI≥28.0 kg/m2时,校正OR=2.393,95%CI为1.831~3.127)、孕期体质量增长≥15.9 kg(校正OR=2.462,95%CI为2.125~2.853)、孕次>1次(校正OR=1.408,95%CI为1.224~1.620)、分娩孕周≥40周(校正OR=2.007,95%CI为1.745~2.308)以及妊娠合并糖尿病(校正OR=1.522,95%CI为1.298~1.784)均为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且在所有的危险因素中,孕期体质量增长≥15.9 kg、孕前BMI≥28.0 kg/m2以及分娩孕周≥40周与巨大儿的关系为密切(P均<0.01)。结论巨大儿的发生率在不同级别医院间有明显差异;分娩孕周、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作为巨大儿主要且可控的危险因素,应受到临床医师更多的关注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作者:任江红;王晨;魏玉梅;杨慧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阴部神经功能检查对盆底重建手术后是否发生尿失禁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全盆底重建手术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70例;术前合并隐匿性尿失禁(OSUI)者40例,全盆底重建手术后共14例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发生压力性尿失禁(SUI)。于术前检查阴部神经功能,包括阴部神经运动终末潜伏期(PNTML)及波幅,分析POP患者阴部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及阴部神经功能参数与术后发生SUI的关系。结果术前POP合并OSUI者、不合并OSUI者比较,前者双侧PNTML明显延长[右侧分别为:(2.62±0.23)、(2.40±0.26)ms,左侧分别为:(2.55±0.21)、(2.37±0.30)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波幅无差异(P>0.05)。重度POP合并OSUI者,出现RPNTML延长的风险更高(P<0.05)。术后复发SUI者与术后未复发SUI者比较,前者术前右侧PNTML明显延长[分别为(2.74±0.16)、(2.47±0.2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复发SUI者的右侧PNTML比健康人PNTML的平均值[(2.10±0.20)ms]至少延长2.5个标准差。结论 POP合并OSUI者往往伴有阴部神经损伤,神经传导速率延缓,PNTML延长对术后发生尿失禁有预测价值。POP患者术前右侧PNTML较健康人延长超过2.5个标准差时全盆底重建手术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增高,可考虑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
作者:王爱萍;宋健;吕香霖;陈荔闽;钟小琳;宋岩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染色体异常是临床上通过产前诊断可以预防的常见出生缺陷,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如三体综合征、单体综合征、嵌合体等)、染色体非平衡结构异常(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等,其临床表型为智力低下、生长发育异常、器官畸形等。细胞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是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报告周期长、有细胞培养失败风险等。分子诊断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CGH)、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效率,其中,MLPA是2002年由荷兰学者Schouten研究建立的1种分子诊断技术,该技术结合分子杂交、连接和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于同一反应管内可同时检测出40个不同核苷酸序列的拷贝数变化[1]。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比,MLPA技术具有快速、高通量、特异度好、敏感度高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分析3651例行产前诊断的胎儿,对MLPA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作者:林洋洋;娄季武;谢润桂;赵颖;徐婉芳;何怡;叶菀华;曾秀梅;刘彦慧;隗伏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母儿Rh血型不合所致的胎儿溶血是由于Rh血型阴性的母亲产生了针对Rh阳性胎儿血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发生进行性溶血,引起胎儿贫血、心力衰竭、水肿,甚至死胎、新生儿死亡等严重不良结局[1]。不同的种族血型为Rh阴性的个体所占比例不同,我国Rh血型阴性个体占0.3%,低于北美和欧洲白种人的15%及非洲人的4%~6%[2],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母儿Rh血型不合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Rh血型的普查,以及“二孩政策”的调整,母儿Rh血型不合的发生有增多趋势。我国对该病的标准化处理经验不足,文献中曾报道因母儿血型不合行宫内输血的病例,2008年报道的病例于输血次日发生胎膜早破[3],2009年报道的病例经胎儿脐静脉输血失败、二次行腹腔输血后取得较满意的结局[4]。本文为1例母儿Rh血型不合孕妇实施规范性宫内输血的成功处理的病例,旨为国内类似病例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
作者:王瑜;孙笑;孙瑜;时春艳;玛丽帕提·马尔旦;李博雅;杨慧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1种妊娠后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不仅增加围产期孕妇和胎儿的风险,也增加这些孕妇远期发生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及其子代肥胖的概率。目前,GD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其与T2DM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均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同的遗传基础[1-2]。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褪黑素受体(MTNR)1B基因是T2DM的候选基因[3],MTNR1B基因rs1083096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葡萄糖代谢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与T2DM的发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4]。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1~q22,编码高亲和力G蛋白偶联受体,与松果体分泌的激素--褪黑素(melatonin)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2012年,Kwak等[5]通过对韩国GDM人群的研究发现,MTNR1B基因rs10830962位点SNP与GDM的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2013年,Li等[6]通过对中国汉族的GDM患者及正常孕妇的MTNR1B基因rs10830962位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rs10830962位点SNP与GDM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上述两项研究的结果不同,提示,GDM的发病在不同的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异质性。本研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及小测序法(SNaPshot)分型技术,探讨MTNR1B基因rs10830962位点SNP与GDM发病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恬怡;陈焱;施怡如;刘云;于燕;朱爱琳;谢翠;张燕;任利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迷走右侧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 ARSA),又称异位右侧锁骨下动脉,是常见的主动脉弓先天性异常之一,既可以为正常的血管变异,也可以是复杂型心脏畸形或遗传综合征的组成部分。正常的右侧锁骨下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平,是头臂干的分支之一,也是主动脉弓的第1条分支。而ARSA起源于降主动脉起始部,在分出左侧锁骨下动脉之后作为主动脉弓的第4条分支绕过气管后方向右侧肩部走行[1]。
作者:杜柳;谢红宁;郑菊;李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Notch基因的配体——Jagged1 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沉默Jagged1基因的表达对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1)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8例卵巢癌及3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存档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Jagged1、Notch受体——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Hey1 mRNA的表达。(2)培养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系SKOV3细胞接种于裸鼠腋窝皮下,构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裸鼠分为3组,Jagged1干扰组、空载体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裸鼠,分别转染重组载体pcDNA3.1(+)-siRNA-Jagged1质粒(特异性沉默Jagged1基因的表达)、空载体pDC3.1质粒和磷酸盐缓冲液。转染结束后14 d,测量3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和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Jagged1、Notch1、Hes1和Hey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显示,卵巢癌组织中Jagged1、Notch1、Hes1和Hey1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转染结束后14 d,Jagged1干扰组裸鼠的移植瘤体积和瘤体质量分别为(491±68)mm3和(2.6±0.4)g,均明显小于空载体组[分别为(842±88)mm3和(4.4±0.8)g]和对照组[分别为(851±90)mm3和(4.5±0.9)g;P<0.05];Jagged1干扰组裸鼠的抑瘤率为42.2%,显著高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2%、0;P<0.05);Jagged1干扰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Jagged1、Hes1和Hey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P<0.05),而3组间Notch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Jagged1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特异性沉默Jagged1基因的表达后,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这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而发挥抑癌作用。
作者:刘国燕;郜智慧;李力;宋亭亭;盛修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由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第2届ICGEB HPV专题研讨会:从基础到预防”将于2016年11月8—10日在中国香港召开。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分享HPV的新知识和研究进展,内容涵盖HPV相关肿瘤的发生发展、筛查、流行病学及预防。大会主席:Paul KS Chan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微生物学系)。网址:http://www.cuhk.edu.hk/med/mic/Events/ICGEB/index.html;Email:ceid@med.cuhk.edu.hk。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为了响应国家卫计委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要求,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妇产科杂志》主办的“妇科基层医师手术规范化培训”将于2016年在全国6个城市举办。本次手术规范化培训活动由郎景和院士担任主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奥赛托星-缩宫素鼻喷雾剂作为国内唯一的促排乳化学药品,能加速泌乳启动,维持充足泌乳。同时,其能促进子宫收缩,保持张力,使人工流产手术时术者有清晰的手感,降低风险,防止过度吸刮造成的宫腔粘连、漏吸或人工流产不全,并能及早排出残留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减少药物流产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目前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奥赛托星-缩宫素鼻喷雾剂可自行反复多次使用,符合哺乳时每日多次高频率使用的特性;可带回家使用,克服了缩宫素半衰期短,无法长期维持子宫收缩的缺陷;无针剂注射的疼痛;无创给药,使用方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随着“胎儿即病人”的理念的不断推广,胎儿医学借力于信息科技平台,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胎儿疾病的宫内治疗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宫内治疗仅仅指施予胎儿的手术,而广义的宫内治疗涵盖了包括胎儿监护、胎儿评估以及胎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赵扬玉;魏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5%~3.0%,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死因之一[1]。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既往有心脏病病史的妇女合并妊娠,常见为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等结构异常性心脏病以及非结构异常性的心律失常等;也可以是妇女妊娠期间新发生的心脏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和围产期心肌病等。妊娠期和分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增加心脏负担,贫血、低蛋白血症和感染等不良因素可以导致心功能下降,双胎、羊水过多和子痫前期等产科因素可诱使心脏病加重,可出现心力衰竭(心衰)、恶性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危象、心源性休克和栓塞等危及母儿生命的严重心脏并发症。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为了更方便、简洁地使用本专业领域内的名词术语及其缩略语,本刊特公布公知公认的部分缩略语,作者在撰写文章时可以直接使用以下缩略语,而不必再注明其全称。未公布的名词术语,请按照如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一般为超过4个汉字)且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缩略语可于第1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第1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子痫前期是引起围产期孕妇和胎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胎盘细胞自噬与子痫前期发病间存在一定的联系[1]。自噬是指细胞通过溶酶体途径消化其自身成分的过程,是机体降解回收过多或异常的蛋白质、细胞器等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噬,细胞可以在缺氧、应激、营养匮乏等条件下维持自身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的进行。然而,过度的自噬激活则会导致细胞死亡,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本文就胎盘细胞自噬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综述如下。
作者:夏炳章;程蔚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约75%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就诊时为早期[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Ⅱ期],其5年总生存率为74%~91%;而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66%和20%~26%[2]。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相同期别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距较大,仅靠分期无法较好预测患者的预后。因此,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准确和合理的分型,对于挖掘潜在的临床价值意义重大。
作者:杨媛;赵丽君;王志启;王建六;魏丽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米非司酮研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法国Roussel Uclaf公司在研发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时意外发现其同时具有很强的与PR竞争结合的能力,因而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的作用。而米非司酮本身强烈的抗糖皮质激素活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近年来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金力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