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29-567X
  • 国内刊号:11-2141/R
  • 影响因子:2.75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3
  • 全年订价:46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EI 工程索引(美),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 获国家科委优秀期刊二等奖
  • 妇产科学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7年3期文献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不同方式放疗的对比研究

    目的 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给予盆腔外调强放疗(IMRT)或三维适形放疗(3D-CRT),探讨这两种放疗方式的放疗剂量、患者生命质量及其治疗结局的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3例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IMRT组(85例)和3D-CRT组(98例),两组患者的放疗总剂量均为45 Gy,分割为1.8 Gy/d,5次/周,共25次完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放疗剂量、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生命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其中,放疗剂量学指标包括计划靶区(PTV)剂量分布以及危及器官肠袋、直肠、膀胱的照射体积百分比;急性放射性损伤的评价采用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与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共同制定的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分级标准;生命质量评分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Cx量表)和前列腺癌临床生命质量量表(EPIC-CP量表).结果 (1)一般情况:183例患者中,Ⅰ~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170例(包括IMRT组81例和3D-CRT组89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3例(包括IMRT组4例和3D-CRT组9例),两组间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所占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3D-CRT组患者行同步化疗的比例分别为64%(54/85)、66%(65/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3D-CRT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放疗剂量:与3D-CRT组相比,IMRT组PTV平均照射剂量降低[分别为(46.4±0.5)、(46.1±0.4)Gy],45%处方剂量包绕的照射体积百分比(V45)增高[分别为(93.3±2.0)%、(95.2±1.0)%];肠袋的V40降低[分别为(36.5±15.9)%、(24.4±6.8)%];直肠的V40[分别为(85.4±8.4)%、(73.9±12.3)%]、V45[分别为(71.5±13.7)%、(32.8±13.4)%]均降低;膀胱的V40降低[分别为(84.4±13.0)%、(55.5±13.0)%];骨髓的V20[分别为(79.5±6.6)%、(67.9±5.4)%]、V10[分别为(86.3±6.6)%、(82.1±6.0)%]均降低.两组间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MRT组与3D-CRT组的肠袋V45、膀胱V4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放射性损伤:IMRT组、3D-CRT组患者Ⅱ~Ⅲ级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3%(11/85)、24%(24/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5,P=0.048);Ⅲ级急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16/85)、26%(25/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1,P=0.279);IMRT组、3D-CRT组患者中,未行同步化疗者Ⅲ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6%(2/31)、9%(3/33),行同步化疗者Ⅲ~Ⅳ度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26%(14/54)、31%(20/6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命质量评分:放疗前,IMRT组、3D-CRT组的FACT-Cx量表评分分别为(82±16)、(85±16)分,EPIC-CP量表评分分别为(16±7)、(15±6)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IMRT组、3D-CRT组的FACT-Cx量表评分分别为(76±14)、(71±18)分,EPIC-CP量表评分分别为(18±7)、(22±7)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IMRT组、3D-CRT组患者的EPCI-CP量表评分升高幅度分别为(3±4)、(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0,P=0.000).(5)临床疗效:随访至2016年10月,IMRT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4%(3/85),3D-CRT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2%(2/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538).结论 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IMRT相对于3D-CRT可以达到更好的靶区剂量分布,明显降低危及器官的照射体积百分比,并减少急性放射性损伤,获得更好的生命质量.

    作者:倪镌;殷卓敏;袁淑慧;刘南芳;李莉;徐小仙;楼寒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盆腔脓肿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盆腔脓肿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盆腔脓肿患者12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合并内异症34例(观察组)、单纯盆腔脓肿9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 (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盆腔包块大径、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血CA125水平、宫内节育器在用情况、既往盆腔炎症性疾病史等均无差异(P均>0.05);但观察组痛经(65%,22/34)、合并不孕症(21%,7/34)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7%(7/95)],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表现:两组均以发热、腹痛、盆腔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比例分别为12%(4/34)和2%(2/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观察组介入穿刺治疗7例,但均失败转手术治疗(7/7);对照组介入穿刺治疗19例,18例好转出院,1例失败转手术治疗(1/19);两组穿刺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腹腔镜手术时间[分别为(76±41)、(53±2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6±296)、(43±36)ml],开腹手术时间[分别为(168±58)、(116±3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48±431)、(145±24)m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腔脓肿合并内异症病情危重,介入穿刺联合静脉抗生素治疗失败率高,应积极手术治疗;虽然手术困难,但预后比较满意.

    作者:刘玉婷;史宏晖;于昕;王姝;樊庆泊;刘海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巨大儿发生率的中国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的参考范围——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目的 分析中国孕妇的孕期体质量增加(GWG)与巨大儿发生率的关系,探讨基于巨大儿发生率的中国孕妇GWG的参考范围.方法 采用多中心、分层抽样调查方法,收集了14个省市区39家医院的112485例非早产(分娩孕周≥37周)分娩孕妇的临床数据,共61149例(54.36%,61149/112485)非早产、单胎、基本数据完整(包括身高、孕前体质量、GWG、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孕妇纳入本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孕妇的身高、孕前体质指数(BMI)、GWG、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及其新生儿性别等因素对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设定正常孕妇的巨大儿发生率为5.0%~10.0%,计算不同孕前BMI孕妇的GWG参考范围.结果 本研究中巨大儿的总发生率为7.46%(4563/61149).通过非校正和校正的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巨大儿发生率与孕妇的身高、分娩孕周、孕前BMI、GWG、男性性别新生儿、初产妇及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均<0.05).以控制巨大儿发生率在5.0%~10.0%为目标,在低BMI孕妇(孕前BMI<18.5 kg/m2)、正常BMI孕妇(孕前BMI为18.5~24.9 kg/m2)、超重(孕前BMI为25.0~29.9 kg/m2)和肥胖(孕前BMI≥30.0 kg/m2)孕妇,其GWG的参考范围分别为20.0~25.0、10.0~20.0、0~10.0和0~5.0 kg.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巨大儿发生率的中国孕妇GWG的参考范围.

    作者:梁嬛;张为远;李笑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机器人手术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荟萃分析

    目的 分析机器人手术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Embas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等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CSTJ)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国际肿瘤学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等中文期刊.检索2000年1月至2016年10月发表的相关文献.(1)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表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满分为9颗星,得到0~4颗星者为低质量文献、5~9颗星者为高质量文献;(2)采用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先对各入选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用不同的效应模型(包括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机器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1)终纳入13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共1554例患者,其中行机器人手术(RS组)739例,行腹腔镜手术(LPS组)815例.13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包括前瞻性的队列研究4篇,回顾性的队列研究9篇;NOS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均在5颗星以上,均为高质量文献.(2)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LPS组患者比较,RS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标准差(SD)=-72.31 ml,95%CI:-107.29~-37.33,P<0.01]、住院时间短(SD=-0.29 d,95%CI:-0.46~-0.13,P=0.001)、输血率低[风险比(RR)=0.57,95%CI:0.33~0.97,P=0.040]、中转开腹率低(RR=0.41,95%CI:0.26~0.65,P=0.000)、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RR=0.43,95%CI:0.24~0.76,P=0.004),两组间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SD=10.26 min,95%CI:-13.62~34.13,P=0.400)、盆腔淋巴结切除数(SD=0.48个,95%CI:-1.76~2.71,P=0.680)、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SD=0.46个,95%CI:-1.42~2.34,P=0.630)、淋巴结切除总数(SD=-0.04个,95%CI:-3.99~3.91,P=0.98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87,95%CI:0.67~1.12,P=0.280)在两组中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有术中出血量少、输血率低、中转开腹率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因其费用昂贵而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作者:李小毛;王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6917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周期中多胎妊娠选择性或自然减胎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多胎妊娠实施早期选择性减胎术或胎儿发生自然减胎后的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情况,探讨早期减胎是否能改善多胎妊娠的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与生殖研究所接受IVF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法(ICSI)的6917个临床妊娠周期,其中多胎妊娠(包括双胎、三胎)减胎的周期数为754个,根据减胎(包括选择性减胎和自然减胎)后剩余的胎儿数分组:减胎后单胎组(599个周期)、减胎后双胎组(155个周期),分别与同期未减胎的初始单胎组(3589个周期)、初始双胎组(2574个周期)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1)减胎后单胎组与初始单胎组比较: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9.85%(59/599)、6.21%(223/3589)]、早产率[19.37%(116/599)、10.73%(385/3589)]、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9.71%(56/577)、4.57%(152/3324)]、围产儿死亡率[0.69%(4/577)、0.12%(4/3324)]、出生缺陷发生率[2.95%(17/577)、1.02%(34/3324)]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减胎后双胎组与初始双胎组比较: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3)减胎后单胎组中,出生缺陷发生率达2.95%,较其余3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的多胎妊娠者,即使在孕早期减胎为单胎,其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虽有改善,但仍然高于初始单胎妊娠者.(2)发生自然减胎的多胎妊娠患者,其保留胎儿的畸形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应加强产前检查.

    作者:陈巧莉;叶虹;丁晓燕;沈小力;黄国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微小RNA-34a对绒毛膜癌细胞系JEG-3细胞自噬的影响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内成分自我降解,维持细胞内平衡的过程.细胞自噬活性的紊乱导致多种疾病,包括妊娠并发症的发生[1].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张展;徐娜;李爱萍;刘慧;王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前CA125及人附睾蛋白4水平检测在预测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是病死率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23.9万,其中15.2万例患者因该病而死亡[1];而在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5.2万,死亡病例约2.3万[2].

    作者:师媛;赵淑华;张玲;杨丽娜;朱骞;孙小霞;杨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镜像综合征六例临床分析

    镜像综合征(mirror syndrome)是指伴随着胎儿和(或)胎盘水肿而出现母体水肿等症状的罕见临床综合征,也称为Ballantyne综合征.Ballantyne在1892年首次描述1例由于母儿Rh血型不合引起的与胎儿水肿关联的母体水肿[1].1956年,O′Dricoll DT首次将这种母体水肿镜像反映胎儿水肿的临床症候群命名为镜像综合征[2].

    作者:邱丽茵;潘勉;张荣莲;任坤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盆腔器官脱垂Ⅳ度合并双侧肾积水子宫托治疗一例及文献复习

    盆腔器官脱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时常因牵拉相邻盆腔器官而使其位置下移、组织结构变化,可使输尿管在进入膀胱时扭曲和(或)成角导致管腔狭窄造成机械性梗阻,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长期的尿潴留使得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或丧失,尿液发生反流,从而导致肾积水.

    作者:张琳;闫璐;刘义彬;孙向航;张明乐;张志强;黄向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Van Wyk-Grumbach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Van Wyk-Grumbach综合征(VWG综合征)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主要表现为青春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身材矮小、骨龄发育延迟、青春期假性性早熟、乳房发育、阴道流血、卵巢和睾丸异常发育增大、卵巢囊肿,可继发垂体瘤样增生,因患者出现卵巢囊肿、垂体瘤样增生等而易被误诊为卵巢囊肿等,进而采取不恰当的手术或药物治疗[1].

    作者:段洁;吴莺;黄燕明;李红英;张伶俐;王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拮抗剂在化疗中的卵巢保护作用

    现今被诊断为恶性肿瘤的育龄期妇女越来越多,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化疗药物的不断研发,医学观念的不断进步,年轻患者化疗后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提高,有些恶性肿瘤甚至达到治愈[1].

    作者:张慧;韩冰;黄波;王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子宫腺肌病痛经相关神经因素的研究进展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性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多以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继发性渐进性痛经为主要临床表现.据不完全统计,子宫腺肌病痛经的发生率为15%~30%,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郑德璇;段华;汪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子宫动静脉瘘一例

    患者23岁,因月经第3天突发阴道大量流血,于当地医院诊治无效转至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患者1年半前因葡萄胎行清宫手术,1年前因经期大量出血在当地医院行右侧髂内动脉结扎+子宫动静脉瘘结扎缝合术.

    作者:刘薇;王晴文;马宏博;李长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如何提高子宫颈细胞学取样的质量——细胞学取样的要点和难点

    目前,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3种,即细胞学检查[包括传统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检查(LBC)]、高危型HPV检测、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子宫颈癌筛查的目的是发现子宫颈癌癌前病变(尤其是高级别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以达到早诊早治、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作者:章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沉痛悼念叶惠方教授

    我国著名的妇产科学家,《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辑,原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主任,叶惠方教授,于2017年1月17日23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叶惠方教授系广东省台山县人,1917年7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作者:《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长期管理的必要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之所以需要长期管理,首先,是因为内异症病因不明、病因难以去除,其中经血逆流很常见,对生育年龄妇女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其次,内异症可以像恶性肿瘤一样向周围浸润生长,甚至侵犯肠管、阴道、输尿管和膀胱等,手术难以彻底[1];另外,内异症是个慢性疾病,术后容易复发,难以根治,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控制;后,内异症可以发生癌变,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周应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纪要

    2016年10月28—30日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共收到大会投稿1894篇,注册参会人数达3281人,会议专题发言226个,大会发言340个.

    作者:朱兰;段华;时春艳;郎景和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