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建立2 d龄SD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将2 d龄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VL模型组.对照组仅进行右侧颈总动脉分离术,而不作结扎及缺氧处理.PVL模型组大鼠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含6% O2和94% N2的氧氮混合气体处理4 h,建立新生大鼠PVL模型.对两组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神经行为学评价和生长发育评估.结果 光镜和电镜下发现,对照组无明显形态学变化而缺氧缺血48 h后PVL组有显著的脑室周围脑白质损伤,14 d可见典型的PVL病理改变.神经行为学评价, PVL组大鼠感觉运动功能、情感行为能力及生长发育均较对照组明显减退.结论 该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符合早产儿PVL改变.
作者:李德渊;陈娟;石晶;李晋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抗单链DNA(single-strand DNA,ssDNA)抗体在检测子宫肌瘤细胞凋亡上的意义.方法 采取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抗ssDNA抗体和Bax抗体检测4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同一病例正常子宫肌组织中ssDNA的产生状况和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Bax和ssDNA在正常子宫肌组织中免疫染色阳性率和免疫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肌瘤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在子宫平滑肌中,Bax蛋白表达量与ssDNA产生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0.720,P=0.000).结论 Bax表达的下调,可能在子宫肌瘤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使用抗ssDNA抗体的免疫染色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凋亡细胞.
作者:张坦;付艳;文继红;李艺杨;马莉;邓伟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技术、曲面重建(curve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CPR)技术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确诊支气管异物患儿10例,男孩9例,女孩1例,年龄为(1.2~10.0)岁;在常规螺旋CT检查的基础上,再结合MPR,CPR显示支气管狭窄、异物及其所在的位置,以及异物阻塞所致的间接征象.结果 螺旋CT检查结果提示,支气管异物并经支气管镜检确诊,位于右侧主支气管者8例,位于左侧主支气管者2例;低密度异物8例,包括花生米3例、开心果皮、玉米粒、瓜子仁、蚕豆和肉丝各1例,高密度异物,如牙齿和鱼刺残留各1例;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肺炎7例,肺不张4例,肺气肿3例,纵隔气肿4例,皮下气肿4例,气胸2例.结论 螺旋CT加MPR/CPR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显示率高,定位准确,并可显示各种合并症,对气道异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极重要的价值.
作者:叶川;宁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窒息新生儿复苏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足月儿与近足月儿(34周≤胎龄<37周)窒息复苏后在新生儿早期的预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2年8月至2006年3月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窒息后足月儿263例和近足月儿83例,有先天性畸形的患儿被排除.收集资料(包括母亲的孕期并发症、羊水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比较近足月儿和足月儿呼吸困难及近期预后不良(因病重转院、放弃治疗或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足月儿组出现呼吸困难表现的为39.9%(105/263),因病重转院、放弃或死亡的为6.1%(16/263),平均吸氧时间为2 d/(1~4)d,平均住院时间为4 d/(2~8)d.近足月儿组出现呼吸困难的为57.8%(48/83),较足月儿组高(P<0.01);新生儿早期预后不良为30.1%(25/83),高于足月儿组(P<0.001), 平均吸氧时间为2.5 d/(1~6)d,平均住院时间为9 d/(1~24)d, 均高于足月儿组(P<0.001,P<0.001).近足月儿中,经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P<0.01).结论 近足月儿窒息复苏后,呼吸困难和新生儿早期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因此,临床上需对近足月儿窒息复苏后的处理加以重视.
作者:骆菲;曹云;虞乐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笑气(nitrous oxide,N2O)吸入镇痛和药物镇痛三种分娩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3月至2004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无麻醉禁忌证,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90例,其中PCEA(PCEA组)、笑气吸入镇痛(笑气组)、药物镇痛(药物组)各30例.选择同期住院、条件相同、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分娩的孕妇30例为对照组(分组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PCEA组于产程活跃期给予硬膜外麻醉,接自控镇痛泵联合注入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笑气组于产程活跃期给予吸入含50% N2O和50% O2的混合气体;药物组于潜伏期给予哌替啶(度冷丁)100 mg肌内注射,于活跃期给予地西泮(安定)10 mg静脉推注;对照组未给予任何镇痛措施.分别观察以上4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产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脐动脉血的血气分析,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①4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和孕周等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4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19.888,P=0.000);③4组产程时间比较:即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00);④4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00);⑤4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2.410,P=0.878;P>0.100);⑥4组产妇血氧饱和度及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00).结论 产妇PCEA用于分娩镇痛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分娩镇痛的首选方法.笑气吸入和药物镇痛效果虽次于产妇PCEA组,但方便简单,对母儿亦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作者:张亚明;成要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阴式)切除术的方法改进及其优越性.方法 将需行子宫切除术的非脱垂子宫患者240例(2004年5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本院住院治疗),随机分为阴式组和腹式组进行临床观察,并对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的传统方法进行改进.结果 阴式组较腹式组平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P<0.01),术后疼痛轻、发热率低、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P<0.001).结论 非脱垂子宫阴式全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增加并发症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子宫全切术方法.
作者:胡辉权;章庆华;方玲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探讨各种产前诊断指征下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方法 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中、晚期孕妇进行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比较在各种产前诊断指征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结果 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95%(562/591),发现异常核型为33例,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5.9%(33/562),三体综合征为15例(45.5%);其中,唐氏综合征为8例,18三体综合征为4例,16三体综合征为1例.在双亲之一携带染色体异常患者中,胎儿异常核型的检出率为50%.超声检查提示,本组胎儿发育异常率为10%(孕妇年龄超过或等于35岁为5.6%),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为2.6%.结论 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超声提示胎儿发育异常、孕妇高龄、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是主要的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指征.
作者:朱姝;朱宝生;冯怀英;李波;苏洁;张云霞;孟昱时;史纪芳;李苏云;章锦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squamous cervical carcinoma, SCC)组织埃兹蛋白(Ezrin protein)表达与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 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和68例SCC中,Ezrin蛋白的表达,并检测Ki-67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和CD34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结果 从NCE到CIN再到SCC,Ez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zrin蛋白在SCC中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间质及脉管浸润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FIGO分期为Ⅱ期、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突破深肌层间质和脉管浸润的SCC患者,Ez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IGO分期为Ⅰ期、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在浅肌层间质以内和无脉管浸润的患者(P<0.05).从NCE到CIN再到SCC,PI和MVD显著升高(P<0.05).Ezrin蛋白在SCC中表达,PI及MVD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SCC组织Ezrin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631).结论 Ezrin蛋白可能在SCC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预后标志物.
作者:江忠清;连成瑛;林岷;郑秀;张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病例1 女性,33岁,住院号253975.因停经60 d,下腹坠胀伴不规则阴道流血2 d,无下腹疼痛等不适,要求终止妊娠,于2006年7月13日入院.
作者:李文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 女性,28岁,G1P0.因停经37+3周,右上腹痛50+ d,腹胀半个月,于2006年11月27日收入院.病史采集:孕早、中期顺利,孕7个月时无诱因阵发性右上腹钝痛,无恶心呕吐,彩超示:肝下间隙、子宫上方约22 cm×14 cm×26 cm液性团块,内见杂乱网状增强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口服青霉素类药物治疗2 d后腹痛减轻.
作者:易莉莎;郄明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输卵管性不孕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卵巢功能、输卵管病变类型及严重程度,是否合并男性不孕因素及社会经济条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静;许良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984年,人类首次在母乳中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 IGF-Ⅰ).此后,各国学者先后在动物模型中证实母乳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对新生儿胃肠道发育有直接促进作用[1~4].
作者:王静;杨凡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在妊娠中晚期出现,以皮肤瘙痒及黄疸为特点的妊娠期并发症,可引起胎儿早产,宫内窘迫,不明原因死胎、死产,对围生儿造成严重危害.
作者:李莉琼;漆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双胎输血综合征 (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是发生于单卵单绒毛膜双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就本院1995年至2006年收治的双胞胎资料中被确诊为TTTS的28对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耀晨;于晓明;韩风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是一种发病急、误诊率高,严重威胁母胎的急危重症,对其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母婴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周永红;李泳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999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沧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对小儿感染性休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辅以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美英;李炳照;寇炳祯;毕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前,感染性疾病仍是新生儿期重要疾病之一.重症感染,如新生儿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目前对其尚缺乏早期特异性诊断指标,常给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降钙素原(PCT)被认为是诊断全身细菌性疾病的重要标志物.本研究对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感染的患儿进行了PCT的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玉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 多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延误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由于病原体毒力较弱或机体抵抗力强,无明显急性期症状,而无急性炎症病史,患者未予及时治疗而发展成为慢性盆腔炎.该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对应用超短波治疗的94例门诊病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薇;郭玲玲;彭秀琼;谢朝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小儿脑性瘫痪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2‰(1.8‰~4‰),其中痉挛型脑瘫占60%~70%[1], 控制肌肉痉挛对脑瘫患儿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王秋;罗蓉;张莉;陈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卫生状况、医疗保健水平、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不仅能反映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而且是衡量产科工作极为重要、敏感的综合性指标.
作者:刘兴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过渡的极其重要的时期.临床见习课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基本的临床技能.
作者:余海燕;王丹青;刘宏伟;邢爱耘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