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LGR5肠道干细胞在内毒素血症肠黏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是否可以通过调节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来促进肠黏膜的修复.方法 21日龄健康Wistar幼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和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s 2,GLP-2)组.LPS组及GLP-2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GLP-2组腹腔注射LPS 1 h后腹腔注射GLP-2 250 μ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在LPS注射后6h、24 h及72 h取末端回肠.光镜及电镜观察各组回肠上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检测肠道干细胞标记物LGR5的表达.结果 LPS注射后6h,LPS组及GLP-2组大体可见肠管充血、水肿.光镜下可见绒毛断裂、倒伏,炎性细胞浸润,腔内可见渗出液,24h及72h LPS组及GLP-2组肠黏膜损伤逐渐修复,绒毛逐渐生长,GLP-2组较LPS组修复明显,72h GLP-2组上皮基本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可见LGR5抗体标记在隐窝内,LPS组及GLP-2组在绒毛底部及绒毛处可见LGR5抗体标记,GLP-2组表达多于LPS组.RT-PCR检测,LPS组LGR5 mRNA表达6 h(0.13±0.05)、24h(0.16±0.05)、72 h(0.16±0.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12 ±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P-2组LGR5 mRNA表达6h(0.52±0.09)、24 h(0.73 ±0.14)、72 h(0.48 ±0.24),明显高于L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内毒素血症肠上皮黏膜炎症损伤后,肠上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可能参与修复炎症损伤后的肠黏膜;外源性给予GLP-2可促进内毒素血症肠黏膜损伤的修复.
作者:孙莹;王丽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N端B型脑钠肽(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儿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入住我院PICU的162例确诊脓毒症的患儿按照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非心肌损伤组和心肌损伤组,其中心肌损伤组61例(37.65%),非心肌损伤组101例(62.35%),入院24 h内对162例脓毒症患儿进行NT-proBNP、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等检测,比较心肌损伤组与非心肌损伤组间NT-proBNP值,分析NT-proBNP与CK-MB、cTnⅠ、MB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损伤组NT-proBNP水平[M(Q),3 632(668.5,15 453.5) pg/ml]高于非心肌损伤组[349(169,1 50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881,P=0.000).NT-proBNP、CK-MB、cTnⅠ、MB为非正态分布资料,经对数转换后进行相关分析,logNT-proBNP与logCK-MB(r=0.367,P=0.000)、logcTnⅠ(r =0.304,P=0.001)、logMB(r=0.302,P=0.000)均呈正相关.以NT-proBNP≥1 163 pg/ml为截断点诊断心肌损伤,敏感性76%,特异性74%.结论 NT-proBNP可用来帮助诊断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
作者:肖政辉;刘娟;卢秀兰;胥志跃;罗海燕;祝益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肺脏超声已经广泛应用于肺脏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本文旨在研究肺脏超声对明确早产儿长期氧依赖肺部原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方法 对临床上诊断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50例患儿进行肺脏超声筛查,并记录相关所见结果.结果 50例临床诊断为BPD的患儿中,肺脏超声检查发现肺不张9例、肺炎4例、严重肺水肿2例、肺水肿伴局灶性肺实变3例.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后,患儿对氧的依赖消肖失或程度明显减轻,即超过1/3(36%,18/50)患儿的氧依赖并非BPD或非单纯BPD引起.结论 肺脏超声对协助诊断与鉴别患儿长期氧依赖的肺部病因有重要价值,有助于避免诊断扩大化及指导治疗,提示有必要对目前使用的BPD诊断标准予以修订.
作者:刘敬;黄俊谨;陈颖;李秋平;孔详永;封志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早产儿严重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选取82例短时间呼吸暂停2次以上(使用氨茶碱),6h内反复发生,或需要面罩复苏囊正压通气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HHFNC组40例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组42例,HHFNC组在此基础上应用HHFNC辅助治疗,NCPAP组应用NCPAP辅助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有创通气例数、无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氧交换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HHFNC组治疗总有效率、有创通气例数、无创通气时间、氧交换指标、总用氧时间与NCP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鼻损伤并发率低于NCPAP组[10.0% (4/40) vs 30.9% (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呼吸道感染、晶体后纤维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并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治疗呼吸暂停作用与NCPAP相当,并能降低患儿鼻损伤的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蔡燕;杨祖铭;王三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寻找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较为优势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脏风湿科收治的27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采用血浆置换治疗11例,采用免疫吸附治疗16例.监测患儿临床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ANA滴度、免疫球蛋白IgG、血清离子及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SLEDAI评分均具有可比性.(1)血浆置换组11例患儿共血浆置换治疗26次,治疗后SLEDAI评分明显下降(19.00±3.77 vs 5.34±4.35),ANA滴度明显下降(2 439.58±1 430.56 vs 303.54±169.32),血清IgG水平明显下降[(8.35 ±5.67) g/L vs(4.04±2.2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免疫吸附组16例患儿共治疗44次,治疗后SLEDAI评分明显下降(18.25 ±4.62 vs4.25 ±2.23),ANA滴度明显下降(2 560.39±1 563.78 vs 289.62±137.62),血清lgG水平明显下降[(9.98±6.03) g/Lvs (3.23±1.3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经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治疗后,两组患儿SLEDAI评分、ANA滴度、IgG水平下降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血浆置换及免疫吸附治疗前后血清钾、钠、氯、钙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5)血浆置换组住院费用较免疫吸附组明显增加[(62881.6±8826.58)元vs (45 662.71±16 250.8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浆置换组住院时间与免疫吸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6±8.60)d vs (31.9±14.6)d](P>0.05).结论 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均为有效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但血浆置换费用较高,对降压药物血药浓度影响较大.
作者:赵成广;唐莹;杜悦;侯玲;王秀丽;吴玉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利巴韦林对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构成.方法 选取年龄3个月至3岁之间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婴幼儿共179例,行鼻咽分泌物病毒检测,将病毒检测阳性的63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利巴韦林10 mg/kg,用生理盐水2~5 ml稀释后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用3~5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全身激素使用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情况.结果 179例患儿共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63例(35.2%).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33例(18.4%),副流感病毒Ⅲ16例(8.9%),腺病毒7例(3.9%),B型流感病毒1例(0.6%),混合感染3例(1.7%),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高,占阳性标本的52.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653).经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与治疗3d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与治疗5d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全身激素累计使用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间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检出率高,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常见.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检测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静;杨希晨;张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PICU收住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早期临床特点的分析,探讨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至2012年收治的17例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 17例患儿中,16例(94%)伴有发热及意识障碍;脑脊液检查呈较典型改变者14例(82.35%);头颅MRI检查结果异常12例(71%),脑室扩大10例(83%);而腺苷脱氨酶增高仅4例(24%);结核抗体阳性1例(6%);PPD试验阳性2例(12%).结论 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脑脊液葡萄糖、氯化物降低;蛋白升高.头颅MRI或CT异常.胸部X线改变,有结核接触史等依据可协助诊断,脑脊液腺苷脱氨酶、乳酸脱氢酶并不比蛋白和氯化物更有意义.临床上可疑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或不典型化脓性脑膜脑炎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在积极寻找结核感染证据的同时尽早开始抗结核治疗.
作者:刘晓红;林磊;孜伟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2,4-滴丁酯中毒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例2,4-滴丁酯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幼儿口服2,4-滴丁酯急性中毒,2例5~6d后治愈出院,1例入院后12 h内死亡.结论 加强农药管理是预防此病的关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尤为重要.
作者:曹小丽;王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双胎之大,男,生后1h,因“发现全身出血点1h”入院.患儿系G1P1,胎龄35周,其母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 100 g,生后Apgar评分1min8分(肤色及肌张力各减1分),5min9分(肤色减1分),羊水Ⅰ°,脐带绕颈1周,胎盘未见异常.入院查体:T 36.2℃,P 155次/min,R49次/min,血压77/47mmHg(1mmHg=0.133 kPa),颜面、前胸、后背及四肢皮肤可见密集出血点,针尖大小,压之不褪色,肝肋下2 cm可触及,质软、边缘较锐利,脾锁中线下4 cm可触及,缘锐、质软.入院第2天出现黄疸且迅速加重,色暗黄.大便为黄白色,尿色浅黄.辅助检查:血常规:WBC3.21×109/L,L 78.54%,N 16.54%,Hb 160×109 g/L,PLT61×109/L;血生化(生后48 h内):总胆红素104.9 μmol/L,直接胆红素93.4 μmol/L,间接胆红素11.5 μmol/L,谷丙转氨酶95.4 μmol/L,谷草转氨酶154.0 μmol/L;抗人巨细胞病毒IgG测定:80.28COI(0 ~0.5COI,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抗巨细胞病毒IgM测定:1.62COI(0 ~0.7COI),尿液人巨细胞病毒DNA测定:2.12×105copies/ml(<1 000 copies/ml).
作者:宋丹;张艳波;梅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患儿,男,10岁,“因走路不稳、头痛40余天”入院.初家长发现患儿穿衣时动作笨拙,走路不稳,易摔倒,头痛呈阵发性,顶枕部为著,性质不详,无发热,无抽搐,无尿便障碍.既往史:出生史及生长发育史正常,学习排名中等(家长诉),患儿姐姐(16岁)、母亲、姥姥均健康,姨妈及其一子一女均健康.入院查体:头围54 cm,血压108/70 mmHg(1 mmHg =0.133 kPa),一般状态可,神清,爱笑,计算力差,吐字不清,周身皮肤粗糙、无色素沉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水平眼震,咽无充血,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颈项强阴性,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高,双侧膝腱反射亢进,双侧Chaddock sign(+),昂白氏征阴性.
作者:庞焕香;郝小生;陈银波;张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脓毒症患者能量代谢严重紊乱,主要表现为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和脂肪动员增强,这可能与脓毒症引起机体产生炎症介质、激素分泌及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异常有关.探讨脓毒症高代谢机制,对于指导临床,推进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脓毒症高代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梁娜;祝益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2天.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11岁,因“发热伴头痛精神差3天半,神志不清半天”入院.患儿3天半前出现头部不适,当时神志清醒,有发热,体温高40℃,精神差,3d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及胆汁样物质,当地医院考虑急性胃肠炎伴中度脱水及脑膜炎不能除外.查血电解质Na+ 132.9 mmol/L,K+3.31 mmol/L,头颅CT正常,予头孢他啶抗感染,补液、止吐、甘露醇及地塞米松对症处理,仍无好转,2d前查血常规WBC 25.56×109/L,N 94.1%,查脑脊液示脑膜炎(具体报告未见),予美洛西林钠2d、头孢西丁1d,地塞米松4mg 1次,甘露醇降颅压,仍无好转,今晨120转入我院,予重症留观、吸氧、苯巴比妥钠针、甘露醇对症,经我科会诊后考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可能,收至我科.
作者:朱燕凤;谢新宝;葛艳玲;曾玫;俞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第一部分脑死亡判定标准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适用年龄范围:29 d~18岁.一、判定的先决条件(一)昏迷原因明确(二)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二、临床判定(一)深昏迷(二)脑干反射消失(三)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以上3项临床判定必须全部具备.三、确认试验(一)脑电图脑电图显示电静息.(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TCD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三)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
作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儿童质控版)》(以下简称儿童质控版)于2014年10月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1],本期《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也进行了转载,这是迄今为止我国首次正式发表的关于儿童脑死亡诊断标准的文件.为帮助儿科医生更好地理解指南,本文就儿童质控版发表的背景以及与国外指南的差别作简要阐述.1 儿童质控版发表的背景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学者在大量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可逆昏迷”的概念[2],正式从神经学角度提出了脑死亡的定义和标准,对传统的心肺衰竭后死亡定义做出了重要补充.此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此基础上陆续开展了成人脑死亡判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对脑死亡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作者:刘春峰;钱素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和保守液体管理技术是ARDS有效的治疗手段,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基础研究显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抑制肺部炎症反应、保护肺泡-微血管屏障、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促进肺水肿液清除等功能及肺损伤后的防御与修复等作用.本文就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应用于ARDS的治疗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张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前神经肌肉阻滞剂在ICU应用较广,其中25% ~ 55%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机械通气患者接受该药作为辅助治疗,但至今神经肌肉阻滞剂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仍存在不少争议.本文对神经肌肉阻滞剂在ARDS中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作者:韦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持久的全身和肺部炎症反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的基本依据,但目前ARDS患者使用激素的剂量、时间、疗程和效果仍然存在争议.大剂量、短疗程激素疗效欠佳,甚至增加病死率.现阶段认为相对中长疗程(2周~1个月)、小剂量或替代剂量(如甲泼尼龙1 ~2 mg/kg)激素,可降低ARDS病死率,缩短住ICU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减轻肺纤维化.儿童ARDS的激素治疗仍缺少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戎群芳;张育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对肺干细胞的研究已取得了进展,肺干细胞属成体干细胞,来源广泛,无伦理争议,成为近几年的关注热点.本文探讨肺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表面标志,迁移、归巢以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劭懂;喻文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临床危重病,失控的炎症反应所导致的弥漫性肺泡损伤是其本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ω-3PUFAs)可通过多种途径与花生四烯酸竞争,减少来源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通过改变细胞膜信号平台“脂筏”的性质;通过其代谢产物参与炎症的消退与组织修复以及通过降低核因子-κB的激活,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局部肺组织炎症介质释放,成为ARDS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关于ω-3 PUFAs肠内营养治疗ARDS的临床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设计更加完善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很有必要.
作者:缪红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儿童常见重症,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其病理机制为肺部组织广泛的炎症反应.他汀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目前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及调节免疫的作用.本文将对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在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以及他汀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作者:王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