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小儿急救医学;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454/R
  • 国内刊号:11-5454/R
  • 影响因子:1.26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7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儿科学类核心期刊
  • 儿科学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2018年6期文献
  • 危重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危重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危重新生儿.收集新生儿的围生期资料、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近期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危重新生儿AKI发生率为13. 11%(32/244),其中预后不良的概率为62. 50%(20/32).胎龄、出生体重、神志、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使用呼吸机、血气pH值、血糖、血尿素氮、入院WBC、入院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危重新生儿发生AKI的影响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志(OR =4. 542,95%CI 1. 176 ~17. 539,P =0. 028)、使用呼吸机(OR=0. 267,95%CI 0. 101~0. 705,P=0. 008)、5 min Apgar评分(OR=0. 750,95%CI 0. 605~0. 930,P=0. 009)及血尿素氮(OR=1. 074,95%CI 1. 006~1. 146,P=0. 030)被确定为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危重新生儿AKI的发生率高,神志、使用呼吸机、5 min Apgar评分及血BUN被确定为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君丽;岳小哲;赵诗萌;吴红敏;魏兵;魏克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质量管理方法对心肺复苏术培训效果的分析研究

    目的 将质量管理方法引入儿科医生心肺复苏术的教学中,了解其对提高培训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方法 质量管理小组应用柏拉图法对心肺复苏术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明确质量问题的真要因,将标准化流程应用于心肺复苏术的教学和考核中,统计医生考核成绩的变化.结果 柏拉图法分析显示,心外按压和人工通气是医生心肺复苏术质量不高的真要因,心外按压扣分占比36. 8%,人工通气扣分占比15. 7%.按照标准化流程开展培训和考核,医生心肺复苏术中心外按压的质量提高,扣分占比仅为3. 5%.结论 质量管理方法可应用在心肺复苏术的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晓晖;钱素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儿童鲍曼不动杆菌所致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所致脑膜炎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中的发病率,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国内10家儿童医院2016年全年脑脊液培养阳性样本,采用WHONET软件对分离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同时收集相应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脑脊液阳性样本318份,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6份(5%).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100%)、头孢替坦(100%)和头孢唑林(100%)完全耐药,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80%以上;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为68. 8%;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69. 2%和68. 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也达到53. 3%.16例鲍曼不动杆菌所致颅内感染患儿中,11例(68. 8%)明确有颅内肿瘤、脑积水、颅脑损伤及颅内出血等基础疾病,且均经手术切除、脑积水引流等外科干预;16例患儿中,14例(87. 5%)为入住SICU、PICU或NICU等重症监护室患儿,住院天数均>20 d.在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下,16例鲍曼不动杆菌所致颅内感染患儿终死亡6例,病死率达37. 5%.结论 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占有重要地位,其较高的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虽然积极联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的颅内感染,但临床病例的预后仍不容乐观.坚持多中心监测,合理、有效、联合使用敏感抗生素对改善疾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章昱;黄卫春;俞蕙;张婷;华春珍;曹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比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儿童的肠道菌群组成之间的差异,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给儿童肠道菌群组成带来的影响.方法 8例感染幽门螺杆菌患儿和8例未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的粪便标本,经过基因组提取,对16S rRNA基因V4-V5区进行扩增,构建小片段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下机数据经过生物信息学处理得到有效序列.比较分析两组间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寻找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显著变化的物种.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组OTUs较幽门螺杆菌阴性组明显减少,两组之间生物多样性差异显著,感染组的Caproiciproducens属、肠杆菌科、肠杆菌目、Blautia-obeum种、Esherichia-albertli种、人消化道宏基因组、Dorea属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阴性组未分类拟杆菌种、拟杆菌科、拟杆菌属水平均显著高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组.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肠道菌群有显著影响.

    作者:王文妤;蒋丽蓉;邓朝晖;赵瑞柯;莫茜;曹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严重Pierre Robin综合征患儿围手术期监护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严重Pierre Robin综合征患儿围手术期的监护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48例严重Pierre Robin综合征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8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2. 76 ± 3. 58) d,入科与出科时血气分析比较[pH 值:7. 33 ± 0. 07 比7. 44 ± 0. 08,PaCO2:(49. 12 ± 15. 63) mmHg 比(36.19 ±8.13) mmHg,PaO2:(74.28 ±17.09) mmHg比(114.00 ±53.55)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出科时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较入科时明显升高[前白蛋白:(0. 10 ± 0. 04) g/L比(0.14 ±0.05) g/L,视黄醇结合蛋白:(19.85 ±9.76) mg/L比(25.15 ±8.7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 呼吸机治疗及营养支持是严重Pierre Robin综合征患儿围手术期重要的治疗措施,能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明;陆巍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的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我国行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特点,为制定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共识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单位共18家医院为调查中心,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参与制定《重症过敏性紫癜登记表》,对其近3年住院的588 例行血液灌流的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表现上除皮疹外,以腹痛、消化道出血或关节肿痛为主,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肉眼血尿、高血压和意识障碍.除少数患儿外,大部分患儿行2~3次血液灌流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白细胞、血小板、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肌酐较灌流前有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反应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较灌流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灌流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发生,以低血压为主. 97. 96%的患儿以治愈作为出院结局.结论 对于重症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可伴有消化道出血、血尿蛋白尿、关节痛,或严重病例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行血液灌流.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入住我院PICU,在鼻导管给氧1 h后仍存在呼吸急促改用NCPAP的1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开始使用 NCPAP时(0 h)、使用1 h后、 4 h后3个时间点的基本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气促、喘息、呻吟、鼻翼煽动、三凹征等临床资料.比较使用 NCPAP前后各时间点的临床资料,评估NCPAP的临床效果.结果 呼吸急促(χ2=272. 218,P =0. 01)、心率增快(χ2=31. 625,P =0. 01)、喘息(χ2=7. 624,P =0. 02)、呻吟(χ2=7. 203,P=0. 025)、鼻翼煽动(χ2=74. 032,P<0. 01)、三凹征(χ2=117. 030,P<0. 01)患儿所占比例在使用NCPAP 1 h、4 h后比之前逐渐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PaO2/FiO2在使用NCPAP 1 h、4 h后比之前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 32,P<0. 01);有27例患儿NCPAP辅助通气失败,其治疗前PaO2、PaO2/FiO2均低于NCPAP成功的患儿.结论 NCPAP对于常规吸氧后仍存在呼吸异常的重症肺炎患儿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臧平;卢秀兰;唐亮;祝益民;黄娇甜;肖政辉;张新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Z值对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Z值对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CAL)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102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 ECHO)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和右冠状动脉( RCA)内径,初步判断CAL发病率.依据冠状动脉内径结果及患儿年龄、体表面积等个体化因素分别计算出左右冠状动脉的Z值,再次判断CAL发病率.结果 102例患儿行ECHO检查发现CAL共22例(21. 6%),其中LMCA病变18例(17. 6%), RCA病变22例(21. 6%).通过计算冠状动脉 Z 值发现 CAL 共 33 例(32. 4%),其中 LMCA 病变 29 例(28. 4%), RCA病变33例(32. 4%).两种方法判断LMCA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35,P<0. 05);两种方法判断RCA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 01,P>0. 05).说明Z值更能发现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尤其是LMCA病变.对Z值大的患儿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巨大冠状动脉瘤形成.结论 在ECHO检查基础上计算冠状动脉Z值可广泛且简便地应用于临床上对CAL的评估,且Z值越大,CAL越严重.同时也可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及制定随访要求.

    作者:高明东;王建军;缪树琼;高霞;陈军辉;曹晓峰;赵东霞;雷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 synchronized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SNIPP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患儿采用SNIPPV模式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同步间歇正压通气(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SIPPV)模式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气离子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24 h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有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 05);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8. 5%,对照组为92. 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21,P>0. 05);两组患儿治疗后24 h的pH值、PaO2、PaCO2及血氧饱和度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 P均<0. 05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的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并且研究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更少.结论 应用SNIPPV模式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缩短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SNIPPV模式辅助通气.

    作者:刘畅;岳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先天性免疫缺陷继发深部真菌感染二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讨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免疫缺陷合并白细胞介素-17降低后继发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例经基因检查确诊的免疫缺陷患儿,继发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后的诊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儿分别为CARD9和STAT1缺陷,分别患有白色念珠菌性脑膜炎和肺脓肿,血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下降,正规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过G-CSF辅助治疗后,2例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异常均恢复,并经过5~10个月随访,感染未再反复.结论 抗真菌药物联合G-CSF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部分免疫缺陷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对于不明原因条件致病菌引发深部真菌感染的患儿,应介入基因检测寻找可能存在的免疫缺陷,利于制定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凯华;曹清;陈文娟;王剑;王翔;李璧如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溶血尿毒综合征继发双侧脑脓肿一例

    患儿,男,10 岁,2015 年7 月因“间断腹痛伴恶心呕吐10 d,面色苍白7 d”入院?入院前10 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为无色透明液体,家属自行口服藿香正气丸,并于当地诊所静脉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患儿腹痛及恶心呕吐缓解? 3d后,患儿再次出现腹痛,仍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性状同前,且家属发现患儿面色苍白,遂就诊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入院后予患儿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改善贫血,并予以保护脏器等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提示血常规:白细胞 4. 71 ×10$lt@span sup=1$gt@9$lt@/span$gt@/L,红细胞2. 51×10$lt@span sup=1$gt@12$lt@/span$gt@/L,血红蛋白82 g/L,血小板73×10$lt@span sup=1$gt@9$lt@/span$gt@/L?肾功能:尿素29. 7 mmol/L,肌酐151. 9 μmol/L,乳酸脱氢酶6 896 U/L,甘油三酯2. 56 mmol/L,胆固醇 6. 22 mmol/L?补体: C3: 0. 38 g/L, C4:0. 16 g/L,考虑溶血尿毒综合征可能性大,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溶血尿毒综合征可能性大”收住我科?

    作者:薛丹;杜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儿童心室辅助装置对心脏功能的辅助

    心室辅助装置作为治疗成人难治性终末期心功能衰竭的常规手段,取得良好效果.与成人相比,儿科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相关设备小型化困难. Berlin EXCOR是目前儿科应用多、也是唯一获得美国FDA批准的儿童用心室辅助装置.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是心室辅助常见的适应证,涉及的常见疾病是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应用不多,效果也差强人意.相对搏动性血流辅助装置,连续血流装置具有体积小,血栓栓塞发生率低,可携带出院的优点,未来有望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作者:王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小儿的应用进展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短期循环机械辅助装置之一.该技术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提高心肌的供血供氧并减轻心肌氧耗、降低心脏后负荷来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增加心输出量.该技术早于1967年在成人应用,至1980年Pollock医生首次在小儿应用了IABP并取得成功.之后陆续有儿科患者应用IABP的报道,大部分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患儿,少数为心肌病、心肌炎、等待心脏移植的患儿,生存率25% ~100%.对于处在心脏术后不能撤离体外循环、等待使用心室辅助或体外膜肺氧合、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阶段,发生左心衰竭导致低心排的患儿,IABP可以作为一项心脏辅助技术,提高心排血量,降低病死率,但是随着心室辅助装置和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不断成熟,IABP是否是早期心脏辅助的佳选择有待进一步对比研究.

    作者:魏丹;任晓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心脏功能药物辅助支持

    心力衰竭机制复杂,后果严重,药物治疗是首选和常用手段.尽管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的了解不断地深入,新治疗药物也陆续用于临床,但仍有许多发病及临床机制不够清晰,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儿童心力衰竭的研究及临床药物治疗远不如成人深入、清晰,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明确、完善、改进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任晓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体外膜肺氧合对心脏功能的辅助和替代

    作为循环替代技术之一,体外膜肺氧合(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近年来迅速发展.该技术能提供有效的循环功能支持,为自身心脏恢复或心脏移植赢得宝贵时间,是治疗难治性心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近年来,ECMO在国内儿科重症领域应用广泛,挽救大量危重患儿的生命.为使广大儿科重症专业医师进一步了解ECMO对心脏功能的辅助及替代作用,本文就该方面作一介绍.

    作者:张晨美;杨子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心力衰竭外科支持治疗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尽管心力衰竭的外科干预手段仍在不断探索与完善,但在小儿的应用仍十分有限.本文着重介绍几种心脏功能外科支持治疗的方法:左心室重建术、二尖瓣成形术、心肌血运重建术.

    作者:张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浅谈全人工心脏研究进展

    全人工心脏(total artificial heart,TAH)是目前对于双心室衰竭的患者,所有其他治疗手段没有明显效果且无法及时获得供体器官或不适合接受器官移植时的后选择.经过50年的研究,目前已经投入临床应用的TAH有SynCardia Systems公司的CardioWest TAH、Abiomed公司的Abiocor TAH和Carmat公司的Carmat TAH. TAH的应用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严重的术后出血以及血栓栓塞,其他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肝、肾、肺部以及神经系统功能不全.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包括心室辅助及TAH等在内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在我国的研发和应用都受到限制,而在国外已成为常规的治疗选择.另外在临床应用方面,TAH多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小儿TAH植入的应用尚有较长的路要走.

    作者:焦萌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