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进展杂志

癌症进展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医学文摘-眼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672-1535
  • 国内刊号:11-4971/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200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7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肿瘤学
癌症进展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乳腺癌患者血浆微泡BCRP mRNA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微泡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mRNA水平与乳腺癌化疗疗效及乳腺癌组织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乳腺癌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微泡BCRP mRNA转录水平以及乳腺癌组织相关基因中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9和增殖相关基因Survivin、Bcl-2 mRNA含量。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血浆微泡中BCRP mRN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89,P﹤0.05);CR/PR组患者血浆微泡中BCRP mRNA含量低于SD/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9 mRNA含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增殖相关基因Survivin、Bcl-2 mRNA含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微泡中BCRP的mRNA含量与caspase-3、caspase-9 mRNA含量呈负相关,与Survivin、Bcl-2 mRNA含量呈正相关。血浆微泡中BCRP mRNA含量可作为乳腺癌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为乳腺癌化疗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吐尔逊江·艾力;地力下·司马义;帕孜来提·阿布都热西提;司马义力·买买提尼亚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感染可能相关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感染率为17.16%,其中呼吸道感染2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9例,口腔黏膜感染7例,其他感染10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周期﹥3个,抗菌使用药物﹥2种,白细胞计数﹤4×109/L,血清白蛋白﹤35 g/L,CD4+/CD8+值﹥1.33,年龄≥60岁,行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白细胞计数过低,化疗3个周期以上,免疫力低下的乳腺癌术后化疗老年患者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作者:龚烨;李炳军;姚亚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羧胺三唑与SAHA联合用药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体内外研究Δ

    目的:研究羧胺三唑(CAI)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联合用药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对比联合用药与单药使用的药效差异。方法采用SRB法检测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系在单独使用CAI或SAHA以及联合用药时的细胞活力变化;建立C57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溶剂对照组、CAI组、SAHA组、CAI+SAHA联合治疗组,连续给药25天,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肿瘤体积、肿瘤抑制率及动物死亡情况。结果 CAI分别和两种剂量的SAHA联合用药后,对Lewis肺癌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高于CAI组,细胞活力的抑制率分别达到46.09%±5.50%和54.43%±3.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物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AI组、SAHA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均抑制小鼠皮下肿瘤生长,且联合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小于其他3组;除对照组外,各药物治疗组动物死亡率均低于20%。结论 SAHA与CAI联合使用能显著抑制Lewis肺癌细胞活力,并在Lewis肺癌细胞荷瘤动物中显现抗瘤增效作用。

    作者:郭磊;陈晨;吴宏亮;鞠瑞;朱蕾;李娟;叶菜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化疗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SP与FOLFOX4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P组与FOLFOX4组,每组42例。SP组患者接受SP化疗方案,FOLFOX4组患者接受FOLFOX4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及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SP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55.00%,FOLFOX4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46.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SP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低于FOLFOX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方案与FOLFOX4方案在治疗晚期胃癌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SP方案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施英瑛;王伟;冯睿;卜保国;黎君;陈新华;陈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浓度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271例未经治疗的肝癌患者,48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30例乙肝携带者及10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IC-1浓度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结果在肝癌患者中血清MIC-1浓度比较,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有病毒性肝炎史患者高于无病毒性肝炎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MIC-1浓度随肝癌患者临床巴塞罗那分期(BCLC)进展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不同病理类型,肝细胞癌组高于胆管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MIC-1在早期肝癌患者(0期和A期)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敏感度,优于AFP。肝癌患者组血清MIC-1浓度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乙肝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者;根据肝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设定1.8 ng/ml作为MIC-1诊断肝癌的界值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6.2%和97.4%,高于AFP的96.2%和73.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MIC-1可成为理想的癌筛查及诊断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癌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方面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

    作者:王腾;田海梅;李茉;张超;李艳芬;刘静;王小兵;齐军;吴健雄;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Ki-67抗原与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Ki-67抗原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8(CDK8)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6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38例,并对其进行分级分期,同时选取正常妇女宫颈组织50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纳入研究病例宫颈组织Ki-67抗原与CDK8的表达水平。结果Ki-67与CDK8在正常宫颈、宫颈癌、CIN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CDK8在宫颈癌各分化程度间,各临床分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CDK8在鳞癌中的阳性率与腺癌比较,及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抗原及CDK8与宫颈癌、CIN的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检测其表达水平和强弱可能有助于预测宫颈高度病变的转归。

    作者:胡利霞;涂雪松;陈玉环;李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扶正抑瘤方联合乌苯美司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方联合乌苯美司胶囊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明确病理诊断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仅采用m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30例在mFOLFOX6化疗的基础上给予扶正抑瘤方联合乌苯美司胶囊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KPS评分、体质量变化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为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虽较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免疫指标CD3+、CD8+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胃肠道反应及血液毒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抑瘤方联合乌苯美司胶囊治疗可提高晚期结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舲;马耀凯;李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去势与药物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去势与药物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5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给予手术去势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亮丙瑞林药物去势的23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联合比卡鲁胺行全雄激素阻断(每4周为一个周期,每天皮下注射1次),治疗6个周期后,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4%(19/22)和91.3%(21/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维持在去势水平的比例分别为91.3%(21/23)和86.4%(1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潮热、胸部胀痛、疲劳、出汗等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亮丙瑞林药物去势与手术去势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进而避免手术去势给患者带来的风险、创伤和痛苦,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作者:孙文;余良;孙航;周春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方案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或分为第1天和第8天给药;21d为一个治疗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结果50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客观缓解率(ORR)为22%,疾病控制率(DCR)为78%,白蛋白紫杉醇的疗效与患者既往是否使用过紫杉类药物、病理类型及几线治疗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2个月。本研究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周围神经毒性及肝肾功能损害,且多为1~2级不良反应,药物耐受性良好。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佳,耐受性良好。

    作者:魏雅萍;李峻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结肠癌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与传统术式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术式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80例,将接受CME治疗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接受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预后情况、肿瘤分期及临床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观察组Ⅲ期结肠癌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淋巴结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78%低于对照组的29.16%,30 d再次入院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与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治疗安全、有效,并具有良好的预后,可能更适用于Ⅲ期结肠癌患者。

    作者:王战红;张玮;张梁;王旭;侯峰强;王保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RNAi沉默CXCR6基因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体外侵袭力和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RNAi沉默CXC型趋化因子受体6(CXCR6)基因对A549细胞增殖、体外侵袭力和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 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稳定沉默CXCR6基因的A549细胞增殖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将稳定沉默CXCR6的A549细胞与正常A549细胞分别皮下接种裸鼠,观察接种后肿瘤生长情况。结果稳定沉默CXCR6基因的A549细胞与正常A549细胞相比,前者增殖速率下降(P﹤0.05),平均增殖抑制率为30.70%;前者的体外侵袭力也降低(P﹤0.05),平均侵袭抑制率为74.93%,平均迁移抑制率为70.19%。裸鼠体内实验显示,稳定沉默CXCR6基因的A549细胞与正常A549细胞相比,其裸鼠体内成瘤能力降低(P﹤0.05),瘤体重量下降了62.5%。结论 RNAi沉默CXCR6基因,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体外侵袭力和成瘤能力。

    作者:周慧芬;王定淼;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胃癌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胃癌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患者采用mFOLFOX6方案,2周为1个疗程,每位患者化疗4个疗程以上。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化疗前胃癌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高于Ⅲ~Ⅳ期,CD8+显著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疗效的胃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R+PR组、SD组、PD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R+PR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高于SD组和PD组,CD8+显著低于SD组和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检测血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够有助于评估胃癌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王展梅;曹芳丽;曲琳莉;王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肿瘤专科医院胸外科住院日超过30天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肿瘤专科医院胸外科住院患者资料,明确住院日超过30天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胸外科12423例出院患者住院信息,其中396例患者住院日超过30天,整理导致住院日超过30天的原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住院日超过30天患者主要集中于50~80岁(85.61%),食管与食管胃交界肿瘤(73.23%)和肺部肿瘤(25.00%)的患者。住院日延长的首要因素为术后并发症,其余因素依次为重要检查等待、术前合并症会诊等待、非手术工作日等待、医疗纠纷及转诊困难。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持续漏气、吻合口瘘、切口愈合不良、乳糜胸、胸腔积液或脓胸,非计划再次手术并发症为住院日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后并发症是延长住院日的首要因素,食管及食管胃交界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应受到重视,重要检查等待对住院日影响也较大,因此抓好围手术期医疗质量,提高医院各部门协同运行效率,对缩短平均住院日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格非;高树庚;牟巨伟;律方;薛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结肠癌患者口腔具核梭杆菌与结肠癌发生关系的研究

    目的:分析口腔具核梭杆菌(Fn)感染与结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Fn感染率及Fn DNA含量差异。同时根据肿瘤分期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期组(39例),B期组(31例)及C期组(30例),对比3组间Fn感染率及Fn DNA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Fn感染率及Fn 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组间,Fn感染率分别是41.03%、70.97%和93.33%,而Fn DNA含量分别是(55.12±5.79)×108/L、(62.16±6.78)×108/L、(66.23±6.17)×108/L,3组间Fn感染率和Fn DN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C期组Fn感染率及Fn DNA含量高;且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肿瘤分期与Fn DNA含量存在相关性(r=0.756,P﹤0.05)。结论 Fn感染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临床应对Fn感染引起重视,Fn感染可作为辅助结肠癌患者进行病理分期的一项指标。

    作者:董艳玲;杨立娟;吴金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肿瘤异常蛋白在胃肠肿瘤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异常蛋白(TAP)对胃肠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97例胃肠肿瘤患者(研究组)和97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TAP表达情况,并根据有无复发转移与常规肿瘤标志物(cTM)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TAP阳性率为47.4%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阳性率亦高于同组的cTM阳性率(3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复发转移患者的TAP阳性率为90.9%,cTM阳性率为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TAP检测可以提高胃肠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对胃肠肿瘤转移复发的监测和预后判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邱志远;陶曙;雷珍;钟锡明;范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肉瘤化疗耐药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骨肉瘤是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术前和术后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是目前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肿瘤多药耐药是骨肉瘤发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明确骨肉瘤化疗的耐药机制,逆转骨肉瘤耐药,降低骨肉瘤患者复发转移率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骨肉瘤化疗耐药作一综述。

    作者:王雅灵;闵大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研究备受关注。IDH1突变导致酶原有活性下降,同时获得将α-酮戊二酸转化为2-羟戊二酸的新功能,并改变了胶质瘤的表观遗传学特征,使胶质瘤代谢重编程,破坏胶质瘤氧化还原稳态。本文简述了IDH1突变在胶质瘤中的机制、诊断价值、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IDH1突变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胶质瘤病因及干预措施打下基础,亦为胶质瘤分子水平分类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夏松松;慕璐岩(综述);林志国;黄建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调节性B细胞与肿瘤免疫

    调节性B细胞(Breg)是继调节性T细胞后免疫领域研究的新热点,Breg是通过白细胞介素(IL)-10、IL-35,转化生长因子(TGF)-β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一类细胞。Breg通过阻止致病性T细胞和其他促炎性淋巴细胞扩增,从而发挥抑制免疫病理损伤作用。研究已证实,Breg在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癌症进展、转归和预后中发挥一定作用。本文就Breg与癌症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绍臻;杜国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一类具有诱导骨活性的多功能糖蛋白,它不但能促进骨的生成,诱导成骨和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而且在多种肿瘤的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约70%的乳腺癌患者发生肺、骨等部位的转移。目前,BMP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寻找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已经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10年BMP对乳腺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伟玲;韩向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侵袭性纤维瘤病(AF)为良性肿瘤,局部侵袭性强,治疗失败以局部复发为主。手术为头颈部AF的主要治疗手段,配合放疗能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放疗适用于手术切缘阳性,手术后肉眼残留,手术近切缘,局部复发者,手术伤害大或不可手术切除者可行单纯放疗。放疗范围包括全部肿瘤或术床,外放范围依据周围解剖结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放疗剂量为50~56 Gy。

    作者:刘志萍(综述);罗京伟;徐国镇(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癌症进展》杂志稿约

    《癌症进展》(ISSN1672-1535,CN11-4971R,单月刊)是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肿瘤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系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网上期刊。本刊为反映肿瘤学研究和肿瘤临床研究以及探索其学术前沿的进展性杂志,主要介绍当前肿瘤学领域的新成果及国内外肿瘤诊疗技术的新进展、新动向和新成果,努力为肿瘤学术交流及学科发展服务。栏目有专家述评、专栏、综述、论著、基础研究、临床报告、流行病学、短篇报告、个例报告、经验交流、中西医结合和继续教育讲座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