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进展杂志

癌症进展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医学文摘-眼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672-1535
  • 国内刊号:11-4971/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200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7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肿瘤学
癌症进展杂志   2019年3期文献
  • P21基因过表达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过表达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基因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甲状腺癌细胞SW579分为对照组(未转染)、PCLneo-HK组(转染空载体)和PCLneo-P21组(转染真核过表达载体).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 PCLneo-P21组SW579细胞中P2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Lneo-P21组SW579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Lneo-P21组SW579细胞中Bcl-2、cyclin D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过表达P21基因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翟健;胡万宁;李军;石福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调强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患者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实施IMRT的84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鼻咽癌患者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并对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84例接受IMRT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31例(36.9%),部分缓解(PR)30例(35.7%),疾病稳定(SD)14例(16.7%),疾病进展(PD)9例(10.7%),缓解率为72.6%,疾病控制率为89.3%.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靶体积较放疗前降低(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放疗前降低,CD8+T细胞水平较本组放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G、IgM水平与本组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但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作者:谭明;廖天志;向东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及与宫颈癌组织MLVD及MVD的关系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对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与宫颈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MLVD)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术后收集患者的病灶组织和病灶周围组织,对不同组织中MLVD和MVD进行观察,并对化疗效果与宫颈癌组织中MLVD及MVD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化疗结束后,30例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MLVD组、高MVD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明显高于低MLVD组和低M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患者病灶组织和病灶周围组织中MLVD均明显高于未绝经患者(P﹤0.01);绝经患者病灶组织及病灶周围组织中MVD均明显高于未绝经患者(P﹤0.01);FIGO分期越高的宫颈癌患者,病灶组织和病灶周围组织中MLVD、MVD越大(P﹤0.01).结论 宫颈癌患者病灶组织中MLVD和MVD关系紧密,MLVD和MVD可以作为宫颈癌发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王祝荣;于克;杨霞;王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复发相关因子PGE2、IL-2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复发相关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及其与性别、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量及输血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且术前经胃肠镜病理检查确诊.分别在术前1天、术后3天抽取外周血检测PGE2、IL-2水平,并分析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量、输血类型患者的PGE2、IL-2水平.结果术前1天、术后3天,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量、输血类型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PGE2、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量、输血类型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短期内肿瘤复发相关因子PGE2、IL-2水平变化不大.

    作者:张杨;仲光娟;陈佛来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PICC与常规静脉注射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常规静脉注射不同给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乳腺癌术前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PICC组(PICC给药)50例和iv组(常规静脉注射给药)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用药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均为90%,且均无血栓形成.PICC组患者局部疼痛、过敏反应、穿刺点感染、导管脱落、静脉炎、注射部位穿刺点出血或血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常规静脉注射给药比较,乳腺癌术前化疗患者采用PICC给药方式,可明显降低局部注射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化疗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齐红莹;麻然斋;韩春燕;刘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外周血免疫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周血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放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4)与B组(n=44).A组患者行3D-CRT(3~5野),总照射剂量为66 Gy;B组患者行静态调强放疗(5野),总照射剂量为60 Gy.两组患者均于放疗前行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亚型水平及外周血免疫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0天,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A、VEGFB、VEGFC水平和外周血CD3+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外周血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180天,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亚型(VEGFA、VEGFB、VEGFC)水平和外周血免疫因子(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 3D-CRT(66 Gy)与调强放疗(60 Gy)均可有效改善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VEGF水平,且疗效显著,但调强放疗放射总剂量少,不良反应小,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尧天;温凤云;于子涵;张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LINC00152通过调节VEGFR2的表达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152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对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在体外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不同组织中LINC00152的表达情况,采用EdU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LINC00152作用靶点,通过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INC00152与miRNA-200c-5p和miRNA-195-5p的相互作用,通过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EGF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SKLB1002和miRNA-200c-5p agomir及miRNA-195-5p agomir处理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LINC00152对HemEC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LINC00152在血管瘤增生期组织和血管瘤退化期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皮肤组织(P﹤0.01).与sh-NC组相比,sh-Linc1组和sh-Linc2组细胞中LINC00152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OE-NC组相比,OE-Linc1组和OE-Linc2组细胞中LINC00152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OE-Linc1组和OE-Linc2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比例均明显高于OE-NC组(P﹤0.01).与癌旁正常皮肤组织相比,血管瘤增生期组织中VEGFR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NC组相比,miRNA-200c-5p组、miRNA-195-5p组和SKLB1002组细胞在72 h时的光密度值均降低(P﹤0.05).与NC组相比,miRNA-200c-5p组、miRNA-195-5p组和SKLB1002组HemEC在体外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LINC00152可通过调节VEGFR2促进HemEC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INC00152竞争性结合miRNA,从而提高VEGFR2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马从乾;王雅;王娜;杨柯;陈德才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n=32)和未转移组(n=75).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为内膜样腺癌、病理分期Ⅲ~Ⅳ期、病理分级高分化、深肌层浸润、有浆膜浸润、有脉管内癌栓、有宫外转移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1年,转移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为59.4%,明显低于未转移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97.3%(P﹤0.01).未转移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控制率为90.67%,明显高于转移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3.12%(P﹤0.01).结论 内膜样腺癌、病理分期Ⅲ~Ⅳ期、病理分级高分化、深肌层浸润、有浆膜浸润、有脉管内癌栓、有宫外转移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丹萍;曾友玲;梅凡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血清HER2 ECD+VEGF+HE4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片段(HER2 ECD)、人附睾蛋白4(HE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HER2 ECD+VEGF+HE4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诊断价值,以期选择佳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复发转移患者34例(复发组),术后未复发转移患者52例(未复发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的血清HER2 ECD、VEGF、HE4水平.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的诊断效能.结果 复发组患者的血清HER2 ECD、VEGF、HE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患者的血清VEGF、HE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ER2 ECD+VEGF+HE4联合检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88.24%(30/34),特异度为86.54%(45/52),漏诊率为11.76%(4/34),误诊率为13.46%(7/52).结论 血清HER2 ECD+VEGF+HE4联合检测较三者单独检测能够提高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常庆龙;杨红星;贾国丛;王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钙化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中钙化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和80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钙化病灶检出情况及钙化病灶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和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钙化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6.25%、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Ⅰ型钙化病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Ⅲ型钙化病灶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Ⅱ型钙化病灶所占比例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钙化病灶检出率较高,且主要为Ⅰ型钙化病灶,该特征有助于临床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赵月娥;迟娇;甘连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健康管理对睾丸肿瘤患儿疼痛缓解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睾丸肿瘤患儿疼痛缓解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睾丸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睾丸肿瘤的良恶性情况,分为良性组60例(畸胎瘤44例,睾丸间质细胞瘤14例,表皮样囊肿2例)和恶性组34例(卵黄囊瘤31例,绒毛膜癌、恶性淋巴瘤、胚胎癌各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管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当患儿不能耐受疼痛时,依据医嘱给予药物镇痛,并比较两组患儿用药6、12 h后的疼痛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并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良性组患儿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组患儿用镇痛药的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用药6 h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儿用药12 h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患儿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良性组患儿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管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睾丸肿瘤患儿的疼痛情况和心理状态,且良性睾丸肿瘤患儿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恶性睾丸肿瘤患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懿;方晓亮;戈晓华;俞群;宗雯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PCDH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钙粘蛋白(PCDH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取术后胃癌组织标本90例和癌旁组织标本45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PCDH10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的PCDH10阳性表达率,探讨PCDH10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PCDH10阳性表达率为32.2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PCDH10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的PCDH10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H10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2.1%,高于PCDH10阴性表达患者的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DH10在胃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低,并且与肿瘤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远期预后有关.

    作者:田浩;马翾;高峡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SCCA水平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探讨SCCA在NSCLC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SCLC组)和108例NSCLC患者(NSCLC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CCA水平及不同临床分期NSCLC患者的血清SCCA水平及阳性率,比较SCCA阳性、阴性NSCLC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和3年生存率.结果NSCLC组鳞癌和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均高于SC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SCLC组鳞癌和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SCCA水平、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阳性患者的平均GPS为(1.62±0.37)分,明显低于SCCA阴性患者的(3.15±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A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23.9%,低于SCCA阴性患者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的SCCA水平高于SCLC患者,且NSCLC患者的SC-CA水平与临床分期、生存期有关,可能成为NSCLC患者的预后指标.

    作者:李安平;刘洪梅;李艳华;韩素桂;李婵;陈艳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PDCA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预防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PDCA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预防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PICC置管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PDCA管理模式,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管理前后自我管理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17/40),高于观察组的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管理后满意度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管理模式可降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战翠玉;任洪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能谱CT特征及病理分化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肺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腺癌(MIA)能谱CT特征性影像表现,研究相关病理分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AIS组78例和MIA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病灶的直径、CT值、边缘是否清晰及有无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以及能量衰减曲线、病理分化情况.结果 137例病灶的直径为4.1~19.8 mm;磨玻璃影(GGO)109例(79.6%),混合磨玻璃影(mGGO)28例(20.4%);实性区CT值为(321±101)Hu,GGO区CT值为(578±97)Hu.AIS组病灶的平均直径短于MIA组(P﹤0.05);AIS组病灶的平均CT值明显大于MIA组(P﹤0.01).137例病灶中边界清晰75例(54.7%),边缘可见毛刺征15例(10.9%)、胸膜凹陷征21例(15.3%),内部可见空泡征26例(19.0%).两组病灶上述CT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能谱CT能量衰减曲线均为下降型.两组患者的能量衰减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可以较好地鉴别AIS和MIA,有助于临床肺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

    作者:杨俊潇;安冬会;屈亚林;谢慧;吴绍全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毕Ⅱ式吻合术联合改良Braun吻合术对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毕Ⅱ式吻合术联合改良Braun吻合术对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接受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术的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68)和毕Ⅱ式组(n=56).联合组患者接受毕Ⅱ式吻合术联合改良Braun吻合术,毕Ⅱ式组患者接受单纯毕Ⅱ式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Visick分级情况等.结果联合组与毕Ⅱ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早期腹泻、反流、术后胃瘫综合征和梗阻的发生率均低于毕Ⅱ式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Visick分级情况优于毕Ⅱ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毕Ⅱ式吻合术联合改良Braun吻合术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峰;朱求实;王满贞;关秀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拟实施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全身麻醉下肺叶切除术,两组患者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和组别间存在交互效应(P﹤0.01).术后24、48 h,研究组患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肺叶切除术不仅有利于术后镇痛效果的提升,而且还能够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减轻手术引起的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杨海容;薛昀;李莉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晚期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织中免疫细胞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癌患者肿瘤局部CD8+细胞毒性T细胞(TLC)和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调节性细胞(Treg)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8+TLC和FOXP3+Treg在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晚期卵巢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是否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分为缓解组(n=15)和未缓解组(n=67),比较两组患者CD8+TLC和FOXP3+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和化疗后,癌旁组织中CD8+CTL和FOXP3+Treg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癌组织(P﹤0.01);且FOXP3+Treg在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但CD8+CTL在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61例(74.39%)患者达到客观缓解,15例(18.29%)患者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旁组织CD8+CTL高表达、卵巢癌组织FOXP3+Treg低表达、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Ⅳ期是ORR的影响因素.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未缓解组患者FOXP3+Treg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患者(P﹤0.05);但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患者CD8+CT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卵巢癌患者肿瘤局部FOXP3+Treg细胞浸润状态可作为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有效预测指标.

    作者:李贺群;徐晖;严波;侯莹;黄大福;张雷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宫颈病变组织中CDC7和PHH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DC7)和磷酸化组蛋白H3(PHH3)的阳性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宫颈疾病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CDC7和PHH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根据病理学检测结果分析CDC7和PHH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CDC7和PHH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CINⅡ~Ⅲ级、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1).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CDC7和PHH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无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1).Spearme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C7阳性表达与PHH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DC7和PHH3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评估、预测宫颈癌侵袭转移的指标.

    作者:王海燕;丁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早期结直肠癌血清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因此,寻找与肿瘤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肿瘤显得极为重要.结直肠癌作为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备受关注.与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主要是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但是,二者在早期结直肠癌检测中的阳性率均较低,而在晚期结直肠癌检测中的阳性率均较高,因此,目前临床上推荐其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评价和随访监测.而另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被发现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肿瘤早期,可从肿瘤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抗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这预示着自身抗体或许可以作为提示肿瘤发生的生物标志物.本文针对结直肠癌相关研究中发现的自身抗体进行简要综述,以探索自身抗体辅助结直肠癌早期检测的应用价值,为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作者:刘书霞;韩晓红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节拍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节拍化疗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它以肿瘤内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为靶点,通过相对低剂量、频繁地应用细胞毒性药物,使药物的血药浓度能够长时间维持抗肿瘤活性但剂量相对较低,既延长了疾病控制时间,又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节拍化疗除作用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外,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休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节拍化疗主要作为二线及二线以上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单药节拍化疗、多药节拍化疗、双药节拍化疗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药、酪氨酸激酶抑制药(TKI)靶向药联合节拍化疗共4种化疗方案.

    作者:冯宇;胡兴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CHRNA5-A3-B4基因簇与吸烟行为及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是细胞膜上超家族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依赖尼古丁及其代谢产物的活性,激活各种代谢通路.这些代谢通路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生存、迁移、侵袭、凋亡和血管生成有密切的联系,而CHRNA5-A3-B4是编码nAChRα5、α3和β4亚基的一组基因簇.研究证实,CHRNA5-A3-B4基因的多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这种突变的多样性,促进了更为主效的基因位点的探索,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本文结合相关研究,从肺癌、食管癌及其他相关肿瘤疾病的发生来阐述CHRNA5-A3-B4相关SNP基因位点,以便获取主效基因位点.

    作者:李存琪;宋轶鹏;王阳;李红伟;鲁文洁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