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应用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例既往紫杉醇+卡铂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奈达铂80 mg/m2治疗.入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多接受6个周期化疗.结果 共12例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部分缓解3例(25.0%),肿瘤稳定5例(41.7%).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Ⅲ/Ⅳ度),贫血占25.0%,中性粒细胞下降占41.7%,血小板减少占25.0%,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对于既往一线化疗失败晚期子宫内膜癌,国产培美曲塞值得临床试用.
作者:梁汉霖;彭杰文;张俊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维康达)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6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以下方案化疗:替吉奥胶囊每天80 mg/m2,分2次,餐后口服,d1~d14;紫杉醇60 mg/m2,d1、d8、d15,静脉滴注3h.28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按RECIST1.1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6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CR 3例(6.5%),PR 18例(39.1%),SD 14例(30.4%),PD 11例(23.9%),RR 45.6%,DCR 76.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9.5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2.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及口腔黏膜炎.结论 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杨全良;曾冬香;凌扬;孙毅;马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TC)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给予TC方案化疗: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铂AUC 5,静脉滴注,第2天,21 d为1个周期.结果 3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42.4%,疾病控制率57.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0.2个月.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5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8个月,中位生存期11.5个月;复治组有效率为27.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8个月,中位生存期8.6个月.Ⅲ~Ⅳ度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36.3%),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是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梁剑苗;邓燕明;冯卫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隐匿性弥漫性癌肿相关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利于癌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道4例隐匿性弥漫性癌肿相关MAHA病例,并综合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近30年间国内报道19例隐匿性弥漫性癌肿相关MAHA患者,包括现在报道4例共23例患者,中位年龄45岁(16~86岁),男8例,女15例,突出的临床表现包括MAHA相关症状、发热、多处骨痛、神经精神异常、皮肤黏膜出血以及上腹痛伴呕血或黑便,发生率分别为78%、48%、48%、35%、35%和26%.实验室检查:Hb中位数52(26 ~ 89) g/L,血小板中位数35(5 ~98)×109/L;12例患者凝血功能检查7例有PT延长等异常,其中4例并发DIC;11例患者骨髓涂片和病理活检发现转移癌细胞.经病理诊断的21例患者中腺癌17例,其中胃癌11例.结论 隐匿性弥漫性癌肿继发MAHA患者多为腺癌,骨痛、骨髓涂片和活检以及动态凝血纤溶检查,有助于与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TTP)的早期鉴别诊断,及时发现转移癌的证据,进一步胃镜等检查有利于尽快确定原发癌的部位.
作者:王荷花;周振海;欧阳涓;陈运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肺癌是当今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诊断时多是Ⅲ期、Ⅳ期的晚期患者,其中老年患者比例较高.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且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多数学者不主张采用手术或者放、化疗,患者及家属要求保守治疗者居多.保护治疗可选用中医中药及佳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临床应用较广的抗肿瘤中药.我们观察了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62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均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宿向东;贺亮;林志宇;苟福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希罗达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收治36例女性乳腺癌化疗后合并肝转移患者,采取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希罗达2000 mg/m2,口服,第1~14天.3周为1个周期.连续做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36例患者CR 0例,PR 6例(16.7%),SD 9例(25.0%),PD 21例(58.3%),有效率(CR+PR)为16.7% (6/36),临床获益率(CR+ PR+ SD)为41.7% (15/36).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占72.2% (26/36),Ⅲ~Ⅳ度占16.7% (6/36),血小板减少Ⅰ~Ⅱ度占44.4% (16/36),Ⅲ~Ⅳ度占2.8% (1/36).消化道反应Ⅰ~Ⅱ度发生率44.4% (16/36),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Ⅲ~Ⅳ度腹泻发生率2.8% (1/36).手足综合征Ⅰ~Ⅱ度发生率19.4% (7/36).结论 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在可供选择的方案非常少的情况下,吉西他滨联合希罗达化疗方案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作者:黄文金;罗建文;杨凤玲;陈志勇;温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老年食管癌单药奈达铂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并初步讨论造成两者结果 的不同影响因素.方法 8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奈达铂+放疗)40例,单放组40例.两组放疗均采用6 MV或15 MV直线加速器治疗.两组均接受60 ~ 70Gy总剂量的常规疗程.试验组在放疗第一天开始,用奈达铂(奥先达)20 mgd1 ~7静脉滴注.三周为一疗程,共两疗程.结果 1,2,3年生存率试验组和单放组分别为84.8%、63.3%、25%和64.6%、46.6%、18.0%.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15例,占50.0%.单放组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13例,占46.0%.两组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奈达铂+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能在一定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并不明显增加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袁一枫;王朝敏;吴志峰;张西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探讨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3月至2009年9月的105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中无手术中死亡,手术切除率100%.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为30.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9%,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结论 70岁以上的老年肺癌仍应积极手术治疗,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和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对提高老年肺癌患者的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玮;任华;朱金如;张成伟;牛中喜;苏立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含吡喃阿霉素(THP)的CTOP方案与含阿霉素(ADM)的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比较两种方案的不良反应、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 29例PTCL中,可行疗效评估的25例,其中CTOP组14例,CHOP组11例;中位随访21.25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均衡性比较好.CTOP组和CHOP组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分别是78.6%和72.7% (P >0.05)、57.1%和54.5%(P>0.05),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7%和46.3%、32.1%和22.1% (P =0.012),CTOP组有好转趋势.25例患者共接受169个疗程化疗.骨髓抑制为主要不良反应,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HOP组心脏毒性、脱发、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CTOP组(P<0.05).结论 采用含THP的CTOP治疗PTCL疗效好,毒性较低,远期生存率较高,尤其对老年PTCL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余延芳;方志坚;田小园;刘芳;王明迪;李德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常见病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共收治的386例直肠癌患者行Dixon术后出现的吻合口出血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386例直肠癌Dixon术后有6例发生吻合口出血,常见病因包括糖尿病等伴发病和吻合口张力等导致吻合口瘘的因素;吻合时技术因素.结论 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出血并发症常见病因有糖尿病等伴发病和吻合口张力等导致吻合口瘘的因素;吻合时技术因素.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出血以预防为主.
作者:权毅;付华;左怀权;夏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无锡神康GWY-1型一次性管型消化道吻合器行食道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共96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合明;张喜军;原爱杰;林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胸壁肿瘤切除要点及缺损胸壁的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1985年4月至2010年9月间手术治疗83例胸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骨肿瘤12例,肋骨肿瘤46例,软组织肿瘤25例.原发67例中良性40例,恶性27例;继发16例中转移10例,侵袭6例.手术行肿瘤切除48例,肿瘤切除加胸壁重建34例,探查1例.10例胸骨肿瘤和22例肋骨肿瘤切除后采用有机玻璃、同种异体胸骨、钢板、钢丝、缝线、涤纶布及胸大肌或膈肌重建;2例软组织肿瘤切除后采用转移肌瓣及转移皮瓣加植皮重建.结果 1例左全肺切除加胸壁重建患者突发心肌梗死死亡,1例全胸骨切除胸壁重建患者并发胸腔感染,其余81例术后恢复顺利,移植物未发生排斥反应.随访71例,其中恶性肿瘤总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9.0%、48.0%和31.0%.良性肿瘤术后有2例复发,长已观察12年.结论 原发性胸壁肿瘤应首选手术,继发性胸壁肿瘤在原发灶可一并切除或控制前提下亦可手术.切线距肿瘤4 cm以上可降低复发.胸壁缺损较大者应行胸壁重建.骨性缺损宜选硬质材料如有机玻璃重建,软组织缺损可采用自体组织如肌瓣修复.
作者:孙立阳;张刚;王国新;吕军吉;姜达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肺同期联合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行食管肺同期联合切除手术32例的临床资料.26例行同期食管癌根治术及肺叶切除术或肺楔形切除术,6例先同期行食管、肺叶切除术、胸部淋巴结清扫、空肠及颈段食管造瘘术,待病情及营养状况好转后二期行胸骨后胃、颈段食管吻合术.结果 食管癌合并肺良性肿瘤7例,食管肺双原发癌21例,食管癌肺侵犯4例.围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吻合口瘘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及肺不张8例,心律失常12例,吻合口瘘1例.1年生存率为64.0% (16/25),5年生存率为33.3% (3/9).结论 对于食管癌伴肺部肿块或食管癌肺侵犯,在排除转移的基础上均应积极手术,而同期食管肺联合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对部分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考虑一期切除二期吻合.
作者:朱江;何金涛;刘光源;李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在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NSCLC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在113例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D2-40进行淋巴管染色,计数NSCLC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PDGF-BB及其受体与微淋巴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NSCLC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结果 PDGF-BB主要表达在NSCLC癌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中,其阳性表达率为63.7% (72/113);PDGFR-β主要表达在NSCLC癌巢周围的间质细胞的细胞质中,阳性表达率为61.0%( 69/113);PDGF-BB在NSCLC癌细胞中的表达与间质中PDGFR-β的表达明显相关.PDGF-BB、PDGFR-β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DGF-BB阳性表达组其L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16.5817±5.4556对11.4689±5.5679,P<0.05);PDGFR-β阳性表达组其L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15.7937±5.6383对11.6917±6.3862,P<0.05).结论 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在NSCLC上的阳性表达可以促进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转移,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的研发将为抑制肿瘤淋巴转移带来新的治疗前景.
作者:张楠;高爱琴;刘杰;赵建强;林文俐;孙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泌乳素诱导蛋白(PIP) mRNA对估计乳腺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12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IP mRNA表达情况,另抽取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12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IP mRNA有38例表达,阳性率为31.4%,对照组中PIP mRNA表达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IPmRNA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原发肿瘤大小、分期、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ER、PR等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PIP mRNA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黄志恒;陈丽娟;沈红;王先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血管生成因子(VEGF)及endostatin浓度改变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胰腺癌可切除患者60例、胰腺癌不可切除患者43例、正常对照健康人30例外周血VEGF及endostatin浓度,分析VEGF及endostatin浓度与胰腺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血管侵犯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病例组VEGF及endostatin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胰腺癌患者中不可切除组较可切除组VEGF及endostatin显著升高(P<0.05);VEGF与胰腺癌分化、淋巴结转移、血管侵袭、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endostatin与肿瘤大小相关.结论 VEGF对于胰腺癌的进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endostatin与胰腺癌不同时期的血管生成调控密切相关.检测外周血VEGF及endostatin的表达对于胰腺癌临床筛查、诊断及治疗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长青;刘三光;戚诚;张建生;王文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癌旁组织及同一患者对应的术前外周血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加深对乳腺癌发病分子机制的了解并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候选指标.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别检测156例乳腺癌患者血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和39例乳腺良性病变血浆及其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 早期乳腺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62.2% (23/37),同一患者外周血甲基化发生率为56.7% (21/37),Kappa值为0.6553(P <0.001),40例血浆RASSF1A甲基化的患者中,3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92.5% (37/40),3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7.5% (3/40),差异有显著性(P =0.0003);乳腺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RASSF1A甲基化水平与乳腺癌的年龄、家族史、分型、分期、ER、PR、CerbB-2无关;晚期癌复发的86例中,其中癌组织甲基化病例的复发率为25.5%( 13/51),癌旁组织甲基化的复发率为75.7% (53/7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001).结论 乳腺癌血浆RASSF1A甲基化与组织中的变化较为一致,可作为早期病例筛查和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候选指标之一;晚期乳腺癌癌旁RASSF1A甲基化可能参与肿瘤复发,可作为预测晚期病例预后的候选指标之一.
作者:冯云;李振玉;李军红;周会行;靳梦林;程维高;贺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肿瘤免疫标志物检测在恶性腹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40例经利普液基细胞学(LPT)诊断为恶性腹水标本(腺癌)与40例良性腹水标本的肿瘤标志物,观察两种标本的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液基细胞学诊断为癌症的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于良性标本的标志物水平.结论 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恶性腹水的检出率和确诊率.
作者:张炜;徐学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B7-H4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l,CCR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40例肾透明细胞癌及15例正常肾组织中B7 -H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B7-H4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肾组织,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CCRCC核分级的升高,B7-H4的表达逐渐上调,渐进显著性(P≤0.05).结论 B7-H4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瘤肾组织,且与CCRCC核分级关联;对B7-H4的进一步研究有望使其成为CCRCC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蒲友敏;蒋先镇;陈义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2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肿瘤中心收治的4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总数的13.5%.本组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3岁,平均肿瘤直径2.8cm.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p53阳性率33.3%,临床分期主要为Ⅱ期.辅助化疗是其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手术方式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主.随访8~106个月,中位时间39个月,16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其中局部复发转移5例,内脏转移11例,复发转移高峰期为1~3年.死亡11例,其中非肿瘤原因死亡1例,肿瘤进展死亡10例,死亡高峰期为2~5年.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病理特征,其发病年龄较轻、肿瘤直径较大、临床分期较晚、复发风险较高、易发生远处转移且复发转移后死亡率较高.化学治疗为目前唯一的全身治疗手段,仍需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值得期待.
作者:李志新;张冰;顾梅;党受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放疗或化疗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①评价高压氧联合放疗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我院肿瘤患者1 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放疗联合HBO组和单用化疗组各58例,放疗联合HB0组从放疗开始次日起加用HBO治疗,HBO采用多人氧舱,在舱内停留120 min,压力为0.25 Mpa (2.5ATA),戴面罩吸入纯氧60 min(30 min各2次,中间休息10 min吸入舱内空气),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d.②评价高压氧联合化疗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我院肿瘤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化疗联合HBO组和单用化疗组各60例.化疗至少2个疗程,化疗联合HBO组从化疗开始次日起加用HBO治疗,HB0采用多人氧舱,在舱内停留120 min,压力为0.25 Mpa (2.5ATA),戴面罩吸入纯氧60 min(30 min各2次,中间休息10 min吸入舱内空气),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d.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放疗疗效无明显影响,放疗联合HBO组患者的全身功能状态显著提高,食欲、精神状态、睡眠、疲乏和体重等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②两组患者的化疗疗效无明显影响,化疗联合HBO组患者的全身功能状态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高压氧联合放疗或化疗对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周旋;刘思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乳腺癌患者,按腋窝淋巴结处理方式不同分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A组,123例)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组(B组,115例),随访两组患者术后6、12、24及≥36个月以上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感觉障碍、疼痛、淋巴水肿以及腋窝部肿瘤复发的发病情况.结果 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A组)患者术后6、12、24及≥36个月以上其肩关节活动受限、感觉障碍、疼痛的发病情况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组(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则分别为13.5%比34.6%,17.6%比36.5%和18.2%比35.0%,差异有显著性(P<0.05).7~55个月的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腋窝部肿瘤复发.结论 乳腺癌患者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淋巴结清扫术比较可降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而在肩关节活动、感觉障碍、疼痛及腋窝部肿瘤复发方面无差异.
作者:王丽杰;康骅;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和探讨岩舒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182例晚期(Ⅲa、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按TP、NP、GP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n=92)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岩舒注射液20ml/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位生存期、肿瘤客观疗效、中医症状、生存质量、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受益率(CBR)分别是85.9%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NK、CD3、CD4、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CEA、VEGF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组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岩舒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可以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总体临床受益率,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黎明;郭建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常规放疗后的鼻咽癌患者65例,采用口干问卷法进行调查,分析口干燥程度,并根据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治疗,观察中药治疗口干燥症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轻度口干15例(45.5%),中度口干16例(48.5%),重度口干2例(6.0%).对照组轻度口于8例(25.0%),中度口干19例(59.4%),重度口干5例(1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中药能促进唾液分泌,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
作者:张才友;曾春生;黄作超;李纯学;吴修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复方苦参注射液主要由苦参、白土苓等药物组成,苦参的主要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等对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还具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各种因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银屑病、心律失常、恶性肿瘤的治疗.我们对复方苦参注射液近几年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夏乐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主动追踪使射波刀在肝、肺等部位早期肿瘤、转移瘤等肿瘤放疗中具有相对优势,金标追踪是上述部位主动追踪的主要方式.CT引导下穿刺质量是金标追踪优势的重要保障.CT引导下穿刺的优劣也将直接决定治疗效果的好坏.因此,掌握CT引导下穿刺操作方法 对于射波刀治疗的普及和保证射波刀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总结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T引导下穿刺活检和金标植入临床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并发症处理等临床经验,以期与各射波刀中心交流分享.
作者:庄洪卿;袁智勇;王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进入21世纪,肿瘤发病率不断升高并已成为人类因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放疗、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常因肿瘤组织的病理特性而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下降,使得放疗和化疗的临床疗效减低.热疗(hyperthermia,HT)是通过人为方法 提高人体组织温度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前肿瘤治疗进入到个性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研究显示热疗能够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达到提高肿瘤放疗和化疗的临床效果,热疗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2].我们复习近年的热疗文献,对热疗联合放疗和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学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