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西医仍以手术、放化疗为主要手段,放化疗有一定的毒副反应且有一定的疗程时限,而复发、转移或毒副作用大是中晚期患者疗效差的主要原因.中西医结合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有优势.我们近年在临床上应用中药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杰;郑玉玲;樊青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化疗方案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方案治疗(A组);24例采用吉西他滨单药治疗(B组).采用Kaplan - 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临床受益反应(CB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32.1%vs.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A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B组(67.9% vs.4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30).A组患者CBR缓解率高于B组(72.1% vs.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A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95% CI:8.0~11.8个月),高于B组的8.03个月(95% CI:3.8~10.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5);A、B两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3.6个月和3.0个月(P =0.721).A组的6个月生存率(72.7%)略高于B组(6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似(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方案与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相比,在客观疗效、中位生存时间表现出一定优势,疾病控制率及临床受益反应也有所提高,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马长武;尹胜杰;项庆增;季洪波;王磊;商迪;王乐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Glidescope视频喉镜用于头颈外科手术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头颈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Glidescope视频喉镜组(G组20例)和直接喉镜组(L组20例).全部患者均于麻醉前进行改良Mallampati分级评估,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声门暴露情况(Cormrk -Lehane分级)、插管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不同时点(T2~T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L组比较,G组患者获得较好的声门暴露,且插管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者T1时点MAP、HR较T0时点有所降低(P<0.05),T2~T5不同时点MAP、HR较T0时点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idescope视频喉镜可以为头颈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创造更好的插管条件,提高插管成功率.
作者:刘若杉;董彦鹏;杨萍;王志强;陈玉玲;孙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一线治疗后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入组的32例经病理证实的既往治疗后进展的乳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第1天、第8天;顺铂25 mg/m2,静滴,第2~4天;联合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32例患者中,部分缓解(CR)3例(9.4%),完全缓解(PR) 15例(46.9%),疾病稳定(SD)9例(28.1%),疾病进展(PD)5例(15.6%),总有效率(CR+ PR)56.3%,临床获益率为84.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8.7个月.1年生存率62.5%.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为常见.结论 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既往化疗后进展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天江;陈素华;张国耀;张智慧;史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间质化疗植人剂中人氟安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12例乳腺癌患者应用中人氟安植入剂作为间质化疗,其中保乳患者174例,改良根治术患者38例.结果 随访3至95个月,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2例,局部复发率为1.1% (2/174);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1例,局部复发率为2.6% (1/38).6例(2.8%)患者出现植入区域皮肤红肿,多在7~10d内红肿消退;伤口感染、药物颗粒溢出1例(0.5%),经换药清理后二期缝合,伤口愈合.结论 中人氟安植人剂作为间质化疗用以处理可能残存的肿瘤细胞,对预防复发具有一定作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该药物的剂量和植入方法.
作者:邱喆夫;关山;李新宇;张冰;张开通;张树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传统手术采用后正中全椎板入路切除肿瘤,先切除肿瘤相应节段脊柱的棘突和椎板,再显露并切除肿瘤.手术需要切除全部椎管后部骨质,手术创伤大,容易引起术后脊柱不稳定.我们于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剑英;秦红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放疗同步替吉奥化疗治疗术后复发或晚期及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6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应用放疗(前后野等中心 2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为46~56Gy)同步口服替吉奥胶囊化疗(40mg每天2次,连续21d,休息14d),放疗结束后继续化疗2个周期.结果 全组患者均完成治疗,依从性好,同步放化疗后全部症状缓解率为70%,疼痛缓解率为40%,停止便血100%,镇痛有效率为100%,中位控制时间为5个月.治疗结束后1个月,全组患者的卡氏评分平均为57分.总有效率为70%,症状改善率为90%,1年生存率为70%,1年局部控制率为62.5%.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血液性毒性和放射性皮肤反应,多为1~2级,仅1例患者出现3级腹泻.结论 放疗联合替吉奥同步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副反应可耐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税明才;叶丹丹;周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动态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 -NORs)含量,探讨乌苯美司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54例患者为乌苯美司治疗组,用法为30mg/d,早晨空腹1次口服或分3次口服,连续应用,中位治疗时间为3个月;另有50例患者为未治疗组和30例正常入组,所有患者均同期应用化疗.以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 NORs含量(I/S%值)为评价免疫功能状况的指标,对所有入组者进行检测,对治疗组应用乌苯美司前后的Ag - NORs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 NORs含量高于化疗前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患者(P<0.01),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应用乌苯美司后Ag - NORs含量较用药前明显提高(P<0.05),与正常人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患者化疗前后Ag - NORs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下降,服用乌苯美司可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曹华;郑涛;许瑞莲;陈亦欣;王树滨;闫茂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同步放化疗在食管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与同期接受单纯放疗的162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单纯放疗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5.7%和36.2%,同步放化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73.8%和53.5%.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5个月和8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4).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够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朱青山;申静;赵世杰;何志杰;张庆富;冯连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慢性宫颈炎组织及60例宫颈癌组织VEGF及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VEGF阳性率分别为61.7%和7.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MVD计数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45.38±10.28 VS 5.10±1.12,P<0.05);VEGF及MVD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分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VEGF及MVD表达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二者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彭雪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试验组,30例)和同步放化疗(对照组,30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试验组TPF方案(多西他赛75mg/m2,d1,顺铂75mg/m2,d1,氟尿嘧啶500mg/m2,d1~5 q3w×2)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顺铂每周40mg/m2加同步IMRT).对照组同期放化疗(顺铂每周40mg/m2加同步IM-RT).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局部控制率试验组为96.6%,对照组为86.6%(P >0.05).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试验组为93.3% (28/30),对照组为70.0% (21/30)(P <0.05).试验组Ⅲ/Ⅳ级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淅涓;邱荣良;杨成粱;刘英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和简化合并症评分(SCS)两种方法评估合并症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693例65岁以上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生存情况,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况、Karnofsky评分(KPS)、TNM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合并症情况(CCI、SCS)等因素;应用Kaplan - Meier方法分析单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采用log - rank法检验比较生存期之间的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693例患者平均年龄70.4±4.0岁(65~86岁),确诊肺癌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4.0个月(0.2~84.0个月),5年生存率为3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状况、KPS、治疗方式、TNM分期、SCS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治疗方式、SCS是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NM分期、治疗方式、合并症等多种因素影响老年NSCLC患者的预后生存.老年肺癌患者多伴有合并症,SCS方法也许更适用于评估合并症对NSCLC的影响.重视并控制合并症,有助于改善预后,延长生存.
作者:王延风;杨敏;彭黎黎;李宁;徐海燕;刘姗;吴艳芳;宋晨鑫;吴晓明;于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热疗三维形放射(3D -CRT)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方法 9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3组,3D -CRT组(A组):给予局部3D-CRT,DT 60~70Gy;3D - CRT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组(B组):给予局部3D-CRT,DT 60Gy,放疗第1天开始口服替吉奥胶囊60mg,每天2次,14d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继续口服第2个疗程.3D-CRT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热疗组(C组):放疗化疗方法同B组,放化疗期间加用射频热疗,每周1次,功率500 ~ 800W,每次加热1h,共6次.结果 3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0.6%、87.9%和90.1%(P >0.05);1年控制率为62.5%、72.6%和76.7%(P>0.05),1年生存率为62.5%、69.7%和73.3% (P >0.05),2年控制率为46.9%、63.6%和73.3%%(P<0.05),2年生存率为46.9%、54.5%和56.7% (P >0.05),3年控制率为31.3%、48.5%和63.3% (P <0.05);3年生存率为28.1%、42.4%和56.7%(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热疗3D-CRT或替吉奥联合3D - CRT治疗食管癌比单纯3D-CRT疗效好,替吉奥联合热疗3D-CRT比替吉奥联合3D - CRT疗效好.
作者:李林均;邓守恒;陈萍;潘东风;李芳;曹风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鼻咽癌(T1-2N.-1M0)患者放疗前、后血清TGF - 61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和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10日至2011年7月3日共入组早期鼻咽癌初治患者57例,根据入组患者放疗前的血清TGF -β1含量,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A组29例:血清TGF - β1值低于或等于标准值的患者;B组28例:血清TGF - β1值高于标准值的患者.观察患者放疗前、放疗至40Gy、放疗后的血清TGF -β1含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TGF -β1含量.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的平均血清TGF -β1水平(50.2±3.2 ng/ml)作为本试验患者的标准值.结果 57例患者放疗前血清TGF -β1水平为(46.9±1.8)ng/mrl,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7例患者放疗中、放疗后的血清TGF - β1水平为分别为(23.2±1.0)ng/ml和(19.4±0.7)ng/ml,与健康志愿者及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放疗前血清TGF -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1.4)ng/ml vs (58.8±1.0) ng/ml,<0.05];而两组放疗中、放疗后的血清TGF - 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鼻咽病灶及颈部淋巴结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分期患者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0、N1a和N1b分期患者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的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能明显降低早期鼻咽癌患者的血清TGF -β1水平.患者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的血清TGF - β1水平与T、N分期无关,也不能有效监测肿瘤客观反应率.
作者:邹国荣;林晓晖;吴洁红;胡家柱;李济时;曹小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盐酸阿扎司琼在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的作用.方法 8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试验组患者化疗前静脉注射国产盐酸阿扎司琼l0mg:100ml,每天1次.对照组患者采用进口盐酸昂丹司琼8mg,化疗前静注,每天1次.评价2组患者治疗期间恶心发生情况、止吐疗效、初次呕吐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预防恶心发生有效率(61.9%)高于对照组(54.8%),试验组完全缓解率(81.0%)明显高于对照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初次呕吐发生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无差异.结论 国产盐酸阿扎司琼对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俊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相关糖抗原125和199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肿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25例肺癌患者、40例胃癌患者、15例食管癌患者、18例膀胱癌患者、16例宫颈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CEA、CA12 -5和CA19 -9的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肺癌和胃癌患者的CEA、CA12 -5和CA19 -9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CA125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CA12 -5和CA19 -9对于肿瘤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更高,膀胱癌、食管癌和宫颈癌患者更应结合临床症状、手术及病理检查.
作者:姚辉盛;翁克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良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加11年1月收治的良性骨缺损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治疗组行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修复,对照组行常规的自体髂骨骨材料修复.结果 治疗组患者无骨不连接、肿瘤复发及骨缺损等不良反应,功能恢复表现为优20例,良2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为88.0%;对照组25例患者发现骨不连接者2例,骨缺损复发3例,其功能恢复表现为优13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60.0%.治疗组骨缺损愈合程度及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骨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和非特异炎症反应,在移植治疗良性骨缺损方面具有显著促进骨愈合促进新骨形成及功能恢复的功效,在临床上与传统的移植骨材料相比,具有应用方便、植骨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佐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及其与Bc1-2和Bax表达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乳腺癌中14-3-3σ的表达情况及与14-3-3σ相关的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乳腺癌组织中14-3-3σ,Bc1-2和Bax的表达情况.对58例乳腺癌组织中14-3-3σ的表达水平与相应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随访资料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统计14-3-3σ表达与Bc1-2和Bax蛋白表达的相关关系.结果 14-3-3σ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7% (41/58),Bc1-2的阳性表达率为62.1%(36/58),Bax的阳性表达率为32.8%(19/58).14-3-3σ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随访的58例乳腺癌病例中,14-3-3σ阳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51.2% (21/41),14-3-3σ阴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82.4% (14/17),14-3-3σ阳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14-3-3σ阴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4-3-3σ蛋白的表达与Bc1-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Bax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14-3-3σ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并可作为衡量患者预后的新指标.14-3-3σ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1-2和Bax的表达,从而参与了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过程.
作者:杨桦;马洪波;王子兵;崔树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治疗发生耐药前后肺癌组织标本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1-2)表达的变化,明确bc1-2表达与EGFR抑制剂获得性耐药的关系.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4年至2011年经吉非替尼片或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的23例NSCIC患者的系列肺癌组织标本.建立组织芯片,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bc1-2的表达情况,同时比较产生耐药前后bc1-2表达的变化.结果 23例标本耐药前bc1-2表达阳性例数为5例,阳性率为21.7%.耐药后bc1-2表达阳性例数为12例,阳性率为5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P=0.032).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出现获得性耐药的患者,bc1-2较耐药前出现明显上调.结论 bc1 -2介导的抗凋亡功能增强在EGFR -TKI获得性耐药的发生中可能起到了雷要作用.
作者:吴昊;林娜;蒋鹏鹏;刘文艺;刘继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6例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组(观察组,13例)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13例).观察组给予替吉奥40mg/m2,bid,第1~18天;同时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第1天、第5天、第29天,应用6MV直线加速器,接受总放疗剂量54 Gy、27次.对照组给予5- Fu 750mg/m2,第1~4天、第25 ~ 28天;吉西他滨的用法及放疗方法均同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38.5%,1年生存率为53.8%,与对照组比较有生存优势.观察组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更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明显轻,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张清琴;秦双;寇小格;李岩;李小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Twist、MMP -2和MMP -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35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中Twist、MMP -2和MMP -9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Twist、MMP -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55.7%和67.1%,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6.7%、28.6%和37.10%(P<0.05).Twist、MMP -2和MMP-9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Twist的表达与MMP -2和MMP -9的表达呈正相关.MMP -2的表达与MMP -9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Twist、MMP -2和MMP -9在肿瘤细胞发生浸润转移中有协同作用,可作为评估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艾斯卡尔·阿尤甫;古力米热·布然江;欧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在肺癌化疗及血管靶向药物(恩度)治疗的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将24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恩度+GP/DP方案联合治疗组(12例)和单纯化疗组(12例).分别于治疗前、2个周期后、4个周期后进行常规CT(平扫+增强)检查及对原发肿瘤进行CTP成像.CT检查设备为东芝64排螺旋CT,各项CT扫描均采用低剂量技术.分别测定肿瘤的大小及CTP各项灌注参数(包括BF、BV、PS、TP、MTT),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各项灌注参数的变化及其关系,同时以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前后的实体瘤大小进行评价.结果 2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21例,其中联合治疗组(10例),单纯化疗组(11例).联合组治疗后BF和PS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MTT值显著升高(P<0.05);单纯组则表现为BF和TP值显著下降(P<0.05).实体瘤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两组总缓解率及总稳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恩度可改变肿瘤血管高灌注和高渗透性,使肿瘤“血管正常化”,与化疗联合可增加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CTP能有效反应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血管灌注情况的变化,与传统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比较,能更全面的反应血管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
作者:郑心婷;林丽珠;杨贤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含卡培他滨方案对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0例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卡培他滨联合长春瑞滨(NX组,36例),卡堵他滨800~1000mg/m2,分早晚两次服用,第1~14天,长春瑞滨25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3周为1个周期.卡培他滨联合吉西他滨( GX组,34例),卡培他滨800 ~ 1000mg/m2,分早晚两次服用,第1 ~14天,吉西他滨1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3周为1个周期.每两个周期评价疗效,均至少治疗2个周期以上.结果 NX组患者中,完全缓1例(2.8%),部分缓解20例(55.6%),疾病稳定11例(30.6%),疾病进展4例(11.1%),有效率为58.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3.5个月;完全缓解1例(2.9%),部分缓解19例(55.9%),疾病稳定12例(35.3%),疾病进展2例(5.9%),有效率为58.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3.8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等.结论 含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葸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乳腺癌疗效确切,毒性可耐受,是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较好方案.
作者:肖华伍;欧阳取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沙培林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57例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出现盆腔淋巴囊肿,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淋巴囊肿穿刺,抽出囊液后注入沙培林4Ke,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7例患者71个囊腔均一次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穿刺抽液及沙培林注射治疗,治愈率为85.9%(61/71),复发率14.1%(10/71).复发10个囊肿1周后再次注射同样剂量沙培林,治愈7个,3个复发,囊肿较小,随访3个月未见增大.结论 沙培林经超声引导下治疗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避免部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张莘;周力学;彭永排;周晖;陆晓楣;卢淮武;张丙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在750~800mg/m2时的不良反应,分析血液学毒性与既往化疗强度的相关性及客观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非随机方法收集28例患者,培美曲塞(PEM)每个疗程总剂量750~800mg/m2,分第1、8天静脉滴注10min以上,每3~4周重复.每2个疗程评价疗效,治疗至患者病情进展、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患者自动退出.结果 28例患者全部可评价不良反应,3/4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14.3%,既往出现过类似反应患者的发生率为36.4%.26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有效率为19.2%,稳定率为61.5%;既往进行3种以下方案化疗组与3种或以上方案组之间的有效率,分别为16.7%和21.4%,稳定率分别为58.3%和64.3%.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率为20%,稳定率为60%.结论 PEM 750 ~ 800mg/m2是安全的,既往化疗出现3/4度骨髓抑制是严重血液学毒性的高危因素,结果显示可提高患者的客观疗效.
作者:张宁;张燕军;雷宝霞;苏智祥;吴兴树;崔大江;狄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男性总有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588名男性体检者根据年龄分为4组:青年组(<45岁)125例,中年组(45~60岁)142例,普通老年组(60 ~75岁)169例和高龄老年组(≥75岁)152例;分析各年龄组的前列腺疾病情况和tPSA水平;各年龄组不同前列疾病情况的tPSA总水平及在不同水平(≤4 ng/ml、4~10 ng/ml和>10 ng/ml)的分布情况.结果 ①青年组和中年组的水平高于老年组,前列腺疾病的发生率和tPSA水平均低于老年组(P<0.01);高龄老年组的水平低于普通老年组(P<0.01),前列腺癌发生率(P<0.05)和tPSA(P <0.01)高于普通老年组;②各年龄组及总体依据前列腺疾病严重情况tPSA水平均上升,且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和中年两组的正常者和前列腺炎的tPSA水平均低于老年组,高龄老年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tPSA水平高于中年组和普通老年组;③随着前列腺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各组tPSA水平≤4 ng/ml的分布降低;tPSA水平≥10 ng/ml的分布增多;随年龄增大,各组对应正常和疾病情况的tPSA水平≤4 ng/ml的分布降低,tPSA水平≥10 ng/ml的分布增多.结论 tPSA水平在不同年龄组同一类型前列腺疾病和同年龄段不同前列腺疾病的水平不同,提示tPSA水平受年龄因素的影响,tPSA水平的检查可用于前列腺疾病的初期诊断.
作者:姚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在结直肠癌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93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组外周静脉血清TNFα、IL-8和sIL-2R含量.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NFα、IL-8和sIL - 2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Dukes分期C+D期结肠癌患者血清TNFα,IL-8和sIL -2R含量明显高于Dukes A+B期(P<0.001),手术后3年复发者血清TNFα、IL-8和sIL - 2R的含量均高于未复发组(P <0.001).结论 TNFα、IL-8、sIL - 2R是与结肠癌病情变化和预后相关的细胞因子,可作为结肠癌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特异基因BCSG1在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9例三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TA方案)前后乳腺癌组织BCSG1的表达情况,比较化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BCSG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 43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病灶缓解率(CR +PR)为87.8%;新辅助化疗后BCSG1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化疗前蛋白表达(P<0.05).新辅助化疗后BCSG1蛋白表达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蛋白表达(P<0.01).结论 BCSG1分子和蛋白水平在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均明显降低,与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呈负相关(r =0.704,P=0.000),提示BCSG1可作为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作者:王晓红;李义慧;张静;张景华;胡万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自从1894年Halsted创立了乳腺癌根治术以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ALND)一直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指导治疗以及防止局部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极低,T1a和T1b期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仅为3%和7%左右,如果对所有乳腺癌患者都进行ALND,将只有部分患者受益.
作者:彭伟强;黄宇康;吴楚成;刘少杰;翁剑华;颜宁;李红星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