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艾滋病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哨点监测、血清横断面调查和常规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采用Workbook模型对全省现存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人数进行估计.结果 1989年首先在边境注射吸毒人群中发现HIV流行,截止2005年12月,全省共发现HIV感染者40 157例,分布于全省16个地州的128个县(市),其中有4个州(市)进入高度流行期,12个州(市)进入中度流行期,估计实际存活感染者人数为9.2万.近3年注射吸毒人群HIV平均感染率为18.3%~22.6%,5个地区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40%;女性性工作者平均感染率为0~5.2%,嫖客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1.8%,67%的县区发现女性性工作者中存在HIV流行;男性性病患者HIV平均感染率为1.7%~2.6%,孕妇HIV平均感染率2003~2005年分别上升到0.37%、0.38%和0.36%,献血员的HIV感染率持续上升,仅昆明市2005年献血员HIV感染率达到0.127%.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疫情地区范围继续扩大,HIV感染途径正发生明显改变,处于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广泛扩散的关键时期.
作者:陆林;贾曼红;马艳玲;陆继云;杨莉;卢冉;张强;梅静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羞辱与歧视的认知现状,分析存在羞辱与歧视的原因,探讨如何减少和消除医务人员对HIV/AIDS患者羞辱与歧视的方法.方法 通过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了解医务人员对HIV/AIDS患者羞辱与歧视的具体表现.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法对283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进行AIDS的预防及治疗、职业防护和如何认识羞辱与歧视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前后问卷比较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受训者对AIDS相关知识、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对羞辱与歧视的认知有明显提高,但行为态度改变不明显.结论 在医务人员中对HIV/AIDS患者的羞辱与歧视广泛存在并被忽略.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对HIV/AIDS羞辱与歧视的认识及了解,教育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的方法.
作者:屈文妍;陈红;辛衍涛;刘建华;王克荣;巩玉秀;么莉;黄金;徐克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明汕头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并预测其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汕头市1990~2005年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到2005年底止,汕头市已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0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9例.男性占78.70%,女性占21.30%;职业以农民及无业人员多占53.71%;其次是商人和工人,分别占18.52%和15.74%;85%以上感染者年龄在20~50岁.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46.30%),其次为采供血(15.74%)和静脉吸毒(14.82%).结论 汕头市近年艾滋病疫情发展明显加快,传播途径多样化,经静脉吸毒传播的比例迅速增大,通过多种途径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由城市向农村扩散.
作者:姚真兆;陈新泽;高泽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全国淋病与梅毒病例报告覆盖情况,为性病疫情管理、漏报调查和疫情估计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2005年2、5、8和11月全国31个省份的淋病与梅毒病例网络直报数据,计算以县(区)为单位的病例报告覆盖率.结果 2、5、8、11月全国淋病病例报告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56.66%、66.33%、68.90%和68.27%,梅毒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42.61%、55.56%、59.46%和60.59%.经济发达或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的病例报告覆盖率较高,一般在80%以上;经济落后或西部地区(如河北、山西、内蒙、陕西、甘肃、云南、贵州、青海和西藏等)的病例报告覆盖率较低,一般在50%以下.结论 我国淋病与梅毒病例报告覆盖率总体上偏低,直接影响性病疫情的准确性,应进一步加强我国性病疫情报告的管理与督导工作,尤其应加强对经济落后及西部地区的支持.
作者:岳晓丽;龚向东;刘昆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检验三种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梅毒阳性检出率,分析各检测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性病门诊就诊者的静脉血,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同时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同一份血清,二种方法均为阳性者用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法(FTA-ABS)检测及免疫印迹法(WB)确认,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检查.结果 在所有784名性病门诊就诊者中,ELISA检测梅毒抗体阳性者306人,阳性率39.03%;TPPA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为297人,阳性率为37.88%;经FTA-ABS检测确证阳性299人,阳性率为38.14%;终WB结果与FTA-ABS检测一致.结论 为了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及正确性,对高度疑似梅毒的患者,应同时进行两种抗体的检查.
作者:刘意;魏红娟;任翊;黄晓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警官学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况,尝试以公共安全管理为切入点,在警官学院开展艾滋病知识预防教育模式的探索.方法 以应届毕业警官学员为目标人群,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及半结构访谈提纲,对536名学员进行了基线调查并实施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干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 干预措施实施前警官学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4.9%,干预后上升到88.0%,培训后问卷得分(32.77±6.68)高于培训前(27.27±5.93)(P<0.01),干预效果明显.结论 警官学员是公安干警的后备军,应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利用公安警校这个平台开展公安干警艾滋病防治教育,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可持续性开展.
作者:张金荣;韩晖;刘光明;文涛;叶临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了解性传播疾病(STD)门诊中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方法 对经过筛选的183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病原体检测.结果 183例标本中检出STD病原微生物感染144例,检出率78.7%,其中化脓菌感染29例,阳性率33.3%(29/87).病原体中以支原体居第1位,占45.9%;表皮葡萄球菌居第2位,占20.7%;衣原体居第3位,占18%.2种病原体及以上混合感染26例,占14.9%.结论 STD门诊前列腺炎患者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温贵华;薛碧媚;黄德强;郭玲;申杰;赖惠婷;翁琼琳;郭夏娜;李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嘉峪关市暗娼人群的基数,为预测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和制定艾滋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普查法与乘数法对暗娼人群基数进行估计,并比较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普查法估计嘉峪关市暗娼人数为919人,乘数法为1 451人.结论 无论普查法还是乘数法,完善的记录资料都是进行基数估计不可或缺的条件.与乘数法比较,普查法原理简单,但也易受外部条件影响,造成估计误差.
作者:余爱玲;王丽艳;屠爱霞;席沧海;吕繁;王璐;王玉明;苟伟斌;杨明宇;王炳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的现状,提高检测水平.方法 对黑龙江省2005年全年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送检的196份血清样本,以及自愿检测的HIV抗体初筛阳性的2份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经胶体金快速检测法检测,送检的196份中138份HIV抗体阳性(138/196,70.4%);自愿检测2份均阳性(100%).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复查,送检样品中112份HIV阳性(112/196,57.1%),自愿检测的2份均阳性(100%).胶体金法与ELISA法检测均阳性,或有一种方法为阳性的共149份标本,经免疫印迹(WB)试验确认后,103例为HIV-1抗体阳性,26例阴性,20例不确定.26例阴性标本中,ELISA法检测假阳性6例,胶体金法20例.结论 HIV初筛实验假阳性比率较高,有待进一步培训及规范管理.
作者:孟滨;周广恩;陶清晨;高飞;王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历年来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中筛查试验假阳性结果的真实情况,更加合理地开展HIV抗体日常检测.方法 检测及结果判断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对比分析HIV抗体筛查试验为阳性而免疫印迹试验(WB)为阴性的标本的结果以及相关资料.结果 136份筛查试验为阳性反应、WB确认为HIV抗体阴性的标本,占所有送检标本的6.70%,占筛查试验阳性标本的13.39%.136份标本中,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阳性的119份,占87.5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33份,占24.26%,S/CO值平均为0.8005(0.2319~5.544).结论 日常检测必须遵从先筛查再确认的检测程序,筛查试验阳性的不能直接出HIV抗体阳性报告,应确认后再出.
作者:尤向东;傅继华;王同展;钱跃升;苏生利;张静;吕翠霞;王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存状况、求医行为和医疗需求,为制定相关的救治救助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12.0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122例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以经静脉吸毒感染为主,其次是性接触和血源感染.感染HIV后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明显下降,感染HIV后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和巨额的医疗费用是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医疗费用主要由自己承担(除抗病毒治疗药物和CD4检测费用外).他们的生存质量评分均在50分左右.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因感染HIV经济收入明显减少,医疗需求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明显下降,生活质量差.
作者:王冬梅;丁贤彬;陈清峰;韩孟杰;沈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男性同性恋行为特征及性病艾滋病感染状况,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治对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对同性恋活动场所的157名男性同性恋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结果 共调查男性同性恋者157人,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26岁,文化程度较高.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阳性率均为4.5%.这部分人群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较高,但采取高危险性行为的比例也非常高,近6个月在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29.9%.结论 山东省男性同性恋人群中已经有较高的HIV感染率,并且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必须对此类高危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同时加强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也迫在眉捷.
作者:廖玫珍;刘学真;傅继华;钱跃升;张晓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安徽农村地区艾滋病(AIDS)病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整群抽取安徽农村地区某项目乡AIDS病人/HIV感染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 219名AIDS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2.50±7.13,主观支持为17.95±4.15,客观支持为8.90±3.02,支持利用度为5.65±2.42;家庭和政府在AIDS病人/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中起到了决定作用,家庭人口数多及子女孝顺的AIDS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评分较高.结论 AIDS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和家庭的主导作用,同时进一步调动其他组织和人员参与其中.
作者:张秀军;吴红燕;张泽坤;周建波;孙业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1997~2004年艾滋病疫情分析,发现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宝安区自1993年开始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和特殊人群进行监测,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特殊人群、外来工、中学学生以及社区居民等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同时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和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进行行为干预.结果 宝安区自1997年发现首例输入HIV感染者以来,检出的HIV/AIDS患者数量持续上升,2002年检出HIV/AIDS患者86例,是前5年(1997~2001年)HIV/AIDS患者总数(23例)的3.7倍,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HIV感染者以流动和暂住人口为主,男性远多于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20~40岁,主要以静脉吸毒传播为主,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有所增加.结论 宝安区艾滋病传播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詹志强;张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对2004年武汉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对2 116名VCT个案资料的主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对VCT服务人群接受度、VCT宣传效果及VCT网络成本效益进行评价.结果 ①VCT人群接受度不高;②VCT宣传效果不太理想;③VCT网络成本与效益不匹配.结论 为促进VCT工作持续高效地开展,今后应对影响VCT人群接受度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在VCT宣传及VCT网络建设策略上作出适当调整.
作者:张万宏;聂邵发;李刚;王莉;张红琴;邱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和认识艾滋病对中国儿童的影响.方法 利用方差分析等方法,提出一个多层次的分析框架,设计以儿童成长为核心的家庭调查表及儿童访谈提纲,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家庭人均生产收入减少;救助活动对改善艾滋病孤儿家庭的经济状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父母存活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缺课率高;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感受到心理压力和忧伤.结论 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儿童的生活环境、生存状况和身心健康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与非艾滋病家庭的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袁建华;常春;刘康迈;许文青;林凯;李慧;姜涛;徐厚宝;杨飞;刘天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终止治疗的原因.方法 利用国家统一使用的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收集系统所收集的全省抗病毒治疗数据资料,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终止治疗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用1∶2配比分析研究方法,对治疗中死亡病例与未死亡病例的数据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在终止与未终止治疗病例的比较中,性别比有显著性差异;(2)终止治疗的首要原因是药物副反应引起停药(56.74%),其次是死亡(36.17%);(3)治疗中发生副反应的首要表现是肝功能异常(52.50%);(4)治疗中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是:不按医嘱服药,漏服次数愈多危险性愈大(P=0.0086,OR95%CI是1.165~2.852);防止治疗中死亡的保护因素是:患者在治疗中未出现药物副反应(P=0.0027,OR95%CI是0.320~0.787),当出现严重副反应时,能及时更换药物(P<0.01,OR95%CI是0.262~0.636).结论 应着重提高就诊者特别是男性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建立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毒副反应监测体系,监测中一旦发现出现严重副反应,要及时更换药物,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终止抗病毒治疗的发生.
作者:姚璇;詹发先;彭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和宾阳县吸毒人群中流行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毒株的亚型及各种亚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HIV-1阳性的10例吸毒人员和1例受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外周静脉抗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并对获得的gag区基因的核酸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宾阳县的6份样品为CRF08-BC重组株,凭祥市的4份样品均为CRF01-AF重组株,一份输血引起的样品为B'亚型.结论 在凭祥市和宾阳县吸毒人群中流行的是不同的HIV-1重组株,而且在同一地区的亚型之间进化比较接近.以上资料表明,CRF08-BC和CRF01-AE在这两地区的静脉吸毒者中成为主要的流行株.
作者:梁淑家;陈杰;刘伟;朱秋映;梁富雄;黎峰;邢辉;邵一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对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 对实施干预试点地区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幼儿干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幼儿出生时服药情况、喂养方式,及其母亲的分娩方式、服用抗病毒药物等情况,采用单因素χ2分析,比较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幼儿HIV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组HIV母婴传播率为2.75%,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组的母婴传播率为50.00%,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HIV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对婴儿实施纯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HIV的母婴传播率.
作者:陈昭云;安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方法在男性同性恋人群规模估计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杭州市中心城区3个同性恋聚集场所连续观察10天,运用除数法获得男性同性恋者人数,应用乘数法对男性同性恋者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结果 调查期间光顾酒吧、公园、浴室3个同性恋活动场所男性同性恋者共2 337人次,可辨识者平均光顾次数为3.79次,采用除数法得到调查期间光顾3个场所总人数为617(571~670)人.采用滚雪球法,经过4轮提名,共调查了342名男性同性恋者,报告调查期间到过酒吧、公园和浴室3个场所的比例为37.72%,获得即乘数为2.65,估计杭州市中心城区艾滋病高危险的男性同性恋人数为1 635(1 513~1 777)人.结论 采用乘数法、除数法估计男同性恋人群规模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介者;潘晓红;杨清;陈树昶;罗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在黔南州广泛开展艾滋病(AIDS)防治工作,利用全球基金中国第四轮艾滋病项目资助的有利契机,对全州1997~2005年AIDS监测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田应娟;陈祖府;胡忠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了了解昭通市静注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艾滋病相关知识、高危险行为现状特点和时间变化趋势,为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制定干预措施及评估干预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2005年9月13~14日,对昭通市劳教戒毒所内入所一年内的静注吸毒人群进行普查,并对其中的14名HIV阳性者进行艾滋病行为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佑芳;王兴金;张金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2004年3月到2005年10月间,应用多西环素联合芙必叮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衣原体感染),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旭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南昌市第九医院从2004年8月至2005年5月收治艾滋病(AIDS)患者22例,现将这些病例的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陈绛青;车达平;吕定英;杜斌;胡敏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了解嘉兴市秀洲区暗娼人群的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情况,为制定秀洲区AIDS综合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10月对农村集镇娱乐场所开展了暗娼人群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月根;顾谢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现将石家庄市卫生防疫站2005年收到的各初筛实验室送检的129份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初筛、复检及确认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初筛试验与确认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丽花;徐丽华;牛慧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是为上海市指定的唯一一家收治成人艾滋病(AIDS)的医院,对该院艾滋病病毒(HIV)/AIDS患者的调查统计,可以反映近期上海市成人AIDS患者的发病疫情.了解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性.
作者:黄绍萍;李国岗;王冯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加强对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阻断HIV经血液途径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文山州2003年6月~2005年7月献血人群HIV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谢进荣;张兴明;魏发顺;曾波;代向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了解呼和浩特市暗娼人群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性行为特征,2004年7~8月对呼和浩特市463名暗娼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先云;薄福宝;鲍卓强;许汝琪;周滨鹏;刘小平;云中平;徐玉霞;孙忠义;郭强;姚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995年4月,豫南某县在有偿献血浆人员中发现了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为了解豫南农村有偿献血浆人群中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2004年进行了此次调查.
作者:魏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艾滋病、肝炎和梅毒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也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江西省A、B两地区娱乐场所服务女性进行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红英;陈红;卢兆芸;文海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急诊患者因病情危重,须在短的时间内进行手术、有创检查或输血治疗,往往等不到常规检测结果出来,因此要求实验室建立快速、准确的方法对相关病原体进行检测.为有效防范经血传播疾病,促进医护人员加强自我保护,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对兰州军区总院2005年1年间急诊入院的1 328名患者在手术、有创检查或输血前抗-HIV(1+2)金标快速检测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静;王燕宁;杨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感染状况和行为学特征,为对该人群的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歌舞厅、洗脚店、美容美发店、藏餐店、路边等的服务小姐,由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所专业人员面对面进行记名问卷调查,并采取血样本检测HIV.结果 共收到问卷调查1 310份,血样本1 310份,其中20~30岁的占58.0%,有固定性伴的占68.1%,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71.0%的小姐从不使用安全套,26.7%的小姐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在过去半年中32.29%出现过生殖器、泌尿系统异常症状,多数不作处理或者自行买药物.未婚史者高于有婚史者.结论 各类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存在多种HIV/AIDS的不安全行为.性病感染较高,就医方式多不正规,急需进行有效干预,控制HIV/AIDS经性传播.
作者:玉珍拉措;雅西;马玉桂;嘎玛卓玛;多吉旺姆;索郎德吉;米玛;卡日卡岗;尼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以高危行为人群为干预对象的艾滋病防治项目,由于其干预对象和工作方式的特点,在督导评估工作中也有其独特的难点,主要表现在数据的真实性需要仔细斟酌,多部门合作等关键因素不容易测量,以及项目重合为督导评估带来的更大困难.对此,该文建议可以通过促进受益人参与督导评估工作,组建多学科评估队伍,将督导评估与政策开发、项目协调工作相结合等方式,整合多方力量给以应对.
作者:刘谦;张云;张建新;段勇;张灵麟;陈良;周久顺;陈耀;王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防治艾滋病(AIDS)的主要策略有:(1)针对艾滋病病毒(HIV)阴性的人群,加强宣传教育等工作,减少或改变危险行为,避免感染;(2)针对HIV阳性的感染者,通过随访、关怀、治疗等服务,防止进一步传播给他人.重要措施就是发现感染者,主要通过自愿咨询检测(VCT)和重点人群筛查来实现.HIV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使患者更快地得到合适的治疗,以有效降低传播.
作者:马彦民;汪宁;颜江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近年来防治艾滋病取得了明显效果,突出地表现在防艾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其广泛的社会影响上.在应对日益严重的艾滋病威胁中,民间组织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与政府形成了互相帮助、互相补充的关系.
作者:陈旭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运用大量的社会学和流行病学资料,对男男性行为的概念、男男性行为与男男同性恋的区别与联系、男男性行为研究现状、男男性行为的方式、男男性行为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男男性行为干预工作进展等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男男性行为是客观存在的,无保护性性交(肛交、口交)是导致艾滋病在该人群传播和流行的重要因素;男男性行为与艾滋病病毒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干预已成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刻不容缓的工作.
作者:钱跃升;傅继华;毕振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AIDS)问题日益严峻,而在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和流行中,流动人口的数量和范围的日益扩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其中数以亿计的由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几乎占了流动人口的全部.因此,在查阅了近年来关于中国流动人口中农民工HIV/AIDS问题的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民工现状、农民工HIV/AIDS流行的影响因素、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和建议加以综述.
作者:武俊青;姜综敏;余冬保;石凯;赵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APOBEC3G是一种天然抗病毒活性的胞嘧啶脱氨基酶家族成员,近年来因其独特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艾滋病病毒(HIV)复制过程中,APOBEC3G大量包装进入新生成的病毒颗粒内部,诱导病毒负链cDNA胞嘧啶(C)脱氨基突变为尿嘧啶(U),导致病毒丧失活性.而HIV编码的Vif蛋白能拮抗APOBEC3G的脱氨基酶作用,二者形成动态平衡.作为一种机体天然抗病毒因子,APOBEC3G参与了宿主抵抗HIV入侵的防御机制,为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机体天然免疫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可能对未来的HIV及其他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并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褚小刚;杨占秋;龚作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儿童性传播感染(STI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儿童感染STIs的途径,回顾89篇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3 439例感染STIs的15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STIs的种类、性别构成及感染途径的分析.结果 显示:除13.06%的儿童性别不详外,男女性别比为1∶7.125.1 591例明确父母感染情况的病例中,99.24%的儿童与其父母感染了同类别的STI,其中母婴传播与非母婴传播比例为1∶5.634.11.20%的儿童STIs感染原因不明.1 832例明确感染途径的儿童中,84.99%系间接接触传播,2.02%系性传播.37例性接触途径感染儿童中,21.62%为家庭内性侵害的受害者.建议加强儿童STIs流行病学监测与研究,预防家庭内传播,加强医务人员的儿童性侵害鉴别能力,将社会性别意识引入儿童STIs防治,尊重联合国儿童公约,将15岁以上儿童纳入关注范围,成立法律援助机构,消除儿童权利保护障碍.
作者:曾春娥;黄水群;罗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某男,35岁,因四肢瘀点、瘀斑伴关节肿痛半月,于2006年2月17日以过敏性紫癜收住入大理州人民医院.患者半月前四肢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伴双踝、双膝关节肿痛,行走时加剧,曾3次到我科门诊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口服强的松、氯雷他啶、路丁片等治疗,四肢皮疹不消退,成批大量出现,双下肢关节肿痛加剧,行走困难.既往体健,静脉吸毒史可疑.
作者:李琼仙;张向欢;段云涛;尹光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应用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其疗效已经得到充分的证实,即能持久地和大程度地降低病毒载量,保护和重建部分免疫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前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和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王焕枝;林霞;赵鲜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全球基金第四轮艾滋病(AIDS)项目将扩展中国现已开展的针对两个易感人群(静脉注射吸毒者及暗娼)一系列有效干预措施,包括宣传教育、行为改变、知识教育、自愿咨询检测、美沙酮维持治疗、针具交换项目、安全套推广、性病综合管理,以及抗病毒治疗减少艾滋病在中国脆弱人群的传播及其产生的影响.于2005年7月在全国7省(自治区)启动,项目的总目标是降低艾滋病病毒(HIV)在注射吸毒人群和暗娼中的传播,减轻艾滋病所带来的影响.
作者:冯献湘;黎明强;潘榕;余冬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艾滋病(AIDS)病例报告数的增长,艾滋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文件和法规,但是人们对艾滋病认识上仍然存在偏见,并阻碍一些工作的开展.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2002年开始在吉林省两个HIV/AIDS患者相对集中的县(区),开展了对多部门合作综合管理HIV/AIDS患者模式的探索,并逐步建立了综合管理模式.
作者:孟向东;张新刚;李志和;李紫璇;朗莹;张孝伟;臧力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肾功能损害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在HIV感染者中,近30%将出现肾功能异常,艾滋病(AIDS)相关肾病已成为终未期肾病(ESRD)的常见原因,并与疾病进展及死亡相关.艾滋病专科医生通常要负责病人的全面治疗,因而这些医生应警惕HIV感染者患肾病的危险,选择可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故了解HIV感染者患慢性肾病(CKD)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监测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本指南包括对成人和儿童HIV相关肾病的诊治,普遍适用于所有的HIV感染者,但临床医生可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对指南进行调整.
作者:唐荣;凌云;卢洪洲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