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07-2011年艾滋病病毒(HIV)筛查及确证试验的检测数据,以了解该州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和HIV感染的人群特征,以及不同人群的感染率,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2009年版)对送检样品进行检验,对实验室确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全州HIV初筛标本305 255份,初筛阳性748份,经确证实验室确诊为阳性的442份,阴性279份,不确定27份;监测人群HIV平均阳性率为0.14%,以2008年的阳性率高,为0.18%(95/54 113),各年度筛查确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2份HIV阳性标本中,男性289例(65.38%),女性153例(34.62%),男女性别比例为1.89∶1.年龄主要集中在31~55岁(占44.1%,195/442)和55岁以上(占37.8%,167/442).结论 湘西州HIV感染者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以大年龄组居多.自愿咨询检测是发现HIV感染的重要方式.
作者:龙春平;吴周建;张昌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感染者对早期治疗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浙江、湖南部分地区的HIV单阳家庭感染者进行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对于早期治疗的认知和态度等.结果 共调查HIV单阳家庭感染者207人,平均年龄为(39.8±9.9)岁,早期治疗的可接受率为71.5%(148人),影响其接受早期治疗的因素为:认为早期治疗可以延缓疾病发展、认为早期治疗可以预防配偶感染和配偶支持治疗,优势比(OR)(95%可信区间)分别为2.04(1.30~3.19)、5.69 (2.22~14.63)、3.40(2.12~5.48).结论 HIV单阳家庭感染者对早期治疗的可接受性较高.对于早期治疗的认识、配偶态度和医生的宣教,是接受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何慧婧;陈曦;杨介者;曾刚;徐鹏;辛倩倩;马福昌;蒋慧惠;吕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对项目中实施的性病(STD)防治措施进行效果评价,为进一步制定性病控制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设计定性研究提纲,在重大专项干预点选择卫生行政部门领导、项目执行医务人员和目标人群进行访谈调查,整理并分析访谈的资料.结果 项目采取的多项性病防治措施得到了当地卫生主管部门领导、防治工作人员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目标人群的认可.而免费的性病诊疗措施未能得到医疗机构的积极响应,虽然此项措施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广泛开展,但在中国的可行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结论 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开展性病预防的宣传,在医疗机构推广性病的规范服务,开展针对高危人群的性病(梅毒)的筛查,是目前较为可行且有效的性病防治措施.
作者:梁国钧;郑志菊;曹宁校;蒋宁;王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现状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人口学问卷、服药依从性量表、AIDS耻辱量表等收集信息,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调查104名HIV/AIDS病人,在耻辱量表、症状量表、敌意心理趋势、经济费用担忧以及医生信任度方面的得分,分别为(33.83±3.98)分、(18.64±15.16)分、(83.57±19.65)分、(45.51±29.31)分及(73.20±23.78)分;病人在过去的7天内平均服药依从性为90.24%;41.35%的病人在过去1个月内曾发生过漏服药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AIDS耻辱得分,以及经济费用担忧得分对服药依从性有影响(P<0.05).结论 有近一半HIV/AIDS病人存在漏服药物的现象,必须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提高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闫存玲;王福祥;吴群红;徐清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更好地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PLWHA)的状况,及对感染者社区组织提供服务的需求情况,以便为该人群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盖项目覆盖的7个城市(北京、昆明、南京、天津、武汉、青岛、西安)中,对正在接受当地感染者社区小组所提供服务的PLWHA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52名被调查对象的家庭年收入普遍偏低,有28.1%的人没有享受到任何医疗保障,6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感染HIV后给其个人及家庭带来了负面影响;被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因被调查对象性别、收入水平和传播途径等不同,希望获得的支持和服务内容也不同.结论 PLWHA的基本情况普遍低于一般人群,且需求存在多样化.应结合具体的情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
作者:李慧;蔡凌平;李想;李锋;刘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广东省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受治者的出勤情况,以及出勤率对脱失的影响.方法 在广东省随机抽取13个MMT门诊,利用国家MMT门诊管理系统记录的首次入组受治者的资料进行队列研究.将受治者的出勤率分为低(≤50%)、中(50%~80%)和高(>80%)3组,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估计3组的中位维持时间,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出勤率高低对脱失的影响.结果 6 232名受治者的出勤率的中位数为68.46%.低、中和高出勤率组的中位维持时间分别为171天[95%可信区间(CI):156.74-185.26天]、275天(95%CI:252.75-297.25天)和428天(95%CI:374.73-481.2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控制其他变量后,出勤率越高,受治者越不容易脱失[与低出勤率组相比,中、高出勤率组脱失的危险度(HR)分别为0.82(95%CI:0.76~0.88,P<0.001)、0.67(95%CI:0.62~0.72,P<0.001)].结论 良好的出勤情况是受治者坚持治疗的预测因素,MMT门诊应采取措施促进受治者连续、稳定的参加治疗.
作者:张迪;夏英华;陈雯;凌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低档暗娼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广西低档暗娼人群专项调查工作方案要求进行问卷、采血、检测.资料经Epidata 3.1进行双录入,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低档暗娼7 936人,HIV感染率为1.88%(149例).其中>40岁年龄段者HIV感染率为4.63%,文盲者HIV感染率4.54%,离异/丧偶者HIV感染率4.91%,有吸毒行为者HIV感染率达6.42%,流动性暗娼(没有固定场所)的HIV感染率为4.02%.从未使用安全套者,HIV感染率明显高于每次使用者(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分组,HIV感染也明显高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分组(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低档暗娼HIV感染率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无固定场所、有吸毒行为、>40岁、越南籍.结论 广西低档暗娼HIV感染率较高,不同人口社会学和行为特征的暗娼HIV感染率不同,需对影响感染及传播的因素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大健康教育、监测与干预力度,做到早干预、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减少艾滋病在这类人群中和向其他人群的传播.
作者:张小娟;沈智勇;谭广杰;张鸿满;黎锋;李剑军;崔岩;周月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适用于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早期感染筛查策略,并对利用早期感染数据估测新发感染率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 常规HIV抗体检测结合集合核酸检测,样品集合及分拆方法按50∶5∶1进行.结果 5 287份MSM血样中,5 073份HIV抗体检测阴性,5份样品为HIV抗体不确定,209份HIV抗体阳性.经核酸检测,5 073份HIV抗体阴性样品中,检出10份阳性;5份HIV抗体不确定样品均为阳性.15份核酸阳性样品中,有8例进行随访检测,均出现HIV抗体阳转.结论 常规HIV抗体检测结合集合核酸检测可以发现更多的感染者,降低检测成本,对MSM中HIV感染窗口期诊断和HIV发病率的估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柳忠泉;于茂河;郑敏娜;周宁;董笑月;徐鹏;郭燕;柏建芸;夏建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连续接受中医药治疗60个月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收集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2004-2011年采用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病人565例,对6个时间点(治疗0、12、24、36、48、60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分层分析(≤200个/mm3、201~350个/mm3、351~500个/mm3、>500个/mn3)比较.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以西药抗病毒治疗为主,中医药为辅,中西医组占90.90%(100/110),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每年上升约6个/mm3;中医组占9.09%(10/110),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下降约7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201~350个/mm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组占80.73%(155/192),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下降约3个/mm3;中西医组占19.27%(371/192),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下降约2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351~500个/mm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组占92.19%(118/128),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上升约3个/mm3;中西医组占15.63%(20/128),平均每年上升约8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mm3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组占92.00%(115/125),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上升约4个/mm3;中西医组占8.00%(10/125),CD4T淋巴细胞平均每年上升约14个/mm3.结论 长期服用中医药可使CD4T淋巴细胞保持稳定或者延缓其下降速度,远期疗效较好.
作者:王健;梁碧颜;陆嘉明;张小平;徐立然;邓鑫;李秀惠;方路;谭行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2003-2010年山东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治疗结果.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底前开始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的HIV/AIDS病人的随访资料,描述分析其一般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机会性感染发生状况等.结果 山东省2003-2010年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疗的HIV/AIDS病人608例,其中男性占65.6%(399/608),女性占34.4%(209/608),平均年龄为(40.2±10.2)岁,已婚或同居者占65.5%(398/608);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感染为主,占44.9%(273/608),其次是同性性接触感染,占21.1%(128/608);有182例更换了抗病毒治疗药物,占29.9%,换药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基线时CD+T淋巴细胞平均计数≤200个/μL的占65.8%,200~350个/μL的占33.0%,≥350个/μL的占1.2%,同基线时相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增加(P<0.05).治疗后病毒载量低于检出限的比例增高,机会性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提高HIV/AIDS病人的免疫力,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朱晓艳;陶小润;王国永;孙晓光;林彬;林琳;张娜;郝连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不同场所暗娼的梅毒、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以及与传播有关的高危因素,评估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后的效果,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三亚市、琼海市的按摩院、发廊、私人小旅馆、出租屋及街头等场所的暗娼,在知情同意后,分层收集有关人口学和行为学信息,并采集静脉血检测梅毒、HIV抗体.之后持续开展2年的包括提供安全套、免费治疗等的行为干预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基线调查暗娼699人,其中低档297人(42.49%),中低档44人(6.29%),中档358人(51.22%);档次越低其平均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安全套使用率也越低,梅毒等性病感染率越高.干预后评估调查暗娼628人,其中低档236人(37.58%),中低档62人(9.87%),中档330人(52.55%).干预后暗娼安全套使用率显著提高,梅毒等性病现患率普遍降低,尤其是低档暗娼.结论 暗娼档次越低,其梅毒等性病感染率越高,经性传播HIV的危险性越大,干预效果以低档及中低档者好,低档及中低档人群是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重点干预人群.
作者:裴东怒;刘巧;王玲;许玉军;黎波;许海卫;王千秋;杨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社区小组开展艾滋病病毒(HIV)快速检测与咨询(简称“快检”)工作模式,并在黑龙江省主要城市推广应用.方法 采取定性方法建立和完善快检试点工作模式,对比实施确定推广价值,多种交流渠道宣传和推荐,支持有能力、有兴趣的MSM社区小组开展.结果 探索出成熟的快检服务和管理模式,推广到全省13个市中的10个;2012年,快检5 264人次,占全省MSM检测总数的23.9%,快检阳性240例,超过全省发现MSM中HIV感染者总数的30%.从浴池快检阳性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检测的成功转介率为59.7%(46/77),非浴池快检阳性成功转介率为92.6%(151/163).结论 MSM社区小组开展的快检服务有效提高了MSM HIV检测的覆盖面和干预质量,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
作者:闫红梅;张婕;孟滨;李婷;刘飞;赵东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以时间场所抽样调查方法,在佳时段,在MSM活动场所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HI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共招募MSM 870名,HIV检测阳性率为4.5%(39例),梅毒阳性率为11.7%(102例),HCV阳性率为o.9%(8例).74.5%的MSM向男性提供过商业性性服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招募场所为家庭会所或桑拿、性取向为同性恋以及梅毒阳性,分别是MSM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 罗湖区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MSM比例较高,桑拿及家庭会所感染率较高,应考虑在现有干预方案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齐杰;李林涛;张燕;赵锦;蔡文德;刘少础;陈琳;刘文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5-2011年深圳市MSM接受VCT服务等的资料,进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共有5 232名MSM接受VCT服务,338人(6.46%)确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1 097人(20.97%)确认感染梅毒,既往VCT接受率呈逐年增加趋势(z=-15.479 8,P<0.000 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30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曾经献血、性取向为同性恋及双性恋、梅毒感染阳性,是MSM既往接受VCT服务的促进因素;职业为待业/无业、工人和学生,是既往接受VCT服务的阻碍因素.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对MSM进行VCT宣传教育,并充分发挥性病门诊在该人群VCT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蔡于茂;宋亚娟;洪福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参与百度贴吧“艾滋病吧”网民的健康问题和需求,以及该贴吧在艾滋病信息健康传播中的作用,探讨利用贴吧进行艾滋病健康传播的价值和方法.方法 利用主题框架分析法,使用MAXQDA2007软件,对“艾滋病吧”中后回帖时间为2011年3月19日至4月19日的帖子进行标记、归类和分析.结果 1个月的帖子内容集中于“健康需求、对艾滋病的态度和心理反应、社会支持、卫生服务利用”4个主题.贴吧网民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对相关卫生服务利用较差.贴吧为网民提供了信息、情感、社会网络支持.结论 “艾滋病吧”是一个获取知识、交流沟通的平台,但缺少“把关人”,网民健康素养较低,可尝试引入艾滋病专业防治人员,并将贴吧作为开展艾滋病健康传播的网络社区.
作者:白冠男;钮文异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分析艾滋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摸索以延长生命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护理方案.方法 采用个体化化疗方案,观察艾滋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治疗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总结适合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10例病人均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9例顺利完成化疗疗程,得到不同程度的临床缓解,1例病人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1例病人发生溶瘤综合征.结论 与普通淋巴瘤病人化疗相比,艾滋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接受化疗的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常见.密切临床观察、早期处理等护理措施可使病人平稳完成疗程,病人生命得以延长.
作者:刘小冬;李春梅;肖江;蒋荣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派特灵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平行试验的方法,将143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派特灵组、单用艾拉-光动力组及派特灵和艾拉-光动力联合用药组,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联合用药组临床痊愈率为91.67%(44/48),单用派特灵组为70.00%(35/50),单用艾拉-光动力组为66.67%(30/45);联合用药组复发率为6.25%(3/48),单用派特灵组为24.00%(12/50),单用艾拉-光动力组为22.22%(10/45),3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派特灵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药,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作者:毕晓东;陈日新;杨波涛;马卉;刘成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与男性有过口交或肛交性行为史、年满12周岁以上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共调查400名.1.2 方法 在尊重、自愿、信息保密的前提下,由专业调查员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中的调查问卷,对目标人群进行一对一访谈式调查,并采血进行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初筛,阳性者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WB)确认.梅毒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test,RPR)进行筛查,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adi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证实,结合RPR结果判断现症感染状况.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检测,采用珠海丽珠有限公司和北京万泰生物有限公司酶免试剂进行初筛和复检.
作者:冯学茹;龙霏;辛丽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合并结核病(Tuberculosis,TB)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0倍,且两病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疾病发展.在AIDS合并TB当中,70%合并肺外TB,30%合并肺结核.为了了解其诊断和手术适应症,评价其外科疗效,进一步提高该病的外科诊治水平,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132例AIDS合并TB病人进行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邬焱;冯秀岭;李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为在医疗机构中成立公共卫生科,发挥其在艾滋病防治中管理和协调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督导检查中,以听汇报、查资料、访谈工作人员和现场查看的形式,了解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结果 目前医疗机构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作用不够,在艾滋病防治中存在管理、职责、程序上的混乱,信息收集不全,艾滋病自愿咨询和主动咨询开展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疫情管理、保密和档案管理制度,以及规范病例报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职业暴露处理程序的策略.结论 医疗机构应尽快成立公共卫生科,发挥医疗机构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协调和管理作用,落实严格的艾滋病疫情管理制度.
作者:杜桂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对预防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数据库和Clinicaltrials、ChiCTR、UNAIDS网站中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照干预实验;要求文献至少报告HIV感染者能否从外观看出来(知识点1)、使用安全套是否能降低感染风险(知识点2)和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知识点3)3个知识点之一.结果 共检索1 930篇文献,共入选文献17篇,拟合两水平Logistic随机系数模型结果显示,不同研究间存在高水平聚集性.健康教育对于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3个知识点的比值比(OR)分别为2.81、3.34和4.18.而学校等级和是否是同伴教育在学生中的作用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对于中学和大学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是有效的,但同伴教育方式在学生中尚未表现出较传统方式更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陈贤林;汤洪萍;卢清平;刘燕;王玲;陈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完善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性病诊疗服务体系,促进男性性病诊疗服务的规范化.方法 完善MSM的性病转介体系和性病服务内容,形成性病、艾滋病检测阳性者的服务机构、组织之间的顺畅转介关系,开展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病毒(HIV)检测咨询(PITC)促进.对服务日志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自2011年4月至10月15日期间,MSM社区组织向性病门诊转介疑似性病患者156例;HIV感染者组织转介的性病患者诊治17例;性病门诊求诊者中453人接受了PITC服务,完成转介初筛HIV阳性25例.性病转介诊疗服务满意度和HIV阳性转介咨询服务满意度均很高.结论 社区组织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是促进规范化性病服务的重要策略,医疗机构与成熟的社区组织开展进一步实质性合作可以促进服务质量提高.
作者:曹宁校;李士樑;葛凤琴;余庆;吴炽煦;张万宏;董汉生;郑志菊;梁国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针对结核/艾滋病(TB/HIV)双重感染病人的治疗极其复杂,并非是简单地将抗结核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相加而成.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免疫重构综合征的发生以及高死亡率等原因,TB/HIV双重感染的治疗在治疗方案和治疗时点上仍然没有明确的定论.截至目前,中国仍然无任何针对TB/HIV双重感染病人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可借鉴.为此,文章对世界上各国针对TB/HIV双重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妊娠梅毒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孕妇感染梅毒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可引起胎盘或脐带病变致死胎.现将本院近诊治的1例妊娠期梅毒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师金川;喻剑华;陶承静;张滨海;丁训奇;时代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一、艾滋病(AIDS)疫情截至2013年5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411 544例,死亡122136例.现存活HIV感染者255 227例,AIDS病人156 317例.本月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9 291例,既往HIV感染者本年转化为AIDS病人2 487例.本月报告死亡2 173例中,本月死亡1 001例,既往死亡1 172例.本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HIV感染者男女性别之比为3.1∶1,AIDS病人男女性别之比为3.1∶1;15岁以下HIV感染者70例,AIDS病人12例.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为扩大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面,提高检测的可及性,加大发现感染者的力度,促进HIV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技术、质量管理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和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加强艾滋病检测点建设的通知》的要求,绵阳市游仙区于2010年开展了HIV检测点的建设和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供各位同仁参考.
作者:肖辉;谢刚;赵蓉;张静怡;张凤;梁瑛;汪婷;陈潇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