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 国际刊号:1672-5662
  • 国内刊号:11-4818/R
  • 影响因子:1.29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12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2015年7期文献
  • 中国地区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的Meta分析

    目的 收集中国地区淋球菌对阿奇霉素敏感性的相关文献,分析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独立检索已经发表的文献,制定纳入标准及提取研究的基本信息,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根据菌株收集的时间、地区和样本量的大小,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组分析,亚组之间用x2检验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共有8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6.3%[95%可信区间(CI):3.3%~11.6%].在2008年前收集的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2.0% (95 %cI:0.9%~4.4%),在2008年及以后收集的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12.5%(95%CI:7.1%~20.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7.650,P<0.001).广东组、南京和重庆组、山东和河北组收集的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321,P<0.001).结论 在中国地区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敏感性有地区差异,特别是广东省,阿奇霉素不宜单独作为治疗淋病的一线用药.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随时间逐渐增加.

    作者:于瑞星;王冠群;尹跃平;戴秀芹;韩燕;王琪;陈绍椿;陈祥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河南省不同人群HCV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影响河南省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全省抽取1~75周岁的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和静脉血采集,并对不同人群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河南省普通人群32 203人,标化后HCV抗体阳性率是0.64%.HCV感染水平在年龄组和城乡人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年龄分层分析,有偿采供血史[比值比(OR)=15.16]、输血史(OR=7.44)、文身(OR=2.53)、使用血液制品史(OR=2.42)、手术史(OR=2.32)和非一人一针一管注射行为(OR=1.93),是18岁及以上成年人感染HCV的危险因素,但对18岁以下儿童则无统计学意义.经城乡分层分析,穿耳洞、内窥镜检查和针灸、刮痧仅对城镇居民感染HCV有统计学意义,而使用血制品史仅对农村居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8岁以下儿童HCV感染水平低,与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实施安全医疗注射等措施有关.建议加强城镇居民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的教育,增加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学习.

    作者:孙定勇;樊盼英;王奇;杨文杰;孙国清;李宁;朱谦;王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AIDS合并肺外结核病人术后病理表现与外科治疗

    目的 研究艾滋病(AIDS)合并肺外结核病人外科术后的病理表现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45例经病原学及临床诊断为AIDS合并肺外结核病人,外科手术后切取标本的病理表现与外科治疗.结果 45例AIDS合并肺外结核病人,外科术后病理表现示抗酸染色阳性38例(84.4%),上皮样肉芽肿31例(68.9%),干酪样坏死28例(62.2%),炎细胞浸润25例(55.6%),凝固性坏死22例(48.9%),多核巨细胞19例(42.2%).45例外科手术治疗病人术后随访2个月,全部治愈.结论 AIDS合并肺外结核病人外科术后的病理表现,主要以增生、坏死为主,常表现为抗酸染色阳性、上皮样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等,外科手术治疗AIDS合并肺外结核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新;刘保池;宋言峥;冯艳玲;曾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攀枝花市少数民族与汉族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攀枝花市少数民族和汉族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为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9-2013年攀枝花市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将暗娼按照“民族”分为少数民族暗娼和汉族暗娼,并对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相关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共监测暗娼3904人,汉族暗娼3354人,少数民族暗娼550人.少数民族与汉族暗娼的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14人)、0.8%(28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92,P<0.001).少数民族暗娼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36.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8.4%、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6.4%、吸毒比例为3.6%、做过HIV检测的比例为18.0%,分别与汉族暗娼的72.4%、93.0%、59.9%、1.7%、29.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少数民族与汉族暗娼接受过干预服务的比例分别为95.5%、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知识、民族、干预服务、户籍、文化程度、年龄、艾滋病检测、固定性伴、工作时间等,是暗娼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论 少数民族暗娼更容易感染HIV,应提高暗娼综合干预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作者:唐作红;李春霞;张晴晴;刘金康;谭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研究

    目的 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对广州市7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受治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收集受治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计划行为理论有关要素及新型毒品滥用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受治者共655人,其中男性占87.6%(574人),年龄(43.7±6.6)岁.报告近半年有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占9.8%(64人).校正基本情况后,计划行为理论要素中的主观规范[比值比(OR)=1.30,95%可信区间(CI):1.10~1.53,P=0.002]和行为意向(OR=2.20,95% CI:1.58~3.05,P<0.001)对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存在新型毒品滥用行为,在干预中应尤其关注首次吸毒年龄较小、新型毒品滥用的社会规范及行为意向得分较高者.

    作者:张晓;袁伟;何展鸿;陆晓晖;夏希;徐慧芳;赵宇腾;陈龙;顾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HIV抗体快速诊断室内质控品的制备及应用

    目的 研制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快速诊断的室内质控品.通过室内质控品的使用,保证HIV抗体快速诊断的检测质量.方法 用HIV抗体阴性血浆倍比稀释HIV抗体阳性血浆,寻找弱阳性的稀释倍数,制备室内质控品,评价质控品的稳定性、均一性.在检测过程中加入自制的HIV抗体快速诊断室内质控品,并建立Levey-Jennings(L-J)质控图进行分析.结果 HIV抗体阳性样本按照1∶256的稀释度制备本实验室室内质控品,其均一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建立质控图均值的GOD值为2.06,标准差为0.39.样本加样量、检测温度、检测时间及更换试剂盒等发生变化时,在质控图中均发生告警或失控状态,能及时发现实验室存在的误差并对失控进行处理.结论 自制的HIV抗体弱阳性室内质控品,用于本实验室HIV抗体快速诊断的质量控制是经济可行的,可以满足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求.

    作者:陈兵;王美玉;裴丽健;吕铭洋;沈蕊;兰智辉;邢文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柳州市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3年的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3年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病人36个月的基线和随访资料,统计分析病人抗病毒治疗3年的免疫重建情况.结果 基线CD+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200个/μL的病人,治疗3年后全部发生免疫重建.100个/μL≤CD4细胞数<200个/μL的病人,治疗第1年CD4细胞数平均增长167个/μL,高于第2年增长数(增长80个/μL)(t=2.941,P<0.05).CD4细胞数<50个/μL的病人,治疗2年较1年免疫重建率高(x2=12.056,P<0.05);治疗3年较2年免疫重建率高(x2=11.867,P<0.05).50个/μL≤CD4细胞数<100个/μL的病人,治疗1年与2年、2年与3年免疫重建率的比较,以及治疗第1年与第2年CD4细胞增长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人经HAART后,大部分病人可发生免疫重建,但50个/μL≤基线CD4细胞数<200个/μL的病人,治疗1年如未发生免疫重建,建议更换含蛋白酶抑制剂方案治疗.

    作者:张鹏;蒋忠胜;温小凤;韦静彬;覃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HIV耐药病人更换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5年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耐药病人更换为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存在HIV耐药突变的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39例,将治疗方案更换为含有LPV/r的抗病毒方案,分别在更换方案的0、6、12、18、24、36、48、60个月时进行CD+T淋巴细胞计数、HIV-核糖核酸(RNA)及HIV耐药检测.结果 39例病人更换方案前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23个/μL,HIV-RNA中位数为6500拷贝/mL.更换方案后CD+T淋巴细胞中位数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且与更换方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RNA< 50拷贝/mL的病人的比例,在更换方案后6、12、18、24、36、48、60个月分别为76.92%(30/39)、89.19%(33/37)、92.11%(35/38)、86.49% (32/37)、84.38%(27/32)、90.32%(28/31)和93.55%(29/31).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结论 HIV耐药病人更换为含有LPV/r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疗效,且不易发生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

    作者:张云桂;李惠琴;许元武;楼金成;劳云飞;李侠;周曾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深圳市梅毒报告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及规范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梅毒报告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和规范治疗情况,为进一步改进梅毒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深圳市各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梅毒病例.采用抽样调查方式,由专业人员将之与医疗机构的门诊日志、实验室检测结果、药房处方等进行核对,按国家梅毒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评估报告病例是否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结果 共调查梅毒报告病例1589例,分期正确率为95.53%(1518例).其中一期梅毒正确率为83.59%(163/195),二期梅毒为96.60%(341/353),三期梅毒为97.73%(43/44),胎传梅毒为100.00%(19/19),隐性梅毒为97.34%(952/978).规范治疗率为67.84%(1078/1589),其中青霉素药物治疗率为66.08%(1050/1589),替代药物治疗率为1.76%(28/1589).结论 深圳市梅毒诊断准确率较高,但规范治疗率低于国家要求,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督导,完善传染病报告卡梅毒诊疗信息的填写,提高梅毒诊断准确率和规范治疗率.

    作者:蓝丽娜;吴肖冰;张春来;文立章;汤芬;洪福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广西柳州16~25岁HIV-1感染者中流行毒株亚型及耐药分析

    目的 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11-2013年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新近感染者毒株基因特征的研究,了解当地HIV毒株流行及耐药毒株发生传播的情况.方法 采集当年新确证的、16~25岁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共176份.提取病毒核糖核酸(RNA),通过扩增HIV-1 pol区片段,进行测序和耐药基因变异分析.结果 3年共获得pol区序列176条,主要以CRF01 AE为主(86.9%,153/176);其次也发现了少量CRF07_BC、CRF08_BC和B亚型.共有5例(2.8%,5/176)出现耐药突变,4例为异性性传播,1例为注射吸毒传播,其中1例针对蛋白酶类抑制剂(PI),3例针对非核苷类抑制剂(NNRTIs),另有2例针对核苷类抑制剂(NRTIs)发生耐药突变.结论 当地主要流行毒株为CRF01_AE,广西柳州HIV-1新近感染者耐药传播目前处于低度传播水平,但仍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近感染者的耐药监测和病人的治疗管理.

    作者:梁富雄;梁淑家;张晶;陈柳军;李剑军;刘鑫;朱秋映;周信娟;王江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HCV实验室实验人员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能力验证(PT)考核,了解中国部分实验室实验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的能力.方法 采用统一的方法、试剂、仪器,组织33家实验室利用17份样本进行PT考核,考核内容包括HCV抗体、抗原、病毒载量及基因分型实验,采用百分制对结果进行评分,并与参比实验室确定的预期结果进行比较,用SAS 9.3统计软件对得分以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参与PT考核的33家实验室的全部抗体实验阴阳性判断正确;得分均为100分;抗原实验阴性样本中有1份结果错判为阳性,其余结果判定正确;共66份阳性样本中,有16份结果错判为阴性,错判率为24% (16/66);核酸载量实验结果均在可信区间内,得分均为100分;亚型实验结果判定全部正确,得分均为100分.结论 33家实验室的实验员HCV抗体实验、病毒载量实验、基因分型实验的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而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需要重点加强.

    作者:吕铭洋;裴丽健;陈兵;浓蕊;肖瑶;姚均;邢文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非婚异性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构成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调查地区艾滋病经非婚异性性行为传播的主要方式,为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控制提供线索.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新发现经性传播病例的既往性接触史,比较不同人群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方式.结果 2014年1-6月,完成了对3257例经非婚异性性行为途径感染HIV病例的调查,男性2586人,女性671人.男性和女性感染HIV的方式有显著差异,男性以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77.8%),其次为临时异性性伴传播(15.5%);女性中,商业性伴、临时性伴和固定性伴传播各占1/3.男性感染方式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分组中情况不同,女性则差异不显著.结论 艾滋病经性传播方式复杂、多样,各地区差异较大.应深入了解各地区艾滋病经性传播方式,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

    作者:陈方方;郭巍;王丽艳;李东民;秦倩倩;李培龙;蔡畅;曲书泉;崔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周口市278例艾滋病母婴传播病例分析

    目的 了解周口市艾滋病母婴传播病例的情况,评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效果.方法 分析全市艾滋病母婴传播病例报告情况,对2005年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后出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感染原因.结果 截至2013年底,周口市共报告母婴传播病例278例.2005年后,报告的母婴传播病例占当年出生儿童总数的比例呈显著下降趋势(x2 =94.3,P<0.01);2005年后出生的病例22例,其中1例(4.6%)为母亲孕期艾滋病病毒(HIV)检测阳性,采取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而阻断失败的病例.19例(86.4%)为母亲孕期未检测HIV或检测时间过晚,以致未采取或未能规范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而造成的感染;2例(9.1%)母亲孕产期HIV检测“阴性”,从而未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结论 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孕期检测,提高孕期检测率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关键;加强HIV检测管理和检测技术人员培训,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张林;訾雪梅;白玉杰;徐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AIDS合并初治肺结核病人化疗药物强化期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初治肺结核,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广西龙潭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AIDS合并初治肺结核病人6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60岁以上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阴性单纯肺结核病人6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人采用标准初治方案(2HERZ/4HR)进行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标准方案6个月)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停用药物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胃肠道反应分别为43.8% vs.10.9%(x2 =17.34,P<0.01),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9.7% vs.3.1%(x2=16.46,P<0.01),而药物性皮疹发生率较接近,分别为4.7% vs.3.1%(x2=0.208,P>0.05).同时观察组病人因不良反应停用相关药物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0.9% vs.14.1%,P<0.01),尤以吡嗪酰胺为显著,观察组中停用吡嗪酰胺的比例远高于对照组(53.1% vs.10.9%,P<0.01).此外,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别为(13±5.2)天vs.(34±10.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AIDS合并初治肺结核病人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且更换方案率及停药率高,应慎用标准初治抗结核方案,宜选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组合以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黄葵;蓝珂;李勇;蒙志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伏立康唑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单用伏立康唑(VO)及VO序贯两性霉素B(AMB)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观察36例确诊AIDS合并PSM病人,单用VO及VO序贯AMB方案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6例病人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4.5岁.血和骨髓培养均发现马尔尼菲青霉菌(PM),抗真菌前83.3%存在肝功能受损,41.67%存在肾功能损害,50.0%发生严重贫血,19.4%外周血白细胞≤3×109/L,27.8%血小板≤50×109/L.初始治疗使用VO,治疗14天后复查血和骨髓培养PM情况:20例(55.6%)均转阴,16例(44.4%)仍阳性.复查PM转阴者继续使用VO,阳性者则改用AMB.36例病人使用VO 14天后临床症状好转,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血清钾改善(P<0.05),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16例序贯治疗病人使用AMB 14天后,血和骨髓培养均转阴,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血清钾无明显变化(P>0.05),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VO治疗AIDS合并PSM多器官损害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能改善病人一般情况,为进一步使用AMB根除PM创造机会.

    作者:聂静敏;李凌华;肖赛银;何浩岚;许飞龙;唐小平;蔡卫平;陈谐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广西2010-2013年TB/HIV双重感染患者登记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广西结核分枝杆菌(TB)/艾滋病病毒(HIV)双重感染(简称TB/HIV感染)患者的发现和死亡变化趋势,为控制TB/HIV感染发病和死亡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各市、县2010-2013年双重感染的年度报表,按艾滋病流行率高低分重点和非重点地区,分析TB/H IV感染患者登记、HIV抗体阳性者筛查结核病和结核病患者检测HIV的报告趋势,对登记报告的趋势进行归因和责任分析.结果 2010-2013年,TB/HIV感染患者占活动性TB思者的比例为3.8%;死亡患者占TB/HIV感染患者的比例为5.2%;2011-2013年.TB/HIV感染患者报告数下降了46.0%,每年下降23.0%;HIV筛查TB登记报告下降55.o%,TB检测HIV登记报告下降23.5%;重点地区HIV筛查TB登记报告下降66.9%,TB检测HIV报告下降了36.5%.70.9%TB/HIV感染患者发病登记归因于重点地区;因重点地区HIV阳性者筛查TB造成登记下降责任比例为98.8%,TB检测HIV下降责任比例为19.1%;非重点地区HIV阳性筛查TB、TB检测HIV登记造成的下降责任比例分别为-10.9%和-7.0%.结论 2010-2013年的广西TB/HIV感染患者登记快速下降,主要由重点地区HIV阳性者感染TB登记下降引起.需改变筛查、检测策略和方法,建立筛查程序,不断加强HIV阳性者中TB病例的发现能力.

    作者:郑志刚;梁旭;崔哲哲;耿文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武汉市江岸区132例HIV/AIDS病人ART后的生存质量调查

    武汉市第八医院为江岸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ntiretoviral therapy,ART)定点医院,承担辖区内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ART相关工作.为了了解HIV/AIDS病人ART后生存状况,为ART提供临床依据,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开展了ART的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问卷调查.

    作者:王夏青;王萍;邓丽萍;甘学军;汤建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AIDS病人临终关怀的认知及期望照护方式的调查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服务,使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在充满温暖的氛围中安详、平和、舒适、尊严、无憾无怨地离开人世.临终关怀服务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为了解AIDS病人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期望并提供相关护理,对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206例AIDS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青莲;韦彩云;黄国爱;谢彩英;杜丽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上海市闸北区MSM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闸北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与态度,分析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3年,在闸北区某MSM浴室开展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调查54人,近一年性病患病率33.33%(18人).多因素分析表明,近6个月性伴数、成年期不良社会经历、接受预防艾滋病服务的种类与高危行为显著相关.结论 导致MSM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广泛存在,且有很高的风险将艾滋病蔓延至一般人群,亟须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有效控制艾滋病的快速传播.

    作者:尹建勋;陈红;葛梅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010-2013年兰州市MSM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兰州市2010-2013年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了解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为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和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分析兰州市2010-2013年MSM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每年一个监测期,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MSM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抗体.结果 2010-2013年共监测1451名MSM.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的比例从2010年的65.2%上升至2013年的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90,P<0.05);而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却由2011年的59.9%下降至2013年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8,P<0.05);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从2011年的3.4%上升至2012年的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99,P<0.05);商业性行为每次坚持用套的比例由2010年的66.7%下降至2012年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9,P<0.05);知识知晓率从2010年的89.6%上升至2012年的93.5%,出现“知”“行”分离现象.结论 兰州市MSM的性活动活跃、性伴多,有女性性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低;存在HIV、HCV、梅毒感染和进一步扩大传播的危险.应采取适宜且实用的措施进行干预,以有效阻断艾滋病及相关疾病在这一人群中的传播与流行.

    作者:古丽萍;李莹;马斌;陈继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广州市海珠区梅毒控制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

    目的 评价广州市海珠区梅毒控制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有效落实国家梅毒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绩效考核、加强督导和培训、扩大检测网络等方式,将梅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机结合,构建海珠区梅毒综合防控工作机制.采用数据分析、现场核查及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2008-2014年,海珠区梅毒发病率随着年份的增加呈下降趋势(x2 =83.121,P<0.0001).2013年各类人群梅毒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另外,医疗机构梅毒报告准确率及梅毒检测率上升,梅毒监测检测点增加,基层梅毒防治队伍壮大,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结论 梅毒综合防控机制的建立,对落实国家梅毒防控规划起了积极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作者:朱凯星;宋叶;许美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上海市长宁区人工流产门诊非婚妇女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

    目的 回顾性评价上海市长宁区人工流产门诊未婚妇女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探究影响其安全套使用的态度、认识和社会文化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400名2013年4月至6月期间,在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人工流产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未婚妇女,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400名调查对象中41.75%曾有流产史,有流产史者既往平均流产次数为(1.57±0.866)次,54%的受访者首选安全套作为其避孕方法.高学历受访者选择安全套作为其首选避孕方式的比例,要高于中低学历受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P=0.017);年龄≤25岁的受访者将安全套作为其首选避孕方式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P=0.08).在安全套使用上,42.75%的受访者后3次性行为均未使用安全套.半数左右的受访者不会主动与性伴谈论关于使用安全套的话题,性伴不愿使用安全套时仍能坚持使用的受访者仅有18.75%.19.75%的受访者不会尝试说服性伴使用安全套,经过劝说能成功说服对方使用安全套仅有63.0%的受访者.愿意主动与性伴谈论使用安全套的话题,性伴不愿意时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非婚女性,使用安全套的概率较高,比值比(OR)分别为1.603和2.973.同时感到说服对方使用安全套有困难的非婚女性,也更有可能不使用安全套(OR=0.493).结论 非婚女性对安全套使用的自主性、坚持性和说服技巧,会影响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在今后针对非婚女性的安全套推广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提升其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安全套使用率,降低流产率,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作者:尹宁;程丽村;陈泓;倪莹青;王震宇;胡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婚检服务平台在预防HIV平行传播和母婴传播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免费婚检服务平台,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以减少艾滋病病毒(HIV)的平行传播和母婴传播.方法 对免费婚检对象同时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和艾滋病咨询检测,对检出HIV抗体阳性者进行婚育指导,告知HIV的危害及传播方式、预防措施等知情选择.选择结婚的建议性生活时戴安全套;双方均为HIV阳性者建议采取避孕措施,选择生育者将其纳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系统管理.结果 2012-2013年,全区免费婚检对象共39864人,全部参加艾滋病咨询检测,检出艾滋病抗体阳性92例,阳性率0.23%,其中单方阳性74例,双方阳性9对18例.通过婚育指导后3-6个月,对其配偶进行追踪回访检测,所有男女单方HIV抗体阳性者的配偶均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检出HIV抗体阳性妇女妊娠者16人,自愿终止妊娠2人,其余14人纳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系统管理.结论 利用免费婚检服务平台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对检出的HIV抗体阳性者进行婚育指导,并将其纳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系统管理,对预防艾滋病平行传播和母婴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萍;张素琼;陈世新;陈莲;张捷;林隆;张金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昆明市VCT与PITC发现的HIV/AIDS病人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自愿咨询检测(VCT)与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PITC)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差异,探讨适宜的工作模式.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现住址在昆明的HIV/AIDS病人的资料,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昆明地区VCT和PITC发现的629例和674例HIV/AIDS病人的数据进行分析,两者发现的病人,在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和职业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VCT发现的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94.6%)高于PITC(77.4%)(x2=78.17,P<0.01),抗病毒治疗的比例(56.9%)高于PITC(41.2%)(x2=12.32,P<0.01),同性性传播的比例(24.6%)高于PITC(2.8%)(x2=148.12,P<0.01);PITC发现的病人,AIDS病人的比例(33.8%)高于VCT(30.2%)(x2=13.22,P<0.05),当年报告死亡的比例(5.6%)高于VCT(2.2%)(x2=9.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CT仍是早期发现HIV/AIDS病人的重要手段,PITC是发现HIV/AIDS病人的重要补充,两者结合可以减少传染,提高HIV/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此工作模式值得在今后工作中推广.

    作者:赵山平;赵桂萍;张婉筠;廖斌;楚承霞;王晶莹;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吸毒人群丙型肝炎防治措施

    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流行状况较严重.在发达国家,静脉吸毒是导致丙型肝炎病毒(HCV)新发感染的主要因素.吸毒人群因共用针具等一些因素成为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因此,为了阻止丙肝在吸毒人群中的继续传播,一些防治措施是必要的.文章总结了吸毒人群丙肝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预防物质滥用、使用无菌的针头及注射器、开展针对静脉吸毒人群(IDU)的外展和教育,开展HCV感染的检测和咨询等,以期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丙肝在吸毒人群中传播提供参考.

    作者:李杨;庞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抗病毒治疗阻断HIV家庭内传播的研究进展

    目前抗病毒治疗(ART)阻断艾滋病病毒(HIV)家庭内传播的研究有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随机对照实验、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等多种方法.多项研究证明,ART具有阻断HIV家庭内传播的效果,并且该效果受到感染者性别、ART的治疗时机、HIV病毒载量、ART的治疗持续时间、更换治疗方案、配偶间性行为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HIV家庭内预防工作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冯孟贤;刘民;刘珏;陈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015年5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

    一、艾滋病(AIDS)疫情报告情况截至2015年5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538 502例,报告死亡167 159例.现存活HIV感染者321 045例,艾滋病病人217 457例.本月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10 784例,既往HIV感染者本月转化为AIDS病人2661例.本月报告死亡2091例中,本月死亡970例,既往死亡1121例.本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HIV感染者男女之比为3.6∶1,AIDS病人男女之比为4.1∶1;15岁以下HIV感染者57例,AIDS病人4例.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