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泄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30%以上的男性都受其困扰.早泄的治疗方法较多,效果均不太理想.近来国内外应用药物治疗早泄使病人的情况得到一些改善.近我们联合应用特拉唑嗪和阿米替林治疗早泄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玉峰;刘恩靖;王洪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常采用局部物理或化学方法治疗,但复发率高.我们应用微波配合乌体林斯治疗CA,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降低了复发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晓意;刘雅真;庄永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1例采用微波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咪喹莫特治疗,对照组3 2例单用微波凝固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X2=17.44,P<0.001).对照组治疗的复发率显著高于治疗组.结论:微波凝固治疗后外用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好,再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凯;张宇;薛丹;关亚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在2000年对8例因阴茎背深静脉漏导致的血管性ED,应用阴茎背深静脉结扎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病人阴茎勃起功能恢复良好.在术后3年随访,多数病人勃起良好,临床有效率在80%左右.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解脲支原体(UU),是人类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引起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研究表明,生殖系统感染是造成男性不育和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由于生殖系统感染可导致男性患者的精液质量下降,女性患者的生殖道不通畅,使女性孕育能力的下降.
作者:朱秀珍;杨磊;张勃;李志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尖锐湿疣(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人肛周及生殖器等部位的良性上皮增生性疾病,90%以上的CA是由HPV6和HPV11引起的.尖锐湿疣(CA)极易复发,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及缺乏有效的根除办法,治疗后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从2005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采用电灼治疗、γ-干扰素局部注射及中药外洗的三联疗法,减少了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子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必经采用综合治疗,不能只是用药物解除病人身体上的痛苦,更需要注意医治病人精神、心理方面的创伤.
作者:高洪寿;高颖;张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尖锐湿疣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黏膜良性瘤,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目前对其治疗的主要方法有冷冻、激光、微波、外涂药物等,但均较难一次性根治.有的患者需反复多次治疗,给患者经济及精神上带来较大损害,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控制复发、根除HPV感染的方法是治疗的关键.笔者曾观察应用液氮冷冻配合使用可耐注射液静点收到较好疗效.现就资料完整的20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连顺;田娜;李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STD),其发病率呈流行性趋势,仅次于淋病.近年来尖锐湿疣患者急剧增多,使之成为妇产科门诊的常见病之一,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与宫颈鳞癌、腺癌、外阴癌、阴茎癌的发病密切相关[2].我院选用50%三氯醋酸治疗30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荣春;国玉寒;宋一丽;高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师范院校与女子院校女大学生在交际中的性别偏爱及对同性恋的态度,并探讨教育干预对其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2003年~2004年间在福建某师范大学女大学生中进行一次调查,同时利用在福建某女子学院开设性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机会,在教育前和教育后,对参加选修课的女大学生分别进行两次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女子院校的女大学生更渴望与异性交往,她们对同性恋持理解和宽容态度.教育后,女大学生在交际中的性别偏爱得到纠正.结论:性教育对改善女子院校女大学生交际过程中的性别偏爱有一定作用,这对男女相对隔绝的特殊群体的相关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江剑平;方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的现状,为开展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医学生44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性知识水平整体较高,但在某些方面严重不足;3 3%的调查对象同意大学生结婚;30.4%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但大多数人对自身性行为倾向于保守态度,7.2%的调查对象承认发生过性交行为.结论: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综合的性教育.
作者:朱广荣;李敬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 个案初始阶段访谈基本情况某女,34岁,工人,初中文化.结婚七年,因恐惧阴茎插入阴道而无有效性生活来诊.9年前小红(患者的化名)与丈夫相识,当时端庄、俊秀、内向的小红特别腼腆,连拉拉手都脸红、心慌.相识半年后的一个夜晚,小红应约来到对象的家里,两人用餐后耳鬓丝磨,彼此都有共赴爱河之意,可是就在两人爱火中烧之时,小红象变了个人似的突然推开对象,穿好衣服哭着跑了出去.对象追出去想问个究竟,小红告诉他还是留给新婚之夜吧!
作者:曹杨;刘长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无痛人工流产工作开展状况,加强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受术者的安全,为计划生育国策保驾护航.方法:填表调查:将天津市2002年全年实施无痛人流的情况及施术者的情况汇总分析;实地调查:深入计划生育手术室,观察施术情况.结果:2002年全市实施19883例无痛人流手术,占人工流产的26%;19883例无痛人流术中有1765例发生麻醉副反应,占无病人流术的8.877%,其中呼吸循环抑制者111例,占手术总数的0.56%;11个手术室由非麻醉医师实施无痛人流麻醉术,占全市实施无痛人流手术室的16.42.结论:育龄妇女对无痛人流有一定需求;无痛人流市场亟待整顿.建议:将无痛人工流产术定义为全麻状态下负压吸宫术;制定相关政策,对全麻状态下负压吸宫术实行项目准入.
作者:李群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一条在青少年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提高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方法:在工厂流动人口的青少年中开展参与式性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果:培训前后比较,赞成青少年的非婚性行为降低了39个百分点,知道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如何进行健康、安全和负责任的性行为升高了50多个百分点.培训后青少年生殖与避孕知识、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正确率大幅度提高,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转变了青少年当初谈性色变的态度;逐步树立起安全、负责任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技能得到了提高.结论: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式的教学方法,是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周庆芝;张江生;冯琪;游丽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精液成分男子的正常精液呈乳白色,有特殊的腥臭味,呈弱硷性,PH值为7.2~7.8,若<7.2或>9.0可影响精子活力.蓄精日久,可射出淡黄色精液,如为棕红色或带血,称为血精,应考虑可能有精囊腺炎、前列腺炎等.精液主要由精子和精浆组成,精子容量占精液总量的1%,精浆占99%.精浆容量的65%来源于精囊腺,约20%来源于前列腺,约10%来源于睾丸和附睾,5%来源于尿道球腺.
作者:雷启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是指由于日常关系不协调,性刺激不适当或不充分,以往有不良的性经历,以及存在减弱性刺激和性兴奋反应的抑制或分散性心理因素,从而导致正常的性活动反应破坏,引发性功能障碍.自2000年以来,笔者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华;孙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交而不泄、采阴补阳有道理吗?储教授:您好!我听人说男女做爱时阴茎只插入阴道抽动而不射精有利于身心健康又听人说,把枣子放入到女子阴道中,第二天早上泡大吃掉,能够采阴补阳,请问这样做有科学道理吗?
作者:储兆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外阴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常与淋病等性病并发,少数人也可能通过有病毒传染的妇女卫生用品和公共浴池浴巾,游泳衣等交叉感染.
作者:郭玉香;于绍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丹东地区性病门诊支原体感染的状况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试剂盒对Uu和Mh进行检测,并对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检测进行分析.结果:669例怀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221例检出支原体,其中Uu198例,Mh5例,Uu+Mh18例.患者药敏分析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均很高;对克林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较低.结论:在支原体感染患者治疗前应做药敏检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
作者:刘丽杰;杨剑锋;孟丹霞;马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通过对130例不育男子的精液分析,125I标记的FSH、LH、T三种激素的测定,发现大量吸烟(>20支/天)与不吸烟的不育男子,异常精子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P>0.05),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差异显著(P<0.05),血清FSH、LH明显升高,血清水平明显低(P<0.05=,说明大量吸烟可引起不育.
作者:徐志强;唐宝松;周德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通过对103例阴虱治疗,中西医理论结合,祖国传统医药应用,疗效独特,治愈率高.
作者:李永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文主要阐述了早泄的诊断标准,早泄的病因与分析以及早泄的药物治疗和治疗早泄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俊强;刘和;李汉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文对少量饮酒对男女性功能的作用和过量饮酒对男女性功能的影响分别作了论述.
作者:程良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5年12月6日,著名皮肤病性病专家、原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性传播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陈锡唐教授离开了我们,享年88岁.
作者:邹铭西;汪晨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