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鼻咽癌细胞周期和细胞骨架微丝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I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和荧光标记技术,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 line,CNE1)经As2O3诱导后细胞周期和细胞骨架微丝的变化.结果FCM显示,经浓度为2 μ mol/L、4 μ mol/L As2O3处理后,G1期的细胞显著增加(P<0.001);经8 μ mol/L As2O3处理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峰(P<0.001),S和G2/M期细胞显著增加(P<0.001).经4 μ mol/L、8 μmol/L As2O3处理后,细胞内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含量明显减低(尸<0.001).LSCM图像观察到,经4 μ mol/L As2O3处理后,标记F-actin的绿色荧光显著减弱;经8 μ mol/LAs2O3处理后,凋亡细胞具有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结论As2O3引起的细胞周期的改变对CNE1细胞的分化和凋亡起重要作用;As2O3诱导的细胞骨架微丝的改变与细胞周期的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沈志忠;林志雄;李曼红;林珏龙;宋德辉;王挥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被动模式下大鼠是否存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AERP)及其反应特点,建立测试动物AERP的方法.方法选择正常幼年和成年大鼠为测试对象,麻醉状态下以被动模式进行AERP的测试.比较二组AERP的反应特点,并与被动模式记录的人的AERP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被动模式可测出大鼠的AERP.虽幼年鼠的潜伏期和幅值分别略长于和低于成年鼠,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大鼠AERP的波形与人基本上相似,但反应性和稳定性不如人类.结论大鼠存在着与人类相似的AERP波形,并随年龄有一个发育、分化和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可能较早.大鼠可作为研究AERP神经生理机制的实验动物.
作者:梁勇;王正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屋尘螨和蒿属花粉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IgE与IL-13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相关性.方法对69例屋尘螨过敏为主和87例对蒿属花粉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特异性IgE测定,基因型的鉴定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RFLP)的方法,检测IL-13基因启动子的-1112(C/T)位点和编码区的Arg130Gin位点的两个SNP位点,并探讨特异性IgE与这两个位点的相关性.结果-1112(C/T)同屋尘螨的特异性IgE增高有相关性(P=0.041),未发现Arg130GIn位点同血清中的屋尘螨的特异性IgE增高有相关性;两位点同蒿属花粉的特异IgE之间均没有相关性.结论-1112(C/T)同屋尘螨的特异性IgE增高有相关性,提示该位点可能参与螨特异性IgE的调控.
作者:邢志敏;王旻;于德林;闫征;刘晓玲;余力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mRNA在鼻息肉和鼻腔正常黏膜中的定量表达,探讨糖皮质激素在鼻腔局部用药的吸收途径.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方法检测1 01例鼻息肉和31例鼻腔正常黏膜中GR-α 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GR-α在鼻腔正常黏膜(135.4±5.25)×104拷贝/μg中比鼻息肉(23.5±12.1)×104拷贝/μg中表达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鼻息肉组织中GR-α mRNA低表达提示糖皮质激素不经鼻息肉黏膜吸收,而是经过鼻腔的正常黏膜吸收.
作者:李鹏;李源;刘贤;叶进;王振霖;杨钦泰;胡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原理,以揭示其治疗头颈部血管瘤的机理.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用MTT实验比较平阳霉素作用24小时、48小时后的细胞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平阳霉素作用24小时后细胞周期、凋亡、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 3)表达的变化.结果平阳霉素作用24小时和48小时其浓度和细胞抑制率存在依赖关系,24小时各浓度抑制作用均强于48小时;平阳霉素各浓度作用24小时后,G1期百分率增高,G1期前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S期百分率降低,G2期百分率无明显变化.平阳霉素作用后细胞凋亡百分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高,Caspase 3表达在平阳霉素各浓度组均增强.结论平阳霉素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有确切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Caspase 3参与了平阳霉素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过程.
作者:李平;周水淼;郑宏良;温武;李兆基;沈小华;文君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国人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环咽肌切迹的出现率.方法对146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食道钡餐检测,观察是否有环咽肌切迹的存在,同时对3例环咽肌切迹阳性患者做食道镜检查,试图了解环咽肌切迹的性质.结果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环咽肌切迹的出现率达14.4%,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没有明显区别.结论部分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能由环咽肌切迹所致.
作者:徐胜春;涂丽莉;刘业海;张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我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治疗工作.方法对1995年1月到2004年12月共10年间国内发表的有关OSAHS治疗研究的论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国内发表有关OSAHS治疗方面的论著201篇,文献数量逐年增加,其中回顾性病例分析文章占绝大多数,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报告的治疗有效率差别明显;相同疗效评价标准下,远期疗效低于近期疗效;多部位手术疗效明显好于单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疗效.结论今后应在中华医学会制定的OSAHS诊断治疗指南的指导下,统一疗效评价标准,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研究并推广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和上呼吸道咽壁易塌陷性增强的客观评估方法,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使我国OSAHS治疗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李树华;石洪金;邹连贵;董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Krouse的分期,回顾性分析30例行鼻内镜手术并运用内镜随访24个月Ⅰ~Ⅲ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1例在手术后10个月复发恶变;2例分别在术后6和7个月复查时出现复发,咬除并以微波烧灼病变及基底黏膜,其后的随访中未出现复发;其余病例术腔光滑,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本组复发率为10%,恶变率为3.3%.结论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较低.
作者:孙家强;孙敬武;胡燕明;吕秋萍;汪银风;李显光;王明善;金自仓;叶非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疗效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声反射鼻腔测量系统、前鼻测压计、T&T嗅觉计定量检查法和术区黏膜评分法,对46例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鼻气道阻力、嗅觉、鼻腔术区黏膜形态进行测试.结果鼻内镜手术后患者的鼻气道通气、嗅觉有明显好转;术后鼻腔、黏膜状况与功能恢复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测试、鼻声反射检查、术区黏膜评分检测作为手术前后鼻功能的检测手段,可对术后疗效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
作者:张欣;魏永祥;韩德民;张晓斌;羡慕;王鸿;贺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随访资料的质量,为提高临床论文的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1 994年1月~2005年12月<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人工检索和机检,对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查阅该期刊更名前后12卷76期,文章2462篇,检索出提及随访的相关文章199篇.分别就其全文中的临床随访资料从随访时间及频度、随访评价标准、随访的方法、失访率、随访资料生存分析、随访结果的完整报道等指标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论虽然<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随访资料存在一些问题,但杂志更名后论文的临床随访资料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作者:刘加林;梁传余;王力红;康德英;刘世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总结28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28例随访7个月~5年,仅6例术后复发(21%),其中2例累及筛窦与蝶窦,4例累及上颌窦.结论鼻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作者:邹剑;张勤修;刘世喜;安会明;梁传余;周光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培养法进行改良并观察改良法培养的人鼻中隔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软骨细胞悬液和软骨块共同培养法体外培养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对其进行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甲苯胺蓝异染和Ⅱ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测定35S-Na2SO4掺入量以观察软骨细胞蛋白多糖合成量,在细胞表型和功能方面进行鉴定并与单纯细胞悬液培养法比较.结果改良法获得的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存活率高,量更多,且细胞的生长过程、特殊染色无明显差别,35S-Na2SO4掺入量与常规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软骨细胞悬液和软骨块共同培养法是一种可行的细胞培养法,培养的人鼻中隔软骨细胞生物特性良好.
作者:程友;王秋萍;李景红;杜江;秦贺;唐乔;黄金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可发生于头颈部的罕见肿瘤,本文就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光镜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IMT肿瘤组织学由具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梭形肿瘤细胞、大量慢性炎性细胞及黏液血管样背景构成.免疫组化: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Ve,SMACTIN)、波形蛋白(Vimentin)呈强阳性表达.术后随访9~21月,2例声带IMT无复发,1例上颌窦IMT无复发,另1例上颌窦鼻腔IMT术后4个月再次复发.结论IMT是兼有纤维母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特征的肿瘤,具有局部复发倾向.治疗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疗、化疗效果不确定.鼻窦I MT极易复发,具有局部浸润行为,手术切除须彻底.
作者:孟黎平;黄志纯;姚青;冯旭;顾建兴;冯立人;朱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在控制慢性鼻及鼻窦炎黏膜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慢性鼻及鼻窦炎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分别于术后1、3和6个月随访并行鼻内镜检查取黏膜活检,比较患者临床症状、黏膜炎症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30例术腔黏膜上皮化,但10例(33%)术腔黏膜仍轻度肿胀,持续有黏液样分泌物.黏液纤毛输送速率(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e,MTR)术前(3.63±1.74)毫米/分钟,术后6个月(6.27±1.31)毫米/分钟,明显加快(P<0.01).上颌窦黏膜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水肿减轻.但杯状细胞数和黏膜下腺体无明显改善(P>0.05),表面超微结构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慢性鼻及鼻窦炎经综合治疗6个月,虽可达临床治愈,但黏膜炎症仍存在.
作者:叶进;李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和人乳头状瘤病毒1 6E7(human papiloma-virus 1 6E7,HPV16E7)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喉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喉癌、24例声带息肉和10例癌周喉组织标本中HSP70和HPV16E7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喉癌组织、声带息肉和癌周喉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8.3%和0%,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6%,4.2%和0%,HSP70和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喉癌组织与声带息肉、癌周喉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E7阳性的喉癌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为85.3%,HPV16E7阴性的喉癌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为56.8%,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V16E7可以诱导喉癌组织中HSP70的高表达,二者在喉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HSP70和HPV16E7蛋白的表达可用于喉癌恶性程度的评定.
作者:英信江;赵舒薇;邱杰;叶青;孙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来,陕北榆林市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有逐渐增加之势,尤其以白沙蒿(籽蒿)花粉症为明显.我们在1999~2002年每年7、8月份,共对97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了临床调查,发现有196例疑似籽蒿花粉症患者.于2002年的7、8月间选择其中59例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瑞;李美兰;陈文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腺样体是儿童时期重要的免疫器官,位于鼻咽顶与后壁交界处[1].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疾病,临床以鼻塞为主,多伴鼻及鼻窦炎症[2],传统手术为腺样体刮除术,但常有复发报道[3].我科自2003年1月~12月,行鼻内镜下经口腔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环;王东海;孟祥远;李桂玲;王春花;李海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气管切开术是将气管前壁切开,直接通过套管呼吸.如果气管切开位置过低,或套管弯度不合适,伤口严重感染,长期使用带气囊套管压迫气管壁及其邻近组织造成缺血坏死累及无名动、静脉可发生严重出血[1].一旦发生气管内大出血,抢救不及时就会在几分钟内导致患者窒息死亡.
作者:秦玉红;孙月华;徐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爆发型真菌性鼻窦炎,临床极为少见.现将1998年至2003年间我们经治的2例爆发型真菌性鼻窦炎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1岁.十余天来左面部肿胀,左眼周疼痛,左视力下降,高热(38.5℃).血糖18.9 mmol/L,就诊内科治疗,经抗炎、降糖治疗无好转,患者持续高热,左眼失明.体格检查:左鼻腔大量黑色干痂,鼻窦CT提示左侧全组鼻窦炎,密度均匀增高,有骨质破坏(图1).
作者:刘亚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由于通气及气道控制等方面的特点,气管异物取出及金属气管镜检查的麻醉难度和风险较大,特别是三级支气管(段支气管)以下的异物取出术,因手术难度和操作时间的增加,使麻醉难度进一步扩大.现报告一例气管异物史28年,长时间全麻气管异物取出术的病例.
作者:范雪梅;丁斌;张炳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6年前自觉右鼻腔顶部可触及一质硬肿瘤,无痛觉,可推动,鼻面部无其他不适,6年来肿瘤逐渐长大并造成右前鼻孔阻塞.面部外观:右鼻翼上缘隆起造成鼻尖部畸形,经右前鼻孔可见鼻前庭几乎被一肿瘤完全占据,肿瘤外覆的皮肤上皮无鼻毛生长,色泽与鼻前庭中隔面皮肤一致.
作者:李健东;周小红;李宝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文重点介绍制定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药物治疗方案的相关问题.AR是由变应原激发、由IgE介导的鼻部炎性疾病,从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可分为四个亚型,依次为:轻度间歇性A R、中重度间歇性A R、轻度持续性AR和中重度持续性AR.制订AR药物治疗方案的前提是在确诊AR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型,然后据此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根据治疗方案选择适当的药物,主要应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可能产生的(局部和全身)副作用(安全性).AR药物治疗体系中所涉及的药物种类并不复杂,鼻用皮质类固醇和(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在其中占核心地位.由于儿童、孕妇和老年患者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更严格的要求,因而被列入特殊关注的群体,在AR的药物治疗方面也各有特点.
作者:张罗;韩德民;顾之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声带任克水肿(Reinke's edema)是指发生在声带任克间隙内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水肿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国内无统一名称,文献中有称之谓弥漫性声带息肉病、息肉样声带炎、声带息肉样变和慢性肥厚性喉炎等.该病常在中年后发病,在欧美国家以女性发病为主,而我国女性发病仅稍高于男性.国内3篇文章中[1~3]共153例患者,男性62例,女性91例,发病年龄33~75岁,2篇文章中平均年龄>50岁.
作者:李进让;孙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