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结合术中所见,探讨慢性鼻及鼻窦炎(CRS)患者筛骨病变特点及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44例CRS患者,男25例,女19例,年龄20~58岁,平均42.3岁.采用Biedlingmaier分级标准对筛骨病理改变进行分级,行Lund-Mackay评分.鼻内镜术后1年对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Lund-Kennedy内镜评分,分析其与筛骨病理改变的关系;用同样的统计学方法分析CT值与病变程度及筛骨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根据筛骨病理改变程度,将CRS患者筛骨病理学改变分为Ⅰ~Ⅳ级.术后1年VAS评分随骨质病理等级的增高而增高(r=0.914,P<0.01).术后1年Lund-Kennedy评分随骨质病理等级的增高而增高(r=0.871,P<0.01).筛骨病理的不同分级之间,其CT值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筛骨CT值与病变程度(Lund-Mackay评分)呈显著性相关(r=0.637,P<0.01),CT值与筛骨病理学改变呈显著性相关(r=0.839,P<0.01).结论 CRS中有一部分患者存在筛骨病变,这种病变包括筛骨黏膜增厚、骨吸收、骨破坏、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新骨形成.筛骨病理等级越高,预后越差.CRS患者筛骨CT值与病变范围和筛骨病理分级显著相关.可客观评价CRS患者筛骨病变程度,为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谷京城;李玉霞;孙旭云;穆兰;刘振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检测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CS)受体α及β mRNA在接受鼻腔CS治疗后不同疗效的两组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黏膜的定量表达,探讨在不同组AR鼻黏膜组织中CS-α和CS-β的表达意义.方法 通过随访120例门诊AR患者后筛查出65例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其中CS敏感组36例,CS抵抗组29例.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检测65例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鼻黏膜组织中CS-α mRNA和CS-β 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 在CS抵抗组鼻黏膜组织中CS-β mRNA表达[(5.62±1.28)× 102拷贝/μg]均高于CS敏感组[(4.62±0.48)x102拷贝μg,t=-6.67,P<0.01]和正常鼻黏膜组[(5.32±0.55)×102拷贝/μg,t=-8.29,P<0.01],并在该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αmRNA与CS-β mRNA的比值在CS敏感组(658.32±65.16)与CS抵抗组(525.70±68.1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P<0.01).结论 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中的CS-β mRNA高表达、CS-α mRNA表达下调提示CS抵抗的存在,CS-β在评价AR患者对CS治疗疗效上有一定作用.
作者:罗鸿;刘珺;王先松;梁晋军;曾平凡;严能兵;沈莹;姜妍;王鹏举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人群听力残疾状况,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山西省抽取22个县(市、区),88个乡(镇、街道),共176个小区,对22 297户的75 016例进行听力残疾调查.结果 山西省现有听力残疾42.9万人,听力残疾现患病率为1.28%,占残疾人总数的21.14%,居各类残疾第2位.年龄、性别、城乡之间的患病率差别有显著性.引起听力残疾的原因有多种,其中老年聋占47.4%,中耳炎和药物中毒聋各占13.53%和3.96%,另有遗传因素、传染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创伤或意外伤害、噪声和爆震以及原因不明等.结论 听力残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神经性聋治疗局限,影响聋人融入社会,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作者:张芩娜;杨向茹;张艳红;周丽媛;于文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成年人和青少年蝶窦气化及其与蝶窦周围相关结构的关系,为临床开展鼻内镜下经蝶窦颅底手术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 1 00例成年人、50例青少年(10~18岁)行高分辨率CT冠状位和轴位扫描.结果 蝶窦气化分蝶骨体气化和其他相关结构气化,成年人与青少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00侧蝶窦,半鞍型和全鞍型258侧(86%),甲介型和鞍前型42侧(14%).蝶骨大翼、蝶骨小翼、翼突、鞍背、枕骨的气化率分别为7.3%、8.0%、28.7%、9.3%、4.0%.颈内动脉半管型和全管型共139侧(46.3%),视神经半管型和全管型共174侧(58.0%),部分血管神经完全突入到蝶窦腔内,骨壁菲薄甚至缺如.颈内动脉、视神经管、圆管、翼管突人蝶窦的程度与蝶窦气化类型有关.结论 蝶窦气化程度及颈内动脉、视神经管、圆管、翼管突入蝶窦的程度个体差异较大.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蝶窦及蝶窦周围相关结构已发育成熟.
作者:崔顺九;韩德民;于文玲;周兵;王振常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伴有Kazal域的富含半胱氨酸的逆转诱导蛋白(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RECK)基因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原发性NPC(颈淋巴结转移组和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各30例)、10例NPC颈部转移淋巴结(metastastic lymph node,MLN)和2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chronic nasopharyngitis tissue,CNT)中RECK mRNA的表达,并对NPC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CNT、NPC和MLN中REC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17/20)、26.7%(16/60)和30.0%(3/10).与CNT比较,NPC和MLN中RECK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PC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RECKl3B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和40.0%(12/3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PC原发灶中RECK低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P均>0.05),与颈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治疗后5年生存期有关(P均<0.05).结论 RECK基因低表达可能与NPC的进展有关,它可作为评估NPC颈淋巴转移、复发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作者:周冬妮;邓燕飞;曾亮;殷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暴露并保护甲状旁腺的必要性.方法 对首次收治的两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第1组243例患者保留甲状腺后被膜,未寻找甲状旁腺;第2组260例患者暴露并保护甲状旁腺,保留甲状旁腺的血供,两组患者再依据病灶情况采用3种术式,分别为术式1、2、3组,观察术后甲状旁腺的功能情况.结果 在术中暴露并保护甲状旁腺组中,采用术式2和术式3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较未寻找甲状旁腺组患者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尤其是甲状腺叶全部切除和单侧甲状腺叶切除加对侧甲状腺叶大部分或次全切除术中,暴露并保护甲状旁腺,可有效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
作者:杜伟;刘善廷;黑虎;赵铭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大鼠单侧耳蜗损毁前、后不同时期听皮层中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分布及数量.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行听皮层中γ氩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布的检测.结果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听皮层中.听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体积较大、着色也较深.听皮层中γ氨基丁能酸神经元的数目:术后1~2周手术对侧明显低于手术侧(P<0.01),术后3周上升,但仍少于手术侧,至术后1个月,手术对侧略少于手术侧,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单侧耳蜗损毁前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分布在听皮层中呈一明显的动态变化过程,术后1,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数目明显下降,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回升,提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数目的 增减可能为听觉中枢的重组所必需.
作者:王勤瑛;华清泉;肖伯奎;汪审清;鲁裕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在兔颏舌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BTX)能否建立舌根后气道狭窄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动物模型.方法 以24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建立实验组和两组对照组,实验组行颏舌肌内注射BTX,第一对照组行颏舌肌注射生理盐水,第二对照组行股二头肌注射BTX.用药后均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监测,人工计算氧减饱和度指数(ODI4),采用配对样本舛佥验,以P<0.05作为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标准.结果 实验组颏舌肌内注射BTX后动物出现明显缺氧症状,SaO2监测显示睡眠状态下出现间歇性低氧,其ODI4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运用颏舌肌注射BTX能够成功的建立兔舌根后气道阻塞的OSAHS动物模型,这一模型更符合OSAHS患者发病因为和自然病程.
作者:王伊宁;李森恺;叶京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初发鼻咽癌(primary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pNPC)与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chronic nasopharyngitis tissue)差异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功能分析.方法 用Affymetrix Gene 1.0 ST芯片检测pNPC与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基因表达谱差异,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和功能分析.结果 差异倍数3倍以上共有102个基因,其中表达上调25个,表达下调77个;差异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5个差异基因未知其定位,其余97个差异基因在1号染色体上分布多,包含16个,其次为3号染色体,包含13个;从差异基因功能分类看,属于酶活性基因多,其余依次为蛋白结合、免疫、钙黏合等,以上4大类共占差异基因总数65.6%.结论 pNPC差异基因散在分布在各染色体,以1、3号染色体多;4大类(酶活性、蛋白结合、免疫相关、钙黏合)相关基因异常在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林森;黄振校;李文峰;张春鸿;方潇碧;廖志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病史两问法(床上翻身或起卧是否反复出现短暂眩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详细记录2007年12月~2008年4月头晕门诊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138例,进行Dix-Hallpike及滚转试验明确诊断,和同期确诊的62例BPPV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病史两问法对诊断BPP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38例主诉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中,除变位试验阴性的33例,105例变位试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震,并伴有眩晕主观感觉,其中符合贵阳会议BPPV标准者56例,病史两问法对诊断BPPV的敏感性为53.3%(56/105).同期确诊的62例BPPV患者,其中56例符合病史两问法,6例为其他主诉,病史两问法诊断BPPV的特异性为90.3%(56/62).结论 病史两问法可以作为BPPV的筛查诊断方法,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作者:马鑫;李蔷;余力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耳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nna,RMS)临床较少见,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断,以致影响到该病的预后,现将我科1999年1月~2009年1月年间所诊治的10例耳部横纹肌肉瘤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3个月~12岁,平均7岁.就诊前病程为15 d~5个月,平均2个月,发生于左耳6例,右耳4例,均为单耳发病,5例发病于中耳,3例外耳道和中耳同时发病,2例发病于外耳道,10例主要症状为外耳部反复性或持续性流脓性或血性分泌物,8例听力下降,6例耳部疼痛伴有周围性面神经瘫痪,4例头痛,主要体征为外耳道内可见肉芽样物或息肉状肿物.根据1988年国际横纹肌肉瘤委员会(IRS)分期标准,本组病例l期2例,Ⅱ期4例,Ⅲ期3例,Ⅳ期1例.
作者:赵慧贤;朱丽雅;叶放蕾;彭丹丹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真菌球型蝶窦炎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和漏诊.随着CT及鼻内镜的开展应用,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7月对8例真菌球型蝶窦炎患者行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痊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16~62岁,平均42.5岁,病程5 d~20年.主诉头痛者6例,位于球后、枕后、顶颞区;鼻塞脓涕倒流者3例;患侧眼肿胀伴视力下降者1例;回吸涕中带血者1例;患侧面部疼痛1例.其中被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3例,球后视神经炎1例,三叉神经痛1例.
作者:吴秀云;胡世民;王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炎(CRS)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病因与环境、遗传、变态反应及过敏体质等多种因素有关,腺样体肥大是儿童CRS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引起后鼻孔部分甚至全部阻塞,妨碍鼻腔和鼻窦引流,这是腺样体肥大易诱发鼻窦炎的病理生理基础.2004年5月~2008年5月我们将126例合并腺样体肥大的CRS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内镜下运用微动力系统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CRS,对比两组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凌燕;张骞;王玉芝 刊期: 2010年第09期
舌癌发生率高[1],预后差,常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由于位置特殊,手术切除范围受限,且易毁损容貌.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十分迫切.熊果酸(ursolic acid,UA)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癌细胞分化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UA作用于舌癌的报道,本文应用不同浓度的UA作用于人舌癌Tca8113细胞,探讨其对舌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爱霞;赵玉林;张军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随着内镜鼻窦手术的广泛开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有了迅速的提高.但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率仍达2.5%~30.0%.究其原因,手术操作的正确及顺利与否对疗效的影响大.本文对2001~2007年完成随访的25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进行了临床分析,旨在总结内镜鼻窦手术的长期疗效,探讨术中不同技术处理方式对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刘新霞;田传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上颌窦囊肿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好发于上颌窦的下壁及内壁,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上颌窦根治术.随着微创外科及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开展,传统的柯一陆手术已逐步被鼻内镜手术所替代.我们采用鼻内镜下4种不同径路切除上领窦囊肿:①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②下鼻道开窗径路,③中鼻道、下鼻道联合开窗径路,④上颌窦前壁径路.手术要求将囊壁完整摘除的同时,减少对上颌窦正常黏膜的损伤.采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疗效满意.
作者:李旭征;张淑香;李开元 刊期: 2010年第09期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慢性鼻窦炎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依然存在10%~25%左右的复发率,其中以慢性额窦炎的复发率高,这主要是由于额窦区域解剖结构复杂,因此内镜下的额窦开放术具挑战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110例来探讨该手术的策略及技巧,以提高额窦开放成功率.
作者:周汝环;徐明安;谢金;胡燕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脑脊液鼻漏是指颅底的骨板和脑膜在鼻腔、鼻窦等处发生破裂或缺损,使颅、鼻之间有直接交通,致使脑脊液自鼻内漏出,并可引起脑膜炎反复发作.在各种原因所致脑脊液鼻漏中,以外伤性为多见,其中约80%为外伤及手术所致.我科应用经鼻内镜或鼻内外联合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后脑脊液鼻漏患者12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云海;李蕾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眩晕的鉴别诊断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除获取详细的病史,还需完整的耳科检查、神经学检查及全身体格检查.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患儿不能准确描述眩晕的感觉及前庭功能检查配合不好等情况,从而影响了诊断与鉴别,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在接诊时,医师不仅要了解儿童的生理发育与眩晕的特点,也要掌握采集儿童病史的技巧,注意观察,更要积极与儿科、小儿神经科合作,共同查找原因,减少儿童眩晕的误诊、漏诊[1].
作者:谢华顺;马芙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是来自内淋巴囊和内淋巴管上皮的肿瘤,又称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因其发病率低、发展慢,症状缺乏特异性,肿瘤又位于侧颅底、位置深在、周围解剖复杂且瘤体血供丰富,因此该病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切除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且重.为促进对该病的认识并给以恰当的治疗,我们结合近来收治的1例ELST,并复习相关的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戴艳红;王冬梅;徐新运;黄正华;高下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