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7002
  • 国内刊号:11-517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61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Beclin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eclin1蛋白在50例喉癌组织、45例癌旁组织、10例喉乳头状瘤及16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RT-PCR方法检测41喉癌组织、41癌旁组织和11例声带息肉组织中Beclin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Beclin1蛋自在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喉乳头状瘤及声带息肉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8.0%、95.6%、90.0%和100%,Beclin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及声带息肉组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28.878,P<0.001).Beclin1 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7±0.022),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81±0.090)及声带息肉组织(0.80±0.041,F=334.968,P<0.05).Beclin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T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Beclin1基因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对喉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作者:万保罗;董俊华;王琳;孔维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EGCG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放疗的增敏效应及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低分化鼻咽癌CNE-2细胞,接种于20只雄性裸鼠皮下,待肿瘤结节约4~6 mm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EGCG组(30 mg/kg)、放疗组和EGCG联合放疗组.相应的处理因素治疗3周后,拉颈处死动物,剥离瘤体称重,计算肿瘤抑瘤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一步法RT-PCR检测瘤体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EGCG组、放疗组相比,EGCG联合放疗组能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能明显的促进细胞凋亡(P<0.01).survivin和VEGF表达水平在EGCG联合放疗组低(P<0.05).结论 EGCG能增强CNE-2细胞裸鼠移植瘤对放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urvivin和VEGF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宁喜;倪菊芳;易世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D34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CD34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D34+细胞在鼻息肉上皮修复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鼻息肉组织和10例对照中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4例鼻息肉上皮基底细胞可见CD34表达,在中鼻甲黏膜上皮中未见CD34表达.在鼻息肉和对照中鼻甲黏膜上皮下固有层中可见到CD34+炎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鼻息肉上皮CD34阳性表达率以及固有层中的CD34+炎症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中鼻甲黏膜.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CD34+基底细胞可能参与鼻息肉上皮细胞损伤修复,同时在鼻息肉组织固有层中存在较为活跃的原位造血过程.

    作者:李全胜;范尔钟;李颖;王向东;张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修补垂体瘤术后迟发性脑脊液鼻漏

    目的 总结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术后并发迟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原因,探讨鼻内镜下经蝶窦人路脑脊液鼻漏的修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术后并发迟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的原因、部位和鼻内镜手术修补情况.结果 11例患者中,7例予自体脂肪、肌肉、游离中鼻甲黏膜瓣分别修补成功;4例予自体肌肉修补不成功,采用带蒂中鼻甲黏膜瓣二次手术修补成功.结论 鼻内镜下修补垂体瘤术后迟发性脑脊液鼻漏,具有微创、高效的优点.修补材料尽可能采用自体材料尤其是带蒂材料,有助于移植物的存活和脑脊液鼻漏的修补成功.

    作者:党燕威;杨武;谭华章;王宏梅;方培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改良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腮腺导管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腮腺良性肿瘤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腮腺导管,术后予负压引流和局部加压包扎,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无1例复发.3例患者发生面神经损伤,均为一侧口角略歪斜,鼓腮稍漏气,6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耳垂麻木以及术区局部出现轻度凹陷畸形.结论 腮腺浅叶切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腮腺导管,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顾美珍;易红良;陈春娟;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颈深部多间隙脓肿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并探讨颈深部多间隙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微生物学结果,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9例颈深部多间隙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有3个以上颈深部间隙被感染,脓液培养结果有6例为阳性,所有患者通过颈侧切开引流加置管冲洗以及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 病情复杂的颈深部多间隙脓肿确诊后应及时经颈侧切开彻底引流,同时应作细菌培养并查找结核杆菌.术腔置管冲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及缩短病程.

    作者:周锦川;王东;吴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病例12例,其中筛窦高分化鳞状细胞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鼻中隔乳头状腺癌1例、鼻中隔黏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4例.结果 根据内镜下所见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12例肿瘤全部切除.所有病例随访1 5~52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过程中2例局部复发,其余10例未发现复发.结论 对于局限于鼻腔、筛窦的低度恶性肿瘤,鼻内镜手术可以将其完整切除,术后疗效好.

    作者:孙常领;舒畅;陈建超;彭志林;杜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酶消化法的评价

    目的 为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耳蜗植入建立优化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 ①比较3种组合酶消化法对胚胎大鼠DRG神经细胞的分散度以及神经细胞存活时间的差异.实验组:木瓜蛋白酶、胶原酶Ⅱ/胰蛋白酶、DNA酶Ⅰ;对照组Ⅰ∶木瓜蛋白酶、胶原酶Ⅱ/中性蛋白酶Ⅱ、DNA酶Ⅰ;对照组Ⅱ∶胶原酶Ⅱ、胰蛋白酶.②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神经元神经烯醇化酶(neuronal specific enolase,NSE)、高分子量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 H,NF-H)的表达,比较不同酶消化法对神经元轴突长度的影响.结果 DRG神经细胞分散度分别为:实验组80%~90%,对照组Ⅰ60%~70%,对照组Ⅱ 30%~40%;神经细胞存活时间:实验组(12.0±3.0)d,对照组Ⅰ(7.5±1.5)d,对照组Ⅱ(4.5±0.5)d.3种组合酶处理的神经元均有NSE和NF-H阳性表达,实验组轴突长度在培养第3、5、7天均明显长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2.612、6.093、9.334,P均<0.05),神经元轴突长度测量:实验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结论 木瓜蛋白酶、胶原酶Ⅱ/胰蛋白酶、DNA酶Ⅰ组合消化法对胚胎大鼠DRG神经细胞体外分离为理想,可为基因修饰神经元耳蜗植入的实验提供大量的、存活时间长且活性好的细胞来源.

    作者:王鸿;张伟;黄丽辉;雷雳;矫健;王士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三氧化二砷与紫杉醇联合诱导Hep-2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简称Hep-2细胞)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As2O3与浓度为10 nmol/L紫杉醇共同作用于Hep-2细胞,利用瑞氏-吉姆萨(Wrighs-Gimesa)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两者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As2O3对Hep-2细胞的凋亡率具有药物浓度依赖效应,与未用药组相比,单用10 nmol/L紫杉醇对Hep-2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影响.与单用As2O3组相比较,不同浓度As2O3与10 nmol/L紫杉醇具有显著协同作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03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Hep-2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协同作用.

    作者:张健梅;文姝;李洁;彭园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电动切割器治疗外耳道胆脂瘤

    电动切割器主要应用于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尚未应用到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的治疗中,本文就电动切割器在治疗EACC中的应用进行临床初探.

    作者:范大川;姚宪义;尹玉萍;李慧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支援莫桑比克地区时支撑喉镜下电凝器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

    笔者于2008年参加卫生部援非洲莫桑比克医疗队,针对该地区相对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落后、缺少先进手术器械和术后缺乏药物进行综合治疗的情况,因地制宜,采用支撑喉镜下切除肿瘤并结合电凝器高频电刀烧灼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报道如下,期望对今后的援非同道能够有一些借鉴作用.

    作者:余文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鼻内镜术后早期并发鼻中隔穿孔

    笔者临床工作中参与鼻内镜手术200余例,近年来遇到2例非鼻中隔手术后2周内出现鼻中隔穿孔病例,现报道如下并试述鼻中隔穿孔发生的可能机制.1 临床资料例1.男,34岁,右侧偏头痛伴右侧面部肿胀感2年.头部CT示右上颌窦囊肿,遂人院在全麻鼻内镜下行右侧上颔窦根治术(柯陆手术).术中见右侧下鼻甲骨性肥大,1%麻黄碱棉片收缩效果欠佳,鼻中隔右偏,右侧鼻腔通气差.

    作者:张旭鹤;孔红;赵小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重视开展耳鸣的影像学研究

    耳鸣是耳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常见症状之一,全球10%~30%的人曾有耳鸣经历[1].耳鸣分类多样,根据引起耳鸣的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耳鸣和周围性耳鸣;根据耳鸣性质分为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根据耳鸣能否被别人感知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产生耳鸣的原因和耳鸣的中枢机制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CT和MRI技术发展,为探讨耳鸣病因及产生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应重视开展.

    作者:王振常;王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关于耳鸣量化评估的研究

    借鉴心理学评价所采用的问卷和量表将耳鸣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量化,对患者生活质量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是临床常用而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本文将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些自评式耳鸣量化评估问卷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医师和研究者提供有效、实用的参考.

    作者:丁雷;刘博;王嘉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乙状窦源性耳鸣颞骨气化程度的CT研究

    目的 探讨颞骨气化程度及含气状态在乙状窦源性耳鸣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手术证实的29例乙状窦源性耳鸣和116例正常人颞骨CT图像.结果 正常组男性右侧颞骨气化Ⅱ度3例,Ⅲ度19例,Ⅳ度36例;左侧气化Ⅱ度5例,Ⅲ度12例,Ⅳ度41例.女性右侧颞骨气化Ⅱ度5例,Ⅲ度10例,Ⅳ度43例;左侧气化Ⅱ度6例,Ⅲ度9例,Ⅳ度43例.耳鸣组患侧颞骨气化Ⅱ度2例,Ⅲ度12例,Ⅳ度15例;健侧气化Ⅱ度2例,Ⅲ度8例,Ⅳ度19例.统计学分析证实正常组左右侧间,耳鸣组患侧与健侧,正常组男性和女性之间及耳鸣组与正常组之间颞骨气化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耳鸣组颞骨气房及鼓室内均含气.结论 颞骨气化良好及含气是引起乙状窦源性耳鸣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者:刘兆会;王振常;龚树生;鲜军舫;郝欣平;龙海珊;李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水杨酸钠对豚鼠下丘镁离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水杨酸钠对豚鼠下丘Mg2+浓度的影响,探讨Mg2+在耳鸣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6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8),腹腔注射水杨酸钠下丘组:对照组1(n=4),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下丘组;对照组2(n=4),腹腔注射水杨酸钠尾壳核组.利用活体微透析取样在线电化学检测技术,活体实时动态检测Mg2+浓度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豚鼠腹腔注射水杨酸钠约1.5 h后,下丘Mg2+浓度显著性下降,降至原浓度的(62.2±16.3)%;对照组1、2给药前、后目标脑区Mg2+浓度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水杨酸钠注射后下丘Mg2+浓度的显著性降低可能与水杨酸钠导致的耳鸣有关.

    作者:李涛;刘俊秀;张自品;毛兰群;马芙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血管造影诊断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在诊断乙状窦憩室异常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12例乙状窦壁异常所致搏动性耳鸣患者,回顾性分析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12例乙状窦壁异常引起搏动性耳鸣患者中右侧9例,左侧3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乙状窦前外壁或外壁骨质缺损,边缘光整的软组织团块突人乳突蜂房内,其中2例突出至皮下,突出的软组织与乙状窦相延续且密度相等.结论 CT血管造影检查对于乙状窦壁异常所致搏动性耳鸣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临床仍需结合耳鸣特点选择检查.

    作者:郭健;王振常;鲜军鲂;王征宇;刘兆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耳鸣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 探讨耳鸣的相关脑区及中枢机制.方法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研究20例耳鸣患者的静息状态下fMRI特征,并以20例无耳鸣的正常人静息态作对照.用专门的统计分析软件(SPM2软件及北京师范大学的局部一致性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耳鸣组强于对照组的活动脑区为:双侧颞上回后部(BA42)、扣带回后部(BA31)、额中回感觉运动区(BA6)、双侧顶下小叶(BA40)及脑干:②耳鸣组低于对照组的活动脑区包括双侧颞叶中区(BA37)、楔前叶(BA7)、左侧额中回(BA8)、右侧额下回(BA10).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耳鸣组静息状态下fMRI显示部分相关脑区活动增高,部分相关脑区活动减低.提示大脑皮层参与耳鸣过程,为耳鸣的中枢皮层重塑机制假说提供基础资料,也为今后耳鸣的客观诊断的研究提供又一新线索.

    作者:金玲;赵小虎;王培军;葛荣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