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甲状腺开放手术,术中如何减少出血、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及保护甲状旁腺一直是甲状腺外科医师所追求的目标。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LVSS)问世于1995年,超声刀于20世纪80年代末应用于临床,两者都集止血、切割功能于一体,具有止血效果好、术野清晰、对邻近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在外科手术尤其是腔镜手术中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3]。
作者:朱新;黄志纯;冯旭;陶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常见的前庭疾病之一,占所有眩晕17%~22%,手法复位是首选治疗手段[1]。然而34%~61%患者在手法复位成功后仍存在残余头晕[2~4],表现为持续性或与体位改变相关的非特异性头晕、不稳、漂浮感,形成机制不明。本研究拟应用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电生理检查,探讨这一问题。
作者:钱淑霞;张晓玲;官俏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鼓室体瘤是局限于鼓室内的起源于鼓室的舌咽神经鼓室支及迷走神经耳支的化学感受器瘤,起源于副神经节,也称为鼓室副神经节瘤,早期主要在鼓室内生长[1]。因其病变原发于中耳腔及鼓室而得名。而病变原发于颈静脉体者则称为颈静脉体瘤。两者均起源于副神经节,故又称副神经节瘤。此瘤在组织结构上属化学感受器瘤。该病临床上的典型表现为波动性耳鸣、耳闷感;有轻度传导性聋;局部检查,透过鼓膜可见鼓岬表面红色肿块,中耳CT显示鼓岬处有边缘光滑的软组织占位改变,乳突无破坏。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该病临床上比较少见,并且表现多样,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现报道我院3例鼓室体瘤病例临床资料。
作者:杜莉;刘默;谢云丹;吕庆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鼻-鼻窦真菌球是真菌性鼻-鼻窦炎中常见的临床类型,多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鼻腔、鼻窦局部解剖异常和局部创伤史是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1]。我科近期诊治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导致鼻腔真菌病1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因“反复左鼻塞伴流涕10年”到我科就诊。患者10年前出现反复出现左侧鼻塞、伴多脓涕,偶有轻微臭味,偶有涕中带血丝,无头痛及嗅觉减退。感冒后加重,每次发作到当地诊所及外院门诊治疗,诊断为“慢性鼻炎”,予口服抗生素均能所缓解。查体:左侧鼻腔慢性充血,局部见脓性分泌物,予麻黄碱收缩鼻腔并清理脓涕后见左下鼻道中后段黏膜水肿,局部息肉样变,右侧鼻腔清洁通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均阴性。鼻窦水平加冠状位CT示左侧鼻腔见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局部钙化,左上颌窦黏膜增厚,各鼻窦壁骨质完整,未见增生或破坏现象,考虑左鼻腔真菌病(图1)。
作者:曹隆和;李先辉;戴志坚;周静;林森;陈崇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检验中文版格拉斯格儿童受益量表(Glasgow children's benefit inventory,GCBI)的信度和效度;探讨中文版GCBI是否可作为一种好的评价手段对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tonsillectomy and adenoidectomy,T&A)后患儿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进行评价。方法以问卷访谈的形式调查73例符合条件的儿童及其监护人,用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来检验中文版GCBI的信、效度;对73例患儿行T&A后12~18个月QOL的改变进行调查。结果中文版GCBI信、效度令人满意;几乎所有患儿术后QOL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在生理方面的改善显著。结论中文版GCBI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T&A后患儿QOL的评价;此量表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耳鼻咽喉科疾病患儿干预后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叶青;王锦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联合纯音听力测试对鼓室硬化的诊断意义。方法对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干耳3个月以上,HRCT提示中耳病变患者176例(181耳),术前分别采用单纯颞骨HRCT及颞骨HRCT联合纯音测听对鼓室硬化进行诊断,并以术中探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二种方法诊断鼓室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①单纯颞骨HRCT诊断鼓室硬化敏感性58.55%、特异性93.10%、阳性似然比8.49、阴性似然比0.46和准确度64.09%;②颞骨HRCT联合纯音听力测试诊断鼓室硬化的敏感性为94.08%、特异性89.66%、阳性似然比9.09、阴性似然比0.01和准确度93.37%;分型诊断I型符合率89.66%,II型87.50%,III型84.62%,IV型82.14%,总的分型诊断符合率为86.18%,诊断效能较单纯颞骨HRCT显著提高。结论颞骨HRCT联合纯音听力测试诊断鼓室硬化有一定价值,为可疑鼓室硬化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龚正鹏;陈华容;赵厚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听力正常成人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o speech sounds, s-ABR)各波的电生理特性。方法以40 ms时程复合语音/da/为刺激声,诱发40名母语为汉语的健听成人(男性20名,女性20名)的s-ABR,分析s-ABR各波的引出率,潜伏期与受试者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S-ABR引出的7个反应波形中,女性受试者V、A波潜伏期较男性短(V波t=-3.601, P=0.001;A波t=-2.829,P=0.007),其余各波潜伏期受性别影响小;各波潜伏期受年龄影响较小;各波振幅受性别及年龄影响较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ABR各波稳定性较好,是研究听觉言语处理机制的良好工具。
作者:赵晖;陈鱼;王巍;陈太生;梁瑞敏;陈晨;张静平;林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自制弧形支撑喉镜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0月声带息肉患者198例,其中弧形支撑喉镜组99例,显微支撑喉镜组99例。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插喉镜时间、声门暴露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弧形支撑喉镜组和显微支撑喉镜组的总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对于声门暴露困难的患者弧形支撑喉镜下手术的疗效优于显微支撑喉镜下手术。插喉镜时间、声门暴露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弧形喉镜均优于显微支撑喉镜。结论弧形支撑喉镜具有术野暴露充分、操作准确、创伤小等优点,是声门暴露困难患者的首选。
作者:沈志豪;宋伟;易红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探索合适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观察218例突发性聋患者中BPPV的发病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另有37例同期原发性BPPV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Dix-Hallpike实验和Barbecue滚转检查确定诊断,继发性BPPV患者的原发病(突发性聋)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按照BPPV类型,进行Epley手法复位或Barbecue翻滚手法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18例突发性聋患者中有9l例出现BPPV,发生率41.7%,均为同侧患耳。BPPV经耳石复位,其中1次治愈62例(68.1%),2次治愈16例(17.6%),3次治愈13例(14.3%)。随访6~22个月,高频听力改善均不及低频,外半规管型BPPV复发2例,后半规管型复发5例,经过再次复位后治愈。继发性BPPV与原发性BPPV均经手法复位治愈,疗效相似。结论BPPV可继发于突发性聋,且突发性聋继发BPPV可达41.7%,其中以后半规管BPPV常见,耳石复位治疗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与原发性BPPV相似。
作者:刘壮;李莉;薛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的特征和差异,并且探讨近10年两者比例的变化趋势。方法5486例鼻高反应症状患者分为变应性鼻炎组和非变应性鼻炎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地区近10年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的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均以男性患者为主,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小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变应性鼻炎男性患者发病年龄低于女性患者,而非变应性鼻炎发病年龄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比例逐渐下降而非变应性鼻炎比例逐渐增加。本地区变应性鼻炎在夏季高发,而非变应性鼻炎则高发于冬季。结论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等临床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近10年两者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
作者:王玮豪;黄雪琨;陈壮桂;邓慧仪;陈玉莲;张革化;杨钦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手术佳方法。方法采集我院慢性中耳炎患者106例,评价不做乳突切开的听骨链重建术(术式1)与完壁式乳突开放听骨链重建术(术式2)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手术过程,并根据镫骨、咽鼓管、鼓膜张肌腱功能是否异常,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疗效分层分析。结果术式1和2的听力改善率分别为85.71%、68.00%(χ2=4.73,P<0.05);治愈干耳率92.86%、88.00%(P>0.05);耳鸣持续率10.71%、18.00%(P>0.05);疼痛数字评分1~3分者85.71%和36.00%(χ2=29.56,P<0.0001);手术时间<2.0 h者89.29%和24.00%(χ2=46.32,P<0.0001)。分层分析显示正常人群中在镫骨、咽鼓管、鼓膜张肌腱功能,术式1相较于术式2而言,疗效OR分别是2.91、3.08和3.33;异常人群中OR分别为3.27和2.89、1.33。结论不做乳突切开的听骨链重建术,能达到提高听力目的,清除病灶,手术时间较短,是治疗部分中耳炎患者的一种合适手术选择。
作者:李春林;张立涛;唐世雄;欧阳天斌;张建华;陈星;李吉;罗英;杨春平;杨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9,IL-9)及其受体IL-9R mRNA在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SPF级Balb/c小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实验组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替代。每组随机取4只小鼠,病理检查证明造模成功。每组剩余4只小鼠取其鼻黏膜,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鼻黏膜中IL-9及IL-9R mRNA表达水平。结果IL-9及IL-9R mRNA在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中均有表达,实验组小鼠鼻黏膜中IL-9及IL-9R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鼻黏膜中IL-9 mRNA表达水平与IL-9R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57,P<0.05)。结论IL-9及其受体IL-9R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中,并起到重要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变应性鼻炎靶向药物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顾兆伟;赵鹤;曹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以“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科研能力、临床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为教学宗旨,借鉴美国听力学教育的优秀经验,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培养科研意识、塑造科研能力,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听力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亓贝尔;王媛;徐立;刘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结合TBL (task-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相比较单纯使用PBL或单纯使用TBL教学模式,能更好的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研究生能较系统的掌握耳鼻咽喉科的重点知识,并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PBL结合TBL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科研究生临床带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轶;赵守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沉默喉癌 Hep-2细胞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探讨E-cadherin对Hep-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和无基因沉默功能的阴性siRNA转染Hep-2细胞,获得下调E-cadherin基因表达的体外培养的Hep-2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E-cadherin基因的沉默效果;体外细胞增殖实验(MTT)检测Hep-2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①重组质粒和脂质体质量体积按1:1转染时,转染效率高组siRNA-3达65%。②荧光定量PCR:重组质粒pRNAT-U6.1/Neo-siRNA1、pRNAT-U6.1/Neo-siRNA2、pRNAT-U6.1/Neo-siRNA3使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调。以空白对照组为基准(设为1),E-cadherin相对于β-actin的改变倍数siRNA-1组=0.00092,siRNA-2组=0.00143,siRNA-3组=0.00045,阴性对照组=3.44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MTT:经特异性siRNA处理的Hep-2细胞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抑制Hep-2细胞E-cadherin mRNA的表达使Hep-2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
作者:孙静;田军;陈琪;吴桂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3 Thr 241 Met (rs861539)遗传变异与喉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Multiplex SNaPshot技术(多重单碱基延伸反应技术)对60例喉癌患者和120名正常人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带者喉癌的发病风险,以及与吸烟交互对喉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XRCC3241 Met等位基因增加了喉癌发病风险,与XRCC3241 Thr/Thr基因型携带者相比,至少携带一个241 Met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喉癌的OR为4.27,95%CI为1.49~12.18。结论XRCC3 Thr 241 Met单核苷酸多态是喉癌的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尼力帕尔?阿力木;王玲玲;张波;阿依恒?曲库尔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miRNA芯片筛选与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形成相关的差异miRNAs,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并进一步验证具有诊疗价值的目标 miRNAs。方法AffymetrixGeneChipmiRNAArray3.0芯片对5对LSC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行差异miRNAs的筛选,原始数据上传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采用Mev软件中配对方式t检验进行芯片探针的差异分析,经Affymetrix Analysis Center分析后将差异探针转换为差异表达的miRNAs;选择我们前期工作确定的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ini 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4,MCM4)作为核心基因,采用Mirfocus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MCM4的调控miRNAs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目标miRNAs;采用RT-PCR在另外21对LSC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验证目标miRNAs。结果经差异筛选分析,有127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78个miRNAs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49个miRNAs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采用Mirfocus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参与核心基因MCM4的调控miRNAs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高表达的hsa-miR-183-5p、hsa-miR-24-3p为与MCM4调控作用相关的目标miRNAs;hsa-miR-30a-5p为另一个潜在的目标miRNA,且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通过RT-PCR验证这3个差异表达的目标miRNAs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结论基于miRNAs芯片筛选分析得到的hsa-miR-183-5p、hsa-miR-24-3p及hsa-miR-30a-5p对LSCC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可作为潜在的诊疗靶点。
作者:廉猛;翟杰;王茹;王海舟;冯凌;时倩;马泓智;房居高;刘晓琴;刘红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方法22例无淋巴转移的早期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Tis~T2)患者接受了支撑喉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术前及术后均未进行放化疗。术后随访30~7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的并发症产生,无呼吸困难、无出血,仅诉轻微疼痛,当天即可发音、进食。22例患者肿瘤切除彻底,随访至今无瘤生存。1例前连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病变并侵犯声门下,术后4个月复发,行喉部分切除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汪晓锋;高兴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声门型喉癌喉前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喉癌规范手术提供依据。方法92例声门型喉癌在行不同手术时,皆常规行喉前淋巴结清扫并送检。比较喉前淋巴结阴性组及阳性组在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和局部复发、生存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92例喉前淋巴结阳性者5例,阳性率5.4%(5/92),晚期喉癌(III期、IV期)较早期(I期、II期)喉前淋巴结更容易发生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前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喉前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术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较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前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术后局部复发较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前淋巴结阴性组较阳性组生存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前淋巴结在晚期声门型喉癌中发生转移率较高,手术时应常规清扫;喉前淋巴结一旦转移,其颈部和局部复发几率增加,预后较差,提示进一步的后续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汪萍;刘业海;徐潜生;郑志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