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体检人群的耳鸣发生状况.方法 对2015-02-01~2015-04-01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者1748人,年龄20岁以上;其中男性806人,女性942人,实施耳鸣问卷调查,询问有无耳鸣症状;对于有耳鸣者进一步询问耳鸣特性,包括耳鸣的病程、发作频次、每次耳鸣持续时间、耳鸣为搏动性或持续性,耳鸣为单侧或双侧.结果 大连市体检人群总耳鸣发生率为32.4%(566/1748),持续性耳鸣发生率为18.3%(320/1748),短暂性耳鸣发生率为14.1%(246/1748);女性耳鸣发生率依次为36.4%(343/942)、20.0%(188/942)及16.5%(155/942),男性耳鸣发生率依次为27.7%(223/806)、16.4%(132/806)及11.3%(91/806).女性耳鸣发生率均高于男性(总耳鸣发生率比较χ2=15.2,P<0.01,持续性耳鸣发生率比较χ2=3.7,P=0.054,短暂性耳鸣发生率比较χ2=9.6,P<0.01),总耳鸣发生率及持续性耳鸣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大体呈逐渐上升趋势(P均<0.01),短暂性耳鸣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变化趋势不明显.持续性耳鸣中客观性耳鸣发生率为1.3%(占总耳鸣6.9%),主观性耳鸣发生率为17.0%(占总耳鸣93.1%).双侧耳鸣占总耳鸣78.1%,单侧占21.9%(其中右耳11.6%,左耳10.3%).急性耳鸣、亚急性耳鸣及慢性耳鸣各占总耳鸣4.4%、3.8%及91.9%.有睡眠障碍及听力下降者各占31.9%(102/320)及14.1%(45/320).结论 大连市体检人群耳鸣发生率较高,总耳鸣发生率为32.4%,以双侧、慢性、主观性耳鸣为主.
作者:洪志军;刘秀丽;刘启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短期疗效及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75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行鼻动力切割组(30例)和低温等离子消融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咽鼓管功能情况.结果 低温等离子消融组腺样体切除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鼻动力切割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等离子消融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高于鼻动力切割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患者术后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OSA-18)评分相当,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鼻动力切割术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相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鼻动力切割术,这种手术方式微创且安全,但是其术后继发感染和继发出血量较高,应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张国顺;黄晓阳;李守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组织及外周血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的相关性,并研究Eos与鼻窦影像学表现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确诊为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鼻息肉组织进行Eos计数,比较其与外周血Eos的相关性.根据术后1年随访结果,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之间的组织及外周血Eos计数、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复发组外周血Eos计数、外周血Eos百分数以及鼻息肉组织Eos计数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32、0.033、0.017),两组的鼻窦C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89).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外周血Eos绝对值具有显著相关性(r=0.637,P=0.000);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外周血Eos百分比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0.542,P=0.000);外周血Eos计数、Eos百分数、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术前鼻窦CT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72、0.065、0.695).结论 外周血及鼻息肉组织Eos计数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Eos计数与鼻息肉术后复发相关.
作者:孙靖雯;张家雄;郑佳谊;蔡晓菁;邹文焘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深部间隙脓肿可能增加手术治疗风险及增加药物治疗失败风险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6月颈深部间隙脓肿患者11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痊愈.在α=0.05的水准,呼吸困难是增加手术治疗风险的临床危险因素(β=3.001,OR=20.099);脓肿大直径>2.0 cm是增加手术治疗风险和药物治疗失败风险的临床危险因素(β=2.396,OR=10.979;β=4.618,OR=101.313).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发热、糖尿病、颈部肿胀及多间隙感染不会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结论 对于存在呼吸困难及脓肿大直径>2.0 cm的颈深部间隙脓肿患者应积极术前准备,尽早手术干预;而无呼吸困难及脓肿大直径≤2.0 cm的患者,在经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及严密监护下,往往能避免手术切开引流.
作者:洪艺云;林功标;林昶;叶胜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喉结核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及不当治疗.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60例喉结核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期间住院的结核病患者共6768例),其中20例活检确诊,40例临床诊断.结果 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5.4岁;男性36例,女性24例.常见的主诉为声音嘶哑(38例)和咽痛(9例).喉镜下表现为炎症浸润型(27例)、溃疡坏死型(13例)、肉芽增殖型(17例)和瘢痕狭窄型(3例).常累及的部位是声带(31例),59例患者伴有活动性肺结核.76.7%(46/60)患者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83.3%(50/60)患者痰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结论 肺结核患者如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应考虑喉结核可能.如患者喉镜下喉部异常,典型的肺结核胸部影像表现和痰结核菌检查有助于喉结核的诊断.
作者:蔡超;王隽;段鸿飞;丁卫民;初乃惠;张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确定人工耳蜗使用者声调感知的特点,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利用自主开发的噪声下声调识别测试材料(tone identification in noise test,TINT)在Speech Performance测试平台的控制下对20例母语为汉语普通话人工耳蜗使用者声调识别能力进行评估,获得各声调识别成绩以及声调识别混淆矩阵.采用χ2检验(chi-square test)对本组人工耳蜗使用者汉语声调识别成绩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本组人工耳蜗使用者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识别总成绩(百分制得分)分布48.75%~98.75%,平均成绩(76.38±17.29)%;②各声识别成绩平均值差异显著(χ2=2358.357,P<0.01),由高到低分别为T3(85.75%)>T4(85.25%)>T1(69.75%)>T2(64.75%),即本组人工耳蜗植入者感知T3、T4较为容易、感知T1、T2较为困难;③声调识别混淆矩阵提示T2(35.35%)、T1(30.25%)混淆度明显高于T4(14.75%)、T3(14.25%),并且各个声调之间的混淆趋势不同,T1易被混淆为T2(18.25%)、T2易被混淆为T3(24.00%).结论 时域特性明显的声调更易被人工耳蜗群体识别,因此应根据声调感知难易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声调康复训练方案,综合利用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改善声调,特别是一声、二声的识别能力.
作者:亓贝尔;古鑫;刘子夜;傅新星;刘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具体注射方式及剂量.方法 收集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12月的咽喉部血管瘤患者18例,单发血管瘤16例,散发血管瘤2例.依病变位置及深度以不同方式局部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1年随访,全部有效.其中1例多发性血管瘤患者注射聚桂醇注射液后局部反应性肿胀明显,3例轻度呼吸困难,10例术后疼痛.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干咳、胸闷、血管栓塞、一过性缺血性休克及黑朦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咽喉部血管瘤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具体注射方式需根据血管瘤的大小、深度等因素决定.
作者:刘雪莱;李忠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中国成年人口中鼻-鼻窦炎及其伴发疾病的自报患病率.方法 本研究调查了中国18个主要城市的成年居民,通过随机抽样拨打研究对象的电话号码后进行电话采访,采访期间主要针对鼻-鼻窦炎的调查问卷进行问题咨询.结果 在2011年间共进行了47216个电话采访,其整体回复率为69.6%,国内18个城市的成人急性鼻-鼻窦炎(ARS)、慢性鼻-鼻窦炎(CRS)自报患病率分别为5.4%和2.1%,年龄矫正后的标准化患病率为5.9%和2.2%.人均家庭年收入与ARS的自报患病率呈正相关(r=0.623,P<0.01).ARS和CRS在哮喘、过敏性鼻炎(AR)和非过敏性鼻炎(non-AR,NAR)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5),AR和NAR在ARS、CRS的患病率均高于普通人群(P<0.05).结论 中国大陆不同城市之间成年人群中自报ARS和CRS的患病率差异显著.本研究为动态监测鼻-鼻窦炎未来趋势变化,识别风险因素提供基线支持.
作者:郑铭;青卉;娄鸿飞;王成硕;张媛;伯铭羽;盖思齐;王向东;张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福州地区咽喉反流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为LPR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福州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统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Belafsky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相关危险因素,其中RSI>13分为LPRD组,≤13分为非LPRD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4100份,其中有效问卷4063例,LPRD患病率为5.00%(203/4063).经常进食过饱、常饮浓茶、绝经、经常鼻塞流涕、经常扁桃体炎是LPR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福州地区人群LPRD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李垚;陈贤明;郭文玲;王文涛;鲁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2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A组、B组及C组各40例,A组给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B组只给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喷鼻,C组只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疗程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 ①视觉模拟量表评分:4周后A组患者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较B组及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4周后3组患者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而A组在睡眠、非鼻-结膜炎症状、鼻部症状及情感反应等4方面的评分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疗效:A组患者显效率50.00%及总有效率92.50%,分别与B组(30.00%,75.00%)及C组(27.50,77.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可以迅速缓解鼻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任霞;张春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食管异物是指饮食不慎,误咽异物,如鱼刺、骨片或脱落的假牙等,异物暂时停留或嵌顿在食管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1].一般表现为食管异物感、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严重的食管异物者可造成食管痿、纵隔脓肿、穿破大血管甚至导致死亡[2].进食匆忙或注意力不集中、食物未经仔细咀嚼而咽下等均可引发食管异物,异物常嵌顿于食管入口处,其次为食管中段,发生于下端者较少见,小儿食管异物在临床上较常见,以硬币、枣核、鱼刺、肉骨等较为常见,硬币、肉骨等在X线平片中较易显影,枣核、鱼刺等异物因小儿较难配合口服钡剂,在临床诊断中是难点,过去常用食管镜检查看是否有异物,小儿较为痛苦.自我院引进256层极速螺旋CT消化道仿真内镜技术以来,小儿食管异物的诊断已经不再是临床难点,现将38例小儿食源性食管异物患者进行诊断并分析研究.
作者:张劲梅;李梅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第三鳃裂异常患病率为2%~8%,在胚胎发育时第三鳃裂如果没有完全闭塞,就会形成囊肿、瘘口或者瘘管.在临床上表现为复发性的颈部脓肿或者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以左侧居多[1].钡餐造影、CT、磁共振或内镜检查均可明确诊断.以往研究认为在第三鳃裂瘘管的诊断上钡餐造影和喉镜检查为有效[2].近年来我科将胃镜技术应用于第三鳃裂瘘管的术前诊断和术中辅助手术,报道如下.
作者:丁小琼;朱新;李玲;张玉诗;冯旭;黄志纯;欧希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会厌囊肿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患者大多因咽部异物感就诊或体检时发现.如囊肿继发感染可表现为喉部疼痛,可出现咳嗽或声音改变,严重者可致喉阻塞.目前临床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常规器械切除、高频电刀、微波、激光、低温等离子刀等.我科常规采用全麻显微支撑喉镜下切除术,虽然术中出血相对上述热器械手术多,但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年来我们对直径超过1.5 cm的会厌囊肿行囊肿揭盖术,较以往囊肿完整摘除术相比,效果更佳,报道如下.
作者:张靖华;何云生;钱国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2个月4天,以吸气性呼吸困难1个月入院.足月剖腹产第1胎,无缺氧史,出生体重3.3 kg.生后即出现吃奶差,1周后出现喉鸣,此后吃奶逐渐好转.入院前1个月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喉鸣音响亮,无抽搐病史.查体:神志清晰,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阳性,哭闹时口唇青紫,双眼注视、追物不灵活,双眼球可见水平钟摆样震颤,前囟平坦,张力不高,四肢肌力、肌张力稍减低,双膝腱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心脏彩超:未见异常.电子喉镜检查:双侧声带外展受限,吸气、发音时均未见明显外展运动,声门裂约1~2 mm,声门下未窥及,喉部结构未见异常(图1A).诊断:双侧喉返神经麻痹(不完全性).入院诊断:①喉梗阻Ⅲ度,②双侧喉返神经麻痹.入院后第2天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后呼吸困难缓解,喉鸣消失,吃奶及睡眠好,术后查头颅及颈椎MRI:T1W1脑实质未见正常髓鞘化表现.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呈对称性长T2信号影,双侧内囊后肢、小脑齿状核未见正常髓鞘化,呈长T2信号影,FLAIR序列上述呈稍高信号影(图1B、C、D),印象:髓鞘化明显落后,考虑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PMD).遂转入神经内科进一步治疗.基因检测结果:PLP1基因发现c.149A>G的核苷酸变异,该变异导致第50号氨基酸由Tyr变为Cys(p.Tyr50Cys),为错义突变.该变异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受到影响.结合临床表现诊断:PMD(先天型)并发双侧喉返神经麻痹.随访1年,患儿肌力及肌张力严重低下,不能竖头,不会翻身,不能独坐与行走,不会说话,存在严重认知障碍,复查MRI显示脑白质髓鞘化仍明显落后,符合原诊断.
作者:王亚芳;王晓冬;王丽辉;权珊;赵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因左耳鸣1年伴同侧头部剧烈疼痛2个月于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1年前怀孕过程中无诱因开始出现左耳鸣,程度较轻;近2个月左耳屏前现一隆起,质硬,缓慢变大,疼痛,伴同侧头痛,程度较重,张口亦可引起,疼痛影响进食.自觉听力正常,无耳流脓,无眩晕,无面瘫.查体见左耳屏前触及一质硬隆起,约1.3 cm ×1.0 cm,中央处充血压痛(++),无溃破,左耳外耳道干洁,顶壁与松弛部交界处见一针尖样小穿孔,穿孔边缘光滑,未见肉芽及分泌物,鼓膜增厚,轻度内陷.听力检查左耳传导性聋,B型曲线;颞骨乳突CT示左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图1A).血液和脑脊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完善相关术前检查,ZEISS-S88型显微镜下行左耳乳突根治术.术中见乳突骨皮质菲薄,去除骨皮质达鼓窦即见新生物暴露,乳突腔内充满菜花样肿物,质脆,出血少,取出腔内肿物送术中冰冻.继续开放上鼓室,见鼓窦及上鼓室内均充满菜花样肿物蓄积,并包裹听骨链,清除鼓窦、上鼓室、上鼓室前隐窝、面神经管及耳蜗周边病变组织,刮匙清理肿物后见硬脑膜完整,面神经管完整,取出破坏的锤骨及砧骨,镫骨活动好,镫骨底板完整.病变向上破坏致硬脑膜暴露,向后破坏致乙状窦暴露,且病变向岩鼓部破坏并经岩鼓缝向颅内侵犯,因病变过深,此处肿物未能彻底清除.术中冰冻结果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反复与病理科确认未见癌性病变后结束手术.
作者:吴伟军;涂博;李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于2013-09-16我院体检颈部B超提示:甲状腺右侧叶内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1.9 cm ×1.3 cm,境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图1A、B).无不适症状,否认高血压病史,直系亲属中无甲状腺病史.体格检查:右侧甲状腺饱满,腺体可触及一枚2 cm×1 cm大小结节,质中,无明显触痛,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旁腺素、降钙素正常.颈部增强CT提示:右叶甲状腺外形增大,内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病灶,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增强后轻度强化.于2013-09-30行手术探查,术中见右侧甲状腺上极背侧肿块1枚,与喉肌粘连明显,约1.5 cm大小,质中,界尚清,无明显钙化,行右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诊断考虑副神经节瘤、甲状腺髓样癌、小梁状肿瘤等可能,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切除术.病理报告:(右侧甲状腺后方)副神经节瘤.肿瘤累及周围骨骼肌,紧贴切缘,瘤体个别脉管内见肿瘤组织,见少许肿瘤细胞核大、畸形,可见个别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K(-),TTF1(-), CgA(+),Syn(+),CD56(+),Calcitonin(-),S-100支持细胞(+),CD31血管(+),HBME1 部分(+),Ki-67(+) 5%~10%(图1C、D).患者术后无相关并发症,且未行进一步治疗,随访2年,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作者:何伟;丁金旺;张卧;时晶晶;彭友;潘钢;韩志江;项晶晶;雷志锴;罗定存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