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的识别作为一种防御机制,能帮助动物避免摄入有毒物质.苦味受体是一类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除了在口腔味蕾中表达外,还在其他的组织器官中表达,如胃、胰腺、十二指肠、脑、网膜动脉、心脏、肾脏、睾丸、鼻腔、肺等.本文就苦味受体在呼吸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余杰情;叶菁;杨勇;叶妤;康雪;罗庆;张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黏液过度分泌是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囊性纤维化等呼吸道炎性疾病的重要特征.杯状细胞化生、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是导致鼻腔及呼吸道黏液积聚的重要病理改变.新近研究发现,钙激活氯离子通道(calcium-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s,CaCCs)的分子结构跨膜蛋白16A (transmembrane proteinl6A,TMEM16A)与黏液分泌调控有关,不仅表现在介导电解质跨上皮转运及水合作用,还参与黏液中黏蛋白5AC的分泌调节.本文介绍TMEM16A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的表达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涛;王向东;张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探讨维生素D与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鼻-鼻窦炎治疗的协同作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首选药物,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有效,且复发率低,但有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即糖皮质激素抵抗,关于糖皮质激素抵抗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近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免疫调节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并且对于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效应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或可以逆转糖皮质激素的抵抗,表明维生素D对慢性鼻-鼻窦炎,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抵抗性慢性鼻-鼻窦炎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学习,就维生素D与糖皮质激素的协同作用的机制,免疫调节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姬晓霖;皇甫辉;韩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上下气道炎性疾病具有相关性的观点逐渐被认可,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报道也证实二者共存性较高,但上下气道炎性疾病的具体相关性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研究显示,以上气道炎性疾病为代表的变应性鼻炎(AR)、慢性鼻-鼻窦炎(CRS)以及以下气道炎性疾病为代表的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发现AR、CRS患者中很多伴发BA,而BA患者中也常常伴发AR、CRS,且症状往往较重.大量研究和文献表明,上下气道炎性疾病往往共存于同一患者,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本文就流行病学、作用机制及治疗三个方面,对上下气道炎性疾病相关性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上下气道炎性疾病的综合治疗和预防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作者:吴均春;王士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嗜酸性粒细胞及分泌的多种颗粒蛋白与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嗜酸性粒细胞有助于寻找缓解鼻黏膜慢性炎症的手段,减少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复发.本文就目前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栾格;郝蕴;玄丽佳;蓝凤;张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已成为变应性鼻炎的一线疗法,但仍有大约40%的SIT患者疗效无法预估.目前为止尚缺乏评价免疫治疗疗效的特异性指标.本文就评价变应性鼻炎SIT疗效的可能相关因子进行综述.
作者:狄杨;于睿莉;王学艳;尹金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其发生与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4个核苷酸的小的非编码RNA,microRNA特异性地作用于靶基因上的互补序列,下调靶基因编码的蛋白翻译水平.靶基因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存在,能影响miRNAs与靶基因的结合能力,从而调控靶基因编码蛋白表达水平.microRNA靶基因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变应性鼻炎及相关疾病人手,总结近年来microRNA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在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萌芷;邓玉琴;陶泽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证明,慢性鼻-鼻窦炎的迁延不愈以及鼻内镜手术疗效欠佳,与鼻窦骨质发生重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骨质重塑的原因尚不清楚.本文复习近年文献,对慢性鼻-鼻窦炎中骨质重塑的定义、在病程中所起的作用、发病机制、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对骨质重塑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董怿;周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嗅觉系统参与人与动物的社交及行为活动,而位于嗅球的僧帽细胞是嗅觉系统的投射神经元,对嗅觉信息的编码及处理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人类对嗅球僧帽细胞的研究日益增多,僧帽细胞生物特性的多样性也逐渐被发现并试图分类.本文从僧帽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子表达水平以及生物电生理方面对其多样性进行总结分析.僧帽细胞形态特性的多样性增加了信息编码的容量,对信息编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嗅球僧帽细胞多样性的深入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僧帽细胞特性及信息编码在嗅觉系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明仙;张维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白细胞介素19(IL-19)是IL-10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参与各类炎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不同类型的炎性疾病中发挥着抗炎或促炎作用.本文就IL-19在不同炎性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陈晓红;常利红;张革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艺术嗓音医学是嗓音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除了对歌唱表演人才的科学选拔、科学训练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之外,还有研究歌唱发声的生理、声学、心理特征和嗓音病理以及防治嗓音疾病的功能.它以医学耳鼻咽喉科临床为基础,与医学中的基础、临床各科关系密切,还与声乐学、戏曲学、戏剧学、言语学、语音学、心理学、教育学、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有着广泛的联系.
作者:韩丽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在学科教学工作中,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利用其全景性和发散性特点,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整体思维能力和临床发散思维能力,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马丽晶;肖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正在步入精准医学时代,建立基于发病机制的内在分型,指导有的放矢的靶向治疗,是慢性鼻-鼻窦炎研究和临床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简要回顾近几年来精准医学的进展,以及在慢性鼻-鼻窦炎研究中的初步应用,以期对今后临床和科研有所裨益.
作者:王向东;张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日本变态反应协会专家组发布了2017年日本变应性鼻炎指南.修订后的该指南包括评估、诊断、治疗,并涉及对儿童和妊娠妇女的诊疗处方,为临床提供了一个以证据为基础的循序渐进的治疗策略.本文结合“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指南及我国现有变应性鼻炎(2015,天津)指南对变态反应协会2017指南做简要解读.
作者:刘思溟;刘巧平;闫占峰;刘建华;矫璐璐;张亚力;李洵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