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6岁,因右耳偶流脓2个月于2005年2月4日收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CT提示颞骨巨大胆脂瘤累及中、后颅窝(图1),磁共振成像提示小脑受压.在脑外科协作下经脑室镜辅助下显微镜下完成第1次手术.术中见颞骨胆脂瘤经小窗与中颅窝、后颅窝相通,硬脑膜暴露.
作者:冯海燕;黄光武;韦红恩;磨宾宇;孙文忠;秦卫红;孙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58岁,咽痛4 d,呼吸困难1 d于2006年7月19日入院.入院时查:咽后壁两侧黏膜明显隆起,电子喉镜示肿胀延续至两侧喉咽侧壁,咽喉部黏膜均呈淤血状,以右侧明显,会厌声门暴露欠佳.以咽喉部血肿予抗炎及对症处理,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20日晚一次较剧咳嗽后突感呼吸困难加重,约30次/min,即刻于手术室内行气管切开术.
作者:高尚;敖华飞;顾健;程雪峰;李小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临床上常见的后天性喉气管狭窄的原因为颈部外伤及长期或不当的气管内插管.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之一,气管内肉芽致气管狭窄是影响拔管的一种主要原因.报告我科收治6例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肉芽形成引起气管狭窄拔管困难的患者,纤维喉镜下采用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 yttrium aluminum garnet,Nd YAG)激光气化气管内肉芽,观察6个月后病情稳定,均成功拔管.
作者:孙庆智;李成;曲歌;刘群英;张立平;张晓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上颌骨大型缺损时,缺损腔巨大,口鼻腔穿通,会导致患者严重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然而,由于上颌骨结构特殊,毗邻关系复杂,尤其是缺损区骨组织缺乏,修复难度很大,我们首次为1例上颌骨切除患者行双侧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修复部分缺损,在上颌骨低位重建骨组织支持,后期应用游离腓骨复合瓣进一步修复缺损,重建牙槽嵴.
作者:牛学刚;韩小宪;郝永;王寒冰;李光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主要发生在腮腺等大涎腺以及口腔、上呼吸道等处的小涎腺,也可见于皮肤[1].但发生于会厌喉面的较少见,现报道一例.
作者:彭利艳;甄宏韬;崔永华;刘争;万婕;黄凌寒;王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发生于鼻咽部的副耳较罕见,现将我科发现的1例鼻咽部副耳报道如下.患儿男,4岁,因自幼睡眠打鼾,发现咽部肿物1 d于2006年7月18日入院.
作者:姜绍红;张庆泉;张华;王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影像学方法评价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不合并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慢性鼻窦炎患者24例(42侧),其中青少年患者11例(20侧),平均(-x±s,下同)年龄(11.8±3.2)岁;成年患者13例(22侧),平均(36.7±11.0)岁.患者接受鼻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成年和青少年患者的药物剂量分别为256μg/d和128μg/d,平均疗程分别为(7.5±3.2)周和(7.0±3.4)周.采用Lund-Mackay评分方法,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鼻窦CT进行评分(Lund得分),同时记录患者主诉鼻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成年患者的平均Lund得分为6.5±7.5,显著低于治疗前(12.2±5.7,t=3.82,P<0.01);青少年患者的平均Lund得分治疗后为2.6±3.7,显著低于治疗前(10.3±5.7,t=5.08,P<0.01).成年患者中5例(38%)达到影像学治愈标准,好转7例(54%),无效1例(8%);青少年患者中8例(73%)达到影像学治愈标准,好转3例(2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鼻用糖皮质激素对成年慢性前组筛窦炎治愈率高(47%),对慢性后组筛窦炎治愈率低(38%);药物对青少年慢性前、后组筛窦炎和慢性蝶窦炎的疗效优于成年患者.③成年患者的主观疗效与治疗前Lund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676,P<0.05),即治疗前Lund得分越高,主观疗效越差.青少年患者的主观疗效,与治疗前Lund得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慢性鼻窦炎,部分患者可以达到影像学上的治愈标准.
作者:张罗;王成硕;韩德民;周兵;王向东;葛文彤;李银川;王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切除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及辅助放射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2001年8月至2005年9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6例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例,女2例;1例儿童,5例成人,年龄9~68岁;KadishB期2例,C期4例.所有病例随访14~63个月.结果 6例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5例肿瘤完全切除,包括1例先开颅手术,1例颅内侵犯经鼻内镜切除肿瘤并进行颅底修复,1例颈淋巴清扫术,1例次全切除.5例首次术后辅助放疗,均无瘤生存,1例未加放疗手术后复发带瘤生存至31个月死亡,中位生存期44.5个月.结论 内镜手术具有手术进路简便,视野清晰,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面部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的优点.初步结果显示该术式是治疗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必须结合放射治疗方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谢民强;李仲汉;刘贤;李源;许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颈部、胸腔和腋窝交汇处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06年3月期间11例发生于颈部、胸腔和腋窝交汇区域良性肿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其中神经鞘膜瘤5例,神经纤维瘤3例,软骨瘤2例,脊膜瘤1例.CT检查示所有患者的肿瘤均不同程度侵犯颈部、胸腔和腋窝,其中4例患者伴椎体破坏,1例伴脊髓压迫.离断胸骨柄,保留胸锁关节完整,将锁骨移位后分别分离解剖颈部、腋窝及上纵隔血管,直视下切除肿瘤.其中1例行锁骨下静脉重建.结果 术中椎动脉起始部裂隙状损伤2例,在阻断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远心端后成功缝合.所有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均恢复良好,无永久性颅神经麻痹,无乳糜瘘或术后感染.随诊3个月至3年5个月,CT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结论 采用锁骨移位方法可在直视下彻底切除颈部、胸腔和腋窝交汇区域良性肿瘤,并较好地保护该区域重要血管神经.
作者:魏伯俊;祝小莉;陈艳丽;申虹;彭培宏;戈烽;田野;刘暴;师秀珍;王晓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基因诊断方法为有再生育要求的耳聋家庭明确分子致病机制,并行产前诊断鉴别胎儿的基因型,为耳聋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指导与干预.方法 共有8个耳聋家庭参加研究.8个家庭均有一个子女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其中7个家庭(家庭1~7)父母均听力正常;1个家庭(家庭8)妻子为听力正常个体,丈夫为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个体.母亲均怀孕(6~28周).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缝隙连接蛋白26基因(gap junction beta-2,GJB2)、SLC26A4(或称PDS)基因分析和线粒体DNA(mtDNA)1555位点突变检测.明确受检者基因型后,根据母亲的妊娠时间,行适当的产前诊断取材并提取DNA,测定胎儿的基因型.结果 家庭1~4先证者均为GJB2纯合或复合突变,父母均为携带者;家庭5~8先证者及家庭8父亲均为SLC26A4复合突变,其余父母均为携带者.产前诊断显示:家庭1、5、8胎儿仅携带一个父系突变,家庭2、3、6胎儿未携带GJB2或SLC26A4突变,这6个家庭胎儿出生后随访听力均正常;家庭4、7胎儿与先证者基因型相同,父母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耳聋基因诊断结合产前诊断可以有效预防耳聋家庭再次生育聋儿.
作者:韩冰;戴朴;戚庆炜;汪龙霞;王毅;边旭明;王秋菊;张昕;康东洋;王国建;韩东一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汉语低听觉功能测试(minimal auditory capabilities in china,MACC)中背景噪声下言语测听法(speech-perception-in-noise test,SPIN),评价颞叶癫痫患者的中枢听觉功能.方法 对9例经脑电图和MRI、CT检查后神经内科确诊的颞叶癫痫患者,进行SPIN、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选择1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做对照组,进行SPIN测试.所有受试者均经询问病史、耳科检查及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定除外传导、感音神经性及混合性聋,且纯音听阈均在25 dB以内.SPIN测试材料中测试言语和噪声材料,采用独立声道录制,通过预实验选择测试信噪比(S/N)为-25 dB.测试时,每受试句均朗读2次,并对2次的结果分别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 在ABR测试中,癫痫患者仅Ⅴ波潜伏期左耳较右耳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PIN测试中,健康对照组第1次聆听左右耳间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聆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癫痫患者左右耳间得分比较,第1次和第2次聆听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颞叶癫痫患者无论在单耳、双耳聆听以及第1次和第2次聆听的SPIN得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于9例癫痫患者中有3例为右侧颞叶病变,余为双侧颞叶病变,故未对左、右侧颞叶病变与左、右利手的关系可能对实验造成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本组颞叶癫痫患者在纯音测听、ABR检查无明显异常,而SPIN测试言语识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颞叶癫痫患者具有中枢听功能障碍,同时提示SPIN是一项敏感、无创的中枢听觉功能检查方法,建议临床上将其作为听处理套查方法之一.
作者:李丽;王宁宇;张华;葛晓辉;李金兰;谢迁;徐先发;刘博;刘莎;胡文立;李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治疗体系由四部分构成:①避免接触变应原;②药物治疗;③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④患者教育[1].
作者:张罗;韩德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面神经迷路段手术常见的是面神经减压术,颞骨骨折损伤膝状神经节时,施行面神经减压的范围是作鼓室段和迷路段减压术,其手术原则是自损伤处向两端作减压,否则达不到减压目的,为保存患者听力,颅中窝径路开放面神经管迷路段是佳途径.为保证该手术的成功和预防手术并发症,术者必须熟悉该部位的细微解剖.我们根据手术的需要,自1999年12月至2000年8月,取100侧(左右各50侧)颞骨标本,对有关解剖标志进行观察和测量,探讨该手术有关的显微解剖.
作者:刘清明;王延升;李学昌;王金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1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潜伏感染再激活导致小鼠面瘫的模型,观察免疫球蛋白(IgG)和干扰素对单纯疱疹病毒性小鼠面瘫的预防效果.方法 64只4周龄雌性Balb/c小鼠,用26G针头搔刮小鼠耳廓背面近耳根部皮肤,左耳接种HSV-1 25 μl,总剂量1.7×107空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PFU)/ml,右耳接种25μl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对照,制作小鼠面瘫潜伏模型.按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20只,每天腹腔注射IgG1 ml/kg,连续注射3 d,待出现面瘫后,面瘫小鼠继续注射3 d;第二组20只,腹腔注射干扰素1.5×107 IU/kg,连续3 d,待出现面瘫后,面瘫小鼠继续注射3 d;第三组24只,腹腔注射相应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小鼠面瘫情况,8周后取面瘫恢复的小鼠,腹腔注射环孢素50 mg/kg,建立面瘫复发模型.处死小鼠,分离双侧面神经和三叉神经节,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HSV-1 DNA的表达.结果 第一组小鼠面瘫率50%,面瘫持续时间(7.2±2.2)d(-x±s,下同);第二组小鼠面瘫率30%,面瘫持续时间(4.5±1.8)d;第三组小鼠面瘫率67%,面瘫持续时间(8.9±2.6)d.经统计学分析,IgG不能有效降低面瘫发生率及缩短面瘫持续时间(P值均>0.05),而干扰素可以有效降低面瘫发生率并缩短面瘫持续时间(P值均<0.05).注射环孢素后3只面瘫恢复小鼠(3/28)再次出现面瘫,复发率11%.所有面瘫复发小鼠均检测到HSV-1 DNA,而未复发小鼠均未检测出HSV-1 DNA.结论 HSV-1潜伏感染再激活可能是单纯疱疹病毒性小鼠面瘫复发的原因之一,潜伏病毒的再激活与免疫力低下有关.干扰素可以有效降低单纯疱疹病毒性面瘫发生率和缩短面瘫持续时间;免疫球蛋白(IgG)不能有效降低面瘫发生率和缩短面瘫持续时间.
作者:江涛;王海波;樊兆民;韩月臣;徐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D133在人喉癌细胞系Hep-2中的表达,观察纯化的CD133阳性肿瘤细胞、CD133阴性肿瘤细胞及未分选Hep-2细胞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中的成瘤性,筛选Hep-2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的表型.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在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CD133阳性肿瘤细胞,分选所得各细胞亚群细胞以及未分选细胞以一定的数量级注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腹部皮下,比较其成瘤差异性.分选后的细胞进行了细胞周期的分析和HE染色观察生长形态,以排除成瘤差异由细胞周期分布不同及异源细胞引起.结果 流式细胞仪示CD133在Hep-2细胞系中呈微量恒定表达,表达概率(3.15±0.83)%.免疫磁珠富集的CD133阳性肿瘤细胞并不处于细胞周期生长旺盛时相或优势分裂时相,而是与分选前周期分布相似且均匀的一类细胞;HE染色示细胞形态亦符合恶性肿瘤细胞的病理生长特性.体外成瘤试验显示16/20个CD133阳性细胞注射部位、7/20个CD133阴性细胞注射部位、10/20个未分选细胞注射部位可见肿瘤生长,统计学分析表明CD133阳性肿瘤细胞较CD133阴性细胞(χ2=8.286,P=0.004)、未分选细胞(χ2=3.956,P=0.047)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具有很强的成瘤性.结论 喉癌Hep-2细胞系中,CD133阳性癌细胞具有强的体内增殖能力,CD133为喉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之一.
作者:卫旭东;周梁;程磊;田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asic-2,FGF-2)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喉鳞癌、40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组织中Endostatin、VEGF及FGF-2的表达.结果 Endostatin、VEGF、FGF-2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黏膜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喉黏膜组织之间的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ndostatin、VEGF、FGF-2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及临床分期有关,与临床分型、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结论 Endostatin、VEGF及FGF-2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影响预后.
作者:刘卫卫;张淑君;韩广怀;施惠晶;王俊阁;董淑玲;李红霞;李国立;孙起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气道黏液能黏附吸入的尘粒和微生物等,进而通过纤毛转运系统清除,是呼吸系统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气道黏液纤毛清除(mucociliary clearance,MCC)功能由黏液和纤毛两部分构成.生理条件下,气道表面分泌的黏液量较少,维持着正常黏液的黏弹性和MCC功能.气道炎症等病理状态下,黏液流变学性质发生改变,即不但黏液分泌量增多,而且黏液的理化特性和成分也发生显著改变.
作者:雷霏;董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内两种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CS)受体亚型--CS-α和CS-β表达水平与类固醇治疗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类固醇不同效应AR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BMC的CS-α、CS-β mRNA,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S-α和CS-β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类固醇敏感组、类固醇抵抗组及健康人体内均有CS-α、β mRNA的表达,但以CS-α为主,其CS-α/GAPDH(葡萄糖甘油醛脱氢酶)mRNA的比值(-x±s,下同)分别为1.15±0.75,1.63±0.78,1.27±0.51;②类固醇抵抗组CS-β mRNA表达明显高于类固醇敏感组和健康对照(P<0.05),3组CS-β/GAPDH mRNA的比值分别为1.42±0.73,0.82±0.59,0.80±0.68;③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类固醇抵抗组PBMC的CS-β表达阳性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类固醇敏感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分别为28.8%±9.9%,5.9%±3.2%,5.5%±6.8%.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类固醇抵抗可能与CS-β的表达亢进有关.
作者:罗鸿;严能兵;曾平凡;梁晋军;吴国会;柯赛雄;王鹏举;王锦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治疗老年变应性鼻炎的心脏安全性.方法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0~88岁,中位年龄64.4岁;17例(42.5%)有心血管疾病史和(或)心电图异常,但无QT间期延长者.给予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疗程30 d.治疗前后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分析心电图数据,评价氯雷他定对心脏的作用.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窦性心律无改变,心率、P波时限、PR间期和QRS时限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P>0.05).结论 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使用1个月临床推荐剂量的氯雷他定未发现心脏毒性.
作者:刘莹;程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遗传因素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取分阶段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南通地区23 825户家庭,95 300人进行了AR的患病现状调查,通过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应用Li-Mantel-Gart和Falconer方法进行AR分离比及遗传度的估算.结果 江苏省南通地区AR的患病率为1.20%(男1.21%,女1.18%,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先证者同胞组的资料计算,其分离比为0.078,明显低于单基因遗传理论分离比(0.25),属于多基因遗传方式.AR先证者Ⅰ、Ⅱ、Ⅲ级亲属遗传度分别为(82.6±2.19)%、(80.8±2.93)%、(78.4±7.04)%,加权平均遗传度为(81.86±1.70)%.在AR先证者家系三级亲属中AR患病率依次为:Ⅰ级亲属(12.11%)>Ⅱ级亲属(5.12%)>Ⅲ级亲属(2.75%)>一般人群(1.20%).结论 AR的发生存在家族聚集倾向性.AR的发病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多基因遗传疾病特征.
作者:马莉;陈大灵;章如新;汪晓雷;施云剑;季超;黄志俊;钱茂华;王卫华;管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与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杂交及分析,筛查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与SAR合并哮喘患者鼻黏膜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方法 分别取5例SAR及4例SAR合并哮喘患者的下鼻甲黏膜,提取总RNA,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探针,与美国Affymetrix公司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HG-U133-plus2杂交,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se chian reaction,RT-PCR)验证芯片结果.采用GeneSprin7.3软件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分类和生物通路注释.结果 在38 500多个基因(47 000个转录本)中,SAR合并哮喘者,其鼻黏膜发生2倍以上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1 900个,其中849个基因表达上调,1 051个表达下调.这些基因功能主要与细胞代谢、基因转录、细胞增殖、信号转导、免疫应答、多种酶活性、膜受体结合活性、细胞结构蛋白活性等有关.生物通路分成161类,其中包含20个基因以上的通路有:细胞因子受体间相互作用,局部黏附,细胞黏附分子,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调节,细胞间信号传递,缝隙连接,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钙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白细胞跨膜转运以及嘌呤代谢等生物通路.结论 SAR及SAR合并哮喘存在多基因表达调控的改变,对其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变应性鼻炎及其合并哮喘的发生发展机制.
作者:薛金梅;赵长青;赵海亮;梁爱华;解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编者按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个涉及围产医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听力医学、康复医学、教育学、社会学、政府和司法等多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鉴于我国的历史和现状,耳鼻咽喉科和听力医学责无旁贷地承担着首要的技术重任.
作者:黄丽辉;卜行宽;许安廷;戚以胜;聂文英;张微;李晓璐;张倩;刘志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分泌性中耳炎(亦称渗出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变态反应可能是致病因素之一,其在OME慢性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式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刘华;赵守琴;韩德民;夏寅;范尔钟;王阳;李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鼻咽癌是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采取局部放射治疗.鼻咽癌放疗后5年生存率在40%~50%[1],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杀死鼻咽癌细胞,以弥补放疗的不足,对鼻咽癌的临床一线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元正;徐婧;唐瑶云;田勇泉;肖献忠;赵素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