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330/R
  • 国内刊号:11-5330/R
  • 影响因子:1.72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8
  • 全年订价:4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年5期文献
  • 非手术综合治疗保留中晚期喉癌患者喉器官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估应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治疗中晚期喉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5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46例应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有强烈保喉意愿或手术难以切除的局部中晚期喉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同步放化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子靶向治疗]、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EGFR分子靶向治疗)及放疗联合EGFR分子靶向治疗的治疗方法.放疗总剂量60~ 70 Gy.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应用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第3版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随访6 ~ 9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1.8个月.所有患者完成了计划的放疗周期,45例(97.8%)患者完成了计划的化疗周期.患者3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7.3%、67.2%;5年喉器官保留率为100.0%;3年、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5.1%、87.7%.所有患者均能承受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治疗中常见的急性不良反应为3级口咽腔黏膜炎.在治疗结束后有2例声门型喉癌患者气管切开后未拔管.无患者出现明显的发音障碍,无患者进行胃造口术.结论 通过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可保留喉癌患者的喉器官,患者获得了较高的喉器官保留率和较小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颜芳;张欣欣;马林;刘明波;陈南翔;王嘉陵;武文明;黄德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FNA-Tg测定在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癌术后侧颈区可疑肿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FNA-Tg)测定在细针穿刺(FNA)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侧颈区可疑肿大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PTC术后患者的128枚侧颈区超声显示为可疑肿大的淋巴结,行FNA及FNA-Tg测定,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具有不同超声特征数下FNA、FNA-Tg联合FNA(简称联合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FNA、联合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7.5%、98.0%、79.7%;87.0%、100.0%、92.2%,两者比较在敏感度、准确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319,P=0.004;χ2 =8.275,P =0.004).可疑肿大淋巴结具有1个超声特征时,FNA、联合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38.1%、95.7%、68.2%;71.0%、100.0%、86.4%,两者比较在敏感度、准确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P=0.030;χ2 =4.141,P=0.042);具有2个超声特征时,FNA、联合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5.0%、100.0%、73.5%;90.0%、100.0%、94.1%,两者比较在敏感度、准确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0,P=0.013;χ2=5.314,P=0.021);具有0个、3个、4个或5个超声特征时,两者对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价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法有助于PTC术后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当可疑肿大淋巴结具有1个或2个超声特征时,两者联合后提高了单独FNA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但对于具有0个或2个以上超声特征的淋巴结,联合FNA-Tg未明显提高单独FNA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强;赵博文;吕江红;寿金朵;徐海珊;许立龙;高力;张慕蕊;朱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人工耳蜗植入学前儿童1422例康复效果进步幅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学前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与言语康复进步幅度的基本因素,为康复策略的改进与优化提供指引.方法 采用聋儿听觉、语言能力标准评估工具,对1 422例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聋儿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评价,计算其听觉与言语康复效果进步幅度,并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不同分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 (1)听觉与语言术后1年的康复效果进步幅度与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年龄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P<0.01),与父母的文化水平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父母的听力状况间不存在相关关系;(2)父亲文化程度对听障儿童听觉与语言术后1年的康复效果进步幅度的影响度大于母亲文化程度的影响度;(3)术后1年听觉康复效果进步幅度与语言康复效果进步幅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 =0.689,P<0.01);(4)耳蜗植入年龄2~3岁组的听障儿童术后1年无论是听觉还是语言的康复效果进步幅度都是高值(言语听觉识别率的进步幅度达到77.5%,语言年龄进步幅度达到2.02岁),与耳蜗植入年龄3岁以上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1)预期听障儿童更佳的康复效果进步幅度,耳蜗植入年龄不宜超过3岁;(2)重视父亲在听障儿童康复养育过程中的作用,更有利于激发听障儿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胡向阳;翟磊;龙墨;梁巍;王芳;霍二冰;周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内镜经鼻入路处理鼻咽癌放疗后颅底骨坏死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颅底骨坏死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至2013年收治的15例鼻咽癌放疗后颅底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数字评分法6~9分)11例次、鼻臭10例次,鼻出血4例次,听力下降5例次7耳,耳鸣4例次5耳.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下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术中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切除坏死软组织,高速电钻磨除坏死骨质,术腔引流通畅;围手术期进行对症处理;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坏死骨质及黏膜慢性炎,1例同时合并真菌性蝶窦炎.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头痛消失9例,头痛减轻(评分3~5分)2例;鼻臭消失9例,减轻1例.术后随访18~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13例患者存活,1例失访,1例患者死于高血压病脑出血.结论 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颅底骨坏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兰桂萍;黄波;司勇锋;覃扬达;邓卓霞;杨涌;覃颖;张本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主观视觉重力线在前庭代偿评定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 探讨主观视觉重力线(主观视觉垂直线/水平线,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ubjective visual horizontal,SVV/SVH)测试在单侧前庭外周性损伤患者前庭代偿评定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69例单侧前庭外周性损伤患者为病例组,分别行SVV/SVH、自发性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SN)、冷热试验等前庭功能检测;49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完成SVV/SVH测试.以SVV/SVH偏斜角度、SN强度、冷热试验的单侧半规管减退(unilateral weakness,uw)为评定指标,分析SVV/SVH与SN、UW及病程的相关性及其在前庭代偿中的变化特征.结果 病例组SVV、SVH的阳性率分别为60.9%(42/69)和63.8% (44/69),偏斜角度的绝对值范围分别为2.1°~20.0°和2.1°~22.2°之间.健康对照组SVV、SVH的偏斜角度分别为-1.5°~2.0°和-2.0°~1.6°,与病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36和5.864,P值均<0.05).病例组SN阳性者28例(40.6%),强度范围在2.4°~17.1°;UW阳性者50例(72.5%).病例组中SVV与SVH之间存在正相关,r =0.948,P=0.000;SVV、SVH分别与SN之间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720、-0.733,P值均为0.00;SVV、SVH的偏斜角度、SN的强度与UW值之间无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91、0.189和0.179,P值均>0.05.SVV、SVH、SN和UW四项指标的绝对值与病程均无相关关系(rs值分别为-0.075、-0.065、-0.212和0.126,P值均>0.05).结论 主观视觉重力线不但能够用于评估单侧前庭外周性损伤患者的前庭损伤范围,还可以帮助评定前庭耳石器损伤的静态代偿状态,指导前庭康复.

    作者:赵媛;陈太生;王巍;徐开旭;温超;刘强;韩曦;李珊珊;李晓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以分泌性中耳炎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先天性中耳胆脂瘤二例

    例1患儿男,6岁.因左耳堵闷、听力下降7个月于2014年2月12日入院.患儿7个月前因双耳堵闷、听力下降于外院诊为“双耳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行腺样体切除、右侧鼓膜置管术.左耳行鼓膜置管时,切开鼓膜,鼓室内见白色团块样物,取病理,未行置管.术后病理回报为上皮组织.术后右耳堵闷感及听力障碍明显缓解,左耳症状无明显改善,为进一步诊治入北京同仁医院.专科查体:右耳鼓膜通气管位置良好,无阻塞.左耳鼓膜完整,紧张部膨隆.纯音测听示双耳传导性聋.右耳气导平均听阈(0.5、1、2、4 kHz)约22.5 dBHL,左耳约43.8 dBHL.

    作者:刘立新;龚树生;马晓波;郝欣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支气管特殊异物经消化道自行排出一例

    患儿男,7岁,其父代诉入院前1天与其弟玩高空抛物游戏,患儿用手抛起磁铁石碎块,然后用口接住时不慎出现误吸,当时突发剧烈咳嗽,口腔咳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无窒息,无呕吐,无意识障碍,之后阵发性咳嗽,无发热,无气促,无声嘶,进食顺利.家属立即带患儿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胸部正侧位片提示右侧主支气管内团块状高密度影异物,大径约0.8 cm(图1),完善CT检查示高密度影异物堵塞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双肺无明显渗出(图2,3).

    作者:仇书要;刘大波;黄振云;钟建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左侧颌下腺缺失一例

    患者男,33岁,因发现颈前颏下肿物15年入院.患者入院前15年无明显诱因发现颏下一肿物,约1.0 cm×1.0 cm大小,表面无红肿疼痛,以后肿物缓慢增长.近1年来,发现肿物明显增大,偶有疼痛.患者既往无手术史.入院查体:颏下正中偏左可触及一大小为3.0 cm×2.5 cm肿物,质中,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差,无触痛,不随吞咽可上下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按摩挤压双侧颌下区、腮腺区,右侧颌下腺导管口、双侧腮腺导管口均有涎液流出,左侧颌下腺导管口未见涎液流出.

    作者:鲁明;陈贤明;杨甫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左侧颅底疣状癌一例

    患者男,52岁,35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左枕后胀痛伴回缩性臭脓涕在多家医院就诊,期间先后行十余次手术,术后症状缓解,但常于秋冬、饮酒及劳累后复发.3个月前因过度饮酒再次出现枕部头痛加重,按压左侧颈枕部,有回缩黄色臭脓涕,偶有暗红色液体,使用多种抗菌素未完全缓解.于2014年9月23日入我院就诊.

    作者:程鹏;唐世雄;卿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应用毛发移植技术修复鼻毛缺损一例

    患者男,32岁,24年前因鼻部外伤引起鼻畸形,经多次手术修复后鼻外形基本正常.自述经过多次手术后右侧鼻前庭鼻毛数量明显减少,不能长长.因常感觉右侧鼻孔干燥、鼻腔内无分泌物,吸气时空气直接进入鼻腔引起不适感于2015年5月19日就诊我院.18年前鼻炎病史(具体类型不详).查体:双侧鼻孔不对称,右侧较左侧小.左侧鼻孔形态正常,鼻毛浓密,无异常分泌物.

    作者:谢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研究进展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为了更好地评估甲状腺结节,国外研究者吸取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本文从TIRADS的具体分类标准、临床应用价值、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及将其应用于CT、MRI的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陶全;周永明;何文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分期鼓室成形手术

    前言经典鼓室成形术(tympanoplasty)是Wullstien和Zollner 等对近代耳外科学里程碑式的贡献,迄今仍是中耳外科的重要内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鼓室成形术在术式的改良和移植材料的研究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手术效果稳步提升的同时,术后粘连、病灶复发以及听力改善不佳等影响远期疗效的某些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作者:赵丹珩;孙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

    咽喉反流与许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密切相关,其引起的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国内外仍缺乏统一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存在认识不足或过度诊断、治疗不规范等情况.为此,国内咽喉科专家参考国内外诊疗文献,共同讨论制订本专家共识,目的是规范LPRD的诊断和治疗,为制订《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奠定基础.

    作者: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咽喉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窄带成像技术在喉CO2激光手术中的应用

    患者男,56岁,以渐进性声音嘶哑6个月为主诉就诊于我院.既往有吸烟史30余年.患者麻醉后置入支撑喉镜,采用电子喉镜检查:普通白光电子喉镜下可见右侧声带(图1A)肿物,表面不平.左侧声带、双侧室带前端(图1B)及声门下充血(图1C),转换为窄带成像模式,可见右侧声带肿物表面血管扩张,为粗大棕褐色颗粒状(图2A),双侧室带前端及声门下均可见黏膜终末端的毛细血管IPCL(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扩张,表现为棕褐色斑点,病变范围清晰(图2B、C).

    作者:石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解读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其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国内外仍缺乏统一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存在认识不足或过度诊断、治疗不规范等情况.为此,2015年12月12日国内咽喉科专家在昆明召开了专题讨论会,2016年3月16日国内部分咽喉科专家在北京进行了后定稿,专家们根据国内外文献以及中国国情,共同讨论制订了《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希望能对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相关研究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作者:李进让;肖水芳;李湘平;吕秋萍;闫燕;张立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发生颅脑并发症的鼓膜完整的中耳病变分析

    目的 探讨鼓膜完整的中耳慢性炎症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5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资料齐全的鼓膜完整的中耳慢性炎症患者10例,总结其临床症状、听力学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所有病例分两组:以颅内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的颅脑并发症组和以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听力下降组.颅脑并发症组5例:包括小脑脓肿1例、脑膜炎3例、脑膜脑炎1例;听力表现全聋2例,混合性聋2例,听力正常1例.听力下降组5例:包括混合性聋3例,传导性聋2例.术前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扫描全部病例均有阳性改变.颅脑并发症组除提示颅脑改变外,还存在中耳乳突病变,包括局限软组织影4例,广泛软组织影合并颅底骨破坏1例.听力下降组HRCT表现为单纯上鼓室鼓窦局限软组织影3例,单纯听骨部分缺如2例.术后病理:颅脑并发症组中胆固醇肉芽肿1例,炎性肉芽4例;听力下降组中胆固醇肉芽肿1例,胆脂瘤4例.结论 发生于鼓膜完整的中耳慢性炎症,病灶隐匿,它可以突发颅内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危及生命.HRCT和听力学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茜;吴佩娜;黄宏明;傅敏;葛润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耳乳突再手术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中耳炎中耳乳突再手术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159耳)因前次手术后出现术后不干耳或复发而再次行中耳乳突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5例,女74例,年龄11 ~64岁(中位年龄36岁).记录并分析患者再次手术的术中所见、手术方式、术后换药情况、干耳时间及听力提高情况.结果 再手术时发现,159例再手术患者中有胆脂瘤者67例,无胆脂瘤者92例;前次手术乳突未充分轮廓化、气房开放不全者占70.4%(112/159);外耳道口狭小者占98.7% (157/159);面神经嵴高、阻碍术腔自洁者占61.0% (97/159);咽鼓管鼓室口存在病变者占34.6%(55/159);术后换药不规范致耳道后壁皮瓣前移,引起耳道狭窄,影响引流者占5.0% (8/159);前次手术耳后切口者占30.8%(49/159)例,耳内切口者占69.2% (110/159).再次中耳乳突手术,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及耳甲腔成形者94例,行改良Bondy+耳甲腔成形者4例,行乳突根治+耳甲腔成形者59例,单纯乳突清理者2例.再次手术后1~2周开始显微镜下术腔换药,平均1周换药1次,术后干耳时间为2~6周(中位时间为3周).随访6 ~ 93个月,159例均干耳,术腔上皮化良好,行鼓室成形者鼓膜完整,未再发现肉芽形成或胆脂瘤复发.87例听骨链重建者,再次手术后的纯音听阈和气骨导差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耳乳突手术后不干耳或胆脂瘤复发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手术方式及切口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病变清除不彻底,以及术后换药不规范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莉;樊兆民;韩月臣;徐磊;陈东;王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鼓膜完整的单耳传导性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鼓膜完整的单耳传导性聋的临床表现、听力学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听力重建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手术治疗的82例鼓膜完整的单耳传导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41例;年龄7~ 66岁,平均(26.5±13.7)岁,病史1个月至50年.总结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听力学评估、颞骨CT、术中探查及手术听力重建结果.结果 经手术探查发现,82例患者中,先天性中耳畸形43例(52.4%)、耳硬化症22例(26.8%)、先天性中耳胆脂瘤8例(9.8%)、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合并听骨链畸形3例(3.7%)、外伤致传导性聋6例(7.3%).耳硬化症和先天性胆脂瘤患者常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先天性中耳畸形者多自幼听力下降.高分辨率颞骨CT对先天性中耳畸形、外伤致传导性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诊断率分别为40.0%、50.0%及83.3%.3例前庭窗闭锁患者语言频率平均气导听阈升高至(66.9±1.1) dBHL,2000 Hz骨导阈值升高至(28.3±10.4) dBHL.32例镫骨固定患者与47例听骨链中断患者2000 Hz骨导阈值分别升高至(27.2±9.7)dBHL和(17.8±8.8) dB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耳内切口显微镜下鼓室探查,根据术中所见病变情况采用相应的听骨链重建技术.术后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52例患者,语言频率平均气导听阈由术前的(60.0±11.4) dBHL恢复至术后(32.2±12.1)dBHL(P =0.000),平均气骨导差由(43.2±12.0) dB缩减为(16.3±9.4)dB(P =0.000).结论 鼓膜完整的单耳传导性聋患者,以先天性中耳畸形、耳硬化症、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常见,术前可根据病史、影像学检查及听力学特点进行初步鉴别,通过鼓室探查及听力重建手术,可明确诊断并获得满意的听力恢复效果.

    作者:唐朝颖;张纪帅;韩维举;申卫东;刘军;侯昭晖;戴朴;杨仕明;韩东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后天性中耳胆脂瘤102例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后天性中耳胆脂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手术的后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共102例(102耳),其中上鼓室型中耳胆脂瘤60例,粘连型中耳胆脂瘤4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纯音测听、颞骨CT及鼓膜像检查等.91例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并同期行乳突腔充填(开放充填式组),其中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 47例,全部听骨赝复物(TORP) 35例,9例未行听骨链重建;1l例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完壁式组),均为PORP.患者术后随访12~ 24个月,记录近一次随访的纯音测听和鼓膜像检查结果.采用PASW Stastistics 18.0软件对干耳时间及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耳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鼓膜愈合良好,平均干耳时间(5.4±1.7)周,无长期不干耳病例;上鼓室型干耳时间短于粘连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9±1.7)周vs(6.1±1.5)周,t=-3.52,P=0.001];完壁式组的干耳时间短于开放充填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0.5)周vs(5.8±1.4)周,t=-8.43,P=0.000].93例行听骨链重建患者术前的ABG为(34.2±11.8)dB,术后为(19.0 ±5.5)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9,P=0.000);上鼓室型胆脂瘤术前及术后ABG均小于粘连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听骨链重建的患者中,无论术前还是术后,完壁式ABG均小于开放充填式(P值均<0.05).在乳突开放充填并行听骨链重建的病例中,PORP组ABG小于TORP组(P<0.05).结论 上鼓室型胆脂瘤术后干耳及听力改善均好于粘连型胆脂瘤.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患者术后干耳及听力改善好于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并同期行乳突腔充填者.对于不适合完壁式的患者,施行开放充填式手术可以弥补术腔大、术后痂皮及分泌物不易清理的不足,有利于术后干耳及有效减少复发的可能,并同样可获得满意的听力改善效果.

    作者:杨博;姜学钧;杨宁;惠莲;王步权;孙昱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