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包括影响远处转移、复发以及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为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7例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预后、远处转移、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应分析.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至2016年12月,随访时间为5~1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本组患者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7.0%和25.0%.局部复发患者27例(23.1%),发生肝、肺等远处转移者37例(31.6%).术后50例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肿瘤分期、是否为再次手术是影响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免疫/靶向治疗是影响生存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08).术后放疗及远处转移是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P均<0.05),肿瘤分期、病变是否为色素型以及术后是否存在复发是影响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原发于头颈部黏膜的黑色素瘤患者3、5年生存率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高.手术为首选治疗并且初次手术的完整性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推荐术后辅助放疗以提高局部控制率,疾病出现进展时及时应用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改善生存情况.对于无色素型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更要注意其术后远处转移的风险,需密切随访观察,及时采取综合治疗.
作者:尹高菲;郭伟;陈晓红;刘泽阳;黄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并发脑脓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149例患者,重点分析术后出现脑脓肿的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149例行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额叶脓肿3例,发生率为2.0%,脓肿形成时间为术后10 d内. 1例患者抗感染、降颅压等保守治疗治愈,2例患者行脓肿穿刺引流后治愈.随访1~24个月,未见脑脊液鼻漏或脓肿复发.结论 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脑脓肿好发于额叶,术后7~10 d即可形成,治疗首选保守治疗.如症状明显、脓腔融合,可考虑穿刺引流.
作者:李海艳;于焕新;刘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颈襻前根喉返神经吻合术治疗甲状腺手术所致喉返神经损伤引起单侧声带麻痹(unilateral vocal fold paralysis ;UVFP)的远期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施行颈襻前根喉返神经吻合术的患者39例,神经损伤病程6~24个月,另外39名年龄和性别与声带麻痹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均声带正常)作为对照组,采用动态喉镜、嗓音功能主客观分析和喉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动态喉镜结果显示声带麻痹组术后声门闭合度、患侧声带边缘、声带位置、声带黏膜波、声带振动对称性和规律性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嗓音功能的GRBAS评估、嗓音客观分析参数(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长声时)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其中嗓音客观参数术前/术后值分别为1.68 ±0.82/0.39 ±0.27、10.08 ±2.56/4.58 ±2.96、0.203 ±0.216/0.018 ±0.038、5.96 ±1.92/17.42 ±4.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对照组值分别为0.39 ±0.27/0.32 ±0.19、4.58 ±2.96/3.32 ±1.27、0.018 ±0.038/0.014 ±0.027、17.42 ±4.11/18.76 ±5.29,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喉肌电图检查结果证实患侧喉肌成功获得充分的神经再支配.结论 颈襻前根喉返神经吻合术能使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功能恢复正常,疗效满意,为喉返神经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颖娜;陈世彩;陈东辉;李孟;王伟;刘菲;朱敏辉;郑宏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胃上提与复合喉气管瓣重建下咽颈段食管癌切除后全周缺损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1984年4月至2016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的163例(男152例,女11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切除后形成的全周缺损,分别应用胃上提(42例)和复合喉气管瓣(121例)重建上消化道. 115例同期行一侧颈清扫,20 例行双侧颈清扫.术后接受放射治疗67 例,总量40 ~60 Gy.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27例(77.9%)发现阳性转移淋巴结. 42例胃上提重建上消化道的患者中,39例(92.8%)于术后恢复了经口进食功能,8例单纯胃食管吻合重建患者同时恢复了经口进食及发音呼吸功能.手术并发症死亡3 例(7.14%),发生各种手术并发症8例. 121例复合喉气管瓣重建上消化道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全部恢复了经口进食功能.无手术死亡患者,发生并发症24例,主要是咽皮肤瘘或创口感染,而且均经保守治愈.全组163例患者1,3,5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69.8%,50.5%和34.3%. Log-rank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T分期(P<0.001),以及淋巴转移情况(P=0.042).结论 复合胸大肌肌皮瓣喉气管瓣适合重建大多数晚期下咽癌切除后全周缺损,该技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轻微,少数不适合应用胸大肌肌皮瓣者可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代替.胃上提实行胃咽吻合术重建上消化道适合大多数颈段食管癌及下咽癌侵犯到颈段食管而不适合复合喉气管瓣重建的病例.术后吞咽功能效果良好.但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凶险,在选择手术适应证时要慎重.
作者:李树春;李振东;刘宏伟;徐成军;曾巍;董慧蕾;路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尘螨变应原(Der p1)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备Der p1 基因修饰的DC(Der p1-DC).将24 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未转染基因DC(immature DC,imDC)/AR组;糖皮质激素/AR组;Der p1-DC/AR组;imDC/正常组,每组6 只.以Der p1 建立AR小鼠模型,分别给予腹腔注射Der p1-DC、imDC及地塞米松,同量生理盐水处理正常对照小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血IgE、IgG1与组胺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 blot 法测定小鼠鼻黏膜白细胞介素(IL)-4、IL-13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全部数据均经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均数样本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Der p1-DC/AR组的血IgE、IgG1与组胺水平低于imDC/AR组[(0.560 ±0.110)OD 450 nm比(1.150 ±0.280)OD 450 nm,(0.690 ±0.054)OD 450 nm比(0.920 ± 0.125)OD 450 nm,(4 145 ±670)pg/ml比(7 685 ±669)pg/ml,t值分别为4.80、4.14、9.16,P值均<0.05],鼻黏膜中IL-4与IL-13的表达明显低于imDC/AR组(0.41 ±0.25比1.59 ±1.02,0.26 ±0.01比1.10 ±0.09,t值分别为2.75、22.72,P值均<0.05),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er p1-DC可以减轻AR小鼠的炎症,并降低IL-4与IL-13的表达,提示其可用于AR的免疫治疗.
作者:车娜;韩冰;刘双喜;葛荣明;余少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孕期女性进行中国人群遗传性耳聋热点基因突变筛查,并对高风险家庭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及产前诊断.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对26 117名孕妇采用分子杂交芯片方法进行4个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共9个热点突变的筛查( GJB2基因c.35 del G、c.176_191 del 16 bp、c.235 del C、c.299_300 del AT,GJB3基因c.538 C>T,SLC26A4基因c.2168 A>G、IVS7-2 A>G,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m.1494 C>T、m.1555 A>G);对携带致聋基因突变孕妇的配偶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存在耳聋高风险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接受筛查的孕妇中,携带耳聋基因突变者共1 208例(4.63%),其中7例为同一基因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的听力障碍患者,51例为线粒体基因突变携带者,103例为GJB3基因c.538 C>T杂合变异携带者,1 026例为GJB2或SLC26A4杂合突变携带者,21例同时携带两个基因杂合突变. 394例孕妇的配偶进行了相关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27个家庭孕妇与丈夫均携带同一耳聋致病基因突变.其中18个家庭行产前诊断, 5例胎儿被检测为遗传性耳聋患儿,终止妊娠;未行产前诊断的9例中1例产后确诊为复合杂合子.结论 对孕妇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并对高风险妊娠进行产前诊断,可以有效防止遗传性耳聋患儿的出生.
作者:杨锴;戚红;黄莎莎;闻小慧;祝建疆;蔡莉蓉;曾雯;唐国栋;雒瑶;康东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患儿男,1岁6个月,因咳喘5小时于2017年9月4日入院.患儿家长诉患儿吃洋葱时不慎呛咳.当时咳嗽剧烈,阵发性,伴气喘.患儿有食道闭锁手术史.查体:神志清,床边即可闻及喘鸣音,呼吸急促.吸气相三凹征明显.胸部CT(图1)见隆突上高密度影,两肺斑片影(图1A、B).入院诊断:气管异物、右肺肺炎.患儿入院后急诊全麻下行硬性支气管镜检查.术中见气管内痰液较多,后壁黏膜前凸致管腔狭窄,在呼气相时动力性内陷致管腔内径缩小1/2以上,管腔呈塌陷状态.气管及双侧支气管、叶支气管均未见异物.术后诊断:右肺肺炎,气管软化[1].
作者:张海港;陈培培;窦训武;尹德佩;樊明月;朱慧娥;杨素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患者男,76 岁,因咽部异物感伴吞咽梗阻2 个月余入院.查体见咽后壁偏右侧一菜花样新生物,表面污秽,边界不清,会厌舌面尚光滑.颈部CT示右侧喉咽部一不规则分叶状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大小约 3.8 cm ×2.5 cm × 4.9 cm,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右侧颈动脉鞘旁数个淋巴结肿大.既往糖尿病史1年,药物控制尚可.数年前有双臂外伤手术史,伤愈后右上臂三角肌处皮肤遗留明显手术瘢痕,双臂无明显活动受限.患者双侧前臂皮肤韧厚,体表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浅静脉扩张,不能用指压法测试静脉回流情况,但桡动脉Allen试验阴性.术前诊断:下咽癌.完善术前检查,于入院后第5天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梨状窝癌切除+部分喉切除杓区成形+左侧择区性颈清扫术+右侧根治性颈清扫术+桡侧前臂瓣游离移植血管吻合术.术中发现肿瘤累及右侧梨状窝内、外侧壁,部分咽后壁,右侧颈部数个肿大淋巴结,与右颈内静脉、副神经及右胸锁乳突肌明显粘连,于病变外5 mm~1 cm完整切除病变,术中冰冻确认切缘阴性.
作者:王佳艳;李文;唐培蕊;杨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患者女,48 岁,主因言语含糊3 个月余,吞咽哽噎感1 个月余入院.患者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说话声音含糊,似口内含物,无呼吸?吞咽困难;近1 个月出现吞咽食团时哽噎感,进流食正常无不适感.喉镜检查见舌根部一圆形肿物堵塞喉腔入口,约4.0 cm ×4.0 cm 大小,表面光滑可见血管,质韧,无破溃,无法窥及会厌及声带结构.查体气管居中,甲状腺缺如,颈前正中可触及一肿物,约2.0 cm 大小,质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王莹;郭睿;龚学晨;朱志洋;刘泓毅;齐静怀;郝学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补充和替代医疗(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是指常规医学领域外针对疾病的预防或治疗,广泛应用于变应性鼻炎、急慢性鼻-鼻窦炎等鼻部疾病.本文归纳总结了多种CAM及其在鼻炎、鼻窦炎患者中的疗效分析,旨在增加人们对CAM的认知,丰富鼻炎、鼻窦炎的治疗措施,使患者从中受益.
作者:孙立薇;沙骥超;孟粹达;朱冬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胆脂瘤是一种来自颞骨的鳞状上皮角化异常而形成的良性囊性病变,其局部侵袭性生长会引起中耳正常结构的破坏.胆脂瘤一直是耳鼻咽喉科研究的热点,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表皮过度增殖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其中也涉及多条细胞增殖通路.本文对这些通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胆脂瘤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江;魏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喉裂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喉畸形,随着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文献报道越来越多.喉裂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喉部组织的裂开程度和是否有合并疾病,轻型仅有轻微症状,重型危及生命,甚至在诊断前已夭折.随着对喉裂的重视和内镜技术的发展,喉裂的诊断、评估和治疗技术不断进步, 2017年国际小儿耳鼻喉科学组(International Pediatric Otolaryngology Group , IPOG)也发布了Ⅰ型喉裂的诊断和管理指南.了解喉裂的研究进展,有利于减少漏诊、误诊和进行个性化治疗.
作者:吴泽斌;李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与内镜鼻窦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 年3 月至2016年3月因CRSwNP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行内镜鼻窦手术的72例患者,比较术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与非升高的患者术后鼻部主观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病情控制情况.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Willcoxon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随访24~78个月,平均56个月.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组(n=16)较非升高组(n=56)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44 ±7.13比4.98 ±5.64, t=3.726,P<0.05);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组病情控制情况较非升高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9,P<0.05). 72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与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29,P<0.05).结论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的CRSwNP患者,术后鼻部症状改善情况和病情控制程度相对较差.
作者:李世昌;邢志敏;杨阳;刘燕;耿聪俐;王旻;袁晓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喉恶性涎腺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且病理确诊为喉恶性涎腺肿瘤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美国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对相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喉恶性涎腺肿瘤患者中,腺样囊性癌8例,黏液表皮样癌4例,腺癌2例;男9例,女5例,中位年龄66.5岁;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分别为5、5和4例;8例行单纯手术治疗,5例行手术+术后放/化疗,1例行单纯放疗;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0.0%,42.9%.同期SEER数据库共有喉恶性涎腺肿瘤62例,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1%、59.8%.结论 喉恶性涎腺肿瘤临床少见,呈黏膜下浸润生长,早期诊断困难,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手术扩大切除联合术后放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陈乐;张明;李采;陶磊;王纾宜;周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听觉植入是指通过手术将人工植入体完全或部分埋植于体内而改善听力的技术[1].随着耳显微和耳神经外科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针对听觉径路不同病变部位进行刺激和干预的各类听觉植入装置不断问世并应用于临床,现已几乎覆盖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系统的听觉康复方案.
作者:韩东一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近年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逐渐增高,甲状腺病理诊断及分类一直遵循2004年第三版《内分泌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WHO分类》中甲状腺肿瘤分类,2017年7月,第四版《内分泌器官肿瘤WHO分类》出版.与旧版相比,新版甲状腺肿瘤WHO分类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透明变梁状肿瘤ICD-O编码由0变为1;增加三类交界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高分化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亚型的更新;嗜酸细胞肿瘤从滤泡性肿瘤中独立出来;异位胸腺瘤ICD-O编码由1变为3等,并对部分概念及诊断标准细化及规范化,解决实际病理诊断中的问题.
作者:张玉;吴秋良;云径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