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乡村医生
  • 主办单位: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22-1405/R
  • 国内刊号:22-1405/R
  • 影响因子:0.50
  • 创刊:1985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吉林省政府评为社会与经济效益“双十佳”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2002年7期文献
  • 放射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1996年6月~2000年5月我科收治的以放射治疗止痛为目的的骨转移性肿瘤患者,且满足以下条件:①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理诊断;②骨转移部位有CT、ECT、X片等影像诊断依据;③中重度以上疼痛,骨痛分值在6分以上;④预计生存时间在3个月以上;⑤能耐受放疗且顺利完成治疗者.符合以上条件者共142例.男110例,女32例.年龄26~74岁,平均49岁.原发肿瘤中肺癌78例,鼻咽癌22例,乳腺癌10例,食道癌10例,结直肠癌8例,胃癌3例,前列腺癌3例,喉癌5例,胰腺癌1例,肝癌2例.骨转移常见部位为椎体、肋骨、髂骨、股骨等呈,多发性特点.

    作者:吴永忠;王兴远;郭剑锋;陈晓品;雷自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胶体液在难治性心衰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自1995年以来,笔者对5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病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胶体液(人体白蛋白)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步彬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卡维地洛合用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

    卡维地洛治疗心功能Ⅰ~Ⅲ级的一般心力衰竭的疗效已多有报道,但对于卡维地洛合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功能Ⅲ~Ⅳ级的顽固性心力衰竭尚鲜有报道.我们应用卡维地洛合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功能Ⅲ~Ⅳ级的顽固性心力衰竭32例.

    作者:周全;陈富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我们观察5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探讨其CHF与甲状腺素的关系,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应军;俞春松;孙晨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参麦、酚妥拉明及镁盐联合治疗肺心病38例观察

    本院自1997年7月~2001年7月,应用参麦注射液、酚妥拉明、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祁俊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急性甲醇中毒致眼部损害17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7例患者中,其中男性16例,占94.1%,女性1例,占5.9%;年龄16~54岁,平均35岁.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例,占35.3%.

    作者:赵振全;高德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8年6月~2000年6月采用地奥黄芪注射液对4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罗海燕;杨顺银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小儿咽后脓肿破裂窒息死亡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4岁,以发烧、咽喉痛伴吞咽困难1周.曾在当地按扁桃体炎治疗无效,于1999年4月来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检查:T37.8℃,口角流涎,张口困难,语言不清,患儿取半坐位,做口腔检查时小儿不合作,在其母的按压下,口腔医师用压舌板和口镜检查发现,扁桃体轻度充血,无分泌物,咽后壁红肿、隆起,当再用压舌板按压脓肿有无波动时,患儿又因疼痛烦躁突然用力挣扎后出现剧烈呛咳,口腔内有脓液流出,当即出现窒息.该医师立即做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但无效,于55分钟后送小儿科急救;立即行插管吸痰,吸出8ml稠脓,注射呼吸兴奋剂、吸氧、人工呼吸、心内注射等急救,终因窒息而死亡.

    作者:王爱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误诊为肝脓疡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中上腹持续性疼痛4个月加剧3天于2001年1月31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和代谢的改变.查体:体温37 1℃,脉搏70次/分,血压120/70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中上腹压之不适,腹部及肾区未扪及包块.化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B超:右肾上前方,肝尾状叶区可见7cm×6cm低回声区,边界清.CT扫描示:肝尾状叶区见6cm×6.5cm卵园形低密度占位灶,密度尚均匀,高于水密度,增强后占位灶外周见完整环形增强,下腔静脉向左前推移,边界尚完整.临床诊断:肝脏尾状叶脓肿.

    作者:刘锦霞;吕银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化脑11例误诊分析

    我院儿科1996~2000年共收治化脑27例.凡入院前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未按化脑治疗者均列为误诊.27例中误诊11例,误诊率为37.9%.

    作者:毛伟长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不典型伤寒58例误诊分析

    1988年3月~2001年6月共收治伤寒212例,其中误诊58例,误诊率27.4%.

    作者:曾建斌;李小珊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11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异常浆细胞增生的恶性疾病,常侵犯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化,极易误诊,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就我们近年来所收治的11例MM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误诊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秋菊;郝英霞;谢瑞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关于暂时冻结乡镇卫生院人员的紧急通知

    作者:卫生部办公厅;人事部办公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关于印发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规划的通知

    作者: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农业部;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妇联;国务院扶贫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宁心复律汤治疗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作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心律失常45例,并与随机单用西药治疗的42例进行对照,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陈利民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肠梗阻16例临床观察

    16例中年龄67~92岁,平均76岁,男性9例,女性7例,16例中均有腹痛、呕吐、腹胀,肛门不排气及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肠型;其中13例通过X线检查显示,肠腔积气及多处液平,3例因极度衰竭不能胜任检查,另1例在家中,未到医院就诊,余前往诊治.原发病情况:肝癌7例,胃癌5例,其中明确肠转移的3例,感冒4例.自拟治愈标准:病人痛、吐、胀及肛门不排气解除,体征压痛、反跳痛、肠型消失,并存活2个月以上;服药3剂症状体征不能缓解者示为无效;部分症状体征缓解示为显效.

    作者:宁廷伟;李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睡眠障碍的辨证施治

    睡眠障碍往往是指中医学中惊悸、怔仲、眩晕、耳鸣等证的一种临床表现,也是单独的一种疾病.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学习前贤心法,结合个人体会,略陈管见如下.

    作者:段宪丽;刘桂英;卞春和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谈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补中益气汤为南宋名医李果首创的调理脾胃之主方.该方补气不壅,升阳不燥.以黄芪为君以补肺气,固腠理而护皮毛;人参培中而补元气,白术健脾,甘草合中而为臣;当归活血,陈皮行气可防参、术之壅滞为佐;升麻、柴胡气轻味薄,以升其清阳为使.该方使用范围较广,兹举4例验案于后.

    作者:孙洪暖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自拟土茯苓苦参汤联合一洗康治疗女阴瘙痒症疗效观察

    笔者从2000~2001年以来,用自拟土茯苓苦参汤熏洗联合一洗康(中美合资安徽天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阴道内冲洗治疗女阴瘙痒之症2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姚心凌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关于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

    1抗菌机制及其临床意义喹诺酮类是DNA回旋酶制剂.DNA是以高度螺旋卷紧的形式存在于菌体内.如果不卷紧,则其长度远远超出细胞壁,无法容纳于细胞内,因而不能进行正常的复制.而DNA回旋酶的作用就是使DNA保持高度的紧缩状态.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为抑制DNA回旋酶,从而影响DNA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使细菌不再分裂,从而达到快速杀菌的效果.由于这一作用原理不同于其他抗生素,因而与其他抗生素无明显的交叉抗药性.本类药物对人类细胞的DNA元影响.第三代喹诺酮类,在分子结构中引入氟,不仅可增加对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而且使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在7位的哌嗪环能增加药物的脂溶性,也增加了对革兰阳性菌和绿脓杆菌的抗菌效果.另外,氟喹诺酮类尚具有后续作用(细菌接触药物后再将抗菌药物撤除,药物的抑菌作用仍可持续一段时间称后续作用),从而延长用药间隔,对免疫功能减退者的感染更为有利.

    作者:赵淑霞;赵淑芝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著名老中医张琪治疗肝硬化临证举隅

    例1:女,60岁,于1998年3月14日初诊,经哈医大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西医多方治疗,收效甚微,求治于中医.病人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巩膜黄染、大便溏泄,每日2~4次,低热,体温37.8℃,小便色深黄,舌质红,苔白,脉濡数.彩超显示:肝弥漫性病变,脾厚4.8cm,有中等量腹水.肝功:谷丙转氨酶445(2~40)IU,白蛋白20g/L,球蛋白30g/L,总蛋白50g/L,总胆红素251(2~25)IU,直接胆红素173(1~14)IU.辨证为湿热蕴蓄,湿盛于热,脾为湿困运化受阻.

    作者:孙元莹;姜德友;王远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上期请您会诊临床讨论

    1临床特点患者为中年男性,病因明确,病史较长,进展缓慢,根据以上情况可排除先天性疾病、肿瘤性质疾病及外伤所致改变.临床检查发现右外耳道有脓汁,量少,鼓膜缺如,鼓室内有干酪样分泌物及肉芽,乳突拍片显示右侧乳突密度减低,骨质破坏,电测听示右耳呈气导下降为主的传导性听力下降,阻抗测听示蹬骨肌反射消失,以上改变符合中耳炎的诊断,近一个月出现头痛,近一周出现右侧周围性面瘫症状,这说明原有疾病开始进展加速且明显加重,出现由中耳炎引起的颅外并发症,面瘫是由于中耳炎所致,中耳鼓室段面神经受损.

    作者:李光宇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糖尿病的化验检查

    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干部.全身疲乏,消瘦1年,近2个月体重下降约10kg.有明显善饥,食量增加不显著.检查:血压150/100mmHg,脉搏86次/分,体态肥胖,口唇红润,心、肺理学检查未见异常.怀疑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第一次化验检查证实为高血糖,并初步诊断为糖尿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补做如下化验检查.

    作者:刘晓梅;朱晶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外科应试知识要点--急性器官功能衰竭(第9单元)

    1多器官功能衰竭在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性地发生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急性功能衰竭,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多见长时间休克、重度感染、严重损伤或大手术后等.本症有极高的死亡率.常见的受累器官有:心、肺、肾、肝、胃肠、中枢神经和血液及免疫系统.第一个损害的器官以肺为常见.

    作者:李春昌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痛风的预防

    1防治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的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因此防治高尿酸血症是预防痛风的根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均为引起痛风的危险因素.有报道肥胖者血尿酸值平均高于常人59.5~119μmol/L;高血脂者血液高凝,促进动脉硬化;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直接损伤动脉内壁和促进血液凝固.但减肥不宜操之过急,因脂肪等组织分解过快可引起血酮体及乳酸浓度增高,抑制尿酸排泄而诱导痛风的急性发作.故一般应控制在每周减轻体重2~3kg为宜.因此,节食、控制体重、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积极治疗糖尿病可以有效地防治痛风发作.

    作者:施丽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痛风的饮食问题

    痛风的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多与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喜肉及酗酒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蛋白质及富含嘌呤成分的食物摄入量增加,使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因此,对于痛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方面的控制和正确指导也很重要.

    作者:陈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抗痛风药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抗痛风药根据其作用方式可分为五类:①抑制粒细胞浸润药,如秋水仙碱;②抑制尿酸生成药,如别嘌呤醇;③促进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等;④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保泰松、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等;⑤糖皮质激素类,如强的松.治疗痛风急性发作,可应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控制慢性痛风可用促尿酸排泄药和抑制尿酸生成药.

    作者:周广宇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尿酸肾结石

    尿酸肾结石是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肾及尿路,形成泥沙样、砂砾样以致体积更大的结石.尿酸结石约占泌尿系结石的5%~10%.

    作者:李萍;王伟刚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痛风的病理

    痛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尿酸钠盐沉积.病变主要发生于关节软骨、骨骺、滑膜、肌腱、血管较稀少的胶原纤维组织及肾脏等部位,亦可见于睑板、角膜、巩膜层或大动脉、心脏等少见部位.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侵害不同的器官时病理改变不尽相同.

    作者: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高尿酸血症肾病

    当尿酸盐在血中呈过饱和时即可沉积于肾脏,从而引起肾病变,称为高尿酸血症肾病.高尿酸血症肾病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大约是0.3%,男性占90%以上,女性少见.本文主要论述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作者: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痛风的临床诊断

    1痛风的诊断要点①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饮酒和进食高蛋白食物是发病的主要诱因.②患者多于午夜突然出现单侧第一跖趾关节的剧烈疼痛,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制,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腔积液.

    作者:王茜;韩淑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痛风的X线表现

    痛风常受累的部位为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其次为肾脏,痛风的X线表现中具特点的即为软组织和骨内破坏,依据其破坏程度不同可分为早、中、晚三期.X线早期表现较临床的早期改变出现晚,在起病5~10年内常无任何X线征象出现,特别是骨质破坏大约在起病10年以后才出现,因此,X线检查如发现有骨质破坏,则说明病变已不是早期.X线的早期诊断对治疗有重要意义,根据临床观察及学者报道早、中期痛风性关节炎如经过适当治疗,骨缺损可以恢复.

    作者: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痛风的并发症

    痛风的并发症可归为关节强硬、关节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瘘管形成、尿路感染等.

    作者:王伟刚;肖淑慧;王英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痛风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1痛风的概念和流行病学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由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尿酸性肾结石所导致的痛风性肾病.患者还可伴发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等.

    作者:毕黎琦;李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可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1病因和发病机制(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钠盐微结晶引起的炎症反应.由于关节软骨、滑膜内及关节周围组织中血管较少,运动后更易发生缺氧,加速糖分解而形成乳酸,于是pH降低,可使尿酸钠沉淀增多;再加上基质中含黏多糖酸及结缔组织较丰富,因此尿酸盐容易沉内释放出趋化因子如C5a、LTB4等,两者吸引更多的白细胞进行趋化运动,引起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吞噬结晶的白细胞迅速脱颗粒、分解,释放出胞浆和溶酶体酶,引起关节软骨和软组织损伤.此外,尿酸钠盐结晶还可刺激巨噬细胞和滑膜成纤维细胞产生前列腺素,成纤维细胞还产生胶原酶,这两种物质不仅与急性、也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关节损伤有关.

    作者:周宇璠 刊期: 200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