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乡村医生
  • 主办单位: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22-1405/R
  • 国内刊号:22-1405/R
  • 影响因子:0.50
  • 创刊:1985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吉林省政府评为社会与经济效益“双十佳”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2011年40期文献
  •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基础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骨健康补充剂.调整生活方式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青壮年时期抓起,年轻时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多存储骨量,当骨量因为年龄原因而衰退的时候就可有充足的储备供给.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进食富含钙的食物及蛋白质,如牛奶、虾皮、海带、芝麻酱等,避免进食易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食物,如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并戒烟.多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并保持充足的日晒.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或骨折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骨密度的检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高蕾莉;蔡晓淩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评估和诊断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实用的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的方法,以提高我们的识别能力.1分钟测试法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的“1分钟测试法”,是在人群或社区中实用的骨质疏松症筛查方法.下列问巷10项中如果出现>1项的现象,即代表已经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者.

    作者:胡肇衡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典型骨质疏松症1例报告

    病历介绍现病史 患者,女,58岁主诉“停经12年,腰背酸痛4年”来院就诊.患者于46岁停经,4年来始出现腰背酸痛,伴有潮红、潮热症状.患者2年前曾因为腰背酸痛在我院行双能X线的骨密度检查,显示:腰椎L1-4的T值为-2.2,股骨颈的T值为-1.6,诊为低骨量,患者自行间断服用钙尔奇D及保健品等.

    作者:蔡晓淩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丘脑出血继发精神运动性癫痫1例

    病历简介患者,女,52岁,以“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1小时”为主诉于2010年4月25日18:45入我科.患者于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持物不能,独自不能行走,伴恶心、呕吐,无抽搐、呕血、意识不清,无发热、腹泻、小便失禁,无外伤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病史1年,间断治疗,控制差.无癫痫病、精神病、脑血管病、肾病病史.

    作者:王旭阳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以右上腹痛为主诉的右胸肺疾病5例

    病历资料5例患者均为中年女性,年龄35 ~50岁,发病10天~1个月不等,其间均已在多家诊所医院诊断治疗无效果.主诉“右上腹持续隐痛,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可缓解”,无呕吐、 腹泻及腰背部放射痛,无胸闷、胸痛、心悸、咳嗽、呼吸困难等心肺症状.有明显盗汗症症状2例,均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作者:朱芹英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皮肤真菌孢子丝菌病误诊2例分析

    病历资料例1患者,女,47岁.山区农民.因左侧面部红斑结节溃破流脓半年,于2005年1月就诊.半年前不明原因左面部出现一球形无痛性活动性结节,周围红斑,边界清楚,逐渐增大至2 cm,中央破溃溢脓,随后结痂,未经治疗,皮损增多,曾在当地医院治疗,疑为“感染、脓皮病、皮肤结核、肿瘤、肉芽肿”,予多种抗生素及外用药物间断治疗无效,遂来我院就诊.病人不能追忆有外伤史,家族及居住地未发现类似患者.

    作者:王建军;张楠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老年人非呼吸系统疾病误诊为肺炎2例

    病历简介例1患者,女,76岁,因“咳嗽、发热伴纳差、乏力1周加重2天”门诊以“肺炎”收入院.既往体健.体格检查:T 39.0℃,P 100次、分,R 25次、分,BP 140/90mm Hg.患者老年女性,发育正常,贫血貌,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头颅五官未见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率100次、分,节律整齐,无杂音.

    作者:李右军;王春玲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的慢性肾功能衰竭130例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130例,其中男85例,女45例,年龄18~76岁,平均48.5±15.2岁.其基础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63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15例,慢性肾盂肾炎8例,肾动脉狭窄3例,缺血性肾脏病3例,多囊肾9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例,病因不清8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未曾确诊为CKD.

    作者:王道理;王春青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病毒性肝炎的十大肝外表现

    发热急性肝炎一般在发病早期 醇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增高,而致有低热,重症肝炎可致高热,体 长期低热.温>39℃.有时慢性肝炎因类固皮肤病变65%的肝炎患者可出现各 疹、出血性紫癜、色素沉着,有种类型的皮疹,以痤疮样皮疹 的患者还可出现黄疸性皮肤瘙多见,也可出现荨麻疹、斑丘 痒等症状.

    作者:靳元祥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针刺配合手法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Ⅰ期)60例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共选取2008年2月~2010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脑0卒中肩手综台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31侧,女29例),年龄51~75岁,平均63.5岁,其中脑梗死32例,脑出血28例,病程3~60天;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4~76岁,平均64.7岁,其中脑梗死34例,脑出血26例,发病至治疗时间3~5天.

    作者:于春梅;毛忠南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温针灸加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86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86例中,男36例,女50例.年龄50~72岁,平均55岁;病程1个月~1年42例,1~5年26例,5~10年12例,>10年6例.8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及屈伸功能受限,蹲起或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65例有劳损、受凉、扭挫史,68例有膝关节胫骨内外髁及髌骨周围明显压痛,40例有膝关节肿胀积液.膝关节正侧位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者39例,关节边缘增生65例,关节内游离体5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片结合临床症状诊断.

    作者:张友乾;付作辉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与管理

    发病机制遗传因素 ADHD家系中ADHD发生率远高于非ADHD家系,男童高于女童.一级亲属中ADHD伴有反社会行为、情绪冲动以及焦虑者明显高于正常儿奄家庭.父母有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癔症或ADHD的后代出现ADHD和品行问题的比例较高,遗传率为0.55%~0.92%.单卵双生子的ADHD回病率为51%.双卵双生子为33%.ADHD为多基因遗传,多巴胺和5-羟色等递质代谢通道的受体、转运体、代谢酶基因是易感基因.

    作者:施萍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全科医生如何进行6岁儿童的访视

    6岁儿童健康维护的要点:预防环境污染性疾病;促进语言的发育,早期识别儿童语言发育异常;预防微量营养素缺乏及意外伤害;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学习遵守纪律与规则.时间和地点出生后6岁(儿童满72个月后的2周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询问和观察先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关系.询问上次随访到这次随访之间的情况:饮食情况、过敏情况、是否患病、行为情况、牙齿护理等.体格检查及处理整体状况 观察面色、精神、营养状况.眼睛 是否发炎、流泪或有分泌物,检查有无沙眼、结膜炎、泪囊炎.

    作者:施萍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突发颈肩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伴大、小便潴留3天

    患者,女,55岁.因“突发颈肩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伴大、小便潴留3天”入院.病人于3天前21:00上床睡觉时突然出现颈后部及双肩部酸胀痛,疼痛剧烈难忍,呈持续性,并向双上臂放射,活动上肢时更为明显.无头晕、头痛,无畏寒、发热及呕吐,大约15分钟后出现右上肢无力,并迅速波及上肢及双下肢,以右上肢为明显,抬举困难,当时能在扶持下行走,测血压为188/104mm Hg,自服“特拉唑嗪(降压灵)”两片,半小时后颈肩部疼痛减轻,但四肢无力麻木加重,遂 来本院急诊.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而予以糖皮质激素及胞磷但碱(胞二磷胆碱)治疗,症状无改善,且出现右上肢无力加重至完全不能活动,大小便潴留而收入院.发病以来无意识丧失,无呼吸困难及抽搐.既往有有高血压病史的4年,没有规律服降压药,父亲有脑梗死病史.

    作者:范玉华;曾进胜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考点必读与试题演练第一部分 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

    病史采集患者,女,26岁,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1天,加重伴发热0.5天.一、问诊内容(一)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发病诱因:与精神紧张、劳累、饮酒、进食的关系.(2)腹部疼痛性状:初腹痛或不适的位置,多长时间后转移至右下腹;现在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有无腰背疼痛或会阴区放射痛.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预防骨质疏松症运动、维生素D、钙一个也不能少

    运动:减少“骨量银行”支出对于今年的主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骨科康南教授认为,虽然在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中,三个元素是相辅相成的,但应该强调运动的重要地位,即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有研究证实,运动后骨形成的生化标志物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增高,而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状态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性磷酸酶则明显降低,这表明运动能改善骨髂的新陈代谢活性,对骨骼形成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骨骼吸收的促进作用.

    作者:陆慧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庞赞襄眼底病治验(上)

    眼底病多从郁治眼底病虽有实证、虚证之分,但多为因郁致病.实证为因郁而滞,虚证为因郁致虚.凡性急之人,肝必抑郁,郁久生热,湿与热台,蕴结于脾,使精气受损而目暗不明.眼底病者,盲而不见,日久不视,渴望复明,焉不郁耶!如《审视瑶函》所说:“久病生郁,郁久生病.今之治者,不达此理,俱执一偏之论,惟言肝肾之虚,只以补肝补肾之剂投之,其肝胆脉道之邪气,一得其补,愈补愈蔽,至目日昏,药之无效,良由通光之脉道瘀塞耳.”

    作者:陈锐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度儿科所有门诊处方,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同时抽查100份病历进行分析.方法 对抽取的所有门诊处方,统计科门诊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量、消耗金额、所占百分比及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占全部药品金额的百分比,同时将儿科使用抗菌药物用量安大小进行排序.

    作者:朱芹英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所致肝损伤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易致肝损伤艾滋病(AIDS)是因感染而导致的以全身免癌系统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至2009年底,全球约有4000万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全球AIDS冶疗总人数至少达470万.据中国卫生部统计,中国自1985年出现第1例AIDS患者以来,截止2009年10 月底,估计中国目前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约为74万人.

    作者:刘士敬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消栓再造丸临床应用解析

    临床应用中风 证属气虚血滞.风痰阻络.症见半身麻木或不遂,语言謇涩,肢体瘫痪无力,舌紫暗,脉涩,或兼见乏力、气短,易受风邪.胸痹心痛 证属心脉瘀阻.症见心胸郁闷憋痛,短气,呼吸不畅,舌质紫暗,上睦麻木,血脂增高.

    作者:陈锐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社区胸腔积液病人的急诊急救

    病历简介患者,女,50岁,入急诊前10天开始出现胸闷乏力,活动后胸闷加重伴气短及呼吸困难.入急诊前3天病情明显加重,需端坐位.既往有肺结核接触史.查体:BP154.5/105 mm Hg,呼吸急促,端坐位.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右侧呼吸动度及语颤减弱,右侧中下部叩呈浊音,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左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心前区抬举样搏动,心界明显向两侧扩大,心率108次、分,律齐,心脏杂音(一).肝区有触痛,叩击痛(+),腹水征(一),双下肢浮肿.神经系统检查(一).

    作者:李新妍;梅雪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归纳类比,透过现象看本质

    原发性肝癌与急腹症患者,男,44岁.汽车司机.肝病史近10年,溃疡病史6年.近一段时间虽然自觉身体素质不如以前,工作一天回到家后十分劳累,乏力,但是,并没有影响日常工作,每日仍然坚持出车.某日在开车途中,无任何诱因,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不伴发热、恶心、呕吐.被迫停止开车,大约在发病2小时后,就由家人陪送到医院求治.

    作者:李春昌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生姜半夏汤临床新用

    经方方论本方与小半夏汤药味组成相同,但剂量轻重有别.小半夏汤重用半夏,目的是降逆化痰,消痞除满;而生姜半夏汤重用生姜汁,义在化饮结,通降气逆.“小冷”服,是谓反佐之义,分4服,避免药汁集中一吐而顷,故应频频饮之,一者吐之不出,二者持续发挥药效.若症状消失,剩余药液停止服用.

    作者:陈锐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伴室性早搏的疗效与评价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院心内科住院或心血管专科门诊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60~85岁.冠心病诊断符合WHO标准.心肌缺血诊断按“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心肌缺血专题讨论会”意见.本组80例均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按Cohn分型标准,Ⅱ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肌缺血)31例,Ⅲ型(心绞痛伴无症状心肌缺血)49例,病程4个月~9.5年.

    作者:贾连旺;杜永远;张金良 刊期: 2011年第40期

  • 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亦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吸收 老年人常发生胃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胃肠排空速度减慢,常伴胃肠动脉硬化导致血运减少,胆汁和消化酶分泌减少,这些变化可对多种药物的吸收产生明显影响.分布 细胞内液减少,血浆蛋白减少而脂质增加,多药合用致血浆蛋白的竞争性结合.

    作者:郭艺芳 刊期: 2011年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