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乡村医生
  • 主办单位: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22-1405/R
  • 国内刊号:22-1405/R
  • 影响因子:0.50
  • 创刊:1985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吉林省政府评为社会与经济效益“双十佳”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2012年46期文献
  • 消化性溃疡的症状识别与鉴别

    消化性溃疡的典型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长期性 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次愈合后又常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周期性 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冬季时多发.节律性 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浓度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

    作者:涂传涛;陈世耀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消化性溃疡对因治疗是关键

    消化性溃疡首选PPI,抑制胃酸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但消化道溃疡的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由于胃蛋白酶生物活性与胃液pH高低密切相关,无酸的情况下罕见溃疡发生,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抑酸治疗是缓解消化性溃疡病症状、愈合溃疡的主要措施.质子泵抑制剂(PPI)是首选药物.胃内酸度降低与溃疡愈合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pH值升高≥3,每天维持18~20小时,则可使几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在4周内愈合.

    作者:葛建国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愈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根除Hp重要的适应证消化性溃疡是根除Hp重要的适应证,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Maastricht-Ⅳ共识提出,根除Hp治疗后,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不推荐延长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治疗;胃溃疡和有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仍需延长PPI治疗.根除Hp的适应证和推荐程度,见表1.

    作者:高虹;陈世耀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内镜下止血为预防上消化道再出血的重要治疗方法

    内镜止血的优势:显著改善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内镜治疗的目的是止血以及预防再出血.内镜止血治疗方法的选择依赖于出血情况、持续时间及再出血的危险程度.在溃疡出血患者中,活动性溃疡出血或者溃疡面有未出血的裸露血管都是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对于存在这些情况的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内镜治疗方法预防再出血.

    作者:曾晓清;陈世耀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乡镇执业(助理)医师模拟试卷(三十一)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地奥心血康胶囊 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首选植物药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一杀手,新资料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患病率仍然持续上升,截至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总人数已达2.3亿,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350万人.冠心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其所造成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猝死,任何一种症状都让人闻之色变.

    作者:王夏玲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周炳文中毒型痢疾治验

    典型案例例1 患儿,女,12岁.患者下赤痢,高热39.5℃,谵妄语乱,入院2天,忽大量吐血不止,而以中毒型痢疾邀诊,见热甚气粗,神昏志乱,频吐鲜血,舌赤苔黄,脉数,大便白细胞(+++),当按疫毒内陷、温热伤络、邪正俱实论治.方用:葛根12g,黄连6g,黄芩9g,栀子9g,赤芍9g,钩藤9g,犀角5g,生地24g,丹皮9g,茅根30g,侧柏叶30g.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清肺抑火丸临床应用解析

    临床应用咳嗽 证属肺胃实热.症见咳嗽痰盛,胸膈满闷,或发热,口渴,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甚则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咽喉肿痛 证属肺胃实热.症见口渴咽燥,吞咽不利,语音嘶哑,咽部红肿,咳嗽,发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浊,脉数.鼻衄 证属肺胃实热.症见鼻燥流血,口干咽燥,或咳嗽发热,或齿龈红肿,口气秽浊,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病例管理者为轴 纵向衔接各大医疗机构/县域卫生综合改革三大棘手问题/养老保险互转,看上去很美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联合组(n=34)、阿司匹林组(n=27)和复方丹参滴丸组(n=29).所有患者的症状均符合WHO有关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无血液系统疾病、肝肾损害、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入院前10天所有患者均未服用过抗凝血药物.90例患者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52~81岁,平均(60.3±13.2)岁;体重指数(BMI)24.4~33.5 kg/m2,平均(28.4±4.2)kg/m2;病程10个月~27年,平均(7.6±4.2)年.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10例,心功能不全15例,高血压40例,糖尿病38例,高血脂39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新明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速效救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选择营口市中医院2011年6月-2012年2月期间住院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9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3例,女36例;年龄41~50岁6例,51~60岁25例,61~70岁48例,71~80岁10例,平均68.7岁;病程38天~20年,平均4.1年.诊断标准参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随机分成速效救心丸组和对照组,速效救心丸组47例,对照组42例.

    作者:邢峪;修丹;吴浩;许红艳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躯体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案例分析

    病例1:老年患者,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病史描述 患者,女,75岁,退休,儿女长期在外地工作,配偶已故.发现血压升高30余年,平时口服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血压控制不佳.有冠心病病史10余年,平素睡眠差,敏感多疑,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近10余天出现整夜无法入睡,血压升高,高血压为180/110mmHg.自服大量降压药物,血压无明显下降,胸痛频繁发作.

    作者:赵晓玲;马建华;杨阳;金明垒;马晓英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归纳推理要灵活运用,与时俱进

    典型案例 减肥与低钙血症不久前,参加一次学术会议.休息期间,大家在交谈中,不乏涉及到一些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某些体会.北京的张教授颇有兴趣地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实际病例.大概是在2个月前,有一位年轻的姑娘(24岁)因全身抽搐而急诊来院求治.

    作者:李春昌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

    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ICD-10:N10.X02).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急性起病,病程较短.●常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泌尿系统症状:可有膀胱刺激征,常有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肠瘘的营养治疗

    肠瘘的临床表现从瘘口流出的肠内容物的量和性质由瘘的位置和大小决定.十二指肠瘘时流出物为含胆汁的肠液,每日量高达3~4 L,进食后不久可见未完全消化的食物自瘘口流出.空肠瘘流出物为淡黄色蛋花样液,回肠瘘流出物多为稀糊状,结肠瘘流出物多为半成形或不成形的粪便.若瘘口很小则可能只有气体或少量分泌物排出.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临床营养培训项目办公室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

    现代应用卒中(口眼斜、半身不遂)据报道,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卒中,效果显著.方用:黄芪1209,当归尾89,赤芍69,地龙59,川芎5g.红花59,桃仁59.水煎服,1剂/日,分2次服.坐骨神经痛 方药:黄芪1209,牛膝20g,当归尾8g,赤芍10g,防风10g,地龙5g,川芎10g,红花5g,桃仁5g.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1剂/日.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重复给药处方分析

    例1 患者,男,12岁,儿科.临床诊断:腹痛待查,胃肠炎.处方:胃得安片0.92 g,3次/日;复方胃蛋白酶散3 g,2次/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3次/日;多酶片2片,3次/日.均口服,连用2天.分析 复方胃蛋白酶散为胃蛋白酶、白术(土炒)、山药、鸡内金、山楂复方制剂.多酶片为淀粉酶、胃蛋白酶、胰酶复方制剂.由于医师对复方制剂的组成不够熟悉导致胃蛋白酶重复用药.建议选用其一即可.

    作者:李枝端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哮喘药物治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下)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IT)应用中的误区本疗法通过皮下给予常见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如尘螨、猫毛、豚草等)来减轻哮喘症状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适用于变应原明确但难以避免的哮喘患者.但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变应原制备的标准化工作也有待加强.误区一:哮喘急性发作期来做过敏原皮试 很多医生以为不发病的时候,查不出过敏原,因此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才给患者做过敏原皮试,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此时,不仅因为多数平喘药物会干扰皮试结果,而且皮试会加重哮喘病情.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排除试验可能更具诊断价值.

    作者:殷凯生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心房颤动择期复律与急性复律的抗凝治疗药物应用方案

    心房颤动复律前后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房颤发生后,由于心房失去了有节律的收缩,心脏排血量可减少10%~ 15%,当心室率>80次/分时,心排血量高可减少40%.这时,房颤患者脑部供血量减少1/3,快速型房颤患者过速的心室率还可引起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与冠脉供血减少,使心功能不全或心肌缺血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其预后.

    作者:张海澄 刊期: 2012年第46期

  •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常见疾病的诊治策略(上)

    腹痛是小儿常见症状,15岁前的小儿约有20%因腹痛而就诊,其中有5%的腹痛小儿需住院或外科治疗.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很复杂,病情的轻重缓急亦不同,且小儿往往对腹痛的叙述不准确,而婴幼儿又不会用语言表达.因此,医生应对腹痛患儿进行细致的病史询问及系统的体格检查,必要时做一些辅助检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免贻误病情,危及生命.

    作者:施萍 刊期: 2012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