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00/R
  • 国内刊号:11-5500/R
  • 影响因子:0.24
  • 创刊:196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0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2002年3期文献
  •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动力学治疗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由治疗肿瘤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新生血管的方法。近年来,应用于眼科领域治疗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在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介绍了PDT的作用机制,PDT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以及应用PDT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及新进展。

    作者:张青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青光眼诊断中的研究现状

    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评价视网膜外层和中层功能障碍(如视网膜营养不良)的价值已得到肯定。但用mERG检测主要以内层视网膜损害为主的青光眼,尤其是用于早期诊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介绍了mERG波形的鼻-颞侧变异、视神经乳头成分理论及其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价值、一些特殊的刺激方式,综述了青光眼患者、实验性青光眼mERG振幅与潜伏期改变特点以及与视野的关系等。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青光眼发病机制与视乳头微循环障碍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致盲眼病,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眼压升高并不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唯一因素,视神经乳头微循环障碍的变化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视神经乳头的正常解剖生理、脉络膜循环与视神经乳头血液供应的关系以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单纯性视神经萎缩、多发性硬化疾病对视神经乳头微循环的影响加以综述。

    作者:应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白介素-1家族与Graves眼病

    白介素-1(IL-1)是Graves眼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治疗Graves眼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外有关IL-1α、IL-1β和IL-1ra在实验及临床前研究中的进展,它们在Graves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IL-1ra在Graves眼病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桂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研究现状及其对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的指导意义

    泪腺上皮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极易复发,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的美观,而且还可能导致视力丧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有关泪腺上皮性肿瘤的基础研究,从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已有不少成果,但其对临床医生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何意义,能否从基因水平进行诊断和治疗,尚无明确报道。本文就此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将有关研究成果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客观指标,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

    作者:朱建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激光白内障手术研究进展

    激光白内障手术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史,体外和临床试验证明激光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具有较多的潜在优势,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已有多种Er:YAG激光和Nd:YAG激光白内障手术系统相继问世。但要超越超声乳化术,激光白内障手术在仪器性能和手术技巧上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就其近几年来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晓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青光眼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由于青光眼的病因尚不清楚,其视神经损害的发病机制也未完全明了,所以迄今为止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青光眼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从免疫学的角度综述了青光眼的发病机制、青光眼的视神经疾病和青光眼的治疗。

    作者:栾春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维甲酸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视网膜复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减少术后PVR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维甲酸具有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的作用,多种给药途径表明,维甲酸无细胞毒性,安全范围大,抗增殖能力强,是防治术后PVR的有效药物。

    作者:闫晓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视乳头旁萎缩区在青光眼诊断及视功能损害中的作用

    视乳头旁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区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青光眼及预测青光眼的发展。本文就视乳头旁萎缩区的分区,检测方法,生物组织学改变,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与视野、视盘盘沿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不同青光眼中的表现进行综述。

    作者:项敏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白细胞介素-1及其阻断剂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伤口愈合中的调控作用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抗瘢痕药物的应用始终是眼科青光眼领域研究的热点。以丝裂霉素C(MMC)为代表的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结膜伤口漏、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眼内炎等,对青光眼患者本已损伤的视功能产生了新的威胁。基于此,近年来,细胞因子的研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一个新热点。本文就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白细胞介素-1及其阻断剂在炎症反应以及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抗瘢痕增殖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作者:王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Piggyback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

    Piggyback(双联)人工晶状体是目前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对于小眼球高度远视患眼、有屈光误差的人工晶状体眼、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患眼及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均有其实用价值,本文仅对该技术近年来的应用现状作一简要总结。

    作者:苑晓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白内障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

    白内障的药物治疗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近40多种抗白内障药物被广泛的临床使用,但证明其有效性的直接证据甚少。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的副作用严重,药物机制“名不符实”;阿司匹林类药物廉价方便,副作用少,有望达到预期的效果;维生素类抗氧化剂的预防和治疗白内障的作用有限,临床资料缺乏可比性;糖基化抑制剂,谷胱甘肽和药物前体,相分离抑制剂和Calpin抑制剂等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需要临床研究的进一步验证。可能有效的药物治疗白内障的手段仍将是联合用药的方法。

    作者:严宏;李明勇;Harding JJ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

    弥漫性板层角膜炎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或相关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后出现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其发病率不高,但如处理不当,对病人视力的恢复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对其临床表现、分期、病理、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等进行综述。

    作者:周跃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角膜缘干细胞在重建眼表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正常角膜上皮的完整性依赖于基底层角膜缘干细胞的不断增殖。角膜缘干细胞对角膜上皮的再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角膜缘干细胞因各种原因严重缺乏,会导致持续性角膜上皮糜烂、角膜新生血管和假性翼状胬肉形成,角膜的完整性和透明性将受到破坏。本文对角膜缘干细胞的性质、特点、分布、检测、各种干细胞移植术、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适宜的载体等进行综述,以便对角膜缘干细胞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王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010 Vogt-小柳-原田氏病诊断标准的重新评价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011 弱视眼用眼内人工晶状体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009 局部应用干扰素α-2b治疗原发性角结膜上皮内肿瘤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