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00/R
  • 国内刊号:11-5500/R
  • 影响因子:0.24
  • 创刊:196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0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2003年5期文献
  • 生物芯片技术在眼科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来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以其检测的快速、高效、高通量、高度并行性、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一经出现即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成为研究生命本质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生物芯片技术在眼科疾病研究中也颇受关注.本文对生物芯片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基本原理及其在眼科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陈学国;何守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有效的方法.但手术后的屈光改变是影响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影响白内障术后屈光改变的各种原因以及屈光稳定时间等方面综述了白内障术后的屈光情况,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术后配镜.

    作者:蒋慧中;施玉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远程筛查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目前的主要致盲眼病,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必要性已毋置疑.远程医疗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中的应用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远程筛查的研究现况加以综述.

    作者:莫静;唐罗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脉络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发生于许多眼底疾病,预后较差,目前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入了解脉络新生血管的形成机理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就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态结构、形成机制以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

    作者:张雷;王康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青光眼筛查的意义及方法评价

    青光眼患病率随着人口的增长及老龄化而增加,它对人类生存质量、社会经济的挑战是巨大的.青光眼筛查符合WHO推荐的疾病筛查标准的大多数条件.筛查进而早期诊断青光眼提供了避免青光眼盲的佳机会,早期治疗者预后佳.非散瞳眼底数码照像以及倍频视野检查对开角型青光眼筛查价值较大.考虑到成本-效益,青光眼筛查应在高危人群如5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高度近视者中进行.

    作者:李建军;徐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晶状体上皮衍化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晶状体上皮衍化生长因子是一种新型的生长因子,关于它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对多种组织细胞具有促进生长、粘附和保护其在多种应激状态下存活的作用.本文就与晶状体上皮衍化生长因子有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雯;姚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可调节性人工晶状体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通过利用眼的生理性调节基础而设计的可调节性人工晶状体,使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获得部分调节力.现综述目前临床上的可调节性人工晶状体类型、设计原理及临床应用.

    作者:刘会真;吴昌凡;吴明星;曾骏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型抗青光眼药物--Bimatoprost

    1996年适利达应用于临床,是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的第一个局部前列腺素类抗青光眼药物.目前适利达(Latanoprost)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线的抗青光眼药物,近几年,在我国也逐渐得到广泛使用.尔后,较适利达作用更强的局部前列腺素类抗青光眼新药-Bimatoprost(Lumigan)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陆续上市,本文就其药物学基础研究、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王涛;邵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临床评价方法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是现代白内障手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何在临床上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展变化进行客观、准确的观察和评价,对其治疗和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临床使用的晶状体后囊混浊评价方法的原理、有效性、优缺点及新一代数码图像和计算机软件在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新玲;李筱荣;孙惠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晶状体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时代的研究热点,研究对象是直接参与生命活动的蛋白质.本文就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新的研究领域、基本的研究方法以及在晶状体疾病研究中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加以综述.

    作者:熊炜;唐罗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冷超声乳化技术

    冷超声乳化技术(Cold Phaco)是在晶状体乳化的过程中不产热或产热少的晶状体乳化技术,可以避免对眼组织的热损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声波乳化技术(Sonic Wave Technology)、白星(White Star)技术、Er:YAG激光乳化系统和Nd:YAG激光乳化系统4种已用于临床.本文对冷超声乳化技术的特点,以及这4种技术的作用原理、产热性、适应证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作者:刘杰为;林振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targardt病的病因及治疗展望

    Stargardt病(STGD)是一种黄斑萎缩性遗传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时期发病,进行性中心视力减退,尚无有效疗法.近年来对STGD遗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其发病过程可概括为:(1)ABCA4基因的突变导致其编码产物Rim蛋白的缺陷;(2)视杆细胞外节膜盘上Rim蛋白的缺陷导致外节中N-亚视黄基磷脂酰乙醇胺(N-RPE)的积聚;(3)膜盘被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吞噬后,N-RPE的副产物A2E在RPE细胞中积聚并对其产生破坏;(4)RPE细胞的功能障碍或死亡导致光感受器细胞的萎缩.基础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指明了方向.

    作者:方艳文;张勇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黄斑转位术后的旋转性斜视与复视

    黄斑转位术是近年来一种创新性手术,主要治疗湿性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组织胞浆菌病等引起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造成的中心视力不可逆性下降.本文对黄斑转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旋转性斜视和复视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焦永红;卢炜;吴晓;魏文斌;张方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人工晶状体的自身特性与后囊膜混浊的关系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选择理想的人工晶状体可以明显降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材料、设计、光学直径大小等与后囊膜混浊的关系加以综述.

    作者:王珏;盛耀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视觉研究中的应用

    fMRI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测大脑在不同条件及不同区域与神经活动相关生理变化的实验方法.它可以无损伤、直观地反映活体大脑功能,是研究与脑功能相关视觉系统问题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对fMRI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视知觉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虎;赵堪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光感受器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近期随访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治疗作用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共焦显微镜检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角膜基质内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圆锥角膜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表面麻醉下的一分钟Schirmer试验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一种适于视力障碍患者的自我滴眼药水的新方法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