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00/R
  • 国内刊号:11-5500/R
  • 影响因子:0.24
  • 创刊:196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0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2003年6期文献
  • 整合素与眼内肿瘤

    整合素是细胞粘附分子家族的重要组成成员,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间的粘附作用.近年来,整合素在肿瘤中的作用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对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整合素在眼内肿瘤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王文峰;李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视网膜发育中的神经干细胞

    视网膜作为脑组织的延伸,存在大量神经干细胞,在内外源性因子机制及各基因调节机制作用下,增殖分化为视网膜各型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应用无血清培养及单细胞克隆技术可分离培养出特异性表达nentin的视网膜干细胞.由于视网膜干细胞具备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分化潜能,有望用于退行性神经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老年黄斑变性、晚期青光眼等的细胞替代治疗或药物、基因治疗的载体.

    作者:王晓莉;黄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发病机制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目前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导致该病的基因很多,本文就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物质基础和致病基因进行简单介绍,并从基因突变引起的功能障碍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发病机制进行分类探讨.

    作者:李宁东;赵堪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玻璃体形态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了解玻璃体形态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影像特点,对研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有关玻璃体影像学研究的进展及应用前景.

    作者:丁宁;魏文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晚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发生与血糖控制状况、病程长短等因素有关.但近来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并不严格与血糖控制成正比,某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还有家庭聚集现象,这些都表明除外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很多基因的突变导致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度易感性,这些基因的发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基因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就一些已经发现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进行综述.

    作者:吕秀兰;吕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共焦显微镜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

    共焦显微镜是一种使用共焦技术,利用光扫描对活体组织进行无创伤的三维空间显示和实时动态观察的装置,能够在细胞水平对组织进行显示.本文主要介绍其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以及各种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共焦显微镜是一种方便准确的角膜病研究工具.

    作者:郭宁;周跃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Leber视神经病变

    Leber视神经病变是一种与线粒体去氧核糖核酸(mtDNA)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疾病.本文就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遗传方式与基因缺陷、疾病表达的决定因素及治疗这几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加深对该病的了解.

    作者:张新愉;于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及其手术进展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近20年,随着显微手术的普及,人工晶状体设计和材质的不断改良优化,检查手段和手术操作技术的完善,该手术已经成为矫正某些屈光不正可供选择的手段之一.本文对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及其手术方法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乐琦骅;卢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LASIK后角膜的愈合反应及发生机制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愈合反应十分复杂,是影响其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就LASIK术后相关角膜结构的愈合反应进行综述,并与PRK术后的角膜愈合反应作比较,以探讨可能的角膜愈合反应的发生机制.

    作者:付清;杨亚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HGF和瘦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瘦素(Leptin)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HGF和瘦素可以造成内皮细胞损害,又均可刺激新生血管形成.此外,瘦素可以促进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对HGF和瘦素的研究有助于阐明DR的发病机制,为防治DR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赵跃斌;李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金属离子依赖的结构和功能同源的内肽酶家族,能降解细胞外基质(ECM)的多种蛋白成分.它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已引起关注,本文就其结构、组成、功能、调控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潘佳鸿;叶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视盘出血与青光眼

    视盘出血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青光眼并预测青光眼的发展.本文就青光眼视盘出血时视盘的特点,视盘出血的频数、部位及与眼压、神经纤维层缺损、视野缺损的关系,视盘出血的原因,视盘再出血以及视盘出血持续时间进行综述.

    作者:李月华;徐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Leber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以母系遗传为特征的线粒体遗传病.它主要表现为双眼急性或亚急性中心视力下降,主要累及青年男性.几乎所有的LHON家系都与三种原发性线粒体DNA突变(mtDNA11778、3460、14484)有关.原发性突变对于疾病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它因素如继发性突变、X-连锁突变及环境因素对LHON的外显也起一定的作用.突变基因的异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发现它与临床表现多样性有关.从生化角度看,三种原发性突变均可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具体的发病机制除了与能量代谢障碍有关,可能还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增多及视神经特殊的解剖特点有关.

    作者:王燕;郭向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泪液中血小板型磷脂酶A2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A2(PLA2)是一大类能水解磷脂特定酯键的酶,近年的大量研究表明,其中的血小板型PLA2对革兰阳性菌具有强的杀菌活性.血小板型PLA2在泪液中的含量很高,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本文就血小板型PLA2在泪液中的作用,及其与眼部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艳;梁宁生;蒙子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眼科学常用英文期刊全称及缩写(二)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024 液化性后发性白内障致视力突然下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025 球筋膜下注入激素治疗眶内血管瘤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026 遮盖疗法治疗儿童中度弱视的随机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